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離替代化療還有多遠?

2020-11-28 騰訊網

免疫治療在當今的腫瘤治療領域越來越重要,它不僅僅帶給病人更好的緩解率(短期療效),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讓病人生存期更長(長期療效)。而且讓大家尤為期待的是,目前已明確療效的免疫藥物PD-1、PD-L1、CTLA4還僅是免疫治療研發藥物中很小一部分,未來還將有大量其他通路的藥物出現,這種可能性極大拓展了腫瘤治療的想像空間,即未來極有可能是免疫治療突破使得腫瘤得以治癒。

目前,免疫治療在肺癌治療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尤其對預後較差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幾乎改變了肺癌傳統治療格局。

既往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手段只有化療,但化療的副作用較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化療的使用。例如,在肺癌的化療中,臨床醫生往往採用鉑類藥物,這類藥物主要有順鉑、卡鉑、奈達鉑,其中,順鉑消化道反應嚴重,卡鉑、奈達鉑則對患者血象有較大影響,患者很容易發生骨髓抑制。骨髓抑制使得患者白細胞數量下降,低幅下降可通過打升白針調整,但一旦血小板下降,患者不僅出血風險增大,而且升血小板針起效緩慢無法對血象進行及時調整,情況危急時還需要輸血,甚至暫停化療。因此很多患者對化療非常恐懼。

相比之下,免疫治療的副作用就少很多。多個臨床試驗都表明在整體耐受性上免疫藥物(無論進口還是國產)都強於化療藥物。肺癌免疫治療的療效評估,可按照PD-L1 TPS的表達水平來排序,PD-L1 TPS表達越高效果越好,PDL1-TPS≥50%完全可以免疫單藥。

PD-L1 TPS水平測定需要取活檢組織行基因檢測,因此,進行穿刺活檢或者支氣管鏡活檢就非常必要。而對於有較多基礎病的老年患者若無法耐受,可採用血液基因檢測結果,患者TMB(腫瘤突變負荷)超過20mut/Mb也可以考慮免疫治療。

免疫藥物治療目前以靜脈輸注為主,2-3周治療一次,每次治療大約半小時即可完成,非常方便,門診即可無需住院。未來也可能有皮下注射、口服製劑出現,這將為患者帶來更大便利。

免疫治療的副反應一般情況下,急性反應以發熱、皮疹為主,但都比較輕微,免疫治療發生嚴重副反應的概率極低,但一旦發生也會危及生命。目前尚無有效方法區別哪些人群會發生嚴重副反應,因此,也沒有辦法提前評估。

一般情況下,臨床醫生在做免疫治療前會全面評估,治療後1~2個月期間會著重評估免疫性肺炎、心肌炎等嚴重不良反應的可能。

臨床上,對於激素的使用比較謹慎,一般不會給病人預防性使用激素。因此,對於既往有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行免疫治療前須重點評估患者的一般狀態,一般狀態良好的患者,對免疫治療的耐受性和使用效果會更好。這也提示,腫瘤患者最好在疾病早期,尚未接受化療即免疫系統尚未被破壞之前,也許是免疫治療的最佳使用時機。

目前,國際上有很多免疫治療相關臨床研究在開展,比如新輔助免疫治療。據了解,試驗組患者的病理完全緩解(pCR)非常之高(pCR數值高與長期生存相關),按照這種趨勢,未來免疫治療極有可能改變肺癌的治療策略。

隨著2020年ASCO及ESMO會上公布的更多的研究數據,肺癌的免疫治療已經進入了2.0的時代。

免疫治療2.0時代主要有以下幾種趨勢:

(1)新靶點/雙抗體免疫藥物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免疫逃避機制中,TGF- β(轉化生長因子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通路,它的抑制劑M7824(雙重阻斷TGF- β和PDL1通路)在非小細胞肺癌二線治療中取得了相當耀眼的成績,不僅可以使接受二線/三線治療的患者病情緩解超過1年,1200mg大劑量組甚至可以使中位生存時間達到17.1個月。尤其需要說明的是,因為並沒有對PD-L1的表達有限定,所以該藥對細分人群中PD-L1高表達人群效果可能更為出色。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成績,目前國際上這個藥正和「K」藥進行臨床一線效果PK,而同期開展此藥臨床試驗的就有十幾個之多。我個人比較看好這個藥未來的使用前景。此外,其他免疫製劑如MGD019,AK104這類新藥,為PD-1與CTLA-4雙抗藥物(免疫1.0時代發現的免疫抑制相關信號通路)。國際上,新披露的試驗數據顯示,該藥在多線治療後的肺癌患者仍有效果,且副作用可耐受,相比既往雙抗聯合治療,因為副作用大而讓醫生望而卻步,該種複合製劑的臨床結果更讓我們期待。

