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蘅團隊揭示染色質重塑因子PKL在RNA介導的DNA甲基化中的功能

2021-02-20 BMC科研永不止步

在植物中,RNA介導的DNA甲基化(RdDM)是一種重要的建立全新DNA甲基化式樣和轉錄基因沉默的機制,通過小幹擾RNA(siRNA)與支架RNA(scaffold RNA)的鹼基配對引導DNA甲基轉移酶到特定的位點進行全新DNA甲基化。RNA介導的DNA甲基化在外源基因沉默、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生殖細胞DNA甲基化模式建立等生物學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解析其分子機理對於實現特定基因的轉錄沉默或激活具有重要意義。2017年5月,國際知名學術期刊Genome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張蘅研究員所在課題組The developmental regulator PKL is required tomaintain correct DNA methylation patterns at RNA-directed DNA methylation loci的研究論文。楊榮博士是該文章的第一作者。

在本論文中,張蘅團隊通過正向遺傳篩選發現了兩個新的參與轉基因沉默的突變體。圖位克隆發現這兩個突變體是由於一個重要的發育調控基因PICKLE(PKL)功能缺失造成的。通過全基因組甲基化分析,他們發現PKL可以影響大約一半RdDM位點的正常DNA甲基化,其中上升和下降的位點大致相當。在RNA介導的DNA甲基化過程中,DNA甲基化的位點特異性主要由兩類非編碼RNA界定:小幹擾RNA(siRNA)和支架RNA(scaffold RNA),分別由植物特有的RNA聚合酶Pol IV和PolV參與生成。因此研究人員也分析了全基因組的小幹擾RNA和特定位點的支架RNA水平。他們發現在pkl突變體中,部分位點的DNA甲基化水平的變化伴隨著相同趨勢的小幹擾RNA水平和支架RNA水平的變化。同時PKL還促進多個受Pol V調節的核小體的定位,說明與Pol V相關的功能可能受到了影響。

通過分析mRNA轉錄組與全基因組DNA甲基化的相關性,研究人員發現在pkl突變體中,雖然一定數量的轉座子和基因的轉錄產物上升伴隨著DNA甲基化的下降,大部分位點的DNA甲基化變化不足以釋放轉錄沉默。因此研究人員設想,在RdDM的靶位點區域,PKL能夠通過其核小體重塑活性改變染色質環境,從而影響非編碼RNA的產生和轉錄沉默。此論文揭示了CHD家族蛋白PKL在RNA介導的DNA甲基化過程中的作用並提示RNA聚合酶Pol IV/V可以使用與PolII相同的染色體重塑因子進行轉錄調控。

論文原文請點擊頁面左下角【閱讀原文】


Genome Biology 創刊於2000年,致力於從基因組及後基因組視角涵蓋生物學和醫學生物學的所有領域。文獻類型包括Research,Method, Software, Review,  Opinion和Commentary。部分經常覆蓋的領域有基因序列分析,生物信息學,分子細胞生物學,功能基因組學,表觀基因組學,群體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比較生物學與進化,系統生物學,疾病基因組學和臨床基因組學。所有發表內容皆為開放獲取內容。

