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非小細胞肺癌市場分析和趨勢走向—免疫藥物與化療藥物篇

2020-11-29 健康一線視頻網

18年非小細胞肺癌市場分析和趨勢走向(下)——免疫單抗和市場總結

文丨司鐵

本篇為大家介紹免疫藥物與化療藥物篇。

免疫藥物

正常人體的免疫系統具有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腫瘤要想形成發展,首先要躲避免疫系統的殺傷。

一般來說腫瘤細胞有兩種策略來介導腫瘤免疫逃逸過程:

1.降低腫瘤抗原的表達,偽裝成「自己人」,使人體系統識別異己的功能難以發揮。

2.T細胞的免疫殺傷受到人體精確的調控,是一個穩態過程。如腫瘤細胞能夠表達PD-L1和PD-L2分子,這些分子可以結合T細胞的PD1蛋白,抑制T細胞的功能,相當於按下了T細胞的「剎車按鈕」。

根據第二種腫瘤逃逸發展設計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因其在臨床表現出的巨大優勢,開闢了腫瘤免疫的時代。

由於免疫系統具有記憶功能,因此一旦PD-1抑制劑起效有所響應之後,其中部分病友實現臨床治癒,也就是說五年、十年不復發、不進展、長期生存。

目前被批准用於NSCLC的PD-1抑制劑總共有三款:BMS公司的Nivolumab(商品名Opdivo,簡稱O藥)、默沙東公司Pembrolizumab(商品名Keytruda,簡稱K藥);羅氏公司的Atezolizumab(商品名Tecentriq,簡稱T藥)。

BMS公司的O藥作為第一款PD-1抑制劑,依靠眾多適應症的批准,在市場銷售方面處處壓制默沙東公司的K藥。同時在OK專利之爭中,BMS公司又憑藉專利EP1537878和EP2161336獲得默沙東6.25億美金首付款,及K藥年銷售額2.5%-6.5%銷售分成,PD-1王者之位沒有懸念。

在NSCLC方面,O藥在2015年3月4號就拿下了NSCLC二線的用藥,和其他適應症類似,而K藥在落後半年之後於2015年10月2號,才拿下PD-L1(TPS>1%)高表達轉移性NSCLC,EGFR+、ALK+,化療失敗,二線用藥。

一線用藥和二線用藥,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在臨床使用上代表著天壤之別,只有在一線用藥失敗後才依次考慮後面的用藥方案。

在大規模Ⅲ期臨床試驗方案checkmate-026上,O藥選取的是PD-L1(TPS>5%)陽性的NSCLC患者。結果和標準化療方案相比並沒有明顯的優勢,最後股市動蕩,BMS公司當日股價暴跌,短短幾天時間跌幅高達20%。而默沙東相比而言就更加謹慎點,K藥選取的患者的群體的是PD-L1(TPS>50%)強陽性的NSCLC患者,最終憑藉Ⅲ期臨床試驗keynote-024,率先拿下了NSCLC的一線用藥,開始展現王者之氣。

圖1:K藥重要Ⅲ期臨床試驗keynote-024結果

PD-1抗體組明顯好於化療組,而且從生存曲線上看,差距越拉越大,患者長期受益。而且,PD-1抗體組副作用發生率降低一半(3級以上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是26.6%和53.3%),對化療取得了碾壓式的優勢。

當然默沙東公司的野心也不局限於PD-L1強陽性的患者(大約佔非小細胞肺癌25%-30%左右),因此開展了一系列臨床試驗。

2017年05月10日,聯合化療藥物,一線NSCLC用藥被FDA獲批,進一步鞏固了NSCLC的霸主地位。

18年6月份ASCO,默沙東公司又宣布了K藥Ⅲ期臨床試驗keynote-042的捷報,對於PD-L1表達陽性(不需要強陽性,只要PD-L1表達超過1%即可)的非小細胞肺癌(不用區分腺癌、鱗癌,主要不是小細胞肺癌即可),K藥戰勝了標準方案化療,瞬間成為了會議矚目的焦點。

