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開始在朋友圈曬便便了|便秘|布裡斯|蠕動|大腸|膽汁...

2020-12-10 網易新聞

「顏色正常,氣味不錯,感覺有點意猶未盡……」

工作日的上午,你的同事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條點評。

請假打卡網紅餐廳去了?還是在點評公司食堂?

不,答案更有可能是:

他/她在帶薪拉屎。

簡單的「蹲完坑回頭看一眼」,已經滿足不了關注健康、朋克養生的年輕人了。

關注、記錄、分享自己的便便情況,早已成了許多人的日常。

有人記在備忘錄裡,有人選擇與朋友分享。

還有人發現了記錄大便時間、形狀的APP,開始每天使用、瘋狂安利。

便便,當代年輕人的健康密碼。

1

你,了解自己的便便嗎?

大多數人對於便便的態度,都是「不關心怎麼來的,只關心怎麼沒的」。

除了在提上褲子後對它投去深情一瞥外,你應該不想在其他任何場合見到便便。

但是,對大便的來龍去脈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應該是當代人的必修課。

畢竟,連自己的大便都不了解,怎麼能妄想了解整個世界呢?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大便的誕生過程,大概是這樣的:

火鍋、燒烤、小龍蝦、鍋包肉、奶茶裡的珍珠……等等美味的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經過唾液的初步消化,通過食道,進入胃部。

胃部肌肉會將食物、液體和消化液混合。

這些原本外觀精緻、各具特色的食物,現在人設徹底崩塌,融為一體,變成了漿狀的食糜。

隨後,胃慢慢地把食糜,倒進你的小腸裡。

小腸不斷蠕動,推動混合物進一步消化:

吸收水分、營養物質進入血液,消化中產生的廢物進入大腸。

你吃下去的食物,離變成便便越來越接近了。


消化系統,從食物到便便的蛻變之旅 / 圖源參考資料

消化過程中產生的廢物、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液體進入大腸後,大腸會吸收水分,將它們「榨乾」。

(所以有便意一定不要長時間憋,否則會給大腸提供更多壓榨水分的機會,讓大便更乾燥。)

便便就此成型!



最後,大腸蠕動著,將便便移入直腸,臨時儲存。

在直腸中囤積的大便積累到一定程度(一般是100毫升)時,糞便就會刺激直腸壁中的神經,將要大便的信息傳達給脊髓中的初級神經中樞。

接著,脊髓再向大腦發出信息:請求排便。

這時你開始產生「我想便便」的感覺。

如果時機不對,你的大腦會對肛門發送抑制指令,兩片括約肌開始收縮,確保不讓便便排出。

等你終於在廁所就位,吉時已到:

大腦解除了抑制指令,括約肌放送,肛門打開,直腸收縮產生壓力,將糞便泵出體外。

2

拉完,記得回頭看一眼

拉完便便後,就來到了為這次如廁注入靈魂的環節:回頭看看

別小看這個過程,大便的形狀、顏色、氣味……對於評估各類腸道疾病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997年,英國的布裡斯託皇家醫院就開發出了「布裡斯託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scale)」。

作為一種臨床評估和研究工具,將人類糞便的形態分為了7類:

一顆顆硬球,表面凹凸的香腸狀,表面有裂痕的香腸狀,像香腸或蛇一樣(而且表面光滑),斷邊且光滑柔軟的塊狀,粗邊蓬鬆的塊狀/糊狀,水狀且無固體塊(完全呈液態)。


光看圖就有內味兒了/布裡斯託大便分類法, 圖源參考資料

除了形狀,便便還擁有顏色、氣味、排便感覺等多個指標。

是淺咖啡色、深咖啡色、綠色、黃色,或是紅色?

是略有香氣、基本無味、臭豆腐味、榴槤味,或是臭到要命的死魚味?

排便感覺是輕鬆、困難,或是「意猶未盡」?

