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Hypertension上刊登了一篇討論「腫瘤-高血壓(onco-hypertension)」這一新概念的文章。
全球老齡化進程使得高血壓和腫瘤較為流行,腫瘤合併高血壓的患者也大幅增加,其中不乏因接受相關抗癌治療而致高血壓者。
高血壓和腫瘤的內在關係引出了「腫瘤-高血壓」這一概念,這一亞專科主要側重於高血壓和腫瘤的複雜病理生理學。作者指出,多學科合作更有利於去改善腫瘤-高血壓。
這篇文章闡述了幾個問題:高血壓的發生是否先於腫瘤;抗癌治療是如何影響患者血壓水平的;對於這類患者何謂適宜控制血壓。
圖片來源:123RF
血壓升高增加癌症風險
有很多研究顯示,血壓升高會增加癌症發生風險,包括腎細胞癌、結腸癌、食道鱗狀細胞癌、頭頸部癌症、皮膚鱗狀細胞癌、絕經後乳腺癌及子宮腺癌等,而且高血壓與癌症相關風險,還因癌症類型和發生部位而異。
比如一項近58萬人的研究顯示,血壓升高會增加男性患癌風險,同時會增加男女癌症死亡風險。
中國一項全國性隊列研究也顯示,收縮壓在130mmHg-139 mmHg即增加腎細胞癌風險。
此外,高血壓和腫瘤有共同的危險因素,比如肥胖、糖尿病、吃的鈉鹽多、體力活動少。這些可能同時影響了高血壓和腫瘤的發生,也模糊了二者的因果關係。
對於高血壓與特定癌症之間的相關性以及潛在機制尚不明確,當前這些研究也不足以證實其中的因果關係。
某些癌症也會引起高血壓
有實驗顯示,人腎細胞癌細胞系中過度表達某些血管活性肽,包括urotensin II、腎上腺髓質素和內皮素,而這些可能導致腎細胞癌患者血壓升高。
在肝細胞癌和副腫瘤症候群患者中,高血壓的發生也較為明顯。在同時並發高血壓和肝細胞癌的患者中,患者循環血管緊張素水平升高。
降壓藥與癌症關係結論尚不一致
雖然有必要進行隨機對照臨床研究明確降壓治療是否可降低癌症風險,但鑑於倫理上的考慮,以及時間、成本及真實世界患者的局限性,這類試驗或不可行。不過真實世界數據,比如癌症註冊、電子病歷等有助於提供證據。
之前有研究分析了降壓藥與癌症風險,目前結論尚不一致。其中可能是由於缺乏對混雜因素的校正,缺乏長期數據,並且研究人群也有較大異質性的緣故。
高血壓或為某些抗癌治療「副產品」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具有促進血管通透性增加、細胞外基質變性、血管內皮細胞遷移、增殖和血管形成等作用。很多抗癌藥物具有抑制VEGF信號通路的作用,從而抑制腫瘤的發展和轉移,比如貝伐單抗、雷莫昔單抗等。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VEGF信號通路抑制劑具有升壓效應。有研究顯示,使用者中高達43%會發生高血壓。近期有薈萃分析發現,貝伐單抗增加的高血壓風險具有劑量依賴性,劑量越高,風險越大。日本一項研究顯示,服用貝伐單抗的患者中13.1%患高血壓。同樣,不同癌症患者服用索拉非尼、舒尼替尼、lenvatinib和阿西替尼也與高血壓風險增加相關。這些藥物誘發的高血壓,在停藥後快速改善。
VEGF信號通路抑制劑相關高血壓的機制包括:減少一氧化氮含量,內皮素-1上調,鹽敏感性增加和腎損傷。
此外,還有學者發現抗微管類藥物、烷基樣藥和烷化劑等也具有升高癌症患者血壓的作用。
相關研究結果還表明,接受VEGF信號通路抑制劑治療的癌症患者中,血壓升高可能反映了癌細胞中血管生成的抑制,也就是說反映了抗癌效果。
有研究提示,VEGF信號通路抑制劑使用的同時合用其他抗癌藥物,高血壓發生風險會更高。但目前尚無研究證實,聯用≥2種抗癌藥物對血壓升高具有協同作用。
腫瘤伴高血壓:或可首選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
對於癌症患者的血壓控制,有專家共識推薦,使用VEGF信號通路抑制劑的癌症患者血壓應控制在,並且在接受治療的第一個療程中,每周應在診所測量血壓一次,在之後療程至少每2~3周隨診血壓一次。
此外,不論患者在接受抗癌藥物治療前舒張壓如何,如果在接受抗癌藥物治療後舒張壓增幅 >20 mmHg,推薦啟動降壓治療。
近日,美國心臟病學會發表的一篇文章建議,如果癌症患者 ≥130/80 mmHg且合併心血管病風險因素就應該接受降壓藥物治療。
ESC/ESH發布的指南也推薦,癌症患者在化療第一個療程中應每周監測血壓一次,之後療程每隔2~3周檢測血壓。如果化療首個療程,血壓穩定則常規診室隨診或家庭血壓監測即可。
不過,目前尚無證據明確癌症患者啟動或強化降壓藥物的血壓閾值。
就降壓治療,目前尚無針對使用VEGF信號通路抑制劑相關高血壓的特定降壓藥物推薦,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或可為癌症患者降壓治療一線藥物,有研究顯示有助於降低貝伐單抗相關高血壓。
但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如維拉帕米、地爾硫 不應用於使用舒尼替尼、索拉非尼的癌症患者中,這些藥物均是CYP3A4抑制劑,會與舒尼替尼、索拉非尼相互作用。
VEGF信號通路抑制劑還可能引起蛋白尿,對於這類患者可選擇RAAS抑制劑治療。
在化療時引起的噁心、嘔吐如果不能用補液充分治療時,應減少或暫停降壓藥物的使用。
ESC/ESH發布的相關指南指出,如果使用多種降壓仍無法控制血壓,並且出現高血壓相關不良事件,建議暫停化療。
本文經「中國循環雜誌」授權轉載
題圖來源:123RF
參考資料:
Kidoguchi S, Sugano N, Tokudome G, et al. New Concept of Onco-Hypertension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Hypertension, 2021, 77(1): 16-27.
點「在看」,分享醫學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