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課題組揭示了一種調控植物生長發育重要激素——乙烯有利於...

2020-12-01 北大新聞網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毅教授課題組近日在eLif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A viral protein promotes host SAMS1 activity and ethylene production for the benefit of virus infec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遺傳學、生物化學以及生物信息學等方法揭示了水稻矮縮病毒(Rice dwarf virus, RDV)如何通過誘導水稻體內乙烯合成促進病毒自身侵染與複製的分子機理。

乙烯合成及信號轉導通路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功能。多種病毒侵染植物宿主後都能夠誘導宿主體內乙烯含量的升高,然而病毒如何誘導植物乙烯合成的內在機制並不清楚。該課題組發現RDV侵染水稻後水稻體內的乙烯含量也顯著升高。為了探究其內在機制,該課題組首先通過多種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篩選,發現RDV編碼的非結構蛋白Pns11能夠特異性地與水稻中甲基供體的關鍵酶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1(OsSAMS1)發生相互作用。進一步研究發現,Pns11能夠激活OsSAMS1的活性,提高其催化產物S-腺苷甲硫氨酸(SAM)及其下遊產物ACC和乙烯含量的升高,但是並不影響其基因和蛋白的表達量。過量表達Pns11或OsSAMS1的轉基因水稻表現為乙烯含量升高且對RDV更敏感,而OsSAMS1表達量降低或完全敲除的水稻則表現為乙烯含量下降且對RDV更耐受。通過用乙烯合成的前體ACC或乙烯合成抑制劑AVG處理水稻並侵染RDV發現,乙烯含量的升高有助於病毒對水稻的侵染。此外,該課題組還發現乙烯信號通路的持續響應使水稻極易感染RDV,而阻斷乙烯信號通路後水稻表現為對RDV極強的耐受性。由於SAM在植物體內不僅作為乙烯合成的前體,還參與多胺合成及甲基化通路,該課題組還通過遺傳學實驗證實乙烯信號通路,而非多胺或甲基化通路在RDV侵染水稻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該課題組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研究RDV的致病機理,之前的研究發現RDV外殼蛋白P2能夠與水稻赤黴素合成通路中的內根貝殼杉烯氧化酶相互作用,抑制其活性導致宿主體內的赤黴素水平降低,使感病植株出現矮化症狀(Zhu et al.,2005,Plant Physiology)。P2蛋白還能與植物生長素通路中的關鍵蛋白OsIAA10相互作用,幹擾其泛素化降解途徑,通過破壞生長素信號通路來幫助病毒複製(Jin et al.,2016,PLoS Pathogens)。除幹擾宿主激素合成和信號轉導以外,RDV編碼的RNA沉默抑制因子Pns10能夠抑制宿主抗病毒RNA沉默通路,如降低關鍵基因RDR6的表達,抑制RNA沉默信號的傳導等(Cao et al.,2005;Ren et al.,2010,Journal of Virology)。此次研究發現乙烯信號通路在病毒與植物互作中發揮重要功能。該發現豐富和加深了對於病毒和宿主之間相互作用的認識,充分說明病毒對宿主基因表達調控是多方位多層次的。

李毅課題組的博士生趙珊珊和博士後洪薇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了蛋白質和植物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生命科學學學院、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國家轉基因專項等的資助。