對於K藥而言。70%PD-L1陽性的病人已經拿下,PD-L1陰性的病人裡超過一半是非鱗非小細胞肺癌,通過聯合化療也已經拿下。

圖2:2018年ASCO會議K藥Ⅲ期臨床試驗數據

作為最開始入場的BMS公司和腫瘤領域的龍頭老大,當然不會把NSCLC的市場拱手於人,也開始了自己的追趕之路。

對於腫瘤基因突變負荷TMB大於10的病友,O藥聯合CTLA-4伊匹木單抗,對比標準方案化療,用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不區分PD-L1陽性、陰性,不區分腺癌、鱗癌,Ⅲ期臨床試驗,checkmate-227,已經獲得成功。

圖3:O藥非小細胞肺癌Ⅲ期臨床試驗數據

T藥聯合貝伐+化療的三聯方案,對比貝伐+化療,用於晚期非鱗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Ⅲ期臨床試驗IMpower150,T藥聯合化療,對比標準方案化療,用於晚期肺鱗癌的一線治療,Ⅲ期臨床試驗IMpower130,也都獲得了成功。

憑藉相應Ⅲ期臨床試驗的成功,在未來一兩年之內,O和T藥,也會被批准用於NSCLC的一線用藥。這會給Keytruda該適應症的市場份額帶來一定影響,但並不會根本性改變Keytruda的王者地位。

臨床使用方面,PD-1抑制劑更加傾向於聯合用藥來提高它的響應率。默沙東公司因為沒有其他核心腫瘤藥物,一般採用K藥聯合化療藥物,BMS公司更加青睞於O藥聯合自家的CTLA-4單抗,雙重免疫抑制,提高應答率,不過毒副作用也更加強烈;羅氏公司,為了延長貝伐珠單抗的銷售,一般加上化療藥物,採取三聯給藥方案。

市場銷售方面,K藥在18年第二季度成功反超O藥,領軍PD-1抑制劑;O藥市場則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憑藉其他適應症的優勢,基本上可以和K藥持平;而T藥依靠羅氏在腫瘤的深厚底蘊,迅速打開局面,成為羅氏增長最大的動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其他藥物的衰退,鞏固了羅氏在腫瘤領域的霸主之位。

化療藥物

在靶向藥物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化療藥物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用藥,包括鉑類如順鉑和卡鉑、微管穩定劑紫杉醇和多西他賽、微管聚合抑制劑長春瑞濱、抗葉酸劑培美曲塞、抗代謝藥吉西他濱。

雖然隨著生物醫學的進展,靶向藥物的問世和免疫時代的新起,化療藥物地位大不如從前,不過依舊活躍在NSCLC一線用藥方面。驅動基因突變沒有靶向藥物上市、靶向藥物耐藥後和PD-1的聯合給藥,化療藥物依然是不二之選。

市場銷售方面由於其療效、副作用、專利仿製等因素,銷售額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

以市場銷售最好的化療藥物培美曲塞為例,銷售額在15年就開始下滑。在這兩年就會跌出腫瘤TOP25的名單。而化療藥物自2004年後就鮮有上市,大部分都是在2000年之前上市。研究大部分也是集中於劑型的改變,來提高其療效,降低其毒副作用。

總結

一、臨床給藥

隨著眾多靶向藥物和PD-1抑制劑的批准用於NSCLC,臨床使用上也有了更多選擇,並朝向精準給藥的趨勢發展。

對於EGFR、ALK、ROS-1等驅動基因突變的患者,首選靶向藥。耐藥後如果沒有靶向藥物,則根據PD-L1表達水平,考慮是否用PD1抑制劑。不適合靶向藥物,但PD-L1表達含量高的話,首先K藥;不適合靶向藥物,但PD-L1表達含量低的話,優先使用化療藥物,或者組合療法。

