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肺癌手術後,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2020-11-25 騰訊網

對於早期肺癌患者來說,有手術機會是非常幸運的。不過,處於這樣一個精準醫療時代,很多早期患者可能都有這樣的疑問:腫瘤切除後,我需要做基因檢測嗎?基因檢測結果對早期肺癌患者的意義是什麼?

一項美國的研究評估了早期肺腺癌切除後,基因檢測的預後意義和潛在的治療價值。

該研究分析了2011-2017年間接受肺葉切除和淋巴結清掃術的324例I期&II期肺腺癌患者。基因檢測是常規進行的,首先通過基於PCR的Sanger測序和螢光原位雜交技術(FISH),然後擴展到20~50基因的下一代測序(NGS)。

這些患者中,74.4%檢測到至少一種體細胞突變,較常見的是KRAS外顯子2(38.1%)和EGFR(17.9%)突變,TP53是最常見的並存突變。

不同手段檢測到至少一種突變的患者比例分別為,選擇性PCR / FISH為49%,有限的NGS / FISH為82%,擴展的NGS / FISH為91%。

隨著檢測基因的擴展,檢測出的可靶向基因突變的患者比例分別從18%增加到32%和45%。使用NGS,發現另外10例具有EGFR突變和其他罕見突變的病例,包括BRAF,MET,ERBB2,PIK3CA和DDR2。FISH檢測的擴展發現1名額外的ROS1和RET重排。

KRAS突變與較差的無病生存(DFS)和總生存(OS)相關。在多變量分析中,經NGS檢測到的BRAF突變還與無病生存和總生存降低相關。

對於腫瘤切除的早期肺腺癌患者,基因檢測的擴展大大增加了找到具有潛在治療意義的突變基因的機會。

下一代測序發現的KRAS和BRAF突變狀態可預測復發和生存期。另外,越來越多的患者在手術後檢測出基因突變,為參加靶向輔助治療臨床試驗創造了機會。

參考來源:

《肺癌》雜誌2020年3月18日在線發布的《Prognostic value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of expanded molecular testing for resected early stage lung adenocarcinoma》