BioMed Central隸屬於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團,是世界上開放獲取出版的先鋒,發表生物、醫學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目前擁有300多本開放獲取期刊,其中近200本擁有影響因子。期刊Genome Biology (IF: 11.313)、BMC Biology (IF: 6.967)、BMC Medicine (IF: 8.005)、Genome Medicine (IF: 5.7)為旗下4本旗艦刊,頗受科研人員的歡迎。同時,擁有多本與中國科研機構合辦的期刊,廣受中國作者好評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染色質重塑因子PKL在RNA介導的DNA甲基化中的功能
    楊榮是該文章的第一作者,張蘅為通訊作者。該研究揭示了染色質重塑因子PKL在RNA介導的DNA甲基化過程中的重要調控作用。在植物中,RNA介導的DNA甲基化(RdDM)是一種重要的建立全新DNA甲基化式樣和轉錄基因沉默的機制,通過小幹擾RNA(siRNA)與支架RNA(scaffold RNA)的鹼基配對引導DNA甲基轉移酶到特定的位點進行全新DNA甲基化。
  • Genome Biology:染色質重塑因子PKL在RNA介導的DNA甲基化中的功能
    該研究揭示了染色質重塑因子PKL在RNA介導的DNA甲基化過程中的重要調控作用。在植物中,RNA介導的DNA甲基化(RdDM)是一種重要的建立全新DNA甲基化式樣和轉錄基因沉默的機制,通過小幹擾RNA(siRNA)與支架RNA(scaffold RNA)的鹼基配對引導DNA甲基轉移酶到特定的位點進行全新DNA甲基化。
  • 研究揭示染色質重塑因子Smarca5促進胚胎期造血幹祖細胞發育
    因此,研究各個造血組織中,處於不同發育階段的造血幹祖細胞,比較其染色質開放狀態及基因調控差異,將為體外誘導獲得具有較好移植重建能力的造血幹祖細胞提供理論指導。研究發現,在產生和擴增/分化等不同發育階段的造血幹祖細胞中,染色質可接近性和轉錄組存在動態變化。深入機制探索發現,染色質重塑因子Smarca5通過與核仁蛋白Nucleolin相互作用,促進染色質重塑,調控造血相關的轉錄因子與基因組結合,進而促進造血幹祖細胞發育。研究人員利用模式動物斑馬魚,聚焦染色質可接近性和轉錄組,研究胚胎期兩個造血組織中造血幹祖細胞的基因表達動態調控。
  • 研究發現植物DNA主動去甲基化新機制
    儘管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鑑定到了首個植物DNA去甲基化複合體(Lang et al., Mol Cell, 2015),DNA去甲基酶是如何被招募到基因組上的靶位點進行去甲基化的詳細機制仍然不清楚。  為了鑑定新的DNA去甲基化因子,研究人員通過正向遺傳篩選體系以尋找ROS1介導的DNA去甲基化和抗沉默所需的細胞因子。
  • 超短DNA低甲基化區域和染色質3D結構的關係
    該論文通過創新的計算方法發現了一種新的與染色質3D結構相關的表觀調控元件 --稀疏保守低甲基化CpG(scUMC: Sparse conserved under-methylated CpGs),為表觀遺傳調控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DNA甲基化在正常發育和疾病發生等多種生物學過程中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
  • SMARCB1突變影響mSWI/SNF複合物介導的染色質重塑
    SMARCB1突變影響mSWI/SNF複合物介導的染色質重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1 13:06:20 美國哈佛醫學院Cigall Kadoch團隊近期通過研究SMARCB1突變揭示出一個核小體酸性模塊相互作用位點
  • 生物物理所揭示表觀遺傳因子CENP-A介導著絲粒功能的機制
    著絲粒是染色質上一段結構與功能高度特化的區域,在細胞分裂期指導動粒的組裝,並在紡錘體的牽拉下實現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CENP-A是組蛋白H3在著絲粒區的變體,是著絲粒區建立和發揮功能的關鍵性的表觀遺傳因子。CENP-A通過招募下遊CCAN蛋白家族發揮其功能。
  • 中國科大在染色質重塑SWI/SNF與INO80複合體結構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蔡剛教授課題組利用冷凍電鏡技術,解析了染色質重塑SWI/SNF與INO80複合體及其不同核小體結合狀態複合物的三維結構,揭示了SWI/SNF與INO80複合體共有的肌動蛋白(Actin)和核肌動蛋白相關蛋白(Arps)組成的Actin/Arp模塊作為構象調控的分子開關,調控核小體結合及可能調節重塑核小體活性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分別在國際權威雜誌《Protein
  • 綜述|呂志民團隊總結代謝酶在癌症等疾病發生發展中的非經典功能
