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術後怎樣治療最合適,手把手教你怎麼用藥,用對了降低復發率

2020-12-08 騰訊網

今天一個網友諮詢:確診肺腺癌,已進行手術切除,後續是選擇中醫、化療還是靶向治療?

這個患者沒有提供具體的術後病理,後續的治療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今天就詳細談談肺癌根治術後的輔助治療。

1.如果術後病理提示原位癌或微浸潤癌,單純手術治癒率接近100%,無需後續任何治療。

2.對於術後病理分期為I期的肺腺癌患者

按照指南同樣不需要術後輔助化療,但IB期患者的術後治療目前沒有完全達成共識,有些醫生會建議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進行4周期化療。高危因素包括:年齡輕≤45歲,脈管有癌栓,近切緣,分化程度為低分化,病理提示累及髒層胸膜,淋巴結檢出數目過少。

如果沒有達到完全切除,則建議二次手術,或者術後三維適形放療和(或)聯合化療。

3.對於術後病理分期為II期的肺腺癌患者

術後分期為IIB期的肺腺癌患者,指南強烈推薦含鉑雙藥方案化療,而IIA期患者,完全切除後,可考慮給予輔助化療,指南裡為2B類證據。在臨床實踐中,IIA期病人通常都會進行輔助化療,除非高齡、基礎病多體質太差或拒絕化療的病人不考慮化療。

4.對於術後病理分期為IIIA期的肺腺癌病人

IIIA期肺癌是高度異質性的一組疾病,治療前初評是否可行完全切除,可將IIIA期非小細胞肺癌分為可完全性手術切除,即R0切除、可能完全手術切除和無法完全手術切除三種。就算達到R0切除,術後必須進行輔助化療。如果淋巴結為N2,還需要考慮術後放療。不能直接進行R0切除的IIIA期肺癌,基本策略是根治性同步放化療。

是否靶向治療?

關於肺癌術後要不要做靶向治療,在2021年最新版NCCN指南中特意指出,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奧希替尼作為EGFR突變陽性的IB-IIIB期患者術後輔助治療推薦。腳註中指出,對於EGFR突變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接受過輔助化療或不適合輔助化療的患者,均可用奧希替尼。其中,IB期輔助治療的推薦人群為高危患者。這是近年來首次將靶向治療提到肺癌輔助治療中。以前靶向治療都只是用於晚期肺癌病人。所以,肺癌手術病人現在一般都建議常規基因檢測。

是否中醫中藥治療?

無論是早中期還是晚期肺癌,中醫中藥都可以使用,但只能作為主要治療之外的輔助,也就是說在上述治療之餘,增加中藥起到調理身體(扶正)的作用。但前提是必須喝得下中藥,不少病人術後恢復慢,胃口差,正常飯菜都吃不下,這時候強行喝中藥弊大於利。

