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高血壓」新概念:高血壓患者癌症風險高,抗癌治療引起高血壓...

2021-01-09 騰訊網

近日,Hypertension上刊登了一篇討論「腫瘤-高血壓(onco-hypertension)」這一新概念的文章。

全球老齡化進程使得高血壓和腫瘤較為流行,腫瘤合併高血壓的患者也大幅增加,其中不乏因接受相關抗癌治療而致高血壓者。

高血壓和腫瘤的內在關係引出了「腫瘤-高血壓」這一概念,這一亞專科主要側重於高血壓和腫瘤的複雜病理生理學。作者指出,多學科合作更有利於去改善腫瘤-高血壓。

這篇文章闡述了幾個問題:高血壓的發生是否先於腫瘤;抗癌治療是如何影響患者血壓水平的;對於這類患者何謂適宜控制血壓。

圖片來源:123RF

血壓升高增加癌症風險

有很多研究顯示,血壓升高會增加癌症發生風險,包括腎細胞癌、結腸癌、食道鱗狀細胞癌、頭頸部癌症、皮膚鱗狀細胞癌、絕經後乳腺癌及子宮腺癌等,而且高血壓與癌症相關風險,還因癌症類型和發生部位而異。

比如一項近58萬人的研究顯示,血壓升高會增加男性患癌風險,同時會增加男女癌症死亡風險。

中國一項全國性隊列研究也顯示,收縮壓在130mmHg-139 mmHg即增加腎細胞癌風險。

此外,高血壓和腫瘤有共同的危險因素,比如肥胖、糖尿病、吃的鈉鹽多、體力活動少。這些可能同時影響了高血壓和腫瘤的發生,也模糊了二者的因果關係。

對於高血壓與特定癌症之間的相關性以及潛在機制尚不明確,當前這些研究也不足以證實其中的因果關係。

某些癌症也會引起高血壓

有實驗顯示,人腎細胞癌細胞系中過度表達某些血管活性肽,包括urotensin II、腎上腺髓質素和內皮素,而這些可能導致腎細胞癌患者血壓升高。

在肝細胞癌和副腫瘤症候群患者中,高血壓的發生也較為明顯。在同時並發高血壓和肝細胞癌的患者中,患者循環血管緊張素水平升高。

降壓藥與癌症關係結論尚不一致

雖然有必要進行隨機對照臨床研究明確降壓治療是否可降低癌症風險,但鑑於倫理上的考慮,以及時間、成本及真實世界患者的局限性,這類試驗或不可行。不過真實世界數據,比如癌症註冊、電子病歷等有助於提供證據。

之前有研究分析了降壓藥與癌症風險,目前結論尚不一致。其中可能是由於缺乏對混雜因素的校正,缺乏長期數據,並且研究人群也有較大異質性的緣故。

高血壓或為某些抗癌治療「副產品」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具有促進血管通透性增加、細胞外基質變性、血管內皮細胞遷移、增殖和血管形成等作用。很多抗癌藥物具有抑制VEGF信號通路的作用,從而抑制腫瘤的發展和轉移,比如貝伐單抗、雷莫昔單抗等。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VEGF信號通路抑制劑具有升壓效應。有研究顯示,使用者中高達43%會發生高血壓。近期有薈萃分析發現,貝伐單抗增加的高血壓風險具有劑量依賴性,劑量越高,風險越大。日本一項研究顯示,服用貝伐單抗的患者中13.1%患高血壓。同樣,不同癌症患者服用索拉非尼、舒尼替尼、lenvatinib和阿西替尼也與高血壓風險增加相關。這些藥物誘發的高血壓,在停藥後快速改善。

VEGF信號通路抑制劑相關高血壓的機制包括:減少一氧化氮含量,內皮素-1上調,鹽敏感性增加和腎損傷。

此外,還有學者發現抗微管類藥物、烷基樣藥和烷化劑等也具有升高癌症患者血壓的作用。

相關研究結果還表明,接受VEGF信號通路抑制劑治療的癌症患者中,血壓升高可能反映了癌細胞中血管生成的抑制,也就是說反映了抗癌效果。

有研究提示,VEGF信號通路抑制劑使用的同時合用其他抗癌藥物,高血壓發生風險會更高。但目前尚無研究證實,聯用≥2種抗癌藥物對血壓升高具有協同作用。

腫瘤伴高血壓:或可首選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

對於癌症患者的血壓控制,有專家共識推薦,使用VEGF信號通路抑制劑的癌症患者血壓應控制在,並且在接受治療的第一個療程中,每周應在診所測量血壓一次,在之後療程至少每2~3周隨診血壓一次。

此外,不論患者在接受抗癌藥物治療前舒張壓如何,如果在接受抗癌藥物治療後舒張壓增幅 >20 mmHg,推薦啟動降壓治療。

近日,美國心臟病學會發表的一篇文章建議,如果癌症患者 ≥130/80 mmHg且合併心血管病風險因素就應該接受降壓藥物治療。

ESC/ESH發布的指南也推薦,癌症患者在化療第一個療程中應每周監測血壓一次,之後療程每隔2~3周檢測血壓。如果化療首個療程,血壓穩定則常規診室隨診或家庭血壓監測即可。

