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嚴選健康好貨,歡迎來到「健康嚴究所」。
這期我們來說說無創腸癌篩查的話題。
前段時間,43歲的《黑豹》主演查德維克·博斯曼因晚期結腸癌去世,讓腸癌篩查的話題一度火爆。
最近一項大樣本的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結果也顯示,85%的患者不了解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知識。
我的朋友小白悄悄給我發來信息問:
檢查有沒有腸癌風險,一定要做腸鏡嗎?聽說現在流行做無痛無創的腸癌基因檢測,靠譜嗎?
作為「健康嚴究所」首席嚴究員,我在電商平臺上搜索了一番,發現無創腸癌基因檢測產品確實火爆。
這一類產品的原理,是通過收集檢測糞便中攜帶的腸道黏膜細胞脫落物質,來實現腸癌的早期篩查,發現癌變風險。
道理我們都懂,但產品是不是可靠,先查查有沒有資質。
在京東和淘寶平臺上,我們收集了6款產品,進行了對比。
這6款產品的價格從699-2500元不等,頁面宣傳均稱是通過無創居家採樣的方式,郵寄一坨便便給廠家,通過糞便DNA或RNA篩查技術來檢測腸癌風險。
聽起來是不是很方便很簡單?
我們查詢發現,這6款產品中,5款都用的是糞便DNA檢測技術。
但只有「睿長太」和「長安心」兩款產品具有國家藥監局批准的第三類醫療器械資質。前者是糞便RNA檢測,後者是糞便DNA檢測,簡單來說就是標誌物不同。
另外一款「常衛清」,以糞便檢驗預處理裝置,做了第一類醫療器械的備案。
而包括華大基因、金域醫學等在內的無創腸癌基因檢測產品,均沒有獲批相關資質。
6款無創腸癌基因檢測產品對比
更好玩的是,我們詢問金域醫學旗艦店的客服這一款無創腸癌檢測是否獲批有無註冊編號時,客服回答:「這是商業機密」。
值得關注的是,即便是有第三類醫療器械的資質,仔細看上面這份表格的適用範圍就可以知道,無創腸癌基因檢測目前只能作為「輔助診斷」,供臨床醫生參考。
也就是說,侵入式的腸鏡檢查和鏡下病理活檢,仍然是腸癌診斷的「金標準」。
如果不能耐受普通腸鏡之苦,還有無痛腸鏡可供選擇。不過無痛腸鏡需要全麻,對於部分人群來說依然不適合。
那麼回到小白的問題:不敢做腸鏡,又想做腸癌篩查,該如何選擇?
嚴究員認為,腸癌無創篩查技術還是很好的補充手段。這種操作簡便的篩查方式,雖然不能百分百檢查出癌症,但與腸鏡檢查的吻合度已經可以超過90%以上。當然,前提是選擇有資質的產品。
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還可以選擇做大便潛血檢測。大便潛血檢測是檢測糞便樣本中的血紅蛋白含量,判斷是否發生癌變。這種檢測方式費用不超過百元,比較經濟實惠,缺點就是假陰性和假陽性都比較高,對於腸癌的檢測率在30%-60%之間,有時候痔瘡或者消化道出血也會導致陽性結果,讓檢查者徒增擔憂。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糞便基因檢測結果是陽性,意味著要做腸鏡檢查來確診;而結果是陰性,也並不代表就安全了,如果身體感覺不適,仍然要及時就醫檢查。
【記者】嚴慧芳
【出品】美好生活實驗室
【作者】 嚴慧芳
健康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