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體檢報告的報告③|體檢報告你能看懂嗎?市民八問 專家詳解

2020-12-05 石家莊日報客戶端

生活方式帶來的疾病有年輕化趨勢,學會這五招讓我們遠離慢性病困擾

新聞+

一份10萬莊裡人的體檢大數據報告,引發無數市民對健康的關注。專家表示,每人每年至少應做一次體檢,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可當體檢報告在手,複雜的各項指標、專業的醫學術語又是否讓你看得「雲裡霧裡」?針對市民集中反映的體檢報告上諸多不解之處,《燕趙晚報》邀請石家莊市人民醫院方北院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春豔,對大家關心的問題給予詳細解答,希望大家都能重視健康,遠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帶來的諸多疾病。

每年進行一次體檢,學會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讓你更健康生活。

【解答】

一問:我平時血壓很正常,為什麼體檢報告說我血壓高?

專家解答:如果體檢時您的血壓增高,先不要緊張,首先排除一下自己是不是「白大衣高血壓」?自己在測血壓時是不是緊張了?測量血壓時情緒是否有點激動(尤其是老年人)?或者其他可能引起血壓增高的原因?

建議您在不同的時間、再次測量兩次血壓,將三次結果綜合起來,結合您的實際情況,判定自己的血壓狀況。如確係發現血壓增高,應及時就診,在醫生建議下規範治療。

二問:高密度脂蛋白低、低密度膽固醇高是怎麼回事?低密度膽固醇和高密度膽固醇有什麼區別?

專家解答:血脂檢查中,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最基本項目,是解讀血脂健康風向標的關鍵。總膽固醇、甘油三酯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沒人會願意看到這兩個指標升高,但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又是什麼指標呢?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通俗地理解為"好"膽固醇,可以減少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如果指標偏低,患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性越大。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通俗地理解為「壞」膽固醇,它的水平升高會增加患冠心病、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的概率。但這個指標不是越低越好,偏低可能是營養不良或得了慢性貧血等疾病。

總之,「高」脂血症,可不是血脂指標「高」了您才當回事兒,「壞」的可別「多」,「好」的也不能「少」。

三問:體檢顯示甲狀腺多髮結節,右側葉較大者約為0.3*0.2cm,左側葉較大者約1.3*0.6cm,這個有問題麼,需要做手術嗎?和吃碘鹽有關係嗎?

專家解答:由於甲狀腺彩超的普及,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已超過三分之一,所以說,甲狀腺結節非常常見,而只有5%—15%的甲狀腺結節為惡性病變。

目前甲狀腺結節發生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可能與年齡、性別、生活習慣、身心壓力、遺傳、環境等因素有關。

如果是良性結節,沒有症狀,沒有引起甲狀腺功能改變、沒有影響到美觀,只需要每隔6-12個月進行隨訪即可,到醫院隨訪,主要是做甲狀腺超聲檢查和甲狀腺功能檢查,如果甲功正常,無需特殊治療。

如果良性甲狀腺結節出現了以下幾種情況,可以考慮手術:出現與結節明顯相關的局部壓迫症狀;合併甲狀腺功能亢進,內科治療無效者;腫物位於胸骨後或縱隔內;結節進行性生長,臨床考慮有惡變傾向或合併甲狀腺高危因素。

迄今為止,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碘攝入過量與甲狀腺癌發病風險的增加有關。碘攝入量過多或不足都能使結節的患病率升高,所以原則上要適碘飲食。注意不要長期、大量進食海帶、紫菜等高碘食物就可以。

但如果是甲狀腺結節合併甲亢,要限制碘的攝入。做菜應選擇無碘鹽,少吃醃漬食品,避免食用高碘食物,如海帶、紫菜、裙帶菜、海蜇、蝦貝等海產品。

四問:膽囊息肉樣病變是怎麼回事?病變是有什麼變化了嗎?需要繼續檢查嗎?要手術嗎?

專家解答:膽囊息肉樣病變是膽囊壁上突向膽囊腔內的一系列隆起性病變的統稱。多發的膽囊息肉樣病變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良性腫瘤性病變,除非其中某個病變具有後述的可疑惡性的特徵。另外,最大徑線小於1cm的膽囊息肉樣病變大多數是良性非腫瘤性病變,通常也是連續觀察兩年沒有明顯變化即可。

當膽囊息肉樣病變具有以下特徵時,為惡性病變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這時必須密切關注,必要時採取擇期膽囊切除術:病變在一年內最大徑線的增加超過一倍以上;病變直徑超過1cm;病變具有較寬基底;彩色都卜勒顯示病變內部具有血流信號;同時伴有累及消化系統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硬化性膽管炎等。

五問:我的體檢報告顯示同型半胱氨酸偏高是怎麼回事?有的人說我喝咖啡喝多了,是這樣嗎?

專家解答: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不僅是血管出現問題的獨立危險因子,還與冠心病、中風、糖尿病、抑鬱症、阿爾茨海默病、癌症、骨質疏鬆等50多種疾病有關。

我們每天都能從飲食中獲取蛋氨酸,它是人體必需的一種胺基酸,但當它在體內轉化時,會生成一種中間代謝產物——同型半胱氨酸。正常情況下,機體能快速的將同型半胱氨酸代謝轉化為穀胱甘肽等其它物質,也就是說,健康人體內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非常少。

一般而言,同型半胱氨酸指標越高,疾病發病風險越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低,身體相對越健康。

會導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情況,如:遺傳因素、疾病因素、缺乏B族維生素、葉酸等、不良生活方式(吸菸,酗酒、大量攝入咖啡等、缺乏運動,久坐不動)。

相比於性別、遺傳等因素,我們更能從營養素的缺乏方面著手,控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大量研究證實:補充維生素B6、維生素B12和葉酸可以降低血漿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六問:谷丙轉氨酶偏高是什麼意思?

