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URA中國研究亮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非小細胞肺癌術後治療...

2020-12-03 瀟湘晨報

使用第三代EGFR-TKI靶向藥作為輔助治療的患者,83%疾病復發率都會降低,推遲了疾病的復發風險。(央廣網記者 周羽攝)

央廣網廣州9月21日消息(記者周羽)據《2019全國癌症報告》顯示,在我國肺癌年度發病人數高達78.4萬,肺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分別佔全部惡性腫瘤的20.03% 及26.99%,居惡性腫瘤之首。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佔85%,手術是早期NSCLC的主要方式,但治癒率低,復發率高,且易進展為晚期肺癌。9月20日,國際臨床醫學頂尖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刊登了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吳一龍領銜的ADAURA研究成果,這一成果為NSCLC術後治療揭開了新方向,彰顯了中國肺癌治療領域的創新力與領先力。

對早期階段非小細胞肺癌(NSCLC)而言,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方法,約1/3患者在診斷時可行手術治療。對可手術切除的Ⅱ~ⅢA期和部分ⅠB期NSCLC患者,推薦在手術後接受以順鉑為基礎的輔助化療。但患者在接受手術和輔助化療後依然具有較高的疾病復發和死亡風險,除IA期患者外,IB-III期的治癒率並不樂觀,IB/II/IIIA期的5年復發率分別是45%, 62%, 76%,依然有非常多的患者在手術後會發生復發,繼而進展為晚期肺癌。

基於這一領域,相關臨床研究也始終在不斷進行中。在相關重大突破性研究裡,ADAURA研究位列其中。ADAURA研究是一項隨機對照Ⅲ期臨床研究,探索了進口第三代EGFR-TKI靶向藥奧希替尼(英文名:Osimertinib)作為輔助治療方案用於接受完整腫瘤切除的ⅠB-ⅢA 期EGFR突變NSCLC患者的獲益。

據悉,此次發布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ADAURA研究成果,其最大亮點是第三代EGFR-TKI肺癌靶向藥在早期肺癌患者身上觀察到的輔助治療「壓倒性臨床益處」。據吳一龍教授介紹,ADAURA研究的臨床數據原本是擬定在2022年公布,但由於IDMC(獨立數據監測委員會) 安全性評估中觀察到第三代EGFR-TKI靶向藥在EGFR突變陽性非小細胞肺癌輔助治療中取得壓倒性療效,出於倫理考慮,因此提前公布,為的是讓全世界儘早了解到這個臨床數據,為肺癌患者帶來多一份生存希望,這也意味著第三代EGFR-TKI靶向藥有可能將成為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手術後輔助治療新選擇。

談到這一研究成果,吳一龍教授表示:「此前其他藥物輔助研究開始顯示疾病復發率下降了30%,能看到40%甚至60%的復發率下降就非常不錯了,但實際上ADAURA研究卻有83%的下降,達到令人驚豔到難以置信的地步」,換而言之,這意味著使用第三代EGFR-TKI靶向藥作為輔助治療的患者,83%疾病復發率都會降低,推遲了疾病的復發風險。「這一研究成果使得早中期肺癌患者有機會達到治癒的效果,甚至會影響乃至改變醫生治療這些早期肺癌患者的臨床策略,也很大機會改變國內外指南對於肺癌患者術後治療的指導建議。」 吳一龍教授說道。

在學術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柳葉刀(The Lancet)、《美國醫學會雜誌》(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被合稱為「四大頂級醫學期刊」。此次吳一龍教授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臨床頂尖雜誌上發表肺癌領域突破性成果,展現了中國臨床專家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力量,也代表了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肺癌研究所的頂尖學術水平。同時,亦代表了我國在肺癌科學診療的不懈努力,以及響應「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之癌症防治行動」的積極號召。

吳一龍教授表示,精準治療可以幫助提升中國肺癌患者整體5年生存率,助力「健康中國2030」目標實現,「靶向治療讓肺癌進入精準治療時代,是近年來肺癌內科治療手段的裡程碑。近些年免疫治療的興起也為肺癌患者帶來了更多獲益。隨著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精準治療手段的提高,不斷將肺癌診斷治療關口前移,這些舉措都能為患者帶來更大的生存獲益。」