香蕉風評被害 / 「便了麼」APP截圖

這些特徵,都會說明你的身體狀況。

便便的形狀,往往和人體水分含量聯繫在一起。

一般來說,大便的四分之三都是水分,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成分是固體。

除了被消化後剩餘的食物殘渣外,還有一些不能被消化的物質,以及脫落的細胞、細菌等。

按照上文提到的布裡斯託大便分類法,正常的大便形狀應該是表面光滑的香蕉型:

這說明水量和固體物的含量不多不少,是一坨完美的便便。

香蕉風評再次被害 / 「便了麼」APP截圖

如果你的便便出現了許多裂痕,或者是一顆一顆的堅果狀,那麼說明你缺水了。

過於乾燥的大便難以通過腸道,就容易導致便秘。

如果你的便便過於軟滑,甚至完全變成了一灘水,那麼很有可能,你在經歷,或即將經歷腹瀉。

正常的便便顏色一般呈現淺褐色到深褐色之間,具體的色號由膽汁分泌多少決定。


你的便便是哪個色號? / 「便了麼」APP截圖

如果出現了特殊的顏色,就代表著你的身體可能出現了疾病。

如果便便呈現黑色,最近你又沒有吃過豬血、鴨血等食物,那有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

如果便便呈現鮮紅色,首先回憶一下最近有沒有吃紅心火龍果,如果沒有,那要考慮痔瘡、肛裂等的可能性。

如果顏色太黃,有可能你吃了過多的主食和甜食,或者去檢查一下黃疸等症狀。

最後,如果便便呈白色,那有可能你患有膽道梗阻,需要儘快就醫,進行進一步檢查。

氣味同樣重要。

在理想的情況下,排出的便便並不會臭,甚至還帶一點奇妙的清香。

糞臭素稀釋上千倍之後,就會有茉莉花香味,理論上可以用來做香水。

可惜人很少會達到理想狀態。

一般狀態下,你的便便可能會沒有味道,或者是有臭味,但能夠忍受。

這些臭味來自於吲哚、糞臭素、硫醇、硫化氫等,都是在人體消化過程中產生的物質。

如果你的便便呈現出一股腐臭味兒,或者臭氣燻天,那很有可能你最近的飲食結構出現了問題——吃肉過多,腸道消化不良。

或者,胰腺疾病、消化道出血、直腸潰爛,也會導致腐敗的惡臭味。

當便便出現了魚腥味兒時,需要及時就診,因為你可能患有阿米巴腸炎。

或許會有人問,既然形狀、顏色、氣味都了解了,那麼便便……是什麼味道的呢?

根據成分分析,便便大概可能會呈現苦鹹酸俱全的複合味。


苦,來自膽汁。

膽汁能夠促進消化,但建議還是不要通過吃便便來補充。

鹹,是因為食物在消化過程中,吸收了大量含有鹽類物質的人體體液。腹瀉越嚴重,裡面的鹽含的越多。

它還會有點酸,這和腸道中的菌群有關:它們將碳水化合物分解為各種酸類物質——你可以把便便的產生過程,理解為另類的「酸奶」釀造過程。

常規味道之外,如果你吃了一些人體無法消化的東西,便便裡面也會含有它們的味道。

喜歡吃辣的人,便便可能是辣的;喜歡吃韭菜的人,便便可能有一股韭菜味兒;喜歡吃金針菇的人……

3

如何拉出漂亮便便

便便是腸道健康的晴雨表。

這層重要的身份,讓許多人心甘情願捏著鼻子,仔細觀察便便。

許多APP也抓住了這個痛點,根據上廁所的時長、便便的特徵,分析用戶的身體情況,同時給出改善方法。

誰不希望一番努力後,看到色澤漂亮、長相順眼的便便呢?

