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lant Cell | 首都師範大學劉良玉/作科所路則府合作揭示光周期介導的染色質開放程度變化具有組織細胞特異性

2021-02-19 植物生物技術Pbj


近日,首都師範大學劉良玉課題組和中國農科院作科所路則府研究員合作在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Photoperiod-responsive changes in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in phloem companion and epidermis cells of Arabidopsis leave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光周期誘導成花轉化過程中,染色質開放程度(chromatin accessibility)在葉片維管和表皮細胞中的特異性變化。首都師範大學為該論文第一完成單位,首都師大研究生田昊、李昱儒、王策、徐興文為共同第一作者,劉良玉和路則府為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還得到了首都師大李樂攻教授、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傅永福研究員和德國馬普植物育種所Franziska Turck研究員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開花時間是植物從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的重要轉變,它與植物的環境適應性和農作物產量密切相關。長期以來,科學家以擬南芥為模式植物,持續關注光周期(指一天中白晝和黑夜的相對長度)、赤黴素、春化、年齡等多條開花時間途徑並開展相應的研究。在光周期開花途徑研究方面,植物葉片被認為是感知日照長度信號的主要器官,基因的轉錄水平調控對於葉片維管組織中開花刺激信號的產生至關重要,而染色質的結構和修飾是決定基因轉錄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植物葉片感知光周期信號過程中,染色質的開放程度變化是否具有組織細胞特異性,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科學問題。

光周期誘導過程中維管和表皮細胞核的INTACT分選及染色質開放程度和基因表達分析

研究團隊首先構建了擬南芥維管和表皮細胞特異表達分選標記的遺傳材料,利用INTACT(Isolation of nuclei tagged in specific cell types)細胞核分選技術分選富集了高純度的維管和表皮細胞核,並結合ATAC-seq技術檢測不同光周期條件下染色質開放程度變化。在長日照誘導條件下,細胞染色質開放性顯著增強,而維管的染色質鬆散程度變化比表皮中更為顯著,關聯基因在聚類上也體現了細胞功能的特異性。隨後,研究人員結合染色質開放程度和基因表達特徵篩選出功能未知的候選基因,應用遺傳學手段從中鑑定了一個新的開花調控基因TPS9,藉助amiRNA技術發現TPS9在葉片維管組織中具有調控成花轉化的功能。該研究揭示了光周期介導的染色質開放程度變化具有顯著的組織細胞特異性及維管組織在植物營養-生殖轉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該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北京市高層次人才項目等資助。

原文連結 :

https://doi.org/10.1093/plcell/koaa043


植物生物技術Pbj 交流群

為了能更有效地幫助廣大的科研工作者獲取相關信息,植物生物技術Pbj特建立微信群,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投稿以及文獻相關問題、公眾號發布內容及公眾號投稿問題都會集中在群內進行解答,同時鼓勵在群內交流學術、碰撞思維。為了保證群內良好的討論環境,請先添加小編微信,掃描二維碼添加,之後我們會及時邀請您進群。小提示:添加小編微信時及進群後請務必備註學校或單位+姓名,PI在結尾註明,我們會邀請您進入PI群