談到將肺癌診斷治療關口前移,吳一龍教授表示,從一代EGFR-TKI開啟肺癌精準治療序幕之後,EGFR、ALK等靶向藥物更新迭代,已從第一代發展到了第三代,在探索更優治療方案的時候,「根據價值醫療成為一種重要的臨床選擇導向。FLAURA研究結果證實一線使用第三代EGFR-TKI靶向藥可以顯著延長EGFR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無疾病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中位總生存期達到38.6個月,超過3年。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努力提高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

【來源:央廣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非小細胞肺癌術後復發率有望下降83%
    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領銜的最新研究結果亮相醫學頂尖雜誌 新快報訊 記者黎秋玲 通訊員郝黎 張藍溪 靳婷報導 入組的非小細胞肺癌術後復發率下降
  • ADAURA 研究降低肺癌術後復發風險 83%,登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對正常組織影響小,與靶點結合更緊密,延緩耐藥,入腦濃度高)輔助治療研究的一個預設探索性分析,即疾病復發模式分析(含神經系統轉移)。隨後,更加重磅的消息是,作為 2020 年 ASCO 最重磅的研究之一:ADAURA 研究,已經正式被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雜誌)收錄,與本次 ESMO LBA1 同步發表。
  • 陳海泉教授:非小細胞肺癌術後檢測和治療
    肺癌術後行基因檢測的意義陳海泉教授:對於很早期的肺癌患者,如浸潤前病變、Ⅰ期病變等術後無需行輔助治療的患者,術後基因檢測對於後續治療的指導意義不明確。而需要行術後輔助治療的II~III期患者,即使採用化療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其術後的基因檢測仍是有意義的,因為一旦患者出現術後的復發轉移,有可能病灶會非常小、難以獲取標本,而大多數術後的標本對於術後復發轉移的治療仍有指導作用。我們一直致力於建立一個肺癌患者術後復發的預測模型,去年9月份也在CHEST 雜誌上發表了肺癌術後復發動態預測模型的研究文章。
  • 吳一龍教授團隊ADAURA研究提前2年揭盲,顯著改善非小細胞肺癌術後...
    《醫師報》融媒體編輯 弈暄暄近日,由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肺癌研究所終身主任吳一龍教授聯合全球和國內284家中心團隊開展的一項雙盲Ⅲ期臨床試驗經獨立數據監控委員會審查,有證據表明有療效,提前2年揭盲。研究結果在線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 吳一龍教授團隊ADAURA研究提前2年揭盲,顯著改善非小細胞肺癌術後患者預後
    研究結果在線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結果顯示,對於EGFR突變陽性的ⅠB~ⅢA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術後患者,奧希替尼作為輔助治療可以顯著延長無病生存期和中樞神經系統(CNS)無病生存期。以往,對於完全切除的Ⅱ~ⅢA期NSCLC患者,通常是推薦術後採用以順鉑為基礎的輔助化療,ⅠB期患者則根據術後評估輔助治療的獲益和風險來決定治療方案。可是,這種治療策略的預後並不理想,早中期可切除的NSCLC患者亟需一種新的輔助治療策略帶來更多的臨床獲益。
  • MEDI4736 用於非小細胞肺癌輔助治療的研究
    試驗名稱 一項關於 MEDI4736 用於完全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輔助治療的前瞻性、雙盲、安慰劑對照、隨機分組的 III 期研究 本試驗適應症 非小細胞肺癌
  • ...III期非小細胞肺癌迎來免疫治療新時代!阿斯利康PD-L1抑制劑Im...
    該批准是基於III期臨床試驗PACIFIC對於無疾病進展生存期(PFS)的主要分析結果,並由總生存期(OS)數據支持,該試驗相關結果已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PACIFIC臨床試驗研究結果顯示,同步放化療後使用度伐利尤單抗注射液免疫治療,降低了III期不可切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近32%的死亡風險,中位無疾病進展生存期(PFS)為16.8個月,3年總生存率(OS)更是高達57%。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
    (2020年9月14日,上海)在2020年CSCO即將到來之際,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血管靶向治療專家委員會及非小細胞肺癌專家委員會主導撰寫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以下簡稱《共識》)在上海正式發布。
  • 肺癌病人都要做基因檢測嗎?早期術後也要做?做1次行麼?
    多年以來,手術、放化療都是治療腫瘤的主要方法,地位一直無法被撼動。隨著醫學技術發展,近十多年來靶向治療以迅猛的姿態進入臨床,相比較於化療有效性更高、毒副作用更小!肺癌是靶向治療最主要的戰場,也是效果最顯著的領域。 靶向治療需要把靶目標尋找出來,才可以有的放矢麼。怎麼找?基因檢測!
  • 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細胞肺癌迎來免疫治療新時代!首個PD-L1單抗在...
    PD-L1免疫治療,III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或超50%據2019年中國癌症中心發布的新一期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肺癌患者中約85%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其中有1/3在初次確診時為Ⅲ期非小細胞肺癌(又稱局部晚期)。