相關焦點

  • 非小細胞肺癌術後復發率有望下降83%
    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領銜的最新研究結果亮相醫學頂尖雜誌 新快報訊 記者黎秋玲 通訊員郝黎 張藍溪 靳婷報導 入組的非小細胞肺癌術後復發率下降
  •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肺癌診療指南裡也指出,隨訪期間,如果有症狀惡化或新發症狀,需要即時隨訪。那麼哪些症狀或信號會提示肺癌發生復發或轉移呢?1.體重下降肺癌病人手術後如果沒有任何病情反覆,體重應保持平穩。如果在較長時間內出現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就應檢查有無腫瘤復發的可能。體重下降是腫瘤復發轉移的徵象之一。
  • 肺癌早期術後發現小結節是復發轉移嗎?還真不一定!
    圖片來源:覓健術後查出肺部小結節,就一定是肺癌復發轉移麼?由以上可知,其實肺小結節出現的原因還有很多種,一般真正是肺癌的往往是少數情況,因此檢查出肺小結節的人也不必太過驚慌,但需要注意的是,惡性腫瘤往往是由良性發展而來的,因此也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而如果確診了肺癌,在手術後再次發現小結節,又是怎麼回事?肺癌術後檢查出了小結節是復發轉移嗎?
  • ADAURA中國研究亮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非小細胞肺癌術後治療...
    使用第三代EGFR-TKI靶向藥作為輔助治療的患者,83%疾病復發率都會降低,推遲了疾病的復發風險。9月20日,國際臨床醫學頂尖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刊登了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吳一龍領銜的ADAURA研究成果,這一成果為NSCLC術後治療揭開了新方向,彰顯了中國肺癌治療領域的創新力與領先力。
  • 術後20餘年,甲狀腺癌復發了!這個「懶癌」術後有10%復發率
    甲狀腺癌被很多人認為是「懶癌」,甚至有些人認為得了甲狀腺癌不要緊,術後也沒必要經常複查。42歲的鄭女士就在甲狀腺癌切除術後不幸復發,由於沒有及時複查,發現時已經發生了轉移。所幸,前些天她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接受了手術治療,目前恢復得很順利。
  • 我是早期肺癌,手術後醫生沒讓化療,現在復發了,是不是醫生失職
    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患者,我自己的一個遠房親戚就是這樣,手術之前,醫生告知是早期肺癌,手術之後也說手術沒問題,都切掉了,也沒有讓化療,放療和吃靶向藥,術後沒幾個月出現肩膀疼痛,且疼痛越來越厲害,最終在肩胛骨這個少見的轉移部位查到了腫瘤轉移病灶,經過一年的治療,最終去世。
  • 肺癌輔助(術後)療法Tagrisso(泰瑞沙)獲FDA批准
    )、將疾病復發或死亡風險顯著降低80%。值得一提的是,ADAURA試驗是評估一種EGFR抑制劑在輔助治療肺癌方面顯示出統計學顯著和臨床意義益處的第一項全球性臨床試驗。結果首次證實:一種EGFR抑制劑有潛力改變早期EGFR突變肺癌的進程,並為患者提供治癒希望。
  • ADAURA 研究降低肺癌術後復發風險 83%,登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對正常組織影響小,與靶點結合更緊密,延緩耐藥,入腦濃度高)輔助治療研究的一個預設探索性分析,即疾病復發模式分析(含神經系統轉移)。 據悉,ADAURA 研究是一項全球性的 III 期雙盲隨機研究,評估在完全切除的 IB-IIIA EGFR 突變陽性肺癌患者中,奧希替尼與安慰劑對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結果顯示奧希替尼在 EGFR 突變陽性肺癌術後輔助治療中取得令人鼓舞的、有臨床顯著意義的療效,有望造福於肺癌患者。
  • 陳海泉教授:非小細胞肺癌術後檢測和治療
    肺癌術後行基因檢測的意義陳海泉教授:對於很早期的肺癌患者,如浸潤前病變、Ⅰ期病變等術後無需行輔助治療的患者,術後基因檢測對於後續治療的指導意義不明確。而需要行術後輔助治療的II~III期患者,即使採用化療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其術後的基因檢測仍是有意義的,因為一旦患者出現術後的復發轉移,有可能病灶會非常小、難以獲取標本,而大多數術後的標本對於術後復發轉移的治療仍有指導作用。我們一直致力於建立一個肺癌患者術後復發的預測模型,去年9月份也在CHEST 雜誌上發表了肺癌術後復發動態預測模型的研究文章。
  • 什麼樣的肺癌才算早期?術後會不會、易不易復發與哪些因素有關?
    早期肺癌的概念有些模糊,沒有客觀的評判標準,而晚期的定義要明確些,一般指的是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肺癌,以TNM分期法相對應為ⅢB期和Ⅳ期。那麼,該怎麼理解「早期」肺癌呢?
