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網課:楊瑞馥 培養組通幽微世界——助力微生物資源大作為

2020-12-03 中國生物技術網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特別邀請我國微生物組學技術及大數據領域十位名師,推出網絡系列精品課程,本期邀請軍事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楊瑞馥研究員分享《培養組通幽微世界:助力微生物資源大作為》。本課程從人體微生物組學中培養組學的應用,鑑定及開發和機制因果研究等角度講解,包括人類微生物組研究的歷史和現狀,微生物組學研究的主要技術分析,培養組學研究發展,技術挑戰,轉化及應用。歡迎大家登陸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網站(http://nmdc.cn/video)觀看學習

/主講嘉賓介紹/

/精彩搶先看/

從1944年發明厭氧菌培養技術以來,微生物組研究使我們逐步認識了糞菌移植治療疾病及其對宿主代謝的影響,揭示了微生物群的演變與健康和疾病關係,推進了人體微生物組生物信息學分析技術的發展及應用。微生物學發展歷史分為三個黃金時期,第一個時期為認識微生物階段,第二個黃金時期為微生物研究進入分子時代,第三個黃金時期為微生物組與健康-疾病關聯,這個期間常用的技術包括16S rRNA基因測序、宏組學,代謝組學和培養組學。不同技術具有互補性,培養組學的興起使微生物組中活的個體的功能研究進入個性化時代,培養組學技術改進為深入研究提供物質基礎,為轉化奠定基礎。