  • 從1970至2021,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如何升級換代?
    作者:肺癌康復圈2020年中國肺癌新發病例數82萬[1],是中國癌症發病數最高的頭號殺手。面對這樣的對手,患者是否就只能束手就擒呢?在50年前,或許大部分人都會這麼想。那是一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幾乎都活不過半年的年代。
  • 莫樹錦(Tony Mok)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入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2017年度十大重磅論文
    莫樹錦(Tony Mok)教授領銜的國際多中心肺癌研究AURA3入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評選出的2017年度十大「最值得關注」的論文。   近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評選出了2017年度十大「最值得關注」的論文。
  • 百時美Opdivo+Yervoy一線治療高腫瘤突變負擔(TMB)非小細胞肺癌在...
    2018年06月22日/生物谷BIOON/--百時美施貴寶(BMS)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受理Opdivo(nivolumab)聯合低劑量Yervoy(ipilimumab)一線治療腫瘤突變負擔(TMB)≥10個突變/兆鹼基(mut/Mb)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補充生物製品許可
  • 治療特定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德國默克MET抑制劑獲FDA優先審評
    適應症為治療存在MET外顯子14(METex14)跳躍突變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這一申請目前正在FDA的實時腫瘤學審評(RTOR)試點項目下接受審評,該項目旨在創建更高效的審評程序,儘早為患者帶來安全有效的療法。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的癌症類型,也是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全球有190萬例肺癌死亡病例。
  • 阿特珠單抗一線治療PD-L1非小細胞肺癌療效顯著
    阿特珠單抗一線治療PD-L1非小細胞肺癌療效顯著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4 23:25:59 美國耶魯醫學院Roy S. Herbst團隊研究了阿特珠單抗一線治療PD-L1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療效。
  • 楊帆教授、梁乃新教授、嶽東升教授:ADAURA研究有望開啟TKI輔助治療新模式?
    CACA專家帶你探究ADAURA研究背後的思考。為深入闡述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大會重磅研究成果的學術精髓,醫學界特開展ESMO-【觀點爭鋒】欄目。《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與ESMO同期發表ADAURA最新研究進展,廣受領域大咖關注。
  • 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 打造靶向治療新時代
    隨著近年來的醫學水平逐步提升,以靶向治療為代表的精準治療手段得到更多的運用。拿肺癌來說,在全世界範圍內,肺癌仍是發病率第一的惡性腫瘤,肺癌有兩個主要的亞型,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以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為例,2015年,針對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手段僅有針對EGFR、ALK等基因突變的,為數不多的靶向藥物。
  • 多學科診療模式在非小細胞肺癌手術治療過程中的應用價值
    多學科診療模式在非小細胞肺癌手術治療過程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 2019, 26(8): 780-783. doi: 10.7507/1007-4848.201811005摘要目的 探討多學科診療模式在非小細胞肺癌手術治療過程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 機器人輔助與胸腔鏡輔助右肺上葉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回顧性
    田禹,黃佳,陸佩吉,李劍濤,林皓,姜龍,陳天翔,羅清泉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 腫瘤外科 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上海  200030)關鍵詞: 達文西機器人;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右肺上葉切除術;非小細胞肺癌;外科手術引用本文:田禹,黃佳,陸佩吉,李劍濤,林皓,姜龍,陳天翔,羅清泉.
  • 中國大陸醫學專家研究成果位列《新英格蘭醫學雜誌》2018年最受...
    中國大陸醫學專家研究位列《新英格蘭醫學雜誌》12篇2018年最受矚目文章榜單首位。 醫院供圖 攝中新網上海1月11日電 (記者 陳靜)《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世界最權威的醫學期刊之一,其發表的研究大多是能夠改變臨床實踐、引領醫學發展方向的重要文章。11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官網公布了12篇2018年最受矚目文章(NEJM Notable Articles of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