相關焦點

  • 首都師範大學青年教師在《植物細胞》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1月4日,首都師範大學生物學領域國際頂級刊物《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該校生命科學學院劉良玉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擬南芥葉片韌皮部伴胞和表皮細胞染色質可及性響應光周期變化(Photoperiod-responsive changes in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 首都師大生命科學學院青年教師在《植物細胞》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1月4日,生物學領域國際頂級刊物《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良玉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擬南芥葉片韌皮部伴胞和表皮細胞染色質可及性響應光周期變化(Photoperiod-responsive changes in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 ...孫育傑/謝曉亮合作團隊等展示CTCF介導染色質結構決定複製起始...
    在每一個細胞周期的S期中,一個複製子中只有一個起始位點被激活,並被用以完成DNA複製。近期的高通量測序研究揭示在基因組中,複製域與染色質中普遍存在的結構性拓撲關聯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TAD)共享了相同的界限,顯示拓撲關聯域TAD是複製域RD的穩定調控單元【3】,並且暗示染色質的結構對於DNA複製起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學術前沿】孫育傑/謝曉亮合作團隊等展示CTCF介導染色質結構決定...
    【學術前沿】孫育傑/謝曉亮合作團隊等展示CTCF介導染色質結構決定複製起始位點的時空組織 2020-06-19 0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Cell:揭示染色質調節蛋白特異性組合調控染色質活性
    Bradley Bernstein和Aviv Regev領導的研究小組集中研究染色質---與DNA相結合的促進基因表達的非基因物質---和協調染色質活性的特異性調節物,其中Bradley Bernstein是麻薩諸塞州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病理學副教授,也是布洛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的準會員,而Aviv Regev是布洛德研究所核心成員,也是麻省理工學院副教授。
  • 揭示先鋒轉錄因子在細胞凋亡表觀遺傳中的關鍵作用 | Cell Research
    fate 期刊:Cell Research 作者:Rui Gao, Xingqun Liang, Sirisha Cheedipudi, Julio Cordero, Xue Jiang, Qingquan Zhang, Luca Caputo, Stefan Günther, Carsten Kuenne, Yonggang
  • 研究揭示染色質重塑因子Smarca5促進胚胎期造血幹祖細胞發育
    因此,研究各個造血組織中,處於不同發育階段的造血幹祖細胞,比較其染色質開放狀態及基因調控差異,將為體外誘導獲得具有較好移植重建能力的造血幹祖細胞提供理論指導。研究發現,在產生和擴增/分化等不同發育階段的造血幹祖細胞中,染色質可接近性和轉錄組存在動態變化。深入機制探索發現,染色質重塑因子Smarca5通過與核仁蛋白Nucleolin相互作用,促進染色質重塑,調控造血相關的轉錄因子與基因組結合,進而促進造血幹祖細胞發育。研究人員利用模式動物斑馬魚,聚焦染色質可接近性和轉錄組,研究胚胎期兩個造血組織中造血幹祖細胞的基因表達動態調控。
  • 科學家利用iPSC神經元等位基因特異性開放染色質闡明功能性疾病變體
    科學家利用iPSC神經元等位基因特異性開放染色質闡明功能性疾病變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22:59:56 美國北岸大學Jubao Duan和芝加哥大學Xin He研究團隊,合作利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
  • 瞿昆團隊揭示系統性硬化症皮膚纖維化主要致病細胞
    由於皮膚纖維化是SSc患者普遍的臨床症狀且可以反映內部器官的病變程度,更易獲得的皮膚組織成為研究SSc發病機制的理想樣本。目前人們對 SSc的發病機制及致病細胞類型知之甚少,何種細胞類型的變化導致了疾病的發生, 依然是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
  • 研究揭示細胞轉錄組與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研究揭示細胞轉錄組與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5 12:31:02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Kun Zhang小組利用高通量測序方法,揭示了同一細胞中轉錄組和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 ...與鄭州大學在《自然》合作發表人類早期胚胎染色質調控研究的論文
