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挑一#我國每3-4人就有一個高血壓患者,而且發病年輕化趨勢非常明顯,30歲左右的高血壓患者已經屢見不鮮。究竟哪些原因會引起高血壓呢?今天徐醫生就來跟大家詳細分析一下。
高血壓有原發性和繼發性之分,原發性高血壓佔90%-95%,具體病因至今不明,認為是一個多因素作用的結果。而繼發性高血壓是指由某一明確疾病引起來的血壓升高,比如腎臟疾病(腎炎、腎動脈狹窄等)、內分泌疾病(嗜鉻細胞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甲亢等)、主動脈縮窄、大動脈炎等,佔5%-10%,對於繼發性高血壓,通過積極藥物或手術治療以後,高血壓可以得到根治或者改善。
因為原發性高血壓佔絕大多數,所以今天徐醫生主要跟大家聊一聊哪些原因可以引起原發性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生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
遺傳因素
大約60%的高血壓患者都有高血壓家族史,父母均有高血壓,子女發病概率高達46%。此外,不僅僅高血壓本身會遺傳,而且血壓升高的水平、併發症的發生、以及其他的相關因素比如肥胖等方面也是有一定遺傳性的。此外,隨年齡增長,發生高血壓的風險也是增加的。
環境因素
1. 飲食
在引起高血壓的環境因素中,高鹽攝入被認為是最主要的因素。而且,高鹽攝入的人,今後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心室肥厚、腎損害機率也明顯增加。
我國大部分地區人均鹽攝人量>12克/天,北方人可達12~18克/天,遠遠超過推薦的鈉鹽攝入量6克/天。因此,限制鈉鹽攝入對於降低血壓是最行之有效、經濟、沒有副作用的一種治療方案。
雖然鹽攝入過多與高血壓的發生直接相關,但是血壓的敏感性存在個體差異。我國高血壓患者中60+%屬於鹽敏感高血壓。肥胖、壓力大、年齡增長均會引起血壓的鹽敏感性增加。對於這類人群,要減少烹調用鹽以及含鈉高的調味品;避免或減少含鈉鹽量較高的加工食品;建議在烹調時儘可能使用定量鹽勺,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此外,鉀攝入量與血壓呈負相關,因此高血壓患者可以選擇鉀鹽代替鈉鹽進行日常烹調,有利於血壓的下降,減少服藥劑量和種類。
高蛋白質攝入也屬於升壓因素,因此有高血壓的人群,建議不要攝入過多的蛋白質,適量即可。
飲食中過多攝入飽和脂肪酸,也屬於升壓因素。一般來說,動物性脂肪如牛油、奶油和豬油比植物性脂肪含飽和脂肪酸多。但需要注意,椰子油、可可油、棕櫚油中也含有豐富的飽和脂肪酸。動物性食物以畜肉類含脂肪最豐富,且多為飽和脂肪酸。因此,豬油、黃油等少用,最好不用,可用植物油代替。堅果中花生、核桃、芝麻、瓜子中含脂肪也相當多,每天不宜食用過多。也要少吃油煎油炸食品。
2. 超重和肥胖
超重和肥胖是血壓升高的另一個重要危險因素,腹型肥胖的人群更容易發生高血壓。
我國35-64歲的中年人超重率為38.8%,肥胖率為20.2%,女性高於男性。大家可以根據公式: 體重(公斤)/身高(米)計算自己的體重指數(BMI),BMI<18.5為低體重,18.5≤BMI<24為正常體重,24≤BMI<28為超重,BMI≥28為肥胖。研究發現,隨著體重指數BMI的增加,超重和肥胖人群高血壓的發病風險是正常人群的1.16-1.28倍。
此外,腹型肥胖也與高血壓的關係較為密切。脂肪主要在腹部堆積,表現為腰圍的增加。腹型肥胖是通過計算腰臀比得出的。站立位測量腰圍和臀圍的尺寸,均以最大處為準,然後用腰圍尺寸除以臀圍尺寸,就得出腰臀比。男性腰臀比的上限是0.85-0.9,女性為0.75-0.8,超過這個範圍就屬於腹型肥胖。大家可以自己測一測,了解自己是否屬於腹型肥胖。指數越高,高血壓的患病風險越高,而且腹型肥胖還與代謝紊亂密切相關,導致血糖、血脂的異常。
3. 過量飲酒
我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飲酒人數眾多,小酌幾杯固然可以怡情養性,但過量飲酒則有害身體健康。飲酒量與血壓水平顯著相關,尤其是與收縮壓(高壓)的相關性更強。
男性每日飲酒60克以上,女性每日飲酒40克以上,就屬於有害飲酒,我國成人飲酒者當中有害飲酒為9.3%。研究發現,如果限制飲酒,血壓下降明顯。目前關於少量飲酒,有利於心血管健康的證據還不充分,有些研究表明,對於少量飲酒的人來說,減少酒精攝入量,也能夠改善心血管健康,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4. 吸菸
吸菸百害無一利,不僅傷肺,傷胃,還傷心,傷血管。吸菸可以使交感神經興奮,釋放一種叫做「去甲腎上腺素」的物質,從而引起血壓升高。同時,吸菸還會影響血管內皮釋放「一氧化氮」這個物質,而「一氧化氮」可以使血管舒張,降低血壓,吸菸導致舒血管物質「一氧化氮」分泌減少,也會引起血壓升高。
5. 長期精神緊張
現在的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很多人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狀態,這也是高血壓患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因為長期的精神緊張,可以激活交感神經,從而使血壓升高。研究顯示,長期精神緊張者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是正常人群的1.18-1.55倍。這裡所說的精神緊張包括焦慮、擔憂、心理壓力、緊張、憤怒、恐慌或恐懼等。因此有這方面因素的人要注意調節自己的情緒,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適當減壓,這樣做可以使血壓獲得一定改善。
6. 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
如果在睡眠期間反覆發作鼾症和呼吸暫停,伴有低氧血症,就屬於呼吸睡眠暫停低通氣症候群。這類人群中有50%會發生高血壓,而且血壓的升高程度和睡眠呼吸暫停的病程長短以及嚴重程度明顯相關。經過積極治療,手術或者佩戴呼吸機以後,呼吸睡眠暫停症狀得到改善,血壓也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可以減少服用降壓藥的劑量和種類。
7. 藥物
部分藥物會引起血壓升高,比如避孕藥、糖皮質激素如強的松、麻黃素、甘草、非甾體消炎藥、腎上腺皮質激素等,這種情況一般是可以逆轉的,在停藥後,血壓會逐漸恢復正常。
此外,經常熬夜、缺乏體力活動、血糖血脂異常,也都對血壓升高有一定的影響。
以上關於引起血壓升高的原因大家清楚了嗎?年齡、家族史無法改變,但低鹽低脂飲食和控制體重、戒菸限酒、運動鍛鍊、減壓心態平和等方面,都是我們可以努力做到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貴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