想要拉出優美的便便,首先要保持飲食結構的平衡。

多吃些粗糧、水果和蔬菜,增加腸道蠕動,促進排便;少吃些葷腥油膩,不然你的便便不僅會非常難拉,還可能很臭。

然後,是被視為「糊弄學」代表作,其實十分有效的方法:多喝點水。

喝水不僅能夠保持便便的光滑程度,讓它能夠輕鬆地排出體外,還能夠讓人及時補充必要的水分,保持身體健康。

畢竟便便的75%都是水。


擁有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也有助於優美便便的生成。

注意保證睡眠充足、心情愉悅,最好適當來點運動。

因為長期熬夜會造成內分泌失調,長久的壓力也會增加腸道負擔,極有可能讓你的便便變成醜八怪。

此外,便便的姿勢,也是不得不提的內容。

一般而言,蹲姿要比坐姿會更快促進便便的排出,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

用什麼姿勢拉屎,隨你高興就好,重要的是一定要速戰速決。

佔坑時間過長,容易導致下肢充血,進而引發便秘、痔瘡等症狀。

最後,不要迷信「每天排便才健康」的說法。一周拉3~10次便便,都是正常的,沒有必要為了湊次數而強行便便。

如果便便的樣子不盡如人意,選擇無視和胡思亂想都不可取,還是要及時就診,聽取醫生的建議。

祝你每次上完廁所,驀然回首,都能看到健康優美的便便。

本文來源:網易公開課 責任編輯:陳丹妮_NBJS1859

相關焦點

  • 便便聞起來臭,吃起來...
    提到便便的由來,大部分人都會立即想到便便其實是食物消化以後的殘渣。這樣理解當然沒錯,但具體是怎麼形成的呢?在人體中,有一條流暢的便便生產線,這條生產線從嘴巴開始運行,期間經歷了胃、小腸、大腸等多個「部門」,直到菊花部位的括約肌為糞便打開大門,一條成熟的便便才算是順利出廠,結束了它的人體之旅。
  • 那些「賴」在腸道中的便便,對身體有影響嗎
    食物經過咀嚼,進入過胃部和胃酸混合以後,基本上被消化了,然後進入小腸吸收,營養物質被吸收以後進入大腸。在大腸,殘渣中的水分被吸收了,於是慢慢聚集形成了糞便,最後進入直腸排出。從正常情況下看,是不存在所謂的「宿便」的。不過,直腸末端的糞便並不是馬上就會排出,而是等聚集到一定數量的時候才集中排出。這些聚集在直腸準備排出體外的糞便,並不是商家所宣稱的在腸道皺褶裡積存的便便。
  • 排便不暢,經常便秘,平時多吃這3種食物,保持腸道順暢
    >如果一個長期存在便秘。500毫升以上的,如果少於500毫升,就是導致體內的水含量不足,腸道內部出現乾燥的現象,導致大便中的水分子流失,使便便乾燥形成乾結,堵塞腸道很難排出體外。03如何改善便秘,可以常吃這三樣事物1、蜂蜜蜂蜜具有很好的潤腸通便
  • 從顏色、氣味、性狀全方位解析寶寶便便!
    ●母乳餵養的大便稍稀,因為母乳中含有乳糖多,乳糖進入腸道後,多被乳糖酶分解利用,小部分未被分解的,要麼留在腸道,要麼被細菌分解變成乳酸,這些都可以導致腸道內滲透壓升高,導致水向腸道內移動,刺激腸道蠕動,導致大便稍稀,次數較多;●母乳餵養的大便有時綠色,因為大便排的快,帶著膽汁的顏色就排出來了
  • 為什麼還會出現便秘呢?原來很多人都搞錯了
    然而,這是不對的,我們的腸管並不是完全筆直的,特別是小腸,是彎彎曲曲的,從口腔到肛門,食物並不是走的直線,而是彎彎曲曲的走了很多「彎路」,我們的胃腸道加起來大概有9米,是人類身高的4至5倍。很顯然,食物在肚子裡面走了很多彎路,增加了食物與腸道接觸的時間,有利於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下面我們具體的來看看,食物在消化系統是怎麼走形的。
