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師範大學青年教師在《植物細胞》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2021-01-07 未來網高校

1月4日,首都師範大學生物學領域國際頂級刊物《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該校生命科學學院劉良玉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擬南芥葉片韌皮部伴胞和表皮細胞染色質可及性響應光周期變化(Photoperiod-responsive changes in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in phloem companion and epidermis cells of Arabidopsis leaves)。該校為論文第一單位,研究生田昊、李昱儒、王策、徐興文為共同第一作者,副教授劉良玉、中國農科院研究員路則府為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還得到了學校教授李樂攻、中國農科院研究員傅永福和德國馬普所研究員弗蘭齊斯卡·圖爾克(Franziska Turck)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開花時間是植物從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的重要轉變,它與植物的環境適應性和農作物產量密切相關。長期以來,科學家以擬南芥為模式植物,持續關注光周期(指一天中白晝和黑夜的相對長度)、赤黴素、春化、年齡等多條開花時間途徑並開展相應研究。在光周期開花途徑研究方面,植物葉片被認為是感知日照長度信號的主要器官,基因的轉錄水平調控對於葉片維管組織中開花刺激信號的產生至關重要,而染色質的結構和修飾是決定基因轉錄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植物葉片感知光周期信號過程中,染色質的鬆散和緊密結構是否具有組織細胞特異性,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科學問題。

劉良玉課題組構建了擬南芥維管和表皮細胞特異表達分選標記的遺傳材料,利用INTACT細胞核分選技術分選富集了高純度的維管和表皮細胞核,並結合ATAC技術檢測不同光周期條件下染色質開放程度變化。在長日照誘導條件下,細胞染色質開放性顯著增強,而維管的染色質結構變化比表皮中更為顯著,關聯基因在聚類上也體現了細胞功能的特異性。課題組結合染色質開放程度和基因表達特徵篩選出功能未知的候選基因,應用遺傳學手段從中鑑定了一個新的開花調控基因,並研究了該基因在維管組織中的調控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光周期信號途徑中染色質結構的組織細胞特異性變化及維管組織在植物生殖轉化中的重要作用。該項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北京市高層次人才項目、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培育項目、校青年高層次人才項目及校青年創新團隊等項目資助。

據了解,《植物細胞》由美國植物協會主辦,是生物學一區、自然指數期刊,影響因子9.618。劉良玉系該校2014年從海外引進的高層次青年人才(獨立課題組組長),入選北京市高層次人才、北京市特聘專家、校特聘高層次人才,擔任植物基因資源與低碳環境生物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長期從事開花時間分子調控機制的研究工作。(通訊員:首都師範大學李亞敏)

