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拉屎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拉屎找不到地方了。」
這是調侃還是對點讚呢?
近日,有兩款軟體火爆網絡,其中一款軟體名為滴滴拉屎,軟體號稱可導航至附近廁所,並且可選擇坑位規格,規格有豪華坐便器、實惠尿壺、商務蹲坑等。
與此同時,另一款軟體"便了麼"更突破想像,軟體還可記錄便便形狀顏色。企查查App顯示,目前滴滴拉屎已被申請著作權,便了麼申請註冊商標後被駁回。
有網友說,滴滴拉屎這名字起的口味有點重。小編感覺「便了麼」要更勝一籌。注意:它叫「便了麼」,不是餓了麼!
人家是這樣記錄拉屎的:
1.做馬桶上開始便便,打開APP,點擊「開始便便」
上面還有個會動的綠色小人,會不停的發力
2.便便完之後點擊「拉完了」
3.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著急衝下去,你要看一看自己的便便,還要聞一聞,仔細辨別一下是屬於什麼臭味,然後在這個拉完後的總結頁面,對便便進行記錄
4.記錄完之後,可以把便便先送走了,之後點擊保存,它就會給你分析本次拉便便的分析報告,告訴你身體情況
然後一次完美的拉便便的工程就這樣結束了,APP以日曆的形式記錄每天拉便便的詳情。萬一哪天到醫院,這些都是很靠譜的「一線」情報。
這些軟體靠不靠譜,目前還沒有具體的統計數字。綜合分析,它們走的是「冷門」線路。目前雖火但遠景困難也不少。畢竟,一個app的發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一、用戶需求量。這款應用的適用對象是三急人群。普通人單位學校家三點一線,拉屎找不到坑的需求不會太多。在對某個地區不熟悉或地區居民流動較穩定幾乎沒有公共廁所時,需求才體現出來。一般說來,旅遊或出差的人可能是其主要用戶。但這種群體是很有限的。
2、服務質量及體驗。大城市繁華地段的公共設施一般很完善,內急的人們對這種軟體的需求量不大,更大的市場很可能在中小型城市。
如何做到在全國中小城市廣泛普及提供服務的住戶呢?平臺如何提供標準化服務設施及服務質量呢?如何讓用戶覺得自己在什麼地方拉屎是一件值得認真考慮的事呢……研究來研究去,口味有點變重了!
另外,拉出來的東東就能真正的反眏一個人身體的健康狀態嗎?退一步說,即使它是很科學很靠譜的,讓人們天天接受這種體驗也有點難度。因為容易犯「尷尬症」!
因此,就算住戶將廁所裝修的多麼富麗堂皇,芳香四溢;更做了完善的消毒殺菌工作;或者直接安裝了日本的洗屁屁馬桶;另外完事後還給做個屎檢尿檢。每天會來的也就是那幾個走到半路找不到廁所的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