  • 好幾天沒便便,要拉的「屎」去哪了?被反覆吸收?你可能想錯了!
    說到「大便」這是每個人都熟悉不過的了,排便是很多人每天都在進行的事情。甚至有時候還要和自己的大便一天「見好幾次面」,而有些就比較「難」了,因為要想與便便「想見」估計得幾天後了。
  • 湖南一女子因便秘長期服用蘆薈膠囊 大腸穿上「豹紋衣」
    (羅女士一直受便秘的困擾,聽說蘆薈排毒效果好,於是吃了兩年蘆薈膠囊,這件「豹紋衣」就是由此導致的「大腸黑變病」。考慮到她2018年做過直腸癌根治術,醫生建議複查腸鏡,結果讓人大吃一驚——羅女士的大腸竟然穿上了「豹紋衣」。原來,羅女士一直受便秘的困擾,聽說蘆薈排毒效果好,於是吃了兩年蘆薈膠囊,這件「豹紋衣」就是由此導致的「大腸黑變病」。  住院治療一段時間改善便秘的情況後,羅女士出院回家。醫生表示,羅女士大腸黑變的情況停用瀉藥後大約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就可以自行好轉,無需特殊治療。
  • 便秘難受,1種食物是「腸道潤滑劑」,每天吃點,不怕便秘騷擾!
    便秘是從時間和次數上看,如果一周內排便次數少於3次,就有可能是便秘。但這不是你所知道的關於便秘的唯一事情。便便時看書或報紙總有一些人在上廁所時一定要拿一本書或報紙。這實際上是一個很壞的習慣。大便不暢通時,坐在馬桶上,看一本書、報紙,似乎很悠閒,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10分鐘後,如果你還坐在馬桶上,會對肛門造成不必要的壓迫,肛門的健康就這樣被悄悄破壞了。
  • 【南昌肛腸醫院】漫話便便三:看懂你的健康衛星雲圖了嗎
    關鍵看你是不是個有心人,能不能看懂這張「衛星雲圖」。糞便的形成是個複雜的過程,其形成過程需要由口腔、胃、腸、肝、膽、胰、小腸、大腸、直腸等多個器官共同參與,食物入口後在這條生產線上大約運行十小時左右到達大腸,最後形成糞便,存儲在降結腸和乙狀結腸。第一站,口腔。
  • 反覆便秘怎麼辦?一種食物是腸道「潤滑劑」,每天吃點,不怕便秘
    雖然便秘是每個人都遇到過的事情,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承認自己曾經發生過便秘,很多人都覺得便秘並不是病,過幾天自然就會好了,其實對於一些頑固老便秘來講,如果不及時的注意,那麼便秘就會越來越嚴重。如果你發現自己身上有便秘的情況,那麼一定要認真地對待,否則就會引發腸胃類的疾病。
  • 生理學:胰液和膽汁
    二、膽汁1. 膽汁的性質膽汁由肝細胞分泌,分泌量為 800~1000 mL/d,pH 7.4,膽囊膽汁 pH 6.8。2.③ 中和胃酸:膽汁呈弱鹼性。④ 促進膽汁自身分泌:通過腸肝循環(隨膽汁進入腸內的膽鹽95% 在迴腸末端被吸收入血,經門靜脈回吸入肝)重吸收膽鹽,可直接刺激肝細胞合成分泌膽汁。⑤ 微膠粒中的膽鹽(最主要是卵磷脂)是膽固醇的溶劑,可防止膽固醇析出結石。4.
  • 震驚,世界上唯一能拉出方形便便的動物
    只有袋熊的屎脫穎而出,成為了糞便屆的俄羅斯方塊。但在澳大利亞有一種神奇的動物,拉出的粑粑是立方體的形狀。這種動物名叫袋熊,是澳洲特有的有袋類動物,生活在澳洲東南部及塔斯馬尼亞州的森林和山地。它這方形獨特的便便是不是像極了大家手中的巧克力呢?所以說,袋熊的方塊糞便是怎麼形成的呢?
  • 便秘如何是好?這種液體來幫您,緩解便秘尷尬!
