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 打造全球微生物資源核心資料庫

2020-12-24 黎川發布

2019-11-12來源:科技日報作者:劉垠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目前,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數據資源總量已超過300TB,數據記錄數超過了40億條。」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主任、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主任馬俊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說,中心的數據內容完整覆蓋微生物資源、微生物及交叉技術方法、研究過程及工程、微生物組學、微生物技術,以及微生物文獻、專利、專家、成果等微生物研究的全生命周期。

今年6月份,科技部、財政部聯合發布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優化調整名單,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成為20個首批啟動的國家級科學數據中心之一。目前,中心已建立完善的數據質量控制體系和多級數據質量標引體系,正在牽頭申請並開發微生物數據領域第一個國際ISO標準,並在此基礎上,開發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數據管理平臺,已在國內外上百家單位使用。

建立國家平臺,推動數據共享

2010年,經過全球激烈競爭,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最終落戶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9年來,全球共有77個國家的787個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在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註冊,中心還接收全球48個國家的127個保藏機構的數據匯交和全球共享,逐步發展為全球微生物資源領域最重要的數據平臺。

「微生物資源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微生物數據資源則是微生物資源共享和開發的關鍵環節,數據資源的豐富性、準確性和共享水平,決定著微生物學領域研究和應用的綜合能力。」馬俊才表示,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的成立是為了進一步落實《科學數據管理辦法》,推動我國微生物領域的科學數據共享與應用。

據了解,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依託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與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中科院海洋所、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等單位共建。作為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中心數據資源全部免費共享,並統一規範微生物數據的生產、存儲、處理等過程。

「按照科技部、財政部的要求,中心將推進微生物領域科技資源向國家平臺匯聚、整合,提升微生物資源有效利用和科技創新支撐能力,為科學研究、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的科技資源共享服務。」馬俊才說。

打造一流中心,佔領研究前沿

「我們建設和維護了與微生物資源相關的一系列重要資料庫,包括全球微生物保藏機構資料庫、全球微生物菌種資源目錄、全球微生物參考菌株資料庫、微生物資源引用資料庫等。」馬俊才舉例說,這使我國科學家能以全球視野組織、協調各國相關力量,建立全球性的合作框架。同時,也推動著中國逐步在微生物資源的開發應用和數據共享方面佔領國際微生物研究前沿和主導地位。

不僅如此,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還啟動了全球萬種微生物模式菌株測序計劃,目前已有16個國家的25個微生物保藏機構參與這一國際合作計劃,並提供了DNA或者菌株資源,這使全球數據資源的共享真正發展成了國際微生物實物資源的合作;同時,中心建立的真菌DNA條形碼資料庫在寧波等多個口岸應用,有效支持了有害物種的快速鑑定,保護國門生物安全……

「當前,中心利用積累的全球微生物數據,與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信息交換所合作,向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提出全球微生物領域微生物資源轉移信息平臺建設方案,為全球各國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和名古屋議定書提供重要支持。」馬俊才透露,將來,中心將致力於建立共建、共用、互惠、互利的可持續發展機制和數據生態體系,以數據技術創新推動學科前沿發展和產業應用創新,在國際競爭中佔領先機。