相關焦點

  • 首都師大生命科學學院青年教師在《植物細胞》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1月4日,生物學領域國際頂級刊物《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良玉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擬南芥葉片韌皮部伴胞和表皮細胞染色質可及性響應光周期變化(Photoperiod-responsive changes in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 首都師範大學青年教師在兒童發展領域知名期刊發表論文
    日前,首都師範大學初教院心理教研室青年教師蘇萌萌在兒童發展領域國際知名期刊連續發表兩篇SSCI論文,探討了家庭環境對兒童大腦發育以及閱讀能力的影響。發表在《腦與認知》(Brain and Cognition)的文章採用靜息態成像分析技術,發現兒童的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尤其是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可以預測大腦中語言相關腦區靜息態功能連接的強度,這種腦連接又進一步影響了兒童的閱讀能力。
  • 首都師範大學化學系林雨青教授課題組在《自然-通訊》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6月24日,以首都師範大學化學係為第一單位,首都師大化學系林雨青教授在化學領域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單原子Ni-N4提供穩定的細胞一氧化氮傳感器》(Single-atom Ni-N4 provides a robust cellular NO sensor)的科研論文
  • 首都師範大學教師在《美國化學會志》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17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牛煥雙)6月12日,國際化學領域頂尖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線發表首都師範大學作為第一單位完成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氧缺位增強Bi5O7Br納米結構在可見光碟機動下的固氮性能
  • 青年教師張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土壤細菌多樣性分布格局的潛在驅動機制10月27日,環境與規劃學院青年教師張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題為「Local community assembly mechanisms shape
  • 首都師範大學本科生在國際著名遙感期刊上發表學術成果
    日前,首都師範大學地信國際學院遙感班2017級本科生許融龍、資環學院地理科學班本科生趙思晴在副研究員柯櫻海的指導下,在國際著名期刊IEEE應用地球觀測與遙感選題雜誌(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 青年教師薛豔研究成果在Phys.Rev.Lett.封面上發表
    記者從物理學院獲悉,該院青年教師薛豔副教授一研究成果作為雜誌封面,發表在2014年5月30日出版的Phys. Rev. Lett.期刊上,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該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的支持。
  • 安徽醫科大學青年教師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1月7日,安徽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青年教師宋永波教授為第一和通訊作者,聯合安徽大學朱滿洲教授團隊、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金榮超教授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IF:13.117)上發表題為《在室溫非脫氣溶液中具有71.3%
  • 青年才俊!教育部公布霍英東基金青年教師獎和基金入選課題名單
    近日,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港澳臺事務辦公室)正式公布了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六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和基金資助項目名單。根據專家評審意見和基金會理事會暨顧問委員會聯席會議討論意見,本屆共有100位優秀青年教師獲獎,108項基礎性研究課題(含13項西部高校青年教師基金資助課題)獲得資助。
  • 河南一青年教師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發表研究成果!
    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青年教師王偉博士、杜克大學的博士後John Withers和華盛頓大學的李恆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美國華盛頓大學鄭寧和杜克大學董欣年為共同通訊作者,河南大學為第二單位。植物激素中的水楊酸 (salicylic acid, SA) 在植物抗病及獲得性免疫過程中起有樞紐作用。
  • 河南一青年教師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發表研究成果!
    該研究揭示了水楊酸與NPR受體結合的結構基礎和分子機理;同時,解決了NPR1作為SA受體的爭議。研究結果為進一步了解SA信號轉導及調控機制奠定了基礎,並為植物抗病基因工程設計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依託&34;(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34;)拓展國際合作空間,與英國亞伯大學等多所國外知名高校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舉辦河南大學國際逆境生物學青年學者論壇等,加大對青年人才的發現、培養和支持力度,堅持將青年英才送出去,促進青年優秀人才的快速成長,先後選送10餘位優秀青年教師到美國普渡大學、華盛頓大學等國外著名高校進行合作交流,儲備了一批優秀的青年科技人才,為實驗室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
    據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官網上公示2020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動健康與老齡化應對」重點專項的立項結果顯示,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梁佩鵬參加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多模跨域生物反饋功能刺激與健康狀態調控技術及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20YFC2007300)成功獲批。
  • 華東師範大學電催化制氫研究獲重要成果—新聞—科學網
    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上海市綠色化學與化工過程綠色化重點實驗室特聘教授施劍林院士與青年教師陳立松博士在有機物輔助電催化析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數學與統計學院教師在《Advances in Mathematics》上發表研究成果
    近日,數學與統計學院青年教師韓喆博士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小伍教授、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周宇特別研究員在代數表示論的傾斜理論(tilting theory)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其合作論文「Derived equivalences via HRS-tilting」在著名數學雜誌《Advances in Mathematics》上正式發表。
  • 霍英東基金會第十六屆青年教師基金資助項目公布—新聞—科學網
    有關高校:   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六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現已評選完畢,根據專家評審意見和基金會理事會暨顧問委員會聯席會議討論意見,霍英東教育基金會決定本屆資助108項研究課題(含13項西部高校青年教師基金資助課題)。
  • The Plant Cell | 首都師範大學劉良玉/作科所路則府合作揭示光周期介導的染色質開放程度變化具有組織細胞特異性
    近日,首都師範大學劉良玉課題組和中國農科院作科所路則府研究員合作在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Photoperiod-responsive
  • 教學基本功大賽 | 第十一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教師風採
    獲得包括2016年度農業部軟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北京市教委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計劃(2013-2015)在內的2項省部級獎勵;申請人作為主要執筆人所撰寫的調研報告,先後獲得2項汪洋副總理重要批示。);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理論探討》、《山東社會科學》、《宏觀經濟研究》等國內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個人專著1部,2017年入選北京市高校思政課教師「揚帆資助計劃」。
  • 我校一青年教師在催化領域取得一項重要科研成果
    新聞網訊 近日,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能源與環境材料研究院青年教師李星運博士與中南大學周永華教授及西湖大學肖建平教授合作,在非金屬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Carbon doped hexagonal BN as a highly efficient metal-free base
  • 霍英東教育基金會294萬美元資助257名高校青年教師
  • JACS發表贛南師範大學唐紹彬教授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贛南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唐紹彬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包夾在氮化硼和石墨烯層間的單原子實現非強且非弱的極化場作為有效的固氮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