    便秘的症狀是諸多人們的煩心,有的人們常年被便秘的症狀打擊,引發臉色暗沉、長青春痘,厲害時很會口苦口臭,真的是讓人群喪失風彩的主要兇手,這樣的話便秘的症狀了該怎麼調節呢?以下咱們一併來認識一下。2、時不時加強鍛鍊,運用休息日參與戶外活動,如打籃球、跑跑步、跳操等,運動可促使腸胃蠕動,加速排洩。3、多飲水,大家都曉得多喝可養顏美容,實際上多飲水還能夠促使消化道的運動,是人體內的水分變多,不容易形成便便的乾澀。4、形成有規律的作息時間表,一天形成喝一杯白開水亦或是蜂蜜檸檬水,一天喝1800mL的水,可軟化大便,有益排洩。
  • 寶寶拉綠便便的9個原因,出現綠便便能吃益生菌嗎?
    2、母乳餵養過快如果寶寶一直在拉綠色便便,也可能和母乳餵養過快,或寶寶吃奶過急有關。當母乳快速流進他的肚子時,可能會產生氣泡,引起消化不良。消化液膽汁裡的膽綠素來不及被還原成膽紅素就從大便中排出去了,這時大便也會呈現綠色。
  • 長期便秘很難受,戒掉兩種習慣,少吃三種肉,腸道會「感謝」你
    隨著天氣越來越寒冷,身體的代謝也就不斷的下降,很多人在天冷的時候,雙手都會感覺到非常的冰涼,並且冬天的時候人們代謝容易下降,下降之後腸胃的蠕動也就開始變慢,因為身體更多的熱量都會用來抵禦身體的溫度,從而也就會導致腸胃蠕動緩慢,而腸胃蠕動緩慢,會導致最常見的一種問題出現,也就是便秘。
  • 一篇便便的自述
    於是他們開始琢磨把便便再吃進去對身體有什麼好處,比如以色列的科學家研究發現把節食+運動減肥成功後的糞便菌群製成膠囊服用,可降低節食後體重的反彈幅度。暱稱@一天不拉就難受 的網友問:從昨天開始我已經兩天沒拉臭臭了,我是不是便秘了?
  • 便秘吃什麼好?不是蜂蜜和香蕉,常吃這4種物,讓你自由飛「翔」
    根據數據研究表明,世界各地成年人出現便秘的機率為2.5%到79%,而我國成年人患便秘的機率是在16%左右,特別是現在,大家應酬和工作都比較忙,不注意運動,飲食又不規律,還經常熬夜,所以出現便秘的機率越來越大,那麼當便秘的時候,應該吃什麼呢?
  • 寶寶幾天不排便,就是便秘嗎?這7大原因媽媽們要了解
    很多媽媽存在一個錯誤的概念,只要孩子沒有每天排便一次,就認為是便秘了,其實這是錯誤的。其實每個孩子的排便規律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可能是一天排幾次大便,有的孩子是幾天排一次,只要孩子便便是正常的,軟便,便便排便不困難,那麼就是正常的,無需擔心。
  • 便便的前世今生:一個星期沒有拉出來的便便,藏到哪去了?
    我們進食的食物,通過嘴巴進入體內,這個時候,腸胃開始蠕動,身體開始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剩下多餘的營養物質還有食物殘渣都會變成糞便,經過大腸和小腸,最後通過肛門排出體外。有些人的消化吸收比較好,基本上大便一天一次,然後有些人消化有些慢,食物需要一天的時間才能被消化,那通常需要兩到三天的時間才能有排便。
  • 孩子7天不排便,是攢肚還是便秘?主要觀察這1點,就可辨別開
    幾天前,我的朋友在閒聊中提到,說她的孩子已經一個星期沒有拉便便了,不知道這是在攢肚還是孩子出現了便秘問題。一周沒有大便?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實際上對於兒童來說是可能的。據說一個嬰兒長達15天沒有大便,但身體機能依然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