    清華生命學院、醫學院與鄭州大學在《自然》合作發表人類早期胚胎染色質調控研究的論文清華新聞網5月11日電 5月3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頡偉研究組、醫學院那潔研究組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孫瑩璞研究組緊密合作,在《自然》期刊發表題為《人類早期胚胎染色質研究揭示基因組激活前後表觀遺傳轉換規律》(Chromatin
  • ...和梁興群團隊等揭示Isl1在心肌細胞凋亡表觀遺傳控制中的關鍵作用
    -04-26  瀏覽: 從單個全能受精卵產生廣泛不同和特化的細胞類型涉及大規模轉錄變化和染色質重組。先鋒轉錄因子在編程表觀基因組中起關鍵作用,並在連續細胞譜系規範和分化步驟中促進其他調節因子的募集。2019年4月25號,同濟大學心律失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孫雲甫和梁興群等團隊合作在Cell Research上在線發表了題為Pioneering function of Isl1 in the epigenetic control of cardiomyocyte cell fate的研究論文。
  • .& Cell :孫育傑/李程合作揭示核纖層蛋白對人源細胞中染色質...
    細胞核內DNA完全展開長達2米,而一般細胞核的直徑僅有10-20微米,因此基因組在細胞核內處於高度摺疊的狀態,同時不斷發生運動變化。染色質的三維結構具有有序性和動態變化性,構成細胞核中各種生物學過程的全新調控層次。
  • 光周期調控開花的表觀遺傳機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日照長度由葉片感知後誘導成花素基因FT在維管束的表達,FT編碼的成花素由葉片轉移至莖頂端分生組織,促進植物開花。長日照下,FT被光周期輸出因子CO在韌皮部於黃昏時(dusk)特異激活,CO-FT調控單元是光周期途徑的核心調控模式,CO結合在FT靠近轉錄起始位點的近端啟動子區從而激活其表達。
  • 非常規PRC1介導的H2AK119ub1蔓延可能受到染色質高級結構的調控
    責編 | 兮真核細胞內,DNA與組蛋白八聚體纏繞1.7圈形成核小體結構,然後核小體串珠經過逐級壓縮形成高級的染色質結構。表觀遺傳因子通過調節染色質結構的開放與關閉,控制了基因的表達與沉默,從而維持了不同譜系細胞內基因的差異表達。
  • 研究揭示染色質重塑因子PKL在RNA介導的DNA甲基化中的功能
    該研究揭示了染色質重塑因子PKL在RNA介導的DNA甲基化過程中的重要調控作用。在植物中,RNA介導的DNA甲基化(RdDM)是一種重要的建立全新DNA甲基化式樣和轉錄基因沉默的機制,通過小幹擾RNA(siRNA)與支架RNA(scaffold RNA)的鹼基配對引導DNA甲基轉移酶到特定的位點進行全新DNA甲基化。
  • 【科技前沿】李國紅/許雪青合作揭示靜息態基因的染色質結構特徵並...
    【科技前沿】李國紅/許雪青合作揭示靜息態基因的染色質結構特徵並提出預測基因轉錄潛能的新方法 2020-07-29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某複合物在心肌細胞表觀遺傳控制中起關鍵作用
    從單個全能受精卵產生廣泛不同和特化的細胞類型涉及大規模轉錄變化和染色質重組。先鋒轉錄因子在編程表觀基因組中起關鍵作用,並在連續細胞譜系規範和分化步驟中促進其他調節因子的募集。該研究揭示Isl1 / Brg1-Baf60c複合物在協調心臟發生和建立心肌細胞命運的表觀遺傳記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幹細胞/祖細胞分化為不同的譜系涉及到一系列大規模的轉錄變化和染色質重組。組織特異性轉錄因子與表觀遺傳修飾因子協同作用對表觀基因組進行編程,建立細胞同一性,這是由表觀遺傳調控機制進一步維持的。
  • 張蘅團隊揭示染色質重塑因子PKL在RNA介導的DNA甲基化中的功能
    RNA介導的DNA甲基化在外源基因沉默、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生殖細胞DNA甲基化模式建立等生物學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解析其分子機理對於實現特定基因的轉錄沉默或激活具有重要意義。在RNA介導的DNA甲基化過程中,DNA甲基化的位點特異性主要由兩類非編碼RNA界定:小幹擾RNA(siRNA)和支架RNA(scaffold RNA),分別由植物特有的RNA聚合酶Pol IV和PolV參與生成。因此研究人員也分析了全基因組的小幹擾RNA和特定位點的支架RNA水平。他們發現在pkl突變體中,部分位點的DNA甲基化水平的變化伴隨著相同趨勢的小幹擾RNA水平和支架RNA水平的變化。
  • SMARCB1突變影響mSWI/SNF複合物介導的染色質重塑
    SMARCB1突變影響mSWI/SNF複合物介導的染色質重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1 13:06:20 美國哈佛醫學院Cigall Kadoch團隊近期通過研究SMARCB1突變揭示出一個核小體酸性模塊相互作用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