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範大學黃繼榮課題組發現赤黴素通過調節黃酮醇合成影響擬南芥主根的生長

2021-02-12 BioArt植物

赤黴素作為一種廣泛存在的植物激素調控了諸多植物生長發育過程。在上世紀60年代,半矮杆水稻和小麥品種的推廣引發了全球性的綠色革命,解決了人口和糧食供求矛盾而引起的可能饑荒問題,而這場革命的幕後英雄正是赤黴素。研究發現赤黴素合成或者是信號通路的輸出的阻斷能夠降低植物株高從而產生 「矮杆,高產」的優良農藝性狀。除了調控莖稈的伸長,近幾年的研究表明,赤黴素及其信號通路還調控植物分櫱、側根發育、光合作用、主根生長、抗逆性等一系列重要農藝性狀。然而,赤黴素調節主根生長的機理目前仍不清楚。

近日,上海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繼榮課題組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Molecular Plant 在線發表了題為 A Crucial Role of GA-Regulated Flavonol Biosynthesis in Root Growth of Arabidopsis 的研究論文,揭示了赤黴素通過介導次生代謝產物黃酮醇的合成途徑參與調控擬南芥主根生長的分子機理。

赤黴素合成突變體 ga1-3 表現為主根伸長變短,該研究發現 ga1-3 突變體中的黃酮醇含量升高,說明赤黴素負向調控黃酮醇合成途徑。進一步的遺傳分析表明,這種調控依賴於赤黴素信號途徑中的 DELLA 蛋白。一系列生化實驗發現,DELLA 蛋白能夠和黃酮醇合成途徑中的轉錄因子 MYB12/MYB111 互作,並且促進 MYB12 和下遊靶標基因啟動子的結合從而激活黃酮醇合成途徑的基因表達。myb12 蛋白缺失能夠部分回復 ga1-3 的根短表型。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黃酮醇的合成降低了根尖生長素的濃度。

有趣的是,某些環境脅迫如缺磷能促進黃酮醇的合成,而 myb12/myb111 雙突變體表現為對缺磷條件的不敏感,暗示 MYB12/MYB111 參與的黃酮醇合成途徑參與了植物對於逆境環境的響應,這為將來的農業應用奠定了理論基礎。

A proposed model to show a role of GA-regulated flavonol biosynthesis in root growth. 

該論文第一作者譚慧娟是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通訊作者是上海師範大學生科院的黃繼榮教授。本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與國家科技部973計劃的資助。

論文原文連結:

