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無症狀切莫掉以輕心 專家:年輕人也要定期體檢

2020-11-26 央視網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喬軍偉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王業忠教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區文超教授

  還未滿40歲的阿華(化名),兩個多月前工作時突然昏迷不醒,被送到當地醫院後確診為腦幹出血。醫生了解到,阿華其實有高血壓病,但平時症狀不明顯,忽視了要及早幹預控制血壓,加上平時生活方式不太健康,長時間熬夜,工作緊張等因素,終於撐不住突然發病。好在搶救還算及時,阿華如今已可以正常和人交流,右側肢體活動正常,左側肢體也在康復中。

  專家提醒,高血壓有早發的態勢,建議年輕人也要定期體檢,一旦發現高血壓,應儘早幹預,控制好血壓,避免意外發生。

  壯男腦幹出血10毫升 連續兩次開顱清血腫

  兩個多月前,阿華在工作時突然昏迷不醒,被同事發現後送往當地醫院,被確診為腦幹出血。

  當地醫生告訴阿華家人,腦幹出血很兇險,他們已經無能為力。阿華的家人一下子就慌了,他們不願放棄,把阿華轉診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到達廣醫二院後,阿華很快被送進神經外科重症監護病區,接診的肖仕印博士、曹國彬教授第一時間對他病情進行了詳細評估。除了昏迷、生命體徵不穩定,需要氣管插管輔助呼吸外,頭顱CT提示阿華腦幹出血量已達到10毫升。

  神經外科主任王業忠教授立即與全科醫生討論,為阿華制定治療方案。據介紹,腦幹屬於大腦的重要部位,以往被認為是手術「禁區」。考慮到阿華才40歲左右,手術還有一線生機,不動手術存活的機會很渺茫。醫生和家屬充分溝通後,決定放手一搏。經過5個多小時的緊張手術,神經外科團隊終於成功為阿華開顱清除腦幹血腫。不料術後當晚,阿華突然血壓異常升高,呼吸不穩定,複查頭顱CT顯示腦幹再次出血,而且出血量比第一次還多!經過慎重的思考和討論,醫生們最終和阿華家人共同決定再冒一次險,再做一次手術清除血腫。

  經過醫生們通宵達旦的搶救,阿華的生命體徵逐漸平穩下來。但幾天後,他出現了顱內感染及肺部感染。在廣醫二院神經外科重症監護團隊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之下,兩周後,阿華終於闖過了術後的肺部感染和顱內感染等危險的併發症關口,逐漸清醒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阿華脫離了危險,轉回到普通病房,可以正常和人交流,右側肢體活動正常,左側肢體也在逐漸恢復中。

  高血壓年輕化 青壯年患者應及早幹預

  「阿華平時症狀不太明顯,所以他即使知道自己有高血壓也沒有重視,沒做任何幹預,最後導致突然腦幹出血。」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區文超教授提醒說,高血壓是引發心、腦血管和腎臟病變的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如果控制不當會引起併發症,引發腦中風、心梗和腎功能衰竭等病症,嚴重時可猝死。

  他引用相關數據指出,我國高血壓患病人數約2.7億, 也就是說將近五個人之中有一位高血壓患者。高血壓病已有年輕化趨勢,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

  近年來,國內一項醫院門診人群高血壓抽樣調查發現,在新出現的高血壓病例中35~45歲者佔63%,明顯高於其他年齡組,而且其中有1/3的患者就診前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只有48%的人接受過治療,規律服藥的僅26%,治療控制率不到四成。

  有遺傳因素的年輕人 千萬不要忽視體檢

  區文超指出,年輕的高血壓病人很多是有遺傳背景的。除了遺傳因素的影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關係,比如吸菸、長時間熬夜、工作緊張等。另外,肥胖、血脂高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而患了高血壓,很多人會有症狀,但一些人偏偏沒有感覺。如果已經被確診為高血壓的病人,不管有無症狀,都必須幹預,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降壓,越早越好。

  他提醒從來沒有測量過血壓的年輕人每年體檢應該測量一下血壓。特別有遺傳因素,也就是父母都有高血壓的這部分年輕人,不要忽視體檢。如果血壓正常,以後每隔1~2年測量血壓一次。如果血壓升高,經過多次複測,診斷為高血壓,在確定需要藥物治療之前,首先要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戒菸、控制體重、控制血糖,不熬夜、放緩過於緊張的生活和工作節奏,並遵照醫生的指導進行治療。

