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高血壓患者 年輕人血壓達「臨界值...

2020-12-05 和訊

商報訊(記者陳敏娜馮雙通訊員王蕊胡梟峰王婷吳婧)10月8日,也就是昨天,是「全國高血壓日」。今年的高血壓日宣傳主題是「18歲以上知曉血壓」。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我國18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5.2%,也就是說,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是高血壓患者。高血壓如果控制不規範、治療不及時,不僅對人體健康是個巨大的隱患,嚴重的還會造成多器官損壞,危及生命。

其實,高血壓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積極倡導健康生活方式,防治結合,可減少高血壓病的發生率和高血壓引起的多種併發症。昨天上午,浙江省心腦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浙江醫院聯合舉辦第22個「全國高血壓日」宣傳活動啟動儀式暨大型義診活動,旨在積極宣傳心腦血管病防治知識,提高公眾健康意識。

中國高血壓患者達2.7億

近年呈明顯年輕化趨勢

最近,一名23歲的女孩小玲,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成功接受腎臟移植。在大二時,小玲在學校組織的體檢中發現血壓有點偏高。那時候,小玲對高血壓的概念稀裡糊塗,加上沒有發現其他問題,就一直拖到高考結束再檢查身體。這一檢查,竟然發現尿常規異常,也就是腎臟出現了問題。

事實上,小玲體檢時的高血壓已經是身體其他疾病的一個徵兆,但對此她幾乎是一無所知。

浙大一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王齊齊還經常會碰到這些令她「頭疼」的年輕人。「有一些患者,尤其是年輕人,即便體檢出血壓已經超過140,還是存在僥倖心理,覺得只是臨界血壓,而且自己年輕,身體好,並不重視,依舊延續以往的作息習慣,不加節制。」王齊齊總是苦勸他們,這樣的行為非常危險。

她介紹,高血壓是猝死的高危因素,許多熬夜患者因為突發高血壓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其中年輕人比比皆是。

現下,高血壓在我國年輕人群中越來越高發,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我國18歲-24歲、25歲-34歲、35歲-44歲的青年高血壓患病率分別為4.0%、6.1%、15.0%。王齊齊表示,相比國際平均值,我國高血壓在年輕人中的發病率明顯偏高。

在我國,高血壓患者達2.7億,18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5.2%,並且這一數字仍在增加,已成為全國性社會問題,《健康中國行動計劃(2019-2030)》提出要提高居民高血壓知曉率和高血壓患者規範管理率、治療率、控制率。

高血壓危害有多重?

臨界值更應提高警惕

血壓是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是推動血液流動到全身各部位的動力。維持身體內臟器的正常供血需要一定的血壓,但如果血壓太高,就會對人體造成不利的影響。

臨床上,18歲及以上成年人,非服藥狀態,非同日三次測量,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病。

但很多人覺得,只要數字沒到140/90,就可以不在意,「我還是正常的血壓值。」殊不知,這種臨界值是一個信號。

王齊齊表示,高血壓患者不僅會發生心血管風險,如腦卒中、冠心病,還會損害心臟、腎臟、大血管、眼底、腦等靶器官,合併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代謝問題,必須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預防、及早治療、綜合管理。

不僅如此,不重視早期高血壓問題,五年十年之後,很可能引發心臟肥厚甚至心衰。

五種藥物也降不下血壓

治療高血壓對症下藥很重要

高血壓可防可治,它好治,也不好治。

60歲的楊先生患有高血壓30多年,每日服用的降壓藥多達5種,但這並未控制好他的血壓。前段時間他到浙江醫院就診,該院高血壓中心主任俞蔚主任醫師接診分析認為,4種及以上的藥物都控制不好血壓,可判斷為難治性高血壓,而從病史來看,20多歲就已患有高血壓,很可能是繼發性高血壓。俞蔚表示在所有的高血壓類型中,有5%左右的高血壓屬於繼發性高血壓,該症是由其他疾病所致。