從腫瘤響應率一塊來說,NSCLC高表達PD-L1目的是躲避T細胞對於腫瘤的殺傷,說明NSCLC突變頻率非常高,這也側面說明了NSCLC靶向藥物容易耐藥。

PD1抑制劑更像是「廣譜抗生素」,雖然現在已經覆蓋了大部分NSCLC患者,但是價格比較高昂,毒副作用也稍微強烈,如能夠使用靶向藥物這個「窄譜抗生素」替代,絕不率先使用PD1抑制劑。

不過未來的趨勢,肯定是聯合給藥來達到儘量延長患者的生存質量,而PD1抑制劑已經被證明是其中基石最好的選擇。

二、藥物市場

NSCLC市場整體保持高速的增長速度,預計2025年能達到180億美元的規模。PD-1抑制劑銷售額將達到91億美元,佔非小細胞肺癌市場銷售的52%,靶向藥物和抗血管生成銷售額將達到83億美元,佔比45%。

隨著腫瘤免疫的新起,化療市場銷售一再下滑,不復當年之勇,不過其在聯合用藥中依舊扮演「輔佐者」的角色,延長其市場上的壽命。

靶向驅動基因突變藥物,主要集中在EGFR和ALK小分子抑制劑上,其他大部分都處於臨床二期試驗左右,進展緩慢。

未來幾年專利到期和日益加重的競爭,一代EGFR-TKIs銷售成績很難有所回升。二代EGFR-TKIs雖然療效上更有優勢,但是沒有解決一代的耐藥和腦轉移問題、副作用也更為強烈,整體表現中規中矩,未來幾年不會有太大的漲幅。三代EGFR-TKIs奧希替尼有望從一代EGFR-TKIs的普及而獲利,加上療效上的優勢,競爭對手匱乏,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0億美元以上。

ALK抑制劑和EGFR-TKIs情況類似,二代ALK抑制劑艾樂替尼在耐藥、療效和腦轉移綜合表現最優,有望超過一代ALK抑制劑克唑替尼。

抗血管生成的單抗,第一款貝伐珠單抗已經開始面臨著專利危機,銷售出現疲軟態勢。第二款雷莫蘆單抗已經初具重磅藥物的氣質,保持不錯的增長。

PD1抑制劑之爭,基本上已經落下了帷幕。K藥成為了第一梯隊,憑藉率先進入NSCLC一線用藥的優勢,銷售業績扶搖直上,有望在2025年左右在NSCLC市場拿下40億美元以上的規模。O藥和T藥,目前基本上處於旗鼓相當的地步。

三、公司篇

腫瘤市場上,素有「流水的巨頭,鐵打的羅氏」之稱。羅氏基本上涉足了上述NSCLC每個細分藥物市場,一代EGFR-TKIs厄洛替尼,二代ALK抑制劑艾樂替尼、抗血管生成的貝伐珠單抗,還及時推出了第一個PD-L1單抗,依靠在腫瘤領域的深厚底蘊,羅氏毫無疑問成為NSCLC的領跑者。

阿斯利康手握一代和三代EGFR-TKIs,可以在低端和高端市場競爭中遊刃有餘,保持不敗之地,和目前在PD-1抑制劑大火特火的默沙東共同躋身為了NSCLC第二陣營。

