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研究》發表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重要進展

2020-10-31 中國生物技術網

10月29日,《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Research)》在線發表了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團隊關於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的文章。gcType是由我國牽頭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的重要成果。

模式菌株(type strains)是在給微生物定名、分類記載和發表時,以純菌狀態所保存的菌種,是微生物分類學的標準參考物質,也是理想的生物技術研究工具,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產業價值。模式菌株長期以來分散在全球各國超過100餘個保藏中心,是各個保藏中心甚為珍貴的資源。2018年,微生物所牽頭組織發起了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從全球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選擇目前未進行測序的模式微生物菌株(包括細菌、古菌和可培養真菌),預計5年內完成超過10,000種的細菌、真菌、古菌模式菌株基因組測序,建立全球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組測序合作網絡,現已有來自美國的ATCC、日本JCM和NBRC、韓國的KCTC等超過12個國家的26個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正式加入該計劃並形成了重要了階段性成果。

目前,國家微生物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已經形成了國際引領的微生物大數據平臺體系。其中全球微生物菌種目錄(Global Catalogueof Microorganism, gcm)集成了來自全球50個國家133個微生物資源中心46萬微生物菌種資源數據(Nucleic AcidsRes. 2016),是目前最大的微生物實物資源數據平臺。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lobal Catalogue of TypeStrain, gcType)整合了16701個有效發表的原核生物的超過13 944個基因組數據(Nucleic Acids Res. 2020),是目前在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方面數據最為全面,功能最為完善的數據平臺,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數據管理和基因組注釋、新種鑑定等分析。全球微生物組資料庫(The GlobalCatalogue of Metagenomics, gcMeta)整合了超過200TB宏基因組相關數據和超過100個在線數據分析工具及整合的工作流(Nucleic Acids Res. 2019)。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持續為超過90個國家的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數據服務,致力於建立國際一流的微生物數據中心。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史文聿博士和孫清嵐博士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中心馬俊才研究員與吳林寰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國內外22個團隊共同參與了文章的相關工作。衷心感謝中國科學院國際大科學培育專項計劃、科技部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學科數據中心、中國科學院地球大數據A類先導專項、中國科學院戰略生物資源網絡計劃等項目的長期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academic.oup.com/na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ar/gkaa957/5943199

2019年熱文TOP10

1. 逆轉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發文了:2型糖尿病是簡單的疾病,減肥或逆轉病情!

2. 剛剛,Science發布2019十大科學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蘭花「喚醒」抗腫瘤基因

4. 讀者淚目!《柳葉刀》全中文發表中國醫學博士「家書」:給父親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還臉紅的人,或面臨更高的痴呆風險

7. Nature重磅!第一個完全合成且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誕生了

8. 這不是一顆大榛子!Science發表新型口服胰島素,或將取代傳統注射

9. Science為防禿頂支招:先從不脫髮開始...

10. 改變精子速度,可以影響後代性別?