果然,經過一系列檢查後,俞蔚確診楊先生的高血壓是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於腎上腺皮質增生或腫瘤而導致醛固酮自主性的分泌增多,引起瀦鈉排鉀,體液容量擴張,臨床表現為高血壓和低血鉀症候群群。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楊先生的血壓得到了平穩控制。「30歲以下的年輕人得高血壓,很大可能是繼發性高血壓,這類高血壓只要找到病因,對因治療,血壓通常能有效控制。」俞蔚強調。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睡眠與高血壓,是有關係的!高血壓患者睡眠時間長會怎麼樣?
    這種現象,被稱為高血壓。高血壓在日常生活當中非常的多見,一般發生於中老年人群當中,而且發病率特別的高,每三位成年人都就有一位高血壓患者。但目前高血壓患者年輕化,甚至一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都有可能患上高血壓。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年輕人喜歡熬夜無疑是導致高血壓出現的一大因素。其實睡眠與高血壓有密切關係,不過很多人不以為然,也意識不到這其中究竟有什麼關係。
  • @年輕人:注意,高血壓越來越多,出現這些症狀,速量血壓!
    高血壓會引起腦卒中、心臟病、血管瘤、腎衰竭等疾病,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壓升高為特徵,可伴有心臟、血管、腦和腎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的全身性疾病。年輕人,為什麼你會有高血壓?據統計,我國有超過3億的高血壓患者,且近年來逐漸趨於年輕化。
  • 血壓只比正常值高了一點兒,要不要吃藥?從4個方面來決定
    華子平時遇到最多的問題,就是諮詢高血壓用藥。但是其中有很多人的血壓只是剛好卡在高血壓的「臨界值」上,只比正常值高出了一點兒,所以對是否用藥猶豫不決。那對於高血壓值超過正常值一點兒的人,是否需要用藥呢?華子說,血壓只超標一點兒是否需要吃藥要從4個方面來決定。
  • 年紀輕輕就高血壓是怎樣一種體驗?
    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專利嗎?並不!中國疾控中心慢病防控中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我國高血壓患者人數就突破3.3億,每3名成年人裡就有1人是高血壓患者。其中25歲~34歲年輕男性高血壓的患病率高達20.4%。
  • 噪音竟會讓血壓升高?引發高血壓的八個重要因素
    原標題:噪音竟會讓血壓升高?引發高血壓的八個重要因素   大家對於高血壓這種疾病已經並不陌生了,他是一個困擾中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發生以後,會給人們的身體帶來很大的困擾,一旦發生不測就會危及患者的生命,高血壓它不光發生在老年人的身上,不少年輕人也出現了血壓高的症狀,它的首要特徵是血壓升高,並且高血壓的形成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 BMJ發文:年輕人高血壓會使未來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升高
    而高血壓是公認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雖然高血壓在老年人中更為普遍,但最近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年輕人的發病率逐步上升。不過,目前尚無關於年輕人血壓升高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系統分析。為了評價和量化青年高血壓患者未來的心血管事件風險,研究人員在Medline、Embase和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中檢索了2020年3月6日之前的文章,並從Google Scholar、中國國家知識基礎設施或萬方數據手動搜索其他灰色文獻,包括政府報告、保密報告和會議記錄。
  • 我國高血壓人群超2億,如何改善?除吃藥外,自然降壓的十個方法
    高血壓,是我國最普遍的慢性病之一,根據國內的健康調查數據,我國每5個人就有1人患高血壓,全國患高血壓人群超過2個億,這個數字非常龐大!高血壓雖然常見,卻不容小覷,有可能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比如中風、心臟病、慢性腎病等嚴重問題。多麼高才算高血壓呢?
  • 瑞光康泰:瞄準3億患者,精準測量血壓突破傳統「紅海」之路
    慢病管理新時代新機遇高血壓常被稱為「無聲的殺手」,大多數患者在沒有任何症狀的情況下發病。據全球知名心血管內科專家、中國高血壓聯盟首任主席、世界高血壓聯盟前任主席劉力生教授介紹,高血壓是一種可控制但須終身治療的疾病。在我國,約每3位成年人中就有1例高血壓患者。
  • 冬季是高血壓患者相對危險的時候,穩住血壓幾招搞定
    我國的血壓控制標準:正常血壓值<120/80mmHg;高血壓≥140/90mmHg。  高血壓是一種患病率高、致殘率高、疾病負擔高的慢性疾病,患病率與年齡成正比。  目前我國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並不樂觀,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因血壓控制不佳而導致的死亡人數接近200萬。
  • 高血壓患者,想降血壓不是難事,做好這6件事,可穩定血壓不飆升