https://www.cell.com/molecular-plant/fulltext/S1674-2052(19)30001-2

相關焦點

  • 上海生科院揭示植物花青素合成調控機理
    5月2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黃繼榮課題組在2016年5月出版的最新一期《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發表了題為DELLA proteins promote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through sequestering MYBL2 and JAZ repressors
  • 科學網—揭示植物花青素合成調控機理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黃繼榮課題組,通過解析赤黴素信號轉導途徑中關鍵因子DELLA
  • 研究揭示植物花青素合成調控機理
    5月2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黃繼榮課題組在2016年5月出版的最新一期《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
  • 華中農業大學徐芳森課題組發現茉莉酸信號參與調控缺硼引起的擬南芥生長抑制
    已有證據表明,缺硼條件下多種植物激素參與了植物的缺硼反應,比如在低硼處理的擬南芥和甘藍型油菜中均發現茉莉酸相關基因和蛋白存在表達差異。茉莉酸(Jasmonates, JA)是調節植物生長發育、抵禦逆境脅迫的一種重要的植物激素。但是,JA如何參與調控植物響應缺硼脅迫的機制還沒有明確的研究報導。
  • R2R3-MYB轉錄因子GhMYB1a參與調控非洲菊花色素苷和黃酮醇的積累
    黃酮醇作為其中一種類黃酮物質,也參與花瓣著色和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由於兩種物質具有相同的亞細胞定位和共同的合成途徑,分享共同的生物合成底物,因此可能存在底物競爭的關係,通過響應外界環境信號來協調調控植物花瓣的著色。然而,這種競爭的調控機制仍不清楚。
  • 深圳大學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課題組揭示擬南芥器官生長調控新機制
    近日,廣東省植物表觀遺傳學重點實驗室、深圳大學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黃騰波課題組在New Phytologist(2019年影響因子:8.512,中科院一區TOP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 「Plant U-box E3 ligases PUB25 and PUB26 control
  • 精準靶向代謝組學助力首都師範大學證明擬南芥種子萌發機制
    發現LaCl3消除了L-Met的促進作用,導致發芽率低於對照(圖1D)。說明L-Met促進種子萌發的作用是通過Ca2+通道實現的,或L-Met激活Ca2+通道促進種子萌發的。據報導植物中的Met可以通過從頭生物合成或再循環生產。鑑於萌發是植物生命周期中最早的生理步驟,作者將重點放在生物合成上。藥理學分析表明,PAG(一種Met合成抑制劑),以劑量依賴的方式延緩發芽(圖3B)。PAG顯著地阻礙了種子胚根的伸出和萌發(圖3C,D),並且通過補充L-Met(圖3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這種損害;然而,在AtGLR3.5-RNAi種子中,這種影響要低得多。
  • 褪黑素和血清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
    23日來自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消息,該園研究人員通過比較生理反應和轉錄組學分析,在褪黑素和血清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研究方面獲得了重要進展。褪黑素及其前體血清素由共同的前體——L-色氨酸經過一系列酶促反應合成。此前,許多研究揭示它們參與調控植物特定生長發育或逆境響應過程,但其生理與分子機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 Plant | 華東師範大學李超課題組揭示花粉管生長的調控新機制
    其中,ANXUR/BUPS受體激酶快速而有效地從細胞質分泌到花粉管頂端細胞質膜從而感受RALF4/19的細胞學機制以及RALF4/19-ANXUR/BUPS複合體如何調控下遊的信號通路而影響花粉管的完整性和生長的分子機制尚待研究。
  • 科學家揭示植物平衡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劉宏濤研究團隊的研究有了新發現,揭示了油菜素甾醇信號平衡植物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相關研究論文近日發表於《植物細胞》。植物通過積累「防曬」類黃酮,已經進化出有效的機制來防止或限制UV—B誘導的損傷。因為時間、季節、緯度、海拔、樹蔭和許多其他因素的影響,到達地球表面的UV—B水平是動態的。植物如何適應UV—B水平的變化,協調生長和UV—B脅迫反應,尚不清楚。植物內源激素油菜素甾醇(BR)在促進植物生長中具有重要功能。
  • 科學家揭示了植物平衡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
    植物通過積累「防曬」類黃酮,包括黃酮醇、花青素等,已經進化出有效的機制來防止或限制UV-B誘導的損傷。到達地球表面的UV-B水平是高度動態的,由時間、季節、緯度、海拔、樹蔭和許多其他因素決定。植物如何適應UV-B水平的變化,協調生長和UV-B脅迫反應,目前還不清楚。
  • 首都師範大學青年教師在《植物細胞》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1月4日,首都師範大學生物學領域國際頂級刊物《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該校生命科學學院劉良玉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擬南芥葉片韌皮部伴胞和表皮細胞染色質可及性響應光周期變化(Photoperiod-responsive changes in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 植物激素代謝組學|山東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植物激素介導鹽脅迫綜述
    2020年7月13日,山東大學夏光敏、丁兆軍教授與上海師範大學戴紹軍教授合作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 發表了題為「How Plant Hormones Mediate Salt Stress Responses 」的綜述文章,文章就植物激素是如何介導鹽信號,來調節植物生長適應性的研究進展作了綜述。
  • Plant Physiology|瀋陽農業大學汪澈教授課題組揭示細胞骨架調節根毛生長機理
    近日,瀋陽農業大學生物科學技術學院汪澈教授課題組在Plant Physiology
  • 李毅課題組揭示了一種調控植物生長發育重要激素——乙烯有利於...
    該研究通過遺傳學、生物化學以及生物信息學等方法揭示了水稻矮縮病毒(Rice dwarf virus, RDV)如何通過誘導水稻體內乙烯合成促進病毒自身侵染與複製的分子機理。乙烯合成及信號轉導通路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功能。多種病毒侵染植物宿主後都能夠誘導宿主體內乙烯含量的升高,然而病毒如何誘導植物乙烯合成的內在機制並不清楚。
  • 科學家揭示植物平衡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
    植物通過積累「防曬」類黃酮,包括黃酮醇、花青素等,已經進化出有效的機制來防止或限制UV-B誘導的損傷。到達地球表面的UV-B水平是高度動態的,由時間、季節、緯度、海拔、樹蔭和許多其他因素決定。植物如何適應UV-B水平的變化,協調生長和UV-B脅迫反應,目前尚不清楚。
  • JIPB | 浙江大學鄭紹建課題組解析茉莉酸緩解擬南芥鎘毒害的分子機理
    鎘對植物的毒害症狀主要表現為根系伸長生長受阻、植株矮小和類似缺鐵引起的新葉失綠等。當遭遇鎘脅迫時,植物會啟動自身的解毒系統,包括減少鎘的吸收,將鎘隔離進入液泡和減少鎘向代謝敏感部位的轉運等。以前有研究報導鎘會影響茉莉酸的代謝,但茉莉酸在植物鎘毒害中的作用機制還需要進一步明確。
  • 武漢植物園「一種調控植物黃酮醇合成的基因及應用」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近日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一種調控植物黃酮醇合成的基因及應用」(ZL 201610156308.4
  • 中國科大破譯植物組蛋白特有修飾位點調節擬南芥開花時間
    ,該位點系植物特有的位點,經磷酸化的95絲氨酸,能夠調節擬南芥的開花時間,以及組蛋白變化H2A.Z的富集。組蛋白包含著生命個體生長、發育的信息,這些信息通過組蛋白上的不同修飾位點以及不同組蛋白變體來完成功能。與動物不同,植物的個體生命始於一粒種子,處於未分化的狀態。如果組蛋白修飾包含了生物發育過程的信息,那麼動、植物中或許存在組蛋白上特異的修飾位點,並調控著各自特有的生長發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