BMS、禮來和輝瑞公司,都有核心產品在NSCLC上市,市場表現上差強人意,組成了NSCLC的第三梯隊。

原標題:18年非小細胞肺癌市場分析和趨勢走向(下)——免疫單抗和市場總結

相關焦點

  • 2018年非小細胞肺癌市場分析和趨勢走向—靶向藥物篇
    這個疾病領域有很多精準治療方式,誕生了無數的傳奇藥物,如奧希替尼——史上最快審批上市的腫瘤藥;見證了新舊治療方法的交替,靶向時代的興起、免疫時代的新潮;目睹了科研工作者的心血,一二三代激酶抑制劑,不斷推陳出新,克服耐藥的問題。肺癌主要分為非小細胞癌和小細胞癌兩大類型,其中,非小細胞癌(NSCLC)佔85%以上。
  • 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離替代化療還有多遠?
    而且讓大家尤為期待的是,目前已明確療效的免疫藥物PD-1、PD-L1、CTLA4還僅是免疫治療研發藥物中很小一部分,未來還將有大量其他通路的藥物出現,這種可能性極大拓展了腫瘤治療的想像空間,即未來極有可能是免疫治療突破使得腫瘤得以治癒。 目前,免疫治療在肺癌治療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尤其對預後較差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幾乎改變了肺癌傳統治療格局。
  • 得益於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晚期肺癌5年生存期不再奢談
    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肺鱗癌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比例呈下降趨勢但仍然佔非小細胞肺癌的25%-30%,每年新發晚期肺鱗癌仍然高達20餘萬人,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負擔。對於驅動基因陰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免疫聯合化療是目前臨床使用最廣泛的治療方案。而且免疫治療越早使用,患者獲益越大。一線免疫聯合化療可將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升到20%以上,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去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2年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於43.3%,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免疫治療的加入。
  • 肺癌進入免疫治療時代,目前已有8種免疫藥物
    納武利尤單抗(商品名:歐狄沃)所屬企業:百時美施貴寶2018年6月15日,百時美施貴寶PD-1單抗藥物納武單抗的中國上市申請正式獲得CFDA批准,用於二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特瑞普利單抗(拓益)所屬企業:君實生物2019年10月21日,CDE官網顯示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獲批臨床,用於聯合化療在可切除的IIIA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新輔助治療。
  • 非小細胞肺癌的基因檢測和靶向藥物
    主要從事胸部惡性腫瘤(包括肺癌、食管癌、胸腺惡性腫瘤、胸膜間皮瘤等惡性腫瘤)的診療,尤其擅長於肺癌的內科綜合治療,包括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具有豐富的肺癌內科治療經驗,參與多項肺癌及食管癌國內及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及臨床轉化性研究。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國惡性腫瘤第一位,其中80%-85%的患者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
  • 腫瘤藥物資訊:非小細胞肺癌的一二三四代EGFR-TKI靶向藥
    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首位的癌種,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與生命。肺癌主要分為小細胞肺癌(SCLC)和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其中約80%為NSCLC。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可以通過手術治療,但由於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多數患者初診時已是中晚期,只能以藥物治療為主。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
    (2020年9月14日,上海)在2020年CSCO即將到來之際,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血管靶向治療專家委員會及非小細胞肺癌專家委員會主導撰寫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以下簡稱《共識》)在上海正式發布。
  • 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聯合化療治療一線晚期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3期...
    近年來在中國,肺癌的發病率呈持續增長的趨勢。2018 年,中國約有77萬新增肺癌病例,約69萬死亡案例,肺癌在男性和女性癌症患者中均為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最常見的肺癌類型,約佔肺癌總數的85%。
  • 小細胞肺癌(SCLC)的化療 非小細胞肺癌(NSCLC)化療