不過,目前尚無證據明確癌症患者啟動或強化降壓藥物的血壓閾值。

就降壓治療,目前尚無針對使用VEGF信號通路抑制劑相關高血壓的特定降壓藥物推薦,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或可為癌症患者降壓治療一線藥物,有研究顯示有助於降低貝伐單抗相關高血壓。

但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如維拉帕米、地爾硫 不應用於使用舒尼替尼、索拉非尼的癌症患者中,這些藥物均是CYP3A4抑制劑,會與舒尼替尼、索拉非尼相互作用。

VEGF信號通路抑制劑還可能引起蛋白尿,對於這類患者可選擇RAAS抑制劑治療。

在化療時引起的噁心、嘔吐如果不能用補液充分治療時,應減少或暫停降壓藥物的使用。

ESC/ESH發布的相關指南指出,如果使用多種降壓仍無法控制血壓,並且出現高血壓相關不良事件,建議暫停化療。

本文經「中國循環雜誌」授權轉載

題圖來源:123RF

參考資料:

Kidoguchi S, Sugano N, Tokudome G, et al. New Concept of Onco-Hypertension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Hypertension, 2021, 77(1): 16-27.

點「在看」,分享醫學新知

相關焦點

  • 腫瘤高血壓,新的概念,引領防治策略的變革
    高血壓,是大家較為熟悉的疾病。提起高血壓與其他疾病的關係,人們會想到,肥胖及血脂異常,會引起高血壓;得了高血壓,會帶來腎臟及心臟功能的損害。但是,有些學者,卻在近日提出了新的概念,腫瘤高血壓。腫瘤與高血壓,有什麼聯繫?防治策略,需要進行哪些改變呢?咱們現在就結合最新的研究結論,介紹相關的觀點。
  • 什麼樣的高血壓,需要排除繼發性的高血壓?什麼病會引起高血壓?
    這種情況是原發性高血壓,大約佔全部高血壓人數的90~95%。但還有5~10%的人,是因為其他疾病導致的高血壓,稱之為繼發性高血壓。 繼發性的高血壓,只要找到確切的病因進行治療,只要疾病被治癒,繼發性的高血壓是可以被完全治癒的。
  • 幹細胞如何治療高血壓?
    幹細胞與再生醫學是近年來尤為突出的生物醫學新領域,具有重大的臨床應用價值,其旨在通過幹細胞移植、分化與組織再生,促進機體創傷修復、治療疾病。 中國的高血壓患病率,在1958年僅5%,2014年達25.5%。我國有3.3億高血壓患者,比整個美國的人口還多。
  • 「高血壓外科醫生」蔣紹博:有些高血壓,微創手術可治癒
    他在國內創新性提出「高血壓外科」的概念,並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證實了外科治療高血壓的效果。當越來越多查明病因的患者因為微創手術告別藥物治療,他卻更感肩頭宣傳與普及的重擔……手術「意外」治好高血壓從30歲那年發現患有高血壓,李哲(化名)一直以為,自己這輩子是離不開降壓藥了,直到不久前的一場意外。
  • 高血壓急症的規範化診治【新】|烏拉地爾|高血壓|硝普鈉|SBP|-健康界
    一、相關概念    高血壓急症(HE)高血壓急症是一組以急性血壓升高,伴有靶器官損傷,或原有功能受損進行性加重為特徵的一組臨床症候群。研究顯示,與未控制高血壓的患者相比,在急診接受降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其6個月預後及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並未改善;在急性高血壓導致的器官損傷的患者與無症狀的未控制的高血壓患者之間,所採用的治療並無顯著差異性。因此,目前只使用高血壓急症來指那些需要立即治療的情況,而不建議使用「高血壓亞急症」和「高血壓危象」的表述。
  • 高血壓患者需要吃深海魚油嗎?高血壓患者吃魚油,這個風險要注意
    深海魚油是很多老年人都在吃的一種保健品,近些年的宣傳也一直很火爆,但是高血壓患者,在血壓高時,能不能吃深海魚油呢?雖然這兩者之間沒有什麼太大的關聯,但並不建議血壓控制不穩的時候吃深海魚油。
  • 年輕人高血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高血壓對人體的損傷很大,和糖尿病一樣屬於常見的慢性疾病,它給廣大患者帶來了十分嚴重的影響,還會引發併發症。藥物治療效果都不怎麼好,需長久的進行食療,那麼吃什麼食物降血壓效果好呢?
  • 高血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3大因素導致的高血壓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高血壓的症狀了,那您知道高血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嗎,平時我們應該怎樣去預防高血壓的發生呢,血壓高吃什麼食物可以有效的降壓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高血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1、遺傳因素高血壓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約60%的高血壓患者有高血壓家族史。
  • 高血壓不能吃什麼 高血壓吃五種水果好
    高血壓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高血壓與高血糖、高血脂一起被稱為「三高」,是許多肥胖的人都會得的一種疾病,高血壓雖然不嚴重,卻會影響大家生活,那麼請問高血壓不能吃什麼?高血壓注意事項是什麼?高血壓吃什麼水果好?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