(2)免疫治療聯合抗血管治療:腫瘤生長微環境離不開血液供應,抗血管治療一直是抗腫瘤研究的熱點。眾所周知,「可樂組合」在肝癌患者取得了裡程碑式的成績,也因此,類似的治療模式在不同藥企以及其他癌種不斷延伸。目前KEYNOTE系列試驗較為引人關注,在肺癌領域,抗血管治療聯合侖法替尼最受期待,2020年揭露的部分數據顯示,這種聯合治療方法有效率很高(69.2%),但高血壓和其他的免疫相關副作用發生率也較高,最終試驗結果將在2024年才能揭曉。

免疫治療已經使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翻了4倍,未來大有取代化療成為非小細胞肺癌主要的治療手段,希望在3.0或4.0時代,腫瘤真正成為慢性可控疾病。

相關焦點

  • 免疫治療助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降復發風險
    肺癌向來是死亡數字最高的癌症之一,不過由於早期肺癌無明顯症狀,所以大部份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無法接受手術治療或根治性電療,只能選擇化療、紓緩性電療或標靶治療等。針對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而言,同步放療及化療是目前的標準治療。最近有新的研究顯示,如果加入免疫治療,可降低復發風險並延長無惡化存活期及整體存活率。
  • 靶向還是免疫?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面對著越來越多的免疫靶向治療的問世,患者如何選擇治療方案也將會成為一個問題。2020年第一版非小細胞肺癌NCCN指南推薦肺癌患者應檢測的靶點為EGFR、ALK、ROS1、BRAF、KRAS、NTRK、PD-L1及新興靶點MET、RET、HER2,另外還有腫瘤突變負荷(TMB)。針對不同的靶點,選擇的治療方案也不盡相同。
  • 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 PD-1/CTLA-4免疫組合療法優於化療
    日前,百時美施貴寶(BMS)宣布,PD-1抑制劑Opdivo(nivolumab)與CTLA-4抑制劑Yervoy(ipilimumab)聯用,在治療腫瘤PD-L1表達≥1%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NSCLC)的3期臨床試驗(CheckMate 227)中,達到了試驗1a部分共同主要終點。
  • 強強聯手,O藥+Y藥聯合化療有望躋身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
    肺癌是全球發病率最高及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佔全部腫瘤的11.6%和18.4%。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約佔85%,晚期患者過往5年生存率約為5%。目前,用於晚期NSCLC患者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手術、化療和放療等傳統的腫瘤治療手段,但治療效果欠佳。
  • 有了免疫治療,我們離「攻克癌症」還有多遠?
    特別是在肺癌領域,目前獲批用於一線治療的適應證全都在此領域,分別為:帕博利珠單抗單藥一線治療 PD-L1 表達陽性的局部晚期和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聯合化療一線治療非鱗狀 NSCLC,和聯合化療一線治療鱗狀 NSCLC;以及阿替利珠單抗聯合化療一線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SCLC)。
  • 18年非小細胞肺癌市場分析和趨勢走向—免疫藥物與化療藥物篇
    18年非小細胞肺癌市場分析和趨勢走向(下)——免疫單抗和市場總結文丨司鐵本篇為大家介紹免疫藥物與化療藥物篇。免疫藥物正常人體的免疫系統具有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腫瘤要想形成發展,首先要躲避免疫系統的殺傷。
  • III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否不做放化療?聽吳一龍教授怎麼說
    隨著日新月異的新藥和新技術的出現,肺癌領域在近二十年來迎來了變革性的進步,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在癌症治療上的出現,給患者打開了希望之窗。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領域,這兩者同樣改變了局部晚期和晚期患者的治療格局。
  • 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聯合化療治療一線晚期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3期...
    2020年5月14日,第56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SCO)官網公布了今年大會入選的摘要內容,其中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抗PD-1抗體藥物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聯合化療用於治療一線晚期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3期臨床試驗(BGB-A317-307研究)數據首次對外披露。
  • 小細胞肺癌(SCLC)的化療 非小細胞肺癌(NSCLC)化療
    如果是膠囊形式的,一般情況下,每周治療一次,也可以每3周治療5天,每天治療一次。肺癌主要分為小細胞肺癌(SCLC)與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兩類肺癌該如何化療。小細胞肺癌(SCLC)的化療化療是小細胞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因為小細胞肺癌對於化療藥比較敏感,並且小細胞肺癌不穩定,癌細胞容易進入血液擴散,化療藥物也可以直接針對血液用藥。所以,化療對於已經擴散的小細胞肺癌同樣適用。當然有的時候,放療也需要配合化療一起使用,可以在放療前、放療後,甚至跟放療一起使用。
  • 從1970至2021,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如何升級換代?
