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1月9日根據國家藥監局的公示,貝達藥業自主研發的ALK抑制劑鹽酸恩沙替尼膠囊(貝美納)正式在中國獲批上市,適應症為用於此前接受過克唑替尼治療後進展的或者對克唑替尼不耐受的ALK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非小細胞癌)患者,即二線治療。這也是繼鹽酸埃克替尼(凱美納)之後,貝達藥業的第2款上市的創新藥,也是首個國產ALK抑制劑,至此又一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賽道出現國內藥企的身影。
我國是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較高的國家,非小細胞肺癌又佔據肺癌的85%左右。由於非小細胞肺癌前期發展緩慢,因此很多患者求醫並確診時已經中晚期或發生轉移。根據睿安的訪談與整理,預計48%左右的患者會發生突變,其中以EGFR+為主,佔比73%,這也是目前國內外藥企在EGFR+靶點著力的主要原因。其次便是ALK+靶點,但由於目前靶向藥的選擇很少,免疫治療效果仍未得到市場的普遍認可,因此ALK+靶點仍屬於藍海市場。但無論對於創新藥還是仿製藥來說,最終能得到醫生和患者的認可才是提升銷量的關鍵。通過對醫生的訪談,我們了解到,在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處方有以下幾個影響因素:
一、療效以及安全性方面的優勢。對於藥品來說,不同於一般消費品,醫生的處方以療效及安全性為首要決策因素
二、藥品經濟性的考量。多位醫生反饋,對於大部分癌症患者來說,整體用藥費是透支患者開銷的,因此在處方時會綜合考慮經濟性,醫保藥品是首選。在國家推進創新藥的大背景下,除對創新藥在註冊審批方面的綠色通道,對於進入醫保也有很大的利好政策,從而能間接增加產品的銷售額。
三、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包括,產品可及性、公司學術推廣、患者影響、患者關愛計劃以及KOL推薦,這些因素中對於療效差異不大的產品來說,正式進院的產品處方比例和概率會高一些,而KOL推薦則影響很小,很多專家表示KOL推薦只能反映一部分產品的信息,更多處方的考量會著重在自己患者使用後的真實療效。
總體來看,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賽道仍存在藍海市場,但如何在市場立足以及擴張則要重點關注醫生處方的影響因素。
文章來自:睿安管理諮詢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zMTc3MDYwOA==&mid=2247484696&idx=1&sn=998ce68759c4a9903e41aaa249e6bd18&chksm=fabc3887cdcbb1917c8bd579e703b3aa63419b94de52cdde2fc3cd3d5bd6812e3def3d90f8fe&token=342955648&lang=zh_CN#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