    高血壓是生活中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因它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可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一些年輕人不注重飲食健康和生活規律,久而久之也出現了血壓過高的問題。 一旦被高血壓所困擾,患者不僅會出現心悸,頭痛,心律失常以及身體疲倦等症狀,嚴重時甚至誘發心腦血管病變。
  • 為什麼高血壓患者,需要查「血同型半胱氨酸」?心血管醫生告訴你
    先說答案,高血壓患者要查同型半胱氨酸的原因是它的升高會增加高血壓患者的腦卒中發生率。及時的發現和治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以有效的降低高血壓患者的心腦血管事件。那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同型半胱氨酸是什麼?它的升高與高血壓有什麼關係?它升高到多少數值需要治療?有哪些治療的方法?
  • 血壓不聽話做套降壓操,來看看預防高血壓的一些方法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此病一般起病緩慢,患者早期常無症狀,或僅有頭暈、頭痛、心悸、耳鳴等症狀,表面上看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實際上是引發心、腦血管和腎病變的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如果治療不當就會變成較嚴重的腦中風、心肌梗死和腎功能衰竭等這些常見高血壓併發症。你的血壓超標了嗎?一起來看看預防高血壓的一些方法。
  • 這兩類高血壓很特殊,值得警惕!這些降血壓的方法,簡單又好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高血壓患者,其發病特徵與防治措施不盡相同,甚至還會出現「假性」高血壓的情況。那麼,血壓高一定就是高血壓嗎?該如何正確測量血壓呢?有哪些簡單方法降血壓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而且,隨著患者拜訪醫生的次數增多,測量的血壓會慢慢下降,等到患者第三次就診時,測量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可能會較第一次數值分別下降15mmHg和7mmHg。白大衣性高血壓並不少見,尤其在兒童和老年人中更為常見,因此,單憑一次在醫生診室測量的血壓升高,並不足以診斷為高血壓,有可能是白大衣性高血壓。
  • 高血壓患者最怕什麼?醫生忠告:3個「致命」時刻,很多人不知道
    胡大姐今年65歲,去年查出患有高血壓,醫生叮囑她要按時吃藥,同時在飲食方面和生活習慣上也要多加留意。但是有時候胡大姐忘了吃藥,當天血壓就會飆升,不久後就感到頭暈,還會心慌氣短,聽之前一起跳廣場舞的夥伴說,「得了高血壓,喝口水都得悠著,不能立馬走動,否則會有危險!」數據顯示,我國約有3億高血壓患者。
  • 高血壓無症狀切莫掉以輕心 專家:年輕人也要定期體檢
    醫生了解到,阿華其實有高血壓病,但平時症狀不明顯,忽視了要及早幹預控制血壓,加上平時生活方式不太健康,長時間熬夜,工作緊張等因素,終於撐不住突然發病。好在搶救還算及時,阿華如今已可以正常和人交流,右側肢體活動正常,左側肢體也在康復中。  專家提醒,高血壓有早發的態勢,建議年輕人也要定期體檢,一旦發現高血壓,應儘早幹預,控制好血壓,避免意外發生。
  • 幹細胞如何治療高血壓?
    中國的高血壓患病率,在1958年僅5%,2014年達25.5%。我國有3.3億高血壓患者,比整個美國的人口還多。 據說,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人是高血壓患者,每4個死亡的人中,就有一個是死於高血壓。
  • 提醒高血壓患者:血壓不穩定,或跟一種水果有關,勸你少吃
    高血壓現已成為世界上對生命危害最大的慢性疾病,在我國高血壓患者的患病率已高達24%,專家認為高血壓的危害性甚至要高於癌症。高血壓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體內血壓長期處於較高的狀態,容易導致血管內膜增厚,血管壁的硬度上升,增加誘發心梗、腦梗等疾病的發病風險。
  • 這些高血壓和姿勢有關!這些降血壓的方法,簡單又實用!
    要確定是否為仰臥位高血壓,應在清晨(起床前)和睡前來測量血壓,患者處於正常的睡姿,床頭抬高,必要時一些患者可能需要24h血壓監測。血壓監測應持續至少1周或更久。一旦確定基線並開始治療,為期兩周的定期血壓監測對評估治療臥位高血壓的療效至關重要。如果仰臥位高血壓的收縮壓超過160~180mmHg,就需要啟動降壓治療。
  • 《Science》發布:百年血壓之謎被破解,高血壓患者的福音來了!
    高血壓作為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很多人都對它見怪不怪了。誰家裡還沒有個高血壓的親戚了?作為體檢的必查項目,進醫院看內科之前必測的血壓檢查,可以說是廣大醫務工作者和醫學生們再熟練不過的「基本功」了。小編就記得自己曾經一天之內測了不下80次血壓。可能有人會疑問,有必要測那麼多血壓嗎?不測不行嗎?答案是,不行!
  • 血壓突然升高竟與腫瘤有關,有這9大特徵的高血壓患者更應注意
    今年50歲的唐阿姨,是一名家庭婦女,2個月前突然出現頭痛頭暈、心慌心跳等症狀,血壓莫名其妙地往上躥,最高時竟達到190/110mmHg!更讓人焦慮的是,即使唐阿姨嚴格遵照醫囑服用降壓藥,也無法把血壓降下來,這讓她的病情時刻處於兇險的狀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