  • 肝癌免疫治療新突破!肝癌早期復發率降低,是否靠譜?
    手術治療肝癌是最主要的治療手段,但是在手術後5年內出現復發轉移的風險高達60%-70%。特別是在手術後2年內復發,佔了肝癌術後復發的2/3。但是在12月23日,有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出,復旦大學的專家團隊針對肝癌進行了深度研究,發現了早期復發性肝癌的癌細胞具有更強的免疫逃逸特徵,也就是說早期肝癌更容易出現復發,就是因為這種癌細胞能夠逃脫人體內的免疫細胞供給,再次尋找機會復發肝癌。
  • 肺癌復發轉移時多發生於2年內,如何應對?
    經過治療後縮小的癌組織也可能再次長大。癌細胞會從肺部的原發灶位置進入淋巴液、血液後,轉移到其他器官(肝臟、腦等),並在其他器官處增殖。肺癌的復發或轉移多發生於2年內,超過5年就很少復發轉移了。如果患者沒有接受持續的治療,需要每3~6個月去醫院複查,通過CT等檢查肺癌的復發和轉移。
  • 髓母細胞瘤術後復發還能活多久
    髓母細胞瘤術後復發還能活多久 時間:2021-01-08 09:25北京豐臺右安門醫院 髓母細胞瘤的治療方式一般都是手術結合放化療,而手術治療後多數患者都比較擔心復發的問題,因為會覺得如果復發的話,再次治療的效果會沒有上一次好,病情反反覆覆對自己的身體也不好,那麼就有患者問了,如果髓母細胞瘤術後復發了的話還能活多久
  • 這種癌症術後復發率高,還比較「兇」,如何對付?
    在保留膀胱的各種手術治療中,約50%在兩年內復發,而且常常不在原來部位。術後半年和兩年是兩個復發高峰期。如果三番兩次復發,侵犯到膀胱肌層,可能就得切除整個膀胱,出現終生掛尿袋的尷尬局面。一起來看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專家們會給出怎樣的治療建議?
  • 2020年肺癌領域進展爆棚,這些研究碩果如何指導臨床用藥?第二期...
    這兩個研究表明,EGFR突變患者術後採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TKI) 治療,具有明顯的無病生存期(DFS)獲益。ADAURA研究從DFS的角度來看,HR值為0.28,這意味著疾病進展或復發的風險大幅度降低。該研究改變了NSCLC患者術後輔助治療的現狀,也讓靶向治療進入了NSCLC術後治療的臨床實踐。
  •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一定要注意觀察,早發現早治療
    老張是個早期肺腺癌病人,3年前在當地腫瘤醫院手術,因為分期比較早,IB期,又沒有明顯高危因素,術後就沒有進行輔助治療。肺癌診療指南裡也指出,隨訪期間,如果有症狀惡化或新發症狀,需要即時隨訪。那麼哪些症狀或信號會提示肺癌發生復發或轉移呢? 1.體重下降 肺癌病人手術後如果沒有任何病情反覆,體重應保持平穩。如果在較長時間內出現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就應檢查有無腫瘤復發的可能。體重下降是腫瘤復發轉移的徵象之一。
  • 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都用了,為何癌症還會復發
    癌症的治療,從患者以及醫生的角度來說,有兩件事最頭痛:癌症原發病灶沒有辦法根除;或者雖然根除了原發病灶,但是又出現了癌症的復發。正是因為存在著這兩件事,讓癌症才成為了難題。那麼為何癌症原發病灶很難根除、容易癌症復發呢?給大家好好說一下。1.手術為何難以根除原發病灶?
  • 【肺癌術後預防復發和轉移,NKT治療案例展示】清華NKT · 樂和親友...
    術後未配合化療等輔助治療,而立即配合NKT細胞治療至今。方案為1療程/2個月,以預防復發轉移為主要目的,療效評估指標為無進展生存時間(PFS)。截止2018年8月,患者通過10個療程的連續系統治療,定期複查肺部CT、頭及腹部磁共振,連續20個月未見任何明確復發及轉移徵象。
  • 非小細胞肺癌首個輔助療法Tagrisso,復發風險降80%
    ▌肺癌患者早期用上靶向藥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癌症,也是全球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細胞肺癌約佔肺癌總數的80%以上。其中,約20%的NSCLC患者會攜帶EGFR突變。這種蛋白質上的突變,可引起細胞快速生長,幫助癌症擴散。
  • 明明肺癌早期做了根治性手術,不久就復發轉移了,到底什麼原因
    ,民間一直將肺癌轉移說成擴散,癌細胞還在肺內怎麼能算擴散呢? 3、為什麼有些人沒有檢查到轉移而行根治性手術,術後很快復發轉移呢? 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明明是早期,也做了根治性手術,術後為什麼很快就復發轉移了呢,這主要是因為目前的科技手段還無法準確的判斷血液中是否有尚未形成轉移灶的「漂流」癌細胞,有些早期癌症就發生了癌細胞脫落,這些癌細胞在血液循環過程中大部分會被免疫細胞殺滅,但少量的癌細胞仍有非常小的機率存活下來並在最終形成腫瘤轉移灶,這是有些早期腫瘤手術後也要做化療的原因,也是少數早期患者根治性手術後復發轉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