  「有些青壯年諱疾忌醫,這也是一個問題。」區文超說,有些人以為自己年紀並不大,雖然查出高血壓,但怕一吃藥就停不下來,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正是因為有病才要治療的。不幹預的話,潛伏的隱患不知道哪一天會出來添亂,甚至一發就難以收拾,阿華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希望更多青壯年高血壓患者能引以為鑑。血壓較高的年輕人,特別是同時合併有肥胖、糖尿病等因素的高危人群,更莫掉以輕心。(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許詠怡)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從草食變肉食 高血壓已漸漸向年輕人靠攏
    昨天在7號樓血管外科病房,李鳴主任說,因為不少中國人已經從草食變肉食,患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的人多,加上最近天氣冷,動脈夾層病人每天都要進來2、3個,而且都是40多歲的中青年人,如果不治療,90%的人都會丟了性命。  主動脈內外膜一直撕脫到腰際  昨天在浙一急診室,剛剛進來的動脈夾層病人餘慶,已經是早上第三個。
  • 年底扎堆體檢切記不要盲目跟風 年輕人注意篩查傳染病
    建議20多歲的年輕人體檢時,要注意傳染病的篩查,比如肝功五項和血常規;還要注重胸部X光的檢查,因為肺結核在年輕人中也很多見。  30歲查血糖  餐後血糖 糖耐量試驗 糖化血紅蛋白  34歲的高女士說,單位組織職工統一體檢,共有8項內容,其中有一項是查血糖,她覺得30來歲就關注血糖是不是有點早了?
  • 你真的會體檢嗎?20歲、30歲、40歲、50歲,體檢最該分別查這些!
    昨天體檢行業巨頭愛康國賓董事長一席話讓網友炸了鍋——「有體檢單位護士冒充醫生看超生」、「直接扔掉體檢對象抽的血然後出結果」……體檢機構是不是有貓膩尚有待調查,但對於每年都要體檢的我們,還是應該了解一些相關知識。醫生說,體檢十年一關卡,關鍵看你在哪個年齡階段!20歲到60歲,每個年齡段應該查哪些?趕緊來看看吧!
  • 我國高血壓人數已突破3億,防治高血壓從呼吸負氧離子開始
    作者:高科負氧離子研究所研究員李帆關鍵詞:負氧離子 高血壓摘要:高血壓已不再是肥胖和老年人的專利,壓力大也會造成血壓升高。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首席專家李海濤表示:預防高血壓,採用負氧離子自然療法是最好的方式。
  • 來自體檢報告的報告③|體檢報告你能看懂嗎?市民八問 專家詳解
    【解答】一問:我平時血壓很正常,為什麼體檢報告說我血壓高?專家解答:如果體檢時您的血壓增高,先不要緊張,首先排除一下自己是不是「白大衣高血壓」?自己在測血壓時是不是緊張了?測量血壓時情緒是否有點激動(尤其是老年人)?
  • 亂吃補品 年輕人小心補出「心臟病」
    上觀新聞記者就此專訪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房顫中心主任朱文青,請他談談年輕人該如何愛護自己的心臟。  年輕人得房顫有三大特點  上觀新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房顫是老年人好發的疾病,年輕人患房顫一般有哪些特點?  朱文青:房顫患者主要是老年人,但如今在年輕人群中也不少見。
  • 上海99%白領體檢異常上熱搜!是什麼奪走了「後浪」們的健康?
    據首都醫科大學的專家介紹,目前全球年新增近200萬青年卒中患者,且有持續增加的趨勢。而心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是年輕人猝死的主要原因。 除了心腦血管疾病的年輕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也逐漸向年輕一代蔓延。
  • 體檢報告丟一旁 小病拖成腎衰竭 專家:重視結果,謹遵醫囑
    「體檢守護健康」系列報導三 體檢報告丟一旁 小病拖成腎衰竭 專家提醒:定期體檢,重視結果,謹遵醫囑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炎皇 通訊員 劉孝誼 招雲紅 體檢後,醫院沒電話回訪就沒事? 專家提醒市民,要走出體檢認識誤區,定期參加體檢,科學規範體檢,重視體檢結果,遵循醫生指導,對疾病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平時要注意飲食起居規範,做到健康生活。 誤區3 腫瘤標記物超標=查出癌症 正確解鎖模式:腫瘤標記物只是一種參考,並不是診斷和排除腫瘤的「金標準」。
  • 我國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高血壓患者 年輕人血壓達「臨界值...
    那時候,小玲對高血壓的概念稀裡糊塗,加上沒有發現其他問題,就一直拖到高考結束再檢查身體。這一檢查,竟然發現尿常規異常,也就是腎臟出現了問題。事實上,小玲體檢時的高血壓已經是身體其他疾病的一個徵兆,但對此她幾乎是一無所知。浙大一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王齊齊還經常會碰到這些令她「頭疼」的年輕人。
  • 濟寧人體檢報告大揭秘:最新5大疾病譜 脂肪肝第一