    1.代謝酶對基因表達的調控基因轉錄受染色質結構改變的調控,而染色質結構的改變由DNA甲基化和組蛋白修飾所引起。研究表明,多種位於細胞質或線粒體的代謝酶可以轉位至細胞核中,並參與包括甲基化,乙醯化,琥珀醯化,巴豆醯化,磷酸化以及糖基化等在內的組蛋白和DNA的修飾,進而改變染色質結構並調控基因轉錄。
  • 上海生科院揭示組蛋白分子伴侶DAXX和染色質重塑蛋白ATRX相互作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勇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basis for DAXX interaction with ATRX為題,發表在Protein & Cell上,該成果揭示了組蛋白分子伴侶DAXX
  • 王強研究組揭示染色質重塑蛋白BPTF調控神經外胚層後部化
    王強研究組揭示染色質重塑蛋白BPTF調控神經外胚層後部化 來源:動物所   發布者:亦云   日期:2015-06-09   今日/總瀏覽:1/4984
  • Cell:siRNA介導DNA甲基化調控研究
    在基因組中除了DNA和RNA序列以外,還有許多調控基因的信息,它們雖然本身不改變基因的序列,但是可以通過基因修飾,蛋白質與蛋白質、DNA和其它分子的相互作用,而影響和調節遺傳的基因的功能和特性,並且通過細胞分裂和增殖周期影響遺傳,這就是表觀遺傳學
  • ChAHP複合物在染色質環化中的功能
    ChAHP複合物在染色質環化中的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6 14:03:01 瑞士弗瑞士裡德裡希·米舍爾生物醫學研究所Marc Bühler、Lucas J.T.
  • DNA甲基化是體細胞重編程過程中重要的表觀遺傳屏障
    由於這個B細胞重編程系統遵循了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MEF)重編程中染色質可及性動力學的相同二進位邏輯,因此它應該為探索DNA甲基化與染色質可及性之間的關係提供巨大的機會。有趣的是,當與化驗分析transposaseaccessible染色質測序數據,薩迪納等人表明染色質位點發生脫甲基的一部分被打開或之前脫甲基作用在可訪問性(dba)富含AP1之前,Klf, Oct4圖案,符合關閉打開(CO) 2 co4富含AP-1, Oct4、襪,Klf圖案觀察之前。這些結果很可能使Klf4、Oct4和Sox2成為先鋒因子,因為它們可以與這些位點結合。
  • 土傳病原真菌染色質重塑抵禦寄主ROS脅迫研究獲進展
    病原菌與植物的互作過程中,植物病原菌的胞外物質(如真菌細胞壁組分、細菌鞭毛、分泌蛋白等)會誘導植物免疫相關蛋白(如RBOHD)產生大量的ROS。ROS作為植物防禦的第一道防線,一方面啟動傳遞免疫信號,另一方面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長。ROS可能氧化胺基酸,破壞蛋白功能;氧化脂質體,改變細胞膜通透性,破壞其功能;還可能氧化DNA,損傷遺傳物質。
  • 微生物所在土傳病原真菌染色質重塑抵禦寄主ROS脅迫研究中獲進展
    在酵母和動植物中發現,染色質重塑複合物通過調節染色質上核小體的分布、染色質的結構以及控制基因的表達等方式來影響細胞的生長發育,並參與DNA修復的調控。病原菌染色質重塑複合物是否應答寄主產生的ROS修復DNA的損傷尚不清楚。
  • 調控基因表達的「染色質環」新因子篩選獲進展
    其中,三維結構是染色質的高級結構,該結構由特殊的結構蛋白質所介導(比如Cohesin、CTCF等),這些結構蛋白將30納米的染色質纖維摺疊成具有「染色質環」的高級結構。「染色質環」不僅有利於精確地保存遺傳信息,而且可以介導遠距離染色質內和染色質間的相互作用,能將調控元件帶到目的基因附近,從而調控基因表達。
  • ...孫育傑/謝曉亮合作團隊等展示CTCF介導染色質結構決定複製起始...
    【學術前沿】孫育傑/謝曉亮合作團隊等展示CTCF介導染色質結構決定複製起始位點的時空組織 2020-06-19 0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術前沿】孫育傑/謝曉亮合作團隊等展示CTCF介導染色質結構決定...
    【學術前沿】孫育傑/謝曉亮合作團隊等展示CTCF介導染色質結構決定複製起始位點的時空組織 2020-06-19 0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術前沿】 沈曉驊團隊發現U1 snRNP調控非編碼RNA結合染色質的...
    上世紀80年代初,Joan Steitz通過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血液抗體分離提取 U1、U2、U4、U5和U6小核糖核蛋白粒子(又稱為 snRNP),揭示了它們參與RNA剪接的經典功能【4,5】。近年來施一公團隊系統報導了真核生物剪切體的原子結構和生化功能。然而,一直讓人困惑的是,細胞內U1 snRNP的數量為什麼比其它剪接相關snRNP高 2-5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