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課題組揭示首個單子葉植物特有抗病毒基因AGO18的廣譜抗病毒機制

2020-12-02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李毅課題組揭示首個單子葉植物特有抗病毒基因AGO18的廣譜抗病毒機制

來源: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3-09   今日/總瀏覽:3/2812


AGO18工作模式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毅課題組與清華大學戚益軍教授以及福建農林大學吳祖建教授合作,近日在eLif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Viral-inducible Argonaute18 confers broad-spectrum virus resistance in rice by sequestering a host microRNA」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生物信息學、分子生物學以及遺傳學手段,發現了第一個單子葉植物特有的、且能夠被病毒侵染特異誘導表達的宿主抗病毒基因AGO18,揭示了該基因在水稻與病毒相互作用過程中的抗病機制,並進一步發現該基因具有廣譜抗病毒功能。

水稻作為長期以來備受多種病毒侵害的重要糧食作物,在生產上缺乏有效的控制方法。雖然在模式植物抗病毒免疫方面有較多的研究,但對於單子葉重要禾本科作物的研究很少。RNA沉默是植物抗病毒的保守機制,其核心組分包括AGO、DCL及RDR等蛋白。AGO蛋白可以與siRNA、miRNA結合, 形成有活性的沉默複合體,對相應的靶標RNA進行沉默。水稻基因組編碼19個AGO蛋白,而AGO蛋白在水稻與病毒互作中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

該課題組之前的研究(Du et al. Plos Pathogens,2011)表明水稻被病毒侵染後會誘導某些AGO蛋白的高表達,其中包括AGO1蛋白和單子葉植物特有的AGO18蛋白。深入研究發現AGO1主要通過結合來源於病毒的vsiRNA對病毒基因組進行沉默而起到抗病毒的功能,一般情況水稻內源的miR168可以特異識別AGO1起到負反饋調節的作用。該課題組發現被病毒特異誘導的另一個AGO蛋白AGO18能夠通過競爭性結合miR168來保護AGO1,從而增強水稻的抗病毒防禦反應。病毒侵染AGO18缺失突變體後,由於miR168會伴隨著病毒侵染而上調,導致靶基因AGO1表達量降低,植物抗病毒防禦減弱;相反,AGO18過表達後,競爭性結合miR168,穩定AGO1的表達,植物抗病毒防禦增強。

上述發現揭示了一種全新的AGO蛋白抗病毒機制:被病毒特異誘導的AGO18蛋白能夠通過結合併抑制miR168的功能,從而保護AGO1,進而增強植物抗病毒防禦反應。該課題組通過接種不同病毒進行研究,證明該抗病機制具有廣譜性。本研究成果對於深入理解宿主通過RNA沉默抗病毒的機理以及培育廣譜抗病毒作物品種具有重要意義。

李毅課題組的博士後吳建國和博士生楊志蕊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等經費的資助。

李毅課題組長期以來一直從事水稻病毒研究,在病毒粒子組裝、細胞間運動、病毒與介體昆蟲的識別和傳播以及病毒致病機制等多個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結果,這些結果已發表在PNAS、PLoS Pathogens、 Journal of Virology等國際重要學術刊物上。本次的發現是該實驗室多年研究積累的結果。