    我市人民醫院有關專家講道:「高血脂與現代人聚餐多、應酬多、生活不規律,工作壓力大,又不關注運動有關。」  在2013年全市體檢對象中,檢查出高血脂的人佔23%。對於有高血脂的人來說,應注意吃一些低膽固醇、低脂肪的食物,並減少熱量的攝入,做適當的運動,以身體不感覺到累為限度,肥胖患者要注意控制體重。
  • 年底扎堆體檢 不要盲目跟風 醫生告訴你20—60歲體檢最該查什麼
    建議20多歲的年輕人體檢時,要注意傳染病的篩查,比如肝功五項和血常規;還要注重胸部X光的檢查,因為肺結核在年輕人中也很多見。30歲查血糖 餐後血糖 糖耐量試驗 糖化血紅蛋白34歲的高女士說,單位組織職工統一體檢,共有8項內容,其中有一項是查血糖,她覺得30來歲就關注血糖是不是有點早了?孟教授表示,不早!
  • @年輕人:注意,高血壓越來越多,出現這些症狀,速量血壓!
    高血壓會引起腦卒中、心臟病、血管瘤、腎衰竭等疾病,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壓升高為特徵,可伴有心臟、血管、腦和腎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的全身性疾病。年輕人,為什麼你會有高血壓?據統計,我國有超過3億的高血壓患者,且近年來逐漸趨於年輕化。
  • 【鄭說健康】不同年齡段,體檢側重點也不一樣!年終體檢,你做對了嗎?
    因此,20~30歲的年輕人體檢時要特別重視篩查傳染病和心理疾病,常見檢查包括B肝、幽門螺桿菌、心理疾病自測量表等。部分惡性腫瘤也多見於年輕人,如白血病、骨肉瘤等,除了常規體檢項目,如血常規、血脂、血糖、肝功、腎功、腹部彩超、胸部X光等之外,還應結合身體變化及時就醫。
  • 不用吃藥的高血壓,你也屬於這類嗎?
    Tips:正確測量高血壓的方式↓↓↓是不是要吃藥,不能只看血壓高低有很多老年人和王阿姨一樣,認為血壓水平就決定了你要不要吃藥。其實,醫生判斷你是否需要吃藥其實不僅僅是根據血壓水平,心、腦、腎等臟器是否有損害、是否伴有糖尿病等也都是衡量的因素。
  • 正常的血壓標準是多少,血壓多高才算是高血壓?這幾點一定要知道
    血壓值是用來衡量我們身體健康狀況的,經常在體檢的時候,就會測量我們身體的血壓。血壓可能還會偏高也有可能會偏低。那麼我們正常血壓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呢?高血壓在我國的發病機率也在逐年的上升,而其帶給我們中國老百姓的危害,也再逐漸被我們大家所認識。
  • 私處瘙癢警惕7個幕後黑手 防瘙癢要定期體檢
    私處瘙癢警惕7個幕後黑手 防瘙癢要定期體檢 時間: 2019-08-05 18:03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這裡專家推薦使用不含激素的帕芙歐珍膚膏,安全快速,無副作用,每天塗一塗,一周癬全消,股癬患者居家旅行必備神器!  2、藥物過敏  過敏體質的女性服用磺胺類或其他藥物引起的「固定型藥疹」,常發生在外陰部皮黏膜交界處,除了局部瘙癢外,可並發糜爛、滲液。使用藥物做陰道衝洗或陰道內置入,如發生過敏反應及接觸性皮炎也可發生外陰瘙癢。
  • 怕體檢查出問題「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話題引熱議
    這已成為不少年輕人矛盾的養生方式。記者採訪發現,不看體檢報告這種情況在年輕群體當中確實普遍,甚至有人表示「沒空去體檢」。對於這一現象,醫療保健專家認為年輕人亟需走出誤區,「體檢並不意味著就是拿到一組數據,而是關係著你未來幾年的健康狀況」。【網絡熱點】超六成有過害怕看體檢報告的經歷前不久,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9名18~35歲的青年進行了一項調查。
  • 年年體檢正常,為何突然查出癌?可能你根本沒查對
    (ps:兜兒姐也是一名「打工人」)「打工人」流行的背後,是眾多年輕人願為自己的夢想埋頭做事的體現,他們無聲蟄伏,只願燃燒熊熊的「打工魂」。餘書勇建議,有癌症家族史,也就是直系親屬患過癌症;長期吸菸、飲酒;有肝炎、肺炎等慢性病史;工作環境有輻射、長期接觸石棉等有害物質;身體常有莫名發熱、疼痛、不明原因消瘦等群體,都要定期進行癌症預防性篩查。惡性腫瘤最好的治療「良方」就是早篩查、早發現、早治療。
  • 體檢時心電圖查出「早搏」,到底要不要治?聽聽專家怎麼說
    很多人見到體檢報告時,可能會看到「竇性心律」「早搏」等提示。有的人對此十分緊張,擔心自己得了嚴重的疾病。在世界心臟日即將到來之際,我們請北京安貞醫院綜合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楊紅霞,為大家講解一下如何看懂體檢報告中的心電圖。
  • 中老人體檢都有哪些必檢項目|原發性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高血脂症|...
    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的各項器官也會會逐漸的下降、這個時候需要老人對身體定期的檢查,那麼老人體檢必檢哪些項目那?血壓值較高者常與原發性高血壓、腦中風、動脈硬化有關聯。40歲左右每年測量一次血壓,高血壓就容易被發現,有利於早期治療,防患於未然。二、血脂檢測其目的是檢查是否患有高血脂症。血脂過高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動脈硬化常可導致冠心病和心肌梗塞。三、防癌檢查人的年齡越大,發生癌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