「我們的目標是,建設全球微生物品牌資料庫,打造一流的科研支撐中心、一流的信息服務中心、一流的數據研究中心。」馬俊才表示。

相關焦點

  •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誠聘英才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依託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是科技部首批批准建設的20個國家數據中心之一,中科院微生物所是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主持單位,是我國生命科學領域唯一一個世界數據中心,是中國科學院戰略生物資源數據中心、全國科學院聯盟應用微生物分中心的主持單位,國際數據系統(World Data System, WDS)成員單位。
  • 微生物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召開學術年會
    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主任馬俊才介紹了中心的定位及成立以來的重要進展、近期牽頭啟動的國際微生物模式菌株測序計劃;微生物所副所長東秀珠肯定了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在資源與利用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希望中心未來在國家層面發揮更大作用。
  •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推出免費一站式生物信息分析雲平臺
    產生了大量的微生物組學數據,想進行數據分析不知道使用什麼工具?不會使用Linux系統?不會寫代碼?沒有合適的參考資料庫?計算資源不足?現在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國家微生物數據中心推出的一站式生物信息分析雲平臺解決。
  • 最全最實用的微生物數據與資源在這裡下載
    現在,這些問題都可以在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NMDC)解決了。NMDC為大家精心整理了7個類別的62個資料庫100TB的數據,還包括做宏基因組數據分析用的參考資料庫和工具包,都可以通過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的雲平臺高速下載了!
  • 微生物分類學研究利器: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
    由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建立的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http://gctype.wdcm.org/,是為分類學家進行基因組研究、新種鑑定的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工具平臺。
  • 微生物分類學研究利器: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
    由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建立的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http://gctype.wdcm.org/,是為分類學家進行基因組研究、新種鑑定的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工具平臺。
  • 全球微生物模式基因組測序計劃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關於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的論文。全球微生物組資料庫(The GlobalCatalogue of Metagenomics, gcMeta)整合了超過200TB宏基因組相關數據和超過100個在線數據分析工具及整合的工作流(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19)。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持續為多個國家的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數據服務,致力於建立國際一流的微生物數據中心。
  • 國家微生物中心精品網課:鄧曄 微生物生態與組學大數據分析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特別邀請我國微生物組學技術及大數據領域十位名師,推出網絡系列精品課程,本期邀請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鄧曄研究員分享《微生物生態與組學大數據分析》。本課程從微生物生態的概念、研究內容、微生物生態思維考量微生物組研究、環境微生物領域重點關注的問題,微生物生態科學與應用前沿等不同角度進行講解,包括環境微生物組的檢測技術熱點、宏基因組技術的開發等內容。歡迎大家登陸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網站(http://nmdc.cn/video)觀看學習。
  • 《核酸研究》:高質量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及分析平臺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團隊關於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的文章。模式菌株長期以來分散在全球各國超過100餘個保藏中心,是各個保藏中心甚為珍貴的資源。
  • 《核酸研究》:高質量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及分析平臺
    近日,《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Research)》在線發表了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團隊關於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的文章。gcType是由我國牽頭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的重要成果。
  • 全球微生物模式基因組測序計劃取得重要進展
    10月29日,《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Research)在線發表了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團隊關於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的文章。gcType是由我國牽頭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的重要成果。
  • 《核酸研究》發表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團隊關於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的文章。和NBRC、韓國的KCTC等超過12個國家的26個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正式加入該計劃並形成了重要了階段性成果。
  • 微生物與細胞資源的保存與發掘利用
    微生物與細胞資源保存現狀1.發展歷程與基本概況鑑於微生物及各種生物細胞資源對生命科學、生物醫學的重要貢獻和對生物技術的重要支撐作用,全球大多數國家均成立了微生物菌種及細胞保藏中心,以保障這類重要生物資源的安全性及共享利用。
  • 手把手教你提交微生物基因組序列數據
    科學家們往NCBI/EMBL/DDBJ等資料庫提交的核酸序列數據,也可以提交到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NMDC)了!l 支持微生物項目、樣本、核酸序列、微生物基因組、宏基因組、微生物元基因組、轉錄組、蛋白質結構、期刊附件等多種類型數據提交。l 支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資源調查專項、國際合作專項等項目數據匯交。l 數據當日提交三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並發放編號。l 為每條數據提供DOI編號。
  • 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和微生物組測序合作計劃正式啟動
    2017年10月12日,在「第七屆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學術研討會」上,由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WDCM)主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馬俊才主任宣布啟動由WDCM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牽頭,聯合全球12個國家的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共同發起的全球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組和微生物組測序合作計劃正式啟動
  • 《科學》報導由中國科學家牽頭的微生物國際大科學項目—新聞...
    2018年3月30日,《Science》雜誌(科學)的新聞版塊以 「New effort to sequence microbes」為題報導了由我國科學家牽頭的一項正在進行的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數據挖掘及功能解析全球合作計劃「Global Catalogue of Microorganisms (GCM) 10K Type Strain SequencingProject」
  • 齊魯現代微生物技術研究院成立
    人民網北京3月12日電(趙竹青)3月11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與濟南市人民政府、山東省科學技術廳三方共建的「齊魯現代微生物技術研究院」成立,將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微生物高科技研發集群。
  • 模式微生物基因組可以免費測序了
    依託於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WFCC-MIRCEN World Data Centre for Microorganisms, WDCM)在2017年底啟動了全球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組測序計劃(GCM2.0),目前已經有16個國家的25家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的正式加入。
  • 我國牽頭制定的ISO國際微生物數據標準正式發布
    這是國際微生物領域的第一個ISO級別的數據標準,也是我國在國際生物技術標準委員會(ISO/TC 276)主導制定的第一個國際標準。該標準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WDCM)馬俊才團隊牽頭起草完成。
  • 大數據發掘微生物「社交網絡」
    不久前,浙江大學徐建明教授團隊在《微生物組》雜誌上發表論文,通過分析地球微生物組計劃(Earth Microbiome Project)大數據,進一步發掘全球微生物的「社會關係」。1微生物圈「奇遇記」「在過去,科研人員常常在微觀尺度挖掘微生物的具體特性,但有時如同盲人摸象,只能看到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