-
「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獲發明專利
近日,由華南植物園段俊等完成的「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該發明公開了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屬於基因工程技術領域。該發明從水稻(Oryza Sativa L.)中克隆得到了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基因OsHDA705,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第73位到1449位鹼基;編碼組蛋白脫乙醯化酶OsHDA705,其胺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該基因屬於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家族RPD3/HDA1 亞家族,其作為正調控因子參與了水稻對乾旱脅迫的應答過程。
-
華南植物園「一種特異性重組酶系統及其應用」獲發明專利
此前,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區永祥帶領的團隊建立了一套由重組酶介導的基因定點疊加系統以提高多基因分子育種的效率(Hou et al., 2014 Molecular plant 7: 1756- 1765)。
-
華南植物園「一種特異性重組酶系統及其應用」獲發明專利---中國...
此前,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區永祥帶領的團隊建立了一套由重組酶介導的基因定點疊加系統以提高多基因分子育種的效率(Hou et al., 2014 Molecular plant 7: 1756- 1765)。
-
「建蘭開花整合基因-CeFT基因及其應用」獲發明專利
6月8日,由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張建霞、段俊等科研人員完成的「建蘭開花整合基因-CeFT基因及其應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ZL 201110362007.4)。 FT(FLOWERING LOCUS T)基因是花期調控途徑中的關鍵基因。
-
一種茶樹花蛋白酶及其製備和應用獲發明專利—新聞—科學網
由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楊子銀等科研人員完成的「一種茶樹花蛋白酶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近日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
武漢植物園「一種調控植物黃酮醇合成的基因及應用」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近日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一種調控植物黃酮醇合成的基因及應用」(ZL 201610156308.4
-
Mol Plant:劉勳成等植物組蛋白去乙醯化酶研究獲進展
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是研究沒有DNA序列變化但引起可遺傳的基因表達改變的學科。表觀遺傳調控方式包括DNA甲基化,組蛋白乙醯化和甲基化,以及染色質重塑等。其中,核心組蛋白的乙醯化修飾在基因的轉錄調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華南植物園「一種植物防禦誘導劑冠酮甘素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華南植物園「一種植物防禦誘導劑冠酮甘素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獲國家發明專利 2015-04-29 華南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
「擬南芥轉錄因子基因BP在調控植物種子萌發中的應用」獲發明專利
擬南芥作為一種草本植物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和非洲西北部。在我國的內蒙、新疆、陝西、甘肅、西藏、山東、江蘇、安徽、湖北、四川、雲南等省區均有生長。擬南芥植株較小(一個8cm見方的培養缽可種植4-10株)、生長周期短(從發芽到開花約4-6周)、結實多(每株植物可產生數千粒種子)。擬南芥的形態特徵分明(圖1),蓮座葉著生在植株基部,呈倒卵形或匙形;莖生葉無柄,呈批針形或線形。
-
植物所在生物鐘調控水稻耐鹽性機制解析研究中獲進展
水稻是主要糧食作物,對鹽脅迫敏感,鹽漬環境會導致水稻產量顯著下降。生物鐘是內在的時間維持機制,在調節植物非生物脅迫響應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然而,目前關於水稻生物鐘核心組分是否參與耐鹽性調節及其相關機制尚不清楚。
-
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研究獲重要突破
本報訊 近日,記者從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獲悉,該院研究員蔣晟和周光飈在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成功構建了天然環肽Largazole與組蛋白去乙醯化I型酶的結合模型,並以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方法成功設計合成了一系列全新的環肽。
-
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類抗腫瘤藥物研發獲進展
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是抗腫瘤藥物的一個熱門靶點。
-
上海設施質譜系統用戶發現激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Sirt1啟動細胞自噬...
11月25日,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質譜系統用戶,浙江大學基礎醫學系教授劉偉研究組在國際期刊Cell子刊MolecularCell在線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AMPK-DependentPhosphorylationofGAPDHTriggersSirt1ActivationandIsNecessaryforAutophagyuponGlucoseStarvation」,該研究發現一條激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
-
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剪刀」專利如何重寫生命密碼?
張鋒在中國的專利申請始於2013年(WO2014018423A2,發明名稱為「可誘導的DNA結合蛋白和其基因組的幹擾工具和應用」,申請日為2013年7月21日,最早優先權為2012年7月25日),他在中國的主要專利申請有40多件,主要涉及CRISPR系統的應用,例如基於CRISPR效應系統的診斷;用於基因組編輯以及用於特定靶向和治療的CRISPR/Cas系統和組合物的遞送
-
【國科科技港】最新農業生物技術專利:關注玉米、啟動子、基因編輯、花青素
大連理工大學申請的專利2020111787181(發明人:馬昆; 李文哲; 朱光; 池浩; 尹雅琳; 許建強; 郭兆明; 王黎; 崔昌浩)提供了一種CRISPR/Cas9基因載體、其製備方法及應用。青島清原化合物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2020110890749(發明人:姜臨建; 莫蘇東; 王繼堯; 李玉才; 戚偉; 李華榮; 陳波)涉及一種在無人工DNA模板的前提下,在生物體內創製定點突變的方法及應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生物體基因組的特定位置上按先後順序依次產生兩個以上的DNA斷裂並分別自發修復,其中在後的DNA斷裂以在先的DNA斷裂修復後產生的新序列為基礎產生。
-
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基因編輯技術!「基因剪刀」專利如何重寫生命密碼?
「可誘導的DNA結合蛋白和其基因組的幹擾工具和應用」,申請日為2013年7月21日,最早優先權為2012年7月25日),他在中國的主要專利申請有40多件,主要涉及CRISPR系統的應用,例如基於CRISPR效應系統的診斷;用於基因組編輯以及用於特定靶向和治療的CRISPR/Cas系統和組合物的遞送、用途和治療應用;對CRISPR複合物的組分進行編碼的載體和載體系統以及用於設計和使用這種載體的方法;新型
-
華南植物園「粗肋草的組織培養繁殖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
9月25日收悉,由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張建霞、段俊等科研人員完成的「粗肋草的組織培養繁殖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ZL200910038981.8)。粗肋草是天南星科粗肋草屬(Aglaonema)植物的通稱,原產於亞洲東南部的印度、泰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地,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
-
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的抗纖維化作用
組蛋白乙醯化/去乙醯化修飾是基因轉錄調控的關鍵機制之一,這種修飾作用分別由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AT)和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Cs)調控。HAT促使染色體的解聚,激活轉錄;而HDACs則封閉DNA,抑制轉錄過程。
-
植物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複合體調控光形態建成新機制
,同時伴隨染色質的動態變化和組蛋白修飾的動態分布。一方面,HY5蛋白的減少降低了靶基因染色質的開放性,另一方面,去乙醯化酶複合體使靶位點組蛋白去乙醯化水平升高,染色質處於失活狀態,二者共同調控的基因表達被抑制。見光後,HY5穩定且SNL-HDA19複合物的表達水平隨之降低,從而促進靶基因的表達。
-
研究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複合體調控光形態建成新機制
植物基因在光形態建成中會發生轉錄的重編程,同時伴隨染色質的動態變化和組蛋白修飾的動態分布。大量光響應基因由於染色質開放性的變化,在「開(激活)」和「關(抑制)」之間切換以確保植物適應不斷變化的光照環境,這些基因包含光信號途徑中的重要組分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