相關焦點

  • 全球微生物模式基因組測序計劃獲進展
    gcType是由我國牽頭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的重要成果。  模式菌株(type strains)是在給微生物定名、分類記載和發表時,以純菌狀態所保存的菌種,是微生物分類學的標準參考物質,也是理想的生物技術研究工具,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產業價值。模式菌株長期以來分散在全球100餘個保藏中心,是珍貴的資源。
  • 全球微生物模式基因組測序計劃取得重要進展
    10月29日,《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Research)在線發表了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團隊關於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的文章。gcType是由我國牽頭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的重要成果。
  • 《核酸研究》:高質量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及分析平臺
    gcType是由我國牽頭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的重要成果。2018年,微生物所牽頭組織發起了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從全球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選擇目前未進行測序的模式微生物菌株(包括細菌、古菌和可培養真菌),預計5年內完成超過10,000種的細菌、真菌
  • 《核酸研究》:高質量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及分析平臺
    近日,《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Research)》在線發表了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團隊關於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的文章。gcType是由我國牽頭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的重要成果。
  • 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和微生物組測序合作計劃正式啟動
    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和微生物組測序合作計劃正式啟動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10-12   今日/總瀏覽:1/5866
  • 模式微生物基因組可以免費測序了
    自從2018年1月起,在《國際系統與進化微生物學雜誌》(IJSEM)雜誌上發表微生物的新種,都需要提供基因組測序數據了。依託於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WFCC-MIRCEN World Data Centre for Microorganisms, WDCM)在2017年底啟動了全球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組測序計劃(GCM2.0),目前已經有16個國家的25家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的正式加入。
  • 近期全基因組測序研究進展一覽
    ,來自國外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利用全基因組測序和機器學習等技術成功實現了對每個人面部及其它機體特徵進行鑑別。這種名為c11orf30/EMSY (EMSY)的基因在其它過敏性疾病的發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比如哮喘症、過敏性鼻炎等,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將EMSY基因位點同食物過敏症聯繫了起來,相關研究發現,該基因不僅在食物過敏,而且在機體一般的過敏症傾向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 微生物分類學研究利器: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
    平臺不僅集成了目前所有公共來源的模式微生物物種和基因組數據,還發布了大量自測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數據,是目前國內外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數據最為豐富的平臺。並且集合了數據搜索下載,新種鑑定,基因組拼接與注釋等在線分析工具,為全球各個保藏中心和廣大分類學家提供一個分類學研究的利器。
  • 微生物分類學研究利器: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
    由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建立的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http://gctype.wdcm.org/,是為分類學家進行基因組研究、新種鑑定的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工具平臺。
  • 【盤點】單細胞測序研究進展一覽
    因此科學家們必須先對單細胞內的微量核酸分子進行擴增,而且必須保證儘可能少地出現技術誤差,以便開展後續的測序及其他研究。最近,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者就在PNAS上發表文章介紹了人類腦細胞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研究成果,這些結果為構建人類大腦的細胞圖譜奠定了基礎,而且研究結果還將有助於我們確定神經元、膠質細胞和血管細胞的特定標誌物,並將其與其他信息相關聯,以便完全闡明人類大腦的細胞複雜性。
  • 人類基因組計劃進展
    這幾年,不同規模的基因組計劃經常見於報導,目前這些計劃進展如何呢,現在就扒一扒現在這些人類基因組計劃進展。1. 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 HGP)人類基因組計劃起始於20世紀80年代左右,主要目的就是攻克癌症。
  • 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遺傳|人類基因組計劃|解碼生命|基因組|...
    20 年過去了,在完成人類染色體DNA 測序的基礎上,功能基因組、表觀基因組、蛋白質組等研究進展迅速,與疾病相關的基因及其致病機制不斷被發現,眾多基因靶向藥物以及臨床基因檢測和治療方案研發成功,基因編輯、定量計算、冷凍電鏡等生物學技術日臻完善,新方法、新知識、新技術、新思想層出不窮,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從各個維度,特別是從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的奧秘。
  • 是該搞一個《國際微生物組計劃》了
    這種無序的狀態,不利於全球協調一直去解決只有把全球的數據整合在一起才能揭示的問題和規律,例如,微生物組在地球氣候變暖中的作用等等。於是,我們萌生了建議各國聯合起來,啟動一個《國際微生物組計劃》的想法。Nicole回到德國後,與《自然》雜誌的微生物學科的編輯做了溝通,對方也認為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應該呼籲一下。於是,經過 2各多月的努力,就有了今天《自然》雜誌刊登的這篇建議。
  • AI技術運用基因測序 助力基因組計劃
    新年伊始,號稱引領全球基因組學的英國政府宣布在接下來五年內將完成「100萬人組基因計劃」;美國政府也在兩年前宣布啟動為期十年的任何18歲以上美國人都可以參與的「all of us」基因組計劃;2016年12月中國啟動「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各國政府紛紛啟動了自己國家的大規模基因組計劃,開始朝著精準醫療的目標邁進。
  • 微生物測序及微生物基因組大數據分析服務商「予果生物」完成千萬...
    )北京】6月29日報導獵雲網近日獲悉,微生物測序及微生物基因組大數據分析服務商「予果生物」宣布完成千萬元Pre-A2輪融資,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新滋領銜的真善美創投完成。予果生物專注於微生物核酸檢測,專注於將宏基因組技術應用於病原感染診斷,現在北京建立近4000平米的總部;在西安建立了近2000平方米的醫學檢驗實驗室,具備臨床基因擴增檢驗資質。天眼查信息顯示,予果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2月,法定代表人為夏涵。
  • 「裸子植物——買麻藤全基因組計劃」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由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中科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武漢植物園、植物研究所,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等10餘家國內外知名院所聯合開展的「裸子植物——買麻藤全基因組計劃」取得重要進展。
  • 大科學計劃概述:人類基因組計劃
    這一重大成就立刻受到全世界的矚目,各國均給予了高度評價,人們認為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斷曼哈頓原子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之後的第三大科學計劃,它對人類認識自身,提高健康水平,推動生命科學、醫學、生物技、製藥業、農業等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的完成是該計劃實施的一個裡程碑,標誌著人類在研究自身的過程中邁出其不意關鍵的一步。
  • 人類基因組計劃
    其宗旨在於測定組成人類染色體(指單倍體)中所包含的30億個鹼基對組成的核苷酸序列,從而繪製人類基因組圖譜,並且辨識其載有的基因及其序列,達到破譯人類遺傳信息的最終目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在研究人類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策略、思想與技術,構成了生命科學領域新的學科——基因組學,可以用於研究微生物、植物及其他動物。
  • 微生物所在病原菌耐藥基因組學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在2014年初揭牌成立了「病原微生物耐藥和耐藥基因組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專門從事耐藥微生物的基因組學、耐藥機制及傳播機制的研究。繼2013年8月和2014年初重點實驗室朱寶利研究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tific Reports 和Gut Microbes上發表了人體腸道細菌耐藥基因與動物抗生素使用之間的相關性及耐藥基因隨個體年齡變化的規律的研究工作後,近來在臨床病原菌的耐藥基因組學研究中又取得了系列新進展。
  • 綜述| 基於二代測序對癌症基因組異質性的研究推動癌症的精準治療
    耶魯大學遺傳系張嘉玲博士(Jialing Zhang)和南方醫科大學教授、耶魯大學顧問潘星華博士(Xinghua Pan)等在PCM第一期發表綜述:基於二代測序對癌症基因組異質性的研究推動癌症的精準治療(Characterization of cancer genomic heterogeneity by next-gen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