2019年《Nature》發表關於人類微生物組研究的評論

微生物組與健康-疾病關聯

微生物組學發展的第三個黃金時期

現代培養組技術

培養組技術的挑戰

培養組學技術發展與轉化

培養組技術方案

培養組學方法優化

微生物群與表型因果研究機制

相關焦點

  • 人體內的微生物與哪些疾病有關?如何維持「微」平衡?
    楊瑞馥強調,過去,微生物的作用一直被忽視,包括當下提倡的精準醫學,其實都是在談「人體」這一半,忽略了「微生物」的這一半。 實際上,微生物的作用可能更大,這兩個「一半」,誰都離不開誰。
  • 國家微生物中心精品網課:鄧曄 微生物生態與組學大數據分析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特別邀請我國微生物組學技術及大數據領域十位名師,推出網絡系列精品課程,本期邀請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鄧曄研究員分享《微生物生態與組學大數據分析》。本課程從微生物生態的概念、研究內容、微生物生態思維考量微生物組研究、環境微生物領域重點關注的問題,微生物生態科學與應用前沿等不同角度進行講解,包括環境微生物組的檢測技術熱點、宏基因組技術的開發等內容。歡迎大家登陸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網站(http://nmdc.cn/video)觀看學習。
  • 國家級一站式微生物資源鑑定、保藏、測序、數據分析及發布平臺
    中科院微生物所微生物組學技術平臺依託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建設。中科院微生物所是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的牽頭單位,是國家菌種資源庫的參建單位,擁有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和中國普通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
  • 微生物與細胞資源的保存與發掘利用
    根據世界培養物保藏聯盟(WFCC)的統計,全球 76 個國家或地區的 768 個保藏中心①在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WDCM)註冊。截至 2016 年,689 個保藏中心共保存各類微生物菌種和細胞資源超過 247 萬株。我國在 1951 年建立了新中國第一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機構——中國科學院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
  • 杭州大微攜微生物解決方案助力食品安全
    2019年8月3日-4日,杭州大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大微)將攜多款專業微生物檢測設備和配套解決方案參加在杭州寶盛水博園大酒店舉辦的「第四屆食品科學與人類健康國際研討會」,並在會場設立杭州大微特色展臺。
  • 網課必備團|小白印表機 蔡司防藍光眼鏡 微鯨投影儀
    這也難怪,投影儀已經成為許多家庭的必備品,在網課大勢所趨的時代,這可以說是很有必要的護眼方案了。傳統的投影儀有個缺點,就是體積大,操作複雜;關鍵它只是個播放器,放什麼內容還得自己去找,也挺麻煩的。大屏幕是個很好的"護眼"手段。
  • 微生物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召開學術年會
    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主任馬俊才介紹了中心的定位及成立以來的重要進展、近期牽頭啟動的國際微生物模式菌株測序計劃;微生物所副所長東秀珠肯定了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在資源與利用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希望中心未來在國家層面發揮更大作用。
  • 精品網課:尹文兵 基於基因組數據的真菌天然產物挖掘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特別邀請我國微生物組學技術及大數據領域十位名師,推出網絡系列精品課程,本期邀請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尹文兵研究員分享《基於基因組數據的真菌天然產物挖掘》。歡迎大家登陸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網站(http://nmdc.cn/video)觀看學習。/主講嘉賓介紹//精彩搶先看/真菌是世界上第二大物種,可產生豐富多彩,結構多樣化的天然產物。
  • 大學網課資源公眾號分享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蘆柑題庫】大學網課平臺一、MOOC慕課網慕課是愛課程網攜手網易雲課堂打造的在線學習平臺,每一個有提升願望的人,都可以在這裡學習中國最好的大學課程,學完還能獲得認證證書。有很多名校參與其中,所以課程的質量和豐富程度也都還不錯。
  • 《微生物感染與健康》網絡微讀本為大眾健康護航
    日前,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世界圖書出版西安有限公司策劃推出的《微生物感染與健康》網絡微讀本上線。該讀本由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三位從事微生物教學教學與研究的專業人士執筆,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為社會大眾奉上了一堂專業、系統的微生物科普課。
  •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 打造全球微生物資源核心資料庫
    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主任、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主任馬俊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說,中心的數據內容完整覆蓋微生物資源、微生物及交叉技術方法、研究過程及工程、微生物組學、微生物技術,以及微生物文獻、專利、專家、成果等微生物研究的全生命周期。
  • 生物醫療大數據的出路與去路探討
    IT技術儼然成為了大數據時代下生物醫療發展之路上的絆腳石生物醫療大數據出路——雲計算雲計算或可在生物醫療領域成為攻克大數據IT關卡的絕殺武器。雲計算平臺可向用戶提供彈性海量的計算、存儲資源,適用於生物醫療行業業務的大規模計算處理,助用戶快速部署和管理大規模可擴展的IT基礎設施資源。
  • 「飼料禁抗」後時期 保羅生物創新微生物酵素產品為農業發展助力
    當今中國,農畜業革新與發展對整個社會影響寬泛,通過一系列科創成果不斷為農畜業健康、有序、穩定發展賦能,不僅符合中國大健康戰略根本需求,對推動農業強國下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近年來,保羅生物等一批在微生物科創領域取得創新突破的高新企業不斷湧現,通過一系列專利新品為我國「生物農業」賦予了強勁生命力。
  • 做紅燒排骨講解「美拉德反應」有道精品課名師在B站開播
    化學老師變身實驗室博士,教大家在家自製消毒液;物理老師為講解電磁場,拆音箱找磁鐵;地理老師為了講清楚盆地概念,用自家臉盆做道具強勢模擬…… 據了解,從2月15日到2月21日,有道精品課共先後派出初高中數十位名師現身B站直播間,上線42堂精品課,被贊「最懂學生的網課」。
  • 寧波銀行提升小微服務質效 金融助力小微企業發展施力
    為幫助小微企業恢復經營與正常生產,近日,國務院會議部署推動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會議上提出,明年實現普惠小微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再降0.5個百分點,貸款增速將繼續高於各項貸款增速。在幫助小微企業成長和發展上,寧波銀行一直非常重視該項工作的開展,並堅守「服務小微企業」基本定位,將服務小微企業作為自身發展的使命,金融助力小微企業成長發展。
  • 隨著陸生微生物資源進入瓶頸期,海洋微生物農藥前景廣闊
    1929年,弗萊明發現青黴素又是人類藥物研發史上裡程碑的事件,人們開始將微生物當作藥用資源進行研究。眾所周知,陸地微生物早已成為人們研發抗生素等藥物的重要來源,從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被稱為「Golden Age of Antibiotics」,四環素類、氨基糖苷類、糖肽類和大環類抗生素相繼誕生[58]。
  • 「團結起來保護抗微生物藥物」 | 抗微生物藥物的認識
    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全球每年死於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的約有70萬人。專家預測到2050年,全球將有1000萬人死於抗微生物藥物耐藥。為提高全社會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藥物的意識和水平,對耐藥危機的認識,減少不必要的藥物使用,將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
  • 網易有道精品課:興趣培養、打好基礎,讓學習不再苦海泛舟
    說到網課,現在大家都不陌生了,隨著時代的進步,網絡上的精品課程也是越來越多,知識付費時代的到來,讓學習的門檻變得更低了,無論什麼年紀、什麼學歷的人都可以在網上獲取到對自己有用的知識。網易推出的有道精品課,作為成立較早的網絡課程平臺,憑藉多年級跨度的豐富教學受到家長和學生們的歡迎。
  • 微生物所創新之路——微生物 高科技 大產業
    研究所承擔國家重大任務的能力有了顯著提高,在公共衛生、農業、資源、能源、材料、環境等方面均組織和參與了國家重大項目。微生物所作為第二完成單位參加的「轉基因741楊」項目獲2004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另外,還有6項研究獲得省部級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