    50年後的今天,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不少患者靠著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將肺癌慢性病化,甚至有了長期生存和臨床治癒的可能性,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大大提高。尤其近期又有PD-1單抗被納入新版醫保目錄,更是打開了免疫治療能夠普惠更多肺癌患者的新局面。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細數下人類與非小細胞肺癌的抗爭小歷史,看看醫學的智慧是怎樣與病魔做鬥爭的。希望以此能夠鼓勵患者,勇敢抗癌。
  • 肺癌化療總的來說跑不出這兩種! 小細胞肺癌(SCLC)的化療 非小細胞...
    對於化療,大家並不陌生,利用抗腫瘤藥物,直接殺死癌細胞或阻止其生長,達到對抗癌症的目的。首先,不論哪種肺癌,化療的方法通常分為靜脈注射與膠囊口服兩種形式,對於靜脈注射,通常每3-4周化療一次,而這就叫做一個周期,肺癌化療一般需要4-6個周期的化療。
  • 對話楊拴盈教授,聊聊肺癌免疫治療、免疫聯合化療與四藥聯合
    這對治療方案的選擇及療效的判斷都非常重要;第二要明確病理學類型,是非小細胞肺癌,還是小細胞肺癌?如果是非小細胞肺癌,還要看是鱗癌還是非鱗非小細胞肺癌? 「雙免疫」治療目前在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等腫瘤中都獲得成功,但並不代表免疫治療中的每一種方法都能「包打天下」,適應症和獲益人群的篩選尤為重要 免疫單藥ORR較低(一線20%-45%,二線15%-18%左右)。為了提高有效率,免疫和其它方法聯合是目前的熱點。
  • 中國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專家共識
    530021 南寧,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胡曉樺);510060 廣州,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趙洪雲);210002 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總醫院秦淮醫療區(秦叔逵)(通訊作者:秦叔逵, E-mail: qinsk@csco.org.cn) 周彩存、王潔、步宏和王寶成貢獻相同 【摘要】非小細胞肺癌
  • MEDI4736 用於非小細胞肺癌輔助治療的研究
    試驗名稱 一項關於 MEDI4736 用於完全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輔助治療的前瞻性、雙盲、安慰劑對照、隨機分組的 III 期研究 本試驗適應症 非小細胞肺癌
  • 默沙東PD-1免疫療法Keytruda一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顯著...
    該研究在腫瘤表達高水平PD-L1蛋白(腫瘤比例得分TPS≥50%)的既往未接受治療(初治)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開展。KEYNOTE-024是一項隨機、關鍵性III期臨床研究,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開展,評估了Keytruda(pembrolizumab)作為一種單藥療法相對於含鉑化療標準護理(SOC)的療效和安全性。
  • 出國看病科普: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
    下面詳細講解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是一種針對促進腫瘤生長和存活的特定基因、蛋白質或組織環境的治療方法。這種治療方式可以阻止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限制對健康細胞的損害。  針對ROS1基因變化的藥物。ROS1基因的罕見突變會導致細胞生長和分化(細胞從一種類型變為另一種類型的過程)出現問題。
  • 默沙東Keytruda獲批用於非小細胞肺癌治療
    健康一線(vodjk.com)5月12日訊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製藥巨頭默沙東發布公告稱,該公司PD-1免疫療法KeytrudaKeytruda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用於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根據FDA的加速批准法規,此次批准是基於腫瘤緩解率和無進展生存期(PFS)數據。
  • 首個針對中國人群的非小細胞肺癌一線免疫聯合化療的III期研究
    這是全球首個針對中國人群的非小細胞肺癌一線免疫聯合化療的III期研究,也是第一個公布OS結果的中國自主研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一線治療晚期NSCLC的研究。我們邀請作者團隊對文章進行解讀。文章解讀一直以來,驅動基因陰性的晚期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主要一線治療方案為含鉑雙藥化療。直到2018年8月,貝伐珠單抗聯合含鉑雙藥化療被批准用於治療晚期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然而,這一方案的中位總生存期只有10.3至24.3個月,仍不令人滿意,亟需更有效的一線治療方案[1-3]。
  • Nat Comm | 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調控的新機制
    ,進而提高PD-1抗體對非小細胞肺癌小鼠模型治療效果的重要功能。,趨化因子CCL7的mRNA表達水平和蛋白質表達水平相較於正常組織顯著升高,且CCL7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腫瘤組織表達水平與NSCLC患者的總生存期呈正相關。
  • 肺癌免疫治療
    大多數時候,腫瘤內科治療都是以化療為基石,即便是符合靶向治療或者如今的免疫治療,有些也要結合化療進行,這點要聽醫生具體的分析。其次,靶向治療的廣泛運用已接近20年的時間,尤其最近幾年跟隨全球癌症「精準治療」的理念,患者願意去尋求總體副作用更小的靶向治療。問題是靶向治療基本都有前提條件,就是患者本身具備藥物治療的「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