https://www.lungcancerjournal.info/article/S0169-5002(20)30342-1/pdf

相關焦點

  • 肺癌病人都要做基因檢測嗎?早期術後也要做?做1次行麼?
    多年以來,手術、放化療都是治療腫瘤的主要方法,地位一直無法被撼動。隨著醫學技術發展,近十多年來靶向治療以迅猛的姿態進入臨床,相比較於化療有效性更高、毒副作用更小!肺癌是靶向治療最主要的戰場,也是效果最顯著的領域。 靶向治療需要把靶目標尋找出來,才可以有的放矢麼。怎麼找?基因檢測!
  • 抑癌基因甲基化聯合檢測與肺癌早期診斷
    並且隨著高通量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可以實現多種基因的甲基化檢測。眾多研究表明,多基因甲基化聯合檢測在穿刺病變組織、淋巴結組織等微創操作獲取的組織樣本及外周血、支氣管肺泡灌洗液及痰液等無創樣本中均有較好的檢出率,並且與單一基因甲基化檢測相比,檢測肺癌的靈敏度及特異度更高。因此,本文就抑癌基因甲基化聯合檢測在肺癌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做一綜述。
  • 肺癌為什麼需要基因檢測?
    科普 肺癌為什麼需要基因檢測:健康人群在常規體檢中通過低劑量螺旋CT可能會發現肺部結節;或個人有咳嗽、咳痰、咯血等身體不適症狀時,去醫院就診,通過影像學檢查提示癌變可能性;臨床實踐中需要通過影像學引導下穿刺活檢或支氣管鏡活檢取組織樣本做病理診斷,以來確定是否得了肺癌。
  • 腫瘤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2)腫瘤的篩查,主要是液體活檢技術,通過對游離DNA的測序,實現癌症的早期篩查,目前基因檢測在腫瘤篩查上比較成熟的是癌症的復發篩查檢測。 4)基因檢測還可用於腫瘤侵襲與轉移的檢測,通過對轉移灶和原位灶的基因檢測,尋找是否有關鍵基因驅使腫瘤的發生,是否有相應靶向藥物治療。 2、肺癌患者靶向治療關注哪些基因?有哪些靶向藥物可以應用?
  • 早期肺癌 微創手術效果好
    專家表示,治療肺癌的關鍵還是在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4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做個胸部CT是最保險的方法。而對於早期肺癌,微創手術效果最好,現在最先進的手術方法只需要3cm切口就可以根治肺癌。 胸部CT有助發現早期肺癌 王繼勇介紹,臨床發現,目前肺癌一發現80%都是晚期,這時候才發現意味著大多數人不治療只有3~5個月的生存期,即使治療,平均生存期也只有11個月左右,而花費平均達到10萬元。如能早期發現肺癌,經過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有90%的人能活10年以上。
  • 明明肺癌早期做了根治性手術,不久就復發轉移了,到底什麼原因
    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明明是早期,也做了根治性手術,術後為什麼很快就復發轉移了呢,這主要是因為目前的科技手段還無法準確的判斷血液中是否有尚未形成轉移灶的「漂流」癌細胞,有些早期癌症就發生了癌細胞脫落,這些癌細胞在血液循環過程中大部分會被免疫細胞殺滅,但少量的癌細胞仍有非常小的機率存活下來並在最終形成腫瘤轉移灶,這是有些早期腫瘤手術後也要做化療的原因,也是少數早期患者根治性手術後復發轉移的原因
  • 我是早期肺癌,手術後醫生沒讓化療,現在復發了,是不是醫生失職
    早期肺癌手術後轉移的情況本身也是少數情況,很多時候還是病情本身決定的。,如果硬要規定一個定義的話,那麼只能說可以通過手術完全根治的肺癌是早期肺癌,反過來說,有一些手術後復發的肺癌,即使是直徑很小,也不能算是早期肺癌。
  • 肺癌早期術後發現小結節是復發轉移嗎?還真不一定!
    圖片來源:攝圖網在覓健社區,有覓友發帖詢問關於肺癌術後複查結果:「右肺腺癌早期,術後增強CT顯示左肺尖有小結節,屬於遠處轉移嗎由以上可知,其實肺小結節出現的原因還有很多種,一般真正是肺癌的往往是少數情況,因此檢查出肺小結節的人也不必太過驚慌,但需要注意的是,惡性腫瘤往往是由良性發展而來的,因此也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而如果確診了肺癌,在手術後再次發現小結節,又是怎麼回事?肺癌術後檢查出了小結節是復發轉移嗎?
  • 肺癌基因檢測查出罕見基因突變,就無藥可救了?還可用這個療法治
    但是想要進行靶向治療,就一定要先做基因檢測,因為靶向藥物治療有效的前提,是肺癌患者的腫瘤組織中存在著基因突變的作用靶點。但是有不少患者在做完基因檢測後卻感覺墜入了絕望的深淵:被告知存在的基因突變是「罕見突變」,目前還無有效的靶向藥可用,這些人又被稱之為「罕見的肺癌患者」!什麼是罕見的「肺癌患者」?