  • 研究表明:高血壓合併COVID-19患者不應停止ACEI/ARB治療
    截至目前,全球由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確診和死亡病例還在持續增加。 在COVID-19患者中,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與呼吸衰竭及死亡高風險相關[1]。
  • 高血壓也分類型?內科專家:拒絕過度治療,3種高血壓其實不用治
    最後查出來媛媛是中度高血壓,必須要及時控壓,避免病情進一步加重。 頸部不適引起的高血壓,具有鮮明的特點。當頸部出現疼痛,此時血壓會隨之上升,當頸部疼痛得到緩解時,血壓也會隨之下降。 這種由於頸椎病引起的高血壓,屬於繼發性高血壓,兩者相互影響,任何一方得到緩解,另一方的症狀也會隨之減輕。
  • 什麼是高血壓 導致高血壓的六大因素
    如今我們身邊的長輩有很多都患有高血壓,高血壓疾病越來越不容忽視,它對人們的健康有著不小的危害,甚至還會引發各種疾病,所以需要及時的治療。那麼,什麼是高血壓?高血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高血壓吃什麼好?一起來看看吧。
  • 高血壓六年久治不愈,病根竟是腎上腺瘤?!
    35 歲 的 小 劉 ,血 壓 一 直 偏 高,雖用了很多降 壓藥,但血壓反覆 波動,忽高忽低。一個月前,小 劉再次出現血壓急劇升高,達 到了 200/140 毫米汞柱。這一 次,小劉被告知,他的血壓高是 因為得了腎上腺腫瘤,需要做 手術。
  • 睡眠與高血壓,是有關係的!高血壓患者睡眠時間長會怎麼樣?
    這種現象,被稱為高血壓。高血壓在日常生活當中非常的多見,一般發生於中老年人群當中,而且發病率特別的高,每三位成年人都就有一位高血壓患者。但目前高血壓患者年輕化,甚至一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都有可能患上高血壓。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年輕人喜歡熬夜無疑是導致高血壓出現的一大因素。其實睡眠與高血壓有密切關係,不過很多人不以為然,也意識不到這其中究竟有什麼關係。
  • 高血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一文全說清楚了,建議收藏
    ,而且發病年輕化趨勢非常明顯,30歲左右的高血壓患者已經屢見不鮮。而繼發性高血壓是指由某一明確疾病引起來的血壓升高,比如腎臟疾病(腎炎、腎動脈狹窄等)、內分泌疾病(嗜鉻細胞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甲亢等)、主動脈縮窄、大動脈炎等,佔5%-10%,對於繼發性高血壓,通過積極藥物或手術治療以後,高血壓可以得到根治或者改善。因為原發性高血壓佔絕大多數,所以今天徐醫生主要跟大家聊一聊哪些原因可以引起原發性高血壓。
  • 我國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高血壓患者 年輕人血壓達「臨界值...
    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我國18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5.2%,也就是說,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是高血壓患者。高血壓如果控制不規範、治療不及時,不僅對人體健康是個巨大的隱患,嚴重的還會造成多器官損壞,危及生命。其實,高血壓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積極倡導健康生活方式,防治結合,可減少高血壓病的發生率和高血壓引起的多種併發症。
  • B肝代謝危險因子負荷,肥胖高血壓糖尿病,促HCC風險增加相關
    什麼是代謝危險因素,它與慢性B肝患者患肝癌風險、死亡率存在哪些聯繫?伴隨著現代人工作生活節奏加快,在注重身體健康同時,我們還不能迴避代謝綜合症,它正是相關癌症的代謝危險因素。
  • 專家:高血壓病人應及時補充葉酸 應將H型高血壓納入慢病防控計劃
    3月16日,在「H型高血壓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解讀溝通會上,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前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及心臟中心主任霍勇教授表示,專家共識的出臺,標誌著中國腦卒中的防治將進入從源頭上精準預防的新階段。  近十年的循證醫學研究證明,中國的心腦血管疾病防治,需要一張靶點明確、療效顯著、獨具特色的 「中國處方」。
  • 他的腎衰竭,給許多高血壓患者敲了一個警鐘
    該名患者有少量蛋白尿,而且還是最近2年出現的,除了高血壓,沒有其他病史,考慮是高血壓性腎衰竭。 高血壓為何會進展為腎損傷? 可能許多人不理解,那麼多高血壓病人,也沒見引起這麼嚴重的腎衰,他的高血壓為什麼會造成這麼嚴重的腎損傷呢?
  • 高血壓常引起頭痛頭暈 綜合治療改善症狀
    一些經常性頭痛頭暈可能是由於高血壓、腦供血不足、血脂過高等引起的,工作壓力大,熬夜,焦慮,興奮與緊張的情緒等也會引起頭痛頭暈。目前,我國有2.7億高血壓患者,相當一部分患者血壓控制不理想,經常出現頭脹、頭暈、頭痛等不適的症狀,這也是高血壓常見的臨床表現,很多患者就是因為出現這些症狀後量血壓發現的高血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