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植物園「一種調控植物黃酮醇合成的基因及應用」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2021-02-12 植物研究進展

近日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一種調控植物黃酮醇合成的基因及應用」(ZL 201610156308.4)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發明人:黃文俊張燕君王瑛

淫羊藿(Herba epimedii)是使用最為悠久的中草藥之一,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也是現在應用最為廣泛的中草藥之一。淫羊藿不僅具有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溼等功效,而且還有抗衰老、抗腫瘤、改善免疫功能等功效,因而也是最具開發潛力的中藥材之一,受到國內學者的高度重視。除此之外,淫羊藿植株的花和葉形態各異,顏色豐富多彩,具有較高的園林觀賞價值。

大量研究表明淫羊藿中主要活性成分為類黃酮化合物,特別是C8位置異戊烯修飾的黃酮醇苷類化合物。例如,常用於淫羊藿藥材質量控制和化學型分類的四種主要活性成分,朝藿定A,B,C和淫羊藿苷(EpimedinA, B, C, Icariin),均屬於黃酮醇苷類化合物。黃酮醇苷代謝物屬於類黃酮合成途徑中的黃酮醇分支途徑的末端產物。類黃酮合成途徑早已成為植物次生代謝途徑中研究最多最清楚的途徑之一,參與此途徑中的所有結構基因在多個模式植物中得到了分離和功能鑑定,最近,在箭葉淫羊藿中類黃酮合成途徑也得到了解析,絕大部分相關結構基因得到分離和鑑定。研究表明,淫羊藿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合成與積累受到環境因子和發育因子的影響,如光、蔗糖、植物激素、發育階段等,這意味著黃酮醇主要活性成分的合成積累可能受到某些轉錄因子的調控,如MYB,bHLH轉錄因子等。

武漢植物園博士黃文俊等發明了「一種調控植物黃酮醇合成的基因及應用」,通過RACE技術從箭葉淫羊藿中獲得了一條全長cDNA序列,並命名為EsMYBF1基因。通過基因工程技術提高EsMYBF1基因的表達量能夠誘導黃酮醇合成基因的表達,從而促進了黃酮醇的合成與積累。

本文來源: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往期回顧:

武漢植物園發現桔梗科半邊蓮屬植物新種

  

(微信號:admin_planter

請掃描小編微信二維碼添加為好友,並備註您的個人信息,格式為:姓名或暱稱+單位+研究方向。小編將拉您進入「植物研究進展微信交流群」,謝謝!

投稿、轉載、商務合作等請聯繫:

plant_res@163.com

相關焦點

  • 華南植物園「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獲發明專利
    9月27日獲悉,由華南植物園段俊等完成的「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該發明公開了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屬於基因工程技術領域。該發明從水稻(Oryza Sativa L.)中克隆得到了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基因OsHDA705,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第73位到1449位鹼基;編碼組蛋白脫乙醯化酶OsHDA705,其
  • 「擬南芥轉錄因子基因BP在調控植物種子萌發中的應用」獲發明專利
    擬南芥作為一種草本植物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和非洲西北部。在我國的內蒙、新疆、陝西、甘肅、西藏、山東、江蘇、安徽、湖北、四川、雲南等省區均有生長。擬南芥植株較小(一個8cm見方的培養缽可種植4-10株)、生長周期短(從發芽到開花約4-6周)、結實多(每株植物可產生數千粒種子)。擬南芥的形態特徵分明(圖1),蓮座葉著生在植株基部,呈倒卵形或匙形;莖生葉無柄,呈批針形或線形。
  • 「建蘭開花整合基因-CeFT基因及其應用」獲發明專利
    6月8日,由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張建霞、段俊等科研人員完成的「建蘭開花整合基因-CeFT基因及其應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ZL 201110362007.4)。  FT(FLOWERING LOCUS T)基因是花期調控途徑中的關鍵基因。
  • 「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獲發明專利
    近日,由華南植物園段俊等完成的「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該發明公開了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屬於基因工程技術領域。該發明從水稻(Oryza Sativa L.)中克隆得到了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基因OsHDA705,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第73位到1449位鹼基;編碼組蛋白脫乙醯化酶OsHDA705,其胺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該基因屬於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家族RPD3/HDA1 亞家族,其作為正調控因子參與了水稻對乾旱脅迫的應答過程。
  • 上海師範大學黃繼榮課題組發現赤黴素通過調節黃酮醇合成影響擬南芥主根的生長
    赤黴素作為一種廣泛存在的植物激素調控了諸多植物生長發育過程。
  • 「一種用於選擇吸附六價鉻的吸附劑」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發明了一種用於選擇吸附六價鉻的吸附劑,近日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一種用於選擇吸附六價鉻的吸附劑,專利號:ZL 201110212531.3,發明人:鄭易安 王愛勤)。
  • 武漢先進院2項發明專利再獲授權!今年新增授權發明專利11個
    近日,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獲得2項碳材料技術相關的中國發明專利授權!截至目前,今年武漢先進院新增授權發明專利已達11個。發明專利「一種功能化碳材料的製備方法」利用碘單質對碳材料進行活化,同時碘單質輸運磷單質與碳發生反應,以製備出磷酸功能化碳材料。與現有製備方法相比,該方法新穎獨特、簡單高效,在不破壞碳材料本體結構的基礎上,穩定形成功能化基團。
  • 華南植物園「一種特異性重組酶系統及其應用」獲發明專利
    此前,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區永祥帶領的團隊建立了一套由重組酶介導的基因定點疊加系統以提高多基因分子育種的效率(Hou et al., 2014 Molecular plant 7: 1756- 1765)。
  • 湘雅醫院基因治療慢性疼痛動物實驗成功,已獲國家發明專利
    昨日,湘雅醫院向外界公布一項重大科研成果:湘雅醫院麻醉科鄒望遠博士在導師郭曲練教授的指導下,通過3年多的努力,採用基因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動物實驗研究獲得成功。    對大鼠實驗鎮痛效果顯著    課題組通過成功合成攜帶PKCγ基因的小髮夾RNA片斷,通過與病毒載體重組後注入大鼠蛛網膜下腔,研究發現,這種做法對大鼠神經病理性疼痛有顯著持久的鎮痛作用。
  • 華南植物園「一種特異性重組酶系統及其應用」獲發明專利---中國...
    此前,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區永祥帶領的團隊建立了一套由重組酶介導的基因定點疊加系統以提高多基因分子育種的效率(Hou et al., 2014 Molecular plant 7: 1756- 1765)。
  • 華南植物園「一種植物防禦誘導劑冠酮甘素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華南植物園「一種植物防禦誘導劑冠酮甘素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獲國家發明專利 2015-04-29 華南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 R2R3-MYB轉錄因子GhMYB1a參與調控非洲菊花色素苷和黃酮醇的積累
    ,屬於類黃酮物質,在植物花瓣著色、生長發育、授粉和防禦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黃酮醇作為其中一種類黃酮物質,也參與花瓣著色和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由於兩種物質具有相同的亞細胞定位和共同的合成途徑,分享共同的生物合成底物,因此可能存在底物競爭的關係,通過響應外界環境信號來協調調控植物花瓣的著色。然而,這種競爭的調控機制仍不清楚。
  • 納雍電廠首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納雍電廠首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07-23
  • 華南植物園「粗肋草的組織培養繁殖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
    9月25日收悉,由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張建霞、段俊等科研人員完成的「粗肋草的組織培養繁殖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ZL200910038981.8)。粗肋草是天南星科粗肋草屬(Aglaonema)植物的通稱,原產於亞洲東南部的印度、泰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地,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
  • 「羰基化合成α,β不飽和炔酮化合物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
    8月3日獲悉,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陳靜、劉建華、夏春谷等共同發明的「羰基化合成α,β不飽和炔酮化合物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ZL200710305968.5)。該發明以碘代芳烴、端炔化合物、一氧化碳作為反應物,活性碳擔載鈀為催化劑,在助催化劑以及反應溶劑的存在下,控制反應溫度在80℃至140℃,一氧化碳的壓力0.5MPa 至3.0MPa,反應1-4 小時得到產物。反應結束後經簡單的離心分離即能實現催化劑與產物的分離。催化劑能重複使用多次而基本保持催化劑活性,α,β不飽和炔酮的選擇性大於99%。
  • 漁機所「一種南極磷蝦糜製取裝置」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由漁機所鄭曉偉等人發明的「一種南極磷蝦糜製取裝置」已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授權號:ZL 201710556512.X。  該發明是一種南極磷蝦糜製取裝置,包括擠壓榨籠、組合螺杆,進料箱;組合螺杆包括螺紋套,螺紋套固定在螺杆主軸外部,螺紋套以其中軸面為界,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上固定設置第一葉片組,第二部分上固定設置第二葉片組,第一葉片組與第二葉片組在螺紋套的第一、第二部分交界處不連續;擠壓榨籠包括若干呈環形分部、且具有一定間隙的中空筋條
  • 成都市局兩項成果獲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授權
    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在自然資源部信息化建設總體方案指引下,結合成都實際,提出了「一張網、一張圖、一個中臺支撐三大應用體系」的市級規劃和自然資源信息化頂層設計,始終堅持「技術為管理服務」的理念,著眼於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規劃和自然資源管理的深度融合和創新。
  • 前進中的武漢植物園
    承擔國家科技創新任務的能力日益增強,各類獎勵及成果較大幅度上升。植物園承擔有國家、地方、中科院、國際合作、院地合作等各類項目135項,比前期增長了40.6%。二期創新以來,武漢植物園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雲南省和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各1項、武漢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專利申請51項,獲得專利授權21項。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機所「一種南極磷蝦糜製取裝置」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由漁機所鄭曉偉等人發明的「一種南極磷蝦糜製取裝置」已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授權號:ZL 201710556512.X該發明是一種南極磷蝦糜製取裝置,包括擠壓榨籠、組合螺杆,進料箱;組合螺杆包括螺紋套,螺紋套固定在螺杆主軸外部,
  • 一種茶樹花蛋白酶及其製備和應用獲發明專利—新聞—科學網
    由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楊子銀等科研人員完成的「一種茶樹花蛋白酶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近日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