  • 肺癌基因檢測與精準治療|王潔教授vs菠蘿直播實錄
    菠蘿:我們知道,並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需要做基因檢測。請問什麼樣的患者應該做基因檢測?哪些是必須做,哪些是推薦做,哪些不需要做?王教授:肺癌可以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癌又分為腺癌、鱗癌、腺鱗癌和大細胞癌,其中腺癌佔主導地位,其次是鱗癌,而小細胞癌不到15%。
  • 「我是肺癌患者,免疫治療適合我嗎?」
    所有肺癌病友都可以做免疫治療嗎? 在沒有藥物禁忌症、藥物過敏的前提下,晚期肺癌患者一線治療使用化療聯合免疫治療都會獲益,比如:化療聯合PD-1或PD-L1相比只做化療,疾病緩解時間、有效率、總生存期都能得到改善。
  • 基因突變檢測指導非小細胞肺癌個體化治療—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肺癌是全球排名第一位的惡性腫瘤,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
  • 有癌症家族史,就要做基因檢測?醫生終於說了真話
    問1:基因檢測準確度有多高病情描述:我們家是有癌症家族史的,爺爺是肺癌去世的,聽說現在有基因檢測可以預測肺癌風險,這個準確度有多少高廣州哪個醫院可以做腫瘤基因檢測?王繼勇解答:你好,基因檢測還不成熟,建議40歲以上每年做胸部CT檢查。問2:媽媽肺癌,子女得癌機率大嗎病情描述:除了吸菸會引起肺癌,還有哪些因素是比較明確與肺癌相關的?媽媽得了肺癌,那麼遺傳給子女的機率大嗎?
  • 肺癌早期能活多久?早期手術七成可治癒
    核心提示:肺癌早期能活多久?肺癌之所以造成人們的恐懼,主要是因為它有極高的死亡率。專家稱,實際上,通過早期手術,肺癌的治癒率可超七成。但遺憾的是,目前大部分病人首診時已經到了中晚期。   肺癌早期能活多久?肺癌之所以造成人們的恐懼,主要是因為它有極高的死亡率。
  • ...要做基因檢測嗎?中山醫院精準醫學中心專家為您解讀基因檢測報告!
    4)基因檢測還可用於腫瘤侵襲與轉移的檢測,通過對轉移灶和原位灶的基因檢測,尋找是否有關鍵基因驅使腫瘤的發生,是否有相應靶向藥物治療。02 肺癌患者靶向治療關注哪些基因?有哪些靶向藥物可以應用?對於肺癌的靶向治療現在主要關注EGFR,ALK,KRAS,BRAF,ROS1,MET,RET和HER2基因。
  • 我需要做基因檢測嗎?(二)
    目前國內對預防性切除持保守態度,您需要在充分的風險評估後再行決定。4、建議降低風險的輸卵管-卵巢切除術(最好請婦科腫瘤醫生進行會診)。理想的年齡是35-40歲、完成生育之後。對於BRCA2基因胚系突變攜帶者,預防性手術的年齡可以推遲到40-45歲。
  • 肺部長了5個結節確診肺癌?莫慌!早期微創手術解煩憂
    早期肺癌,微創手術來解決。近日,記者從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承辦的江蘇省醫師協會胸外科分會年會上獲悉,目前提高肺癌總體治療效果唯一的途徑就是早診早治。早期微創手術治療能大大提高病人的生存率,5年生存率能達到70%以上,原發癌的治癒率能達到90%以上。
  • 李紅梅:肺癌治療 怎能不做基因檢測?
    在CSCO廈門2019學術年會期間,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腫瘤內科病區李紅梅主任接受MED24採訪時,談了非小細胞肺癌基因檢測的方法,常見靶點和意義。/肺癌有哪些常見分子靶點? /非小細胞肺癌中,腺癌最常見生物標誌物當屬EGFR、ALK融合基因以及ROS1、RET、MET等,而鱗癌的驅動基因和標誌物相對少,因此腺癌更容易從靶向治療中獲益。
  • 新的基因檢測方法使MET融合晚期肺癌患者幾乎完全緩解!
    有許多方法可以使基因改變,並且有許多基因,當被改變時,可能會導致癌症。單獨測試每個癌症相關基因的每個可能的變化是不可行的,因為它需要數百個單獨的測試和較高的花費。科羅拉多大學癌症中心近期發表在JCO精準腫瘤學雜誌上一個全新的替代方案:使用該測試可以同時尋找許多基因的基因改變。
  • 腫瘤患者要做基因檢測嗎?中山醫院精準醫學中心專家為您解讀基因...
    4)基因檢測還可用於腫瘤侵襲與轉移的檢測,通過對轉移灶和原位灶的基因檢測,尋找是否有關鍵基因驅使腫瘤的發生,是否有相應靶向藥物治療。02 肺癌患者靶向治療關注哪些基因?有哪些靶向藥物可以應用?對於肺癌的靶向治療現在主要關注EGFR,ALK,KRAS,BRAF,ROS1,MET,RET和HER2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