    對於化療,大家並不陌生,利用抗腫瘤藥物,直接殺死癌細胞或阻止其生長,達到對抗癌症的目的。首先,不論哪種肺癌,化療的方法通常分為靜脈注射與膠囊口服兩種形式,對於靜脈注射,通常每3-4周化療一次,而這就叫做一個周期,肺癌化療一般需要4-6個周期的化療。
  • 肺癌化療總的來說跑不出這兩種! 小細胞肺癌(SCLC)的化療 非小細胞...
    對於化療,大家並不陌生,利用抗腫瘤藥物,直接殺死癌細胞或阻止其生長,達到對抗癌症的目的。首先,不論哪種肺癌,化療的方法通常分為靜脈注射與膠囊口服兩種形式,對於靜脈注射,通常每3-4周化療一次,而這就叫做一個周期,肺癌化療一般需要4-6個周期的化療。
  • 肖文靜:哪些肺癌患者適合免疫治療藥物?
    2019年CSCO新版肺癌指南更新了大量臨床試驗數據,新的藥物和治療源源不斷擴充進臨床醫生的彈藥庫。腫瘤科醫生有何感想?
  • 從1970至2021,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如何升級換代?
    50年後的今天,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不少患者靠著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將肺癌慢性病化,甚至有了長期生存和臨床治癒的可能性,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大大提高。尤其近期又有PD-1單抗被納入新版醫保目錄,更是打開了免疫治療能夠普惠更多肺癌患者的新局面。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細數下人類與非小細胞肺癌的抗爭小歷史,看看醫學的智慧是怎樣與病魔做鬥爭的。希望以此能夠鼓勵患者,勇敢抗癌。
  • 強強聯手,O藥+Y藥聯合化療有望躋身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
    肺癌是全球發病率最高及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佔全部腫瘤的11.6%和18.4%。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約佔85%,晚期患者過往5年生存率約為5%。目前,用於晚期NSCLC患者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手術、化療和放療等傳統的腫瘤治療手段,但治療效果欠佳。
  • 肺癌患者的福音:非小細胞靶向藥物前景如何?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
    據商業情報供應商 GBI Research稱,全球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市場規模將從2014年的69億美元增長到 2021年的109億美元。而中國抗肺癌藥物市場規模早已超過200億元。 肺癌主要分為非小細胞癌和小細胞癌兩大類型,其中,非小細胞癌(NSCLC)佔85%以上。
  • 靶向還是免疫?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在上個世界,全球肺癌治療上主要是化療,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化療藥物開始用於肺癌治療;九十年代時出現了第三代化療藥物,含鉑雙藥化療地位逐漸確立;在經歷了多年的放化療時代後,2005年中國的肺癌治療正式進入精準靶向治療時代,隨後的十多年內多款肺癌靶向藥物也相繼問世;2018,中國又上市了首個肺癌免疫療法藥物,給廣大肺癌患者又帶來了更多的治療選擇。
  •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化療藥物市場分析
    圖1 2014-2016E年ALL抗腫瘤藥物市場規模(單位:億元)據中康CMH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抗腫瘤藥物市場規模為64.51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1.95%,總體呈上升趨勢,預計2016年市場增長7.94%,規模將達69.63億元。
  • 基石藥業抗PD-L1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藥物擬遞交上市申請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8月6日,港股上市公司基石藥業宣布,在研抗PD-L1單抗CS1001注射液(以下稱CS1001)聯合含鉑化療用於IV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一線治療的III期臨床試驗,經獨立數據監查委員會(iDMC)評估達到預設的主要研究終點,顯著延長了患者無進展生存期
  • 非小細胞肺癌NCCN指南再更新!雙免疫治療、RET/MET靶點有突破!
    近日,V6版指南對非小細胞肺癌診療規範再次進行了更新。此次更新要點仍然較多,雙免進入一線推薦,小靶點方面又有兩大靶點RET/MET進階成為初治必檢靶點,除此,還有眾多更新。時不待我,一起領略一下最新版本!
  • 對話楊拴盈教授,聊聊肺癌免疫治療、免疫聯合化療與四藥聯合
    ,如IMpower-133研究的阿替利珠單抗+EC方案,是近40年來廣泛期小細胞肺癌首個免疫聯合化療,一線治療取得PFS和OS雙獲益的Ⅲ期研究,讓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中位OS延長到一年以上,而且在更長的隨訪中生存持續獲益,超過1/3的患者OS超過18個月!
  • 免疫治療助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降復發風險
    肺癌向來是死亡數字最高的癌症之一,不過由於早期肺癌無明顯症狀,所以大部份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無法接受手術治療或根治性電療,只能選擇化療、紓緩性電療或標靶治療等。針對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而言,同步放療及化療是目前的標準治療。最近有新的研究顯示,如果加入免疫治療,可降低復發風險並延長無惡化存活期及整體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