相關新聞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
    今天凌晨出版的《科學》雜誌報導了中國科技大學趙忠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找到了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WUSCHEL(WUS)蛋白,並揭示了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同行專家如此評論:此研究解決了一個長期存在且備受關注的問題,是植物病理學和植物發育領域的一個開創性研究。
  • 植物如何才能「百毒不侵」?我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
    研究者通過發育生物學和植物病毒學兩個領域的交叉研究,找到了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WUSCHEL(WUS)蛋白,揭示了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儘管國內外研究人員已經從多個角度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RNA幹擾,細胞自噬和植物激素等途徑,但是對於植物幹細胞存在廣譜抗病毒能力的原因仍然不清楚。
  • 植物如何抵抗病毒?我國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
    今天凌晨出版的《科學》雜誌報導了中國科技大學趙忠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找到了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WUSCHEL(WUS)蛋白,並揭示了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  同行專家如此評論:此研究解決了一個長期存在且備受關注的問題,是植物病理學和植物發育領域的一個開創性研究。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課題組揭示植物幹細胞如何免疫病毒
    ,近期揭示了植物幹細胞抵禦病毒侵染的分子機制。這一技術應用的生物學基礎是植物莖頂端分生組織病毒含量少,甚至沒有病毒,其機制長期以來一直是未解之謎。為了回答上述問題,趙忠教授課題組首先在擬南芥體內追蹤定位了黃瓜花葉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的分布模式。
  • 中國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
    中新社合肥10月9日電 植物如何抵抗病毒?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教授團隊研究發現,一種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揭示了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這一研究成果9日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據介紹,科研團隊通過發育生物學和植物病毒學兩個領域的交叉研究,找到了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WUSCHEL(WUS)蛋白。
  • 科研|我國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
    今天凌晨出版的《科學》雜誌報導了中國科技大學趙忠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找到了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WUSCHEL(WUS)蛋白,並揭示了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同行專家如此評論:此研究解決了一個長期存在且備受關注的問題,是植物病理學和植物發育領域的一個開創性研究。
  • 生命科學學院李毅課題組揭示水稻生長素響應因子(OsARFs)差異性...
    近日,PLOS Pathogens雜誌發表了來自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毅教授課題組題為「Auxin response factors (ARFs) differentiallyregulate rice antiviral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rice dwarf virus」的研究論文。
  • 李毅課題組揭示了一種調控植物生長發育重要激素——乙烯有利於...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毅教授課題組近日在eLif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A viral protein promotes host SAMS1 activity and ethylene production for the benefit of virus infection」的研究論文。
  • 中國科大科學家發現 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
    本報訊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趙忠教授團隊通過發育生物學和植物病毒學兩個領域的交叉研究,找到了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WUSCHEL(WUS)蛋白,揭示了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
  • 中國科學家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中國科學家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9 15:01:37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田朝霞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WUSCHEL在植物幹細胞中觸發先天抗病毒免疫
  • 中國團隊發現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為糧食穩產帶來曙光
    人民網 圖   植物如何抵抗病毒?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教授團隊研究發現,一種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揭示了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   這一研究成果9日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團隊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作者 | 小柯機器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田朝霞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WUSCHEL在植物幹細胞中觸發先天抗病毒免疫。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0月9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有趣的是,該組織無法被病毒入侵。實際上,分生組織尖端的培養物可消除受感染植物中的病毒,並被廣泛用於開發無病毒品種。然而,莖尖分生組織中幹細胞光譜抗病毒的機制卻並不清楚。
  • 揚州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紀兆林和朱峰課題組揭示α-苦瓜素通過調控活性氧信號增強菸草對TMV的抗性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α-苦瓜素通過激活活性氧清除相關基因的表達,調控活性氧動態平衡,增強菸草對TMV的抗性新機制。 植物病毒對農作物的危害非常大,素有「植物癌症」之稱。目前已知的植物病毒大約有1200種。全世界每年由植物病毒引起病害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就超過300億美元。菸草花葉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屬於菸草花葉病毒屬(Tobamovirus)病毒,寄主非常廣泛,能侵染30多個科、200多個種,如茄科、葫蘆科等,且極易傳播,在世界各地廣泛分布,可引起多種農作物上的嚴重病害,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該病毒病的防治一直以來是植物病害防治的難點。
  • 【經濟日報】植物如何「百毒不侵」 我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廣譜抗...
    他們通過發育生物學與植物病毒學交叉研究,找到了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USCHEL(WUS)蛋白,揭示了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 神秘的「莖尖脫毒」 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微生物,植物對其非常害怕。植物固定的生長方式使其經常面臨各種不利環境,且不能像動物一樣逃離。
  • 研究揭示水稻生長素響應因子(OsARFs)差異性調控水稻抗矮縮病毒...
    近日,PLOS Pathogens雜誌發表了來自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毅教授課題組題為「Auxin response factors (ARFs) differentiallyregulate rice antiviral
  • 植物如何抵抗病毒?
    從上世紀50年代這一生物學現象被發現到目前,該技術是唯一一個能夠在植物體內把病毒徹底清除的辦法,被廣泛應用於無毒苗的生產並被植物抗病毒領域長期關注。這一技術的優點在於具有普適性,對於絕大部分植物及其感染的不同病毒都可以清除,是一個廣譜的抗病毒方法;缺點是需要體外培養、步驟繁瑣,經濟代價很高。解析莖尖內在的廣譜抗病毒機制、尋找抗病毒蛋白,對於培育新型廣譜抗病毒作物具有重要的意義。
  • 研究揭示靶向NS1的黃病毒廣譜保護性抗體作用機制
    Young、博士Daniel Watterson研究組合作,在Science發表了題為A broadly protective antibody that targets the flavivirus NS1 protein的研究論文,發現了一株對多種黃病毒都有保護效果的單克隆抗體1G5.3,並首次揭示了NS1廣譜保護性抗體的作用機制,指出黃病毒非結構蛋白NS1可以作為通用疫苗設計的新靶點,有效避免
  • 我科學家揭示抑癌基因抗病毒機制
    我科學家揭示抑癌基因抗病毒機制 2015-12-28 中國科學報 崔雪芹 魯偉 【字體:  Pten是一種重要的抗腫瘤基因,其突變或功能缺陷與多種腫瘤的發生直接相關,包括乳腺癌、子宮內膜癌、肝癌等,但其在機體抗病毒免疫方面是否能夠發揮作用尚不清楚。  此次研究發現,PTEN蛋白在抗病毒先天免疫中具有關鍵性作用,其通過調控決定I型幹擾素產生的關鍵轉錄因子IRE3發揮抗病毒免疫功能。
  • ...中德科學家繪製單子葉植物水稻首個根組織單細胞解析度轉錄組圖譜
    2011年,Nicholas等人開發了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技術發了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技術;2013年,湯富酬教授課題組開發出了單細胞全基因組DNA甲基化檢測技術(scRRBS)。之後,研究人員進一步開創了單細胞Hi-C、單細胞ChIP-seq、單細胞ATAC-seq技術等。2013年,Nature Methods發表了社論文章,單細胞測序技術成為當年度最受關注的技術。
  • 植物免疫研究與抗病蟲綠色防控:進展、機遇與挑戰
    , 包括植物免疫受體作用機制、免疫信號轉導、病原效應蛋白和致病機制研究、植物病毒致病機制、免疫與生長平衡機制、抗病蟲基因的分離鑑定、RNAi(RNA interference)介導的植物抗病毒免疫以及利用小RNA幹擾和基因編輯技術創製抗病蟲新種質、病原基因組學和流行規律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