RDV誘導乙烯有利於病毒自身侵染模式圖

編輯:安寧


相關焦點

  • ...生命科學學院謝道昕課題組和醫學院饒子和課題組等闡明植物激素...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謝道昕課題組和醫學院饒子和課題組等闡明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的受體清華新聞網8月4日電  8月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謝道昕教授與醫學院婁智勇教授、饒子和院士等合作,在《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DWARF14蛋白是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的受體》(DWARF14 is a non-canonical hormone
  • 華中農業大學徐芳森課題組發現茉莉酸信號參與調控缺硼引起的擬南芥生長抑制
    硼是維持植物正常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微量礦質元素。土壤有效硼的缺乏已成為全球許多地區農業生產中一個重要的限制因子。缺硼脅迫時植株的最初反應就是根尖的快速生長受到抑制,然而缺硼抑制根尖生長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機制還不清楚。硼主要在細胞壁果膠中交聯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分子(RG-II),保持細胞壁的完整性。
  • 浙江大學滕元文課題組揭示乙烯抑制紅梨花青苷合成的分子機制
    在線發表了題為Ethylene-activated PpERF105 induces the expression of the repressor-type R2R3-MYB gene PpMYB140 to inhibit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in red pear fruit 的研究論文,揭示了乙烯抑制紅梨花青苷合成的調控機制
  • ABA等植物激素調控與蛋白翻譯後修飾研究
    景傑生物/報導 編者按: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細胞接受一定信號誘導,在植物特定組織代謝合成,並通過與特定蛋白質受體結合來調節植物生長發育的微量生理活性有機物質。植物激素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及在植物應對逆境方面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
  • 茉莉素:激活植物防禦反應
    茉莉素:激活植物防禦反應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6-12-26 甘曉  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植物獲得了複雜而精巧的機制調控可塑性生長能力,以增強其對多變複雜環境的適應性。激素對於植物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和繁衍生息等各種生命活動起重要調節作用。闡明植物激素的感知及其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和防禦反應的機制,是植物生物學的前沿領域。
  • 山東農大王秀玲課題組揭示了ABA調控植物開花的新途徑,並揭示pre-mRNA剪接調控植物胚發育新機制
    Arabidopsis」和「AtU2AF65b functions in ABA-mediated flowering via regulating the pre-mRNA splicing of ABI5 and FLC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剪接因子AtBUD13通過影響基因的剪接調控胚的早期發育以及剪接輔助因子AtU2AF65b
  • 微生物所葉健課題組揭示紅光調控植物抗蟲媒病毒新機制
    光作為主要的環境因子,不僅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每個環節,而且同病害的流行爆發緊密相關。然而光是如何影響植物抗病性,病原微生物又是如何適應宿主抗性機制從而促進自身的傳播等問題,尚亟待得到科學解答。
  • 科學家揭示 新的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新知 科技日報訊 (記者陸成寬)來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團隊的研究人員,系統鑑定了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的早期響應基因,闡明了獨腳金內酯調控分枝發育、葉片形狀以及花青素積累的分子機制,揭示了一種全新的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
  • 植物株型發育新機制 揭示如何調控基因表達
    光明網訊(記者 宋雅娟 張蕃) 7月13日,《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6家單位合作研究的關於作物株型發育基因表達調控的最新研究成果。
  • 研究發現植物抗病與發育激素交互作用新機制
    over growth by interfering with gibberellin signaling cascade」的文章,發現了抗病與發育激素的交互作用的新機制,為抗病及高產協調的農作物設計育種提供了思路。
  • 深圳大學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課題組揭示擬南芥器官生長調控新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U-box E3連接酶PUB25和PUB26控制擬南芥器官生長的分子機制。 PUB25和PUB26抑制擬南芥花瓣生長在器官發育過程中,細胞分裂,細胞體積擴增/分化的協同作用對形成不同細胞類型是必不可少的,並共同決定了器官的大小和形狀。一些保守效應因子,如細胞周期蛋白和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在這些細胞過程起到重要作用。植物和動物通過不同的信號通路來調控這些效應因子。
  • 研究揭示植物次生代謝調控新機制
    本報訊(記者黃辛)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所研究員陳曉亞帶領的課題組,研究發現植物揮發性萜類的生物合成通過
  • 李毅課題組揭示首個單子葉植物特有抗病毒基因AGO18的廣譜抗病毒機制
    李毅課題組揭示首個單子葉植物特有抗病毒基因AGO18的廣譜抗病毒機制 來源: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3-09   今日
  • . | 中科院上海植生所揭示水稻葉枕發育細胞學基礎和調控機制
    該研究通過系統的形態學和細胞學觀察以及高通量基因表達譜分析,揭示了葉枕發育的細胞學基礎和分子調控機制,為水稻葉傾角調控研究和株型改良提供了重要線索。Fig8. A schematic model of rice lamina joint development.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揭示乙烯調控種子休眠新機制
    、弗萊堡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揭示了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的新機制,對開展優化育種、減少作物種子穗發芽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相關成果於3月6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植物細胞》上。  以往研究表明,種子休眠受多種植物激素調節,除廣泛報導的脫落酸和赤黴素外,乙烯也在種子休眠調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對其分子機制知之較少。在該研究中,科研人員利用圖位克隆技術證實,擬南芥的一個種子休眠突變體rdo3是由乙烯受體ETR1突變功能缺失引起的。
  • 褪黑素和血清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昆明12月23日電(記者趙漢斌)褪黑素及其前體血清素是人、動物和植物中兩個高度保守的分子,它們在調控一系列生理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3日來自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消息,該園研究人員通過比較生理反應和轉錄組學分析,在褪黑素和血清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研究方面獲得了重要進展。褪黑素及其前體血清素由共同的前體——L-色氨酸經過一系列酶促反應合成。此前,許多研究揭示它們參與調控植物特定生長發育或逆境響應過程,但其生理與分子機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 植物激素代謝組學|山東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植物激素介導鹽脅迫綜述
    2.生長素介導的根系生長可塑性對鹽脅迫的響應生長素在鹽脅迫誘導的根系可塑性發育中起著關鍵作用。生長素受體突變體tir1/afb2/afb3對NaCl處理更為敏感,表明根系生長減緩可能是植物在鹽環境中生存的一種適應機制。鹽抑制的根系生長與生長素積累減少有關,這是一個獨立於生長素生物合成的過程。
  • 植物種子萌發的分子信號調控網絡被揭示
    Current Biology | 調控種子萌發的分子信號網絡撰文 | SHR責編 | 逸雲植物的生長具有高度可塑性,可以通過感知複雜環境的變化做出對生長發育有利的決策,種子休眠就是其中一個例子種子休眠是一種適應性症狀,當外部環境不利於植物生長時抑制種子萌發;當種子感知並整合來自環境的適宜的溫度和光照等信號後,才打破休眠並啟動胚胎的重新發育【1】。但是目前對於種子萌發發生的信號調控機制尚不清楚。
  • 瞿禮嘉課題組在Science發文揭示植物中調控花粉管細胞完整性與精細胞釋放的分子機制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中有幾個重要的事件:1) 花粉粒與柱頭相互識別而萌發; 2) 花粉管在引導組織中極性生長; 3) 花粉管導向胚珠; 4) 花粉管停止生長、爆炸並釋放精細胞; 5) 雌雄配子的融合。在這一系列過程中,花粉管與雌方組織之間存在大量的物質和信號交流。
  • 世界上公認的植物激素:赤黴素類、細胞分裂素類、脫落酸和乙烯
    第七章 植物生長物質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除了需要大量的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作為細胞生命活動的結構物質和營養物質外,還需要一類微量的所謂生長物質來調節與控制其各種代謝過程。植物生長物質(plant growth substances)是指具有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一些生理活性物質,包括植物體內產生的和人工合成的。在植物體內合成,並能從合成部位轉移到其它部位,對生長發育產生顯著作用的微量有機物質,稱為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s或phytohorm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