專家解答:肝功檢查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標就是血清谷丙轉氨酶。肝細胞發生炎症病變,引起細胞腫脹、壞死或肝細胞膜通透性增高等,均可使谷丙轉氨酶釋放於血液循環中,而使血清谷丙轉氨酶增高。大量喝酒、食用某些食物也會引起肝功能短時間損害。

七問:體檢發現肺結節怎麼辦?

專家解答:隨著CT檢查的普及,肺結節的檢出率很高,雖然大部分的肺結節都是良性疾病,但幾乎所有的肺癌都是由肺結節演變而來的,影像學上實性結節及以實性成分為主的磨玻璃結節,肺癌的機率較高,建議遵醫囑定期複查或手術。

建議45歲以上的人群,尤其是吸菸的高危人群,每年都要做低劑量螺旋CT檢查,與胸片體檢相比,可使肺癌死亡率降低20%。除此之外,家裡有腫瘤史的高危人群也應該儘快做一次CT檢查。

判斷肺結節的良惡性,不能光看單次的檢查結果,而是要結合之前的隨訪檢查結果一起看,所以當醫生說要定期檢查時,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八問:子宮肌瘤是腫瘤嗎?

專家解答:子宮肌瘤的發病原因,目前還不明確。但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危險因素有肥胖、飲酒、尤其是啤酒、大量攝入牛肉及其他紅肉、高血壓、維生素 D 缺乏。如果沒有症狀,不需要治療,定期檢查即可。如果有症狀,可以選擇藥物和手術治療兩種方法。藥物治療的效果一般,主要是緩解症狀;手術治療最為徹底,直接切除肌瘤病灶。

子宮肌瘤一般不會癌變,但可能會惡變成子宮肉瘤,不過機率極低,僅 0.4%—0.8%,不用過分擔心。如果女性絕經之後,肌瘤依舊增大,應警惕惡變可能。

【提醒】

專家:五招遠離慢性病

30歲-59歲人群是是家庭和單位的支柱,近年來中青年的健康問題日漸突出。高血壓、糖尿病、超重、肥胖、血脂異常的患病率迅速上升,同時吸菸、飲酒、鍛鍊不足、飲食不合理、熬夜等危險因素比例處於高水平,致使40歲-49歲各項指標已基本接近或超過50歲以上人群,處於較高水平。面對「生活方式病」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石家莊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所所長馬新顏表示,年輕人不能抱有僥倖心理,一旦發現血壓、血糖偏高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同時還要積極的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專家給出「五招」,讓人們遠離這些疾病的困擾。

第一招:找——找影響健康的根源

首先對自己目前的工作生活狀況進行評估,可將自己一周的工作生活情況進行記錄,了解自己整體的工作生活狀態。

同時,也要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評估,定期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檢查,每年至少做一次全面體檢,及時掌握自身身體狀況,及時發現健康問題。

第二招:選——選擇「對」的運動

經常性體力活動或運動不僅可增加能量消耗,而且可使身體的代謝率增加,有利於維持機體的能量平衡,還可以增強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功能,運動還使人精神愉悅。

「沒有時間」往往成為人們不參加體力鍛鍊的理由,並且把增加體力活動看成是一種「負擔」,應有意識的在生活中尋找機會,儘量多的增加身體活動。運動時一定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愛好使鍛鍊不再成為辛苦的勞作和負擔,堅持鍛鍊也會變得更輕鬆。

第三招:定——合理設定目標

對於養成多年的生活習慣很難一下完全改變,開始一項運動或制定一項運動計劃時,一定不要急於求成,應該循序漸進,先設定一個低水平的目標,如果開始定的目標過高,實際上很難做到,人們很快就會失去信心甚至放棄,因此在制定計劃時,一定不要急於求成,應該循序漸進,建立一系列短期目標。

制定計劃時,措施要具體、並且是可以達到的,千萬不要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列入計劃,一定要給自己留有餘地,這樣不會因為某一天沒有完成計劃時有太多的沮喪,甚至因為經常完不成計劃而放棄運動。

第四招:養——養成習慣,堅持才是勝利

習慣成自然,鍛鍊無負擔,養成每天鍛鍊的習慣後,鍛鍊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成了一件非常願意做的事情。堅持鍛鍊也使你的運動更安全,那些運動誘發的急性心臟病大多發生在沒有日常鍛鍊習慣的人中。每天最好選擇一段固定的時間進行運動,並形成習慣。如果沒辦法固定時間鍛鍊,可以利用上下班、午休、工作間隙等「零散」時間運動。

第五招:學——學會識別健康危險信號

學習了解一些主要慢性病的指標,知道什麼人容易得慢性病,急性發作的前期表現。

來源:石家莊日報客戶端

記者:南開宇 李惺

相關焦點

  • 體檢報告上的數據指標、專業術語,你真的看懂了嗎?
    原標題:體檢報告上的數據指標,你看得懂嗎?深晚記者調查發現,大多數醫院重視檢後健康管理,設門診提供報告解讀深圳晚報2019年10月27日訊 到了年底,深圳各體檢中心都迎來了體檢高峰期。近年來,大家的體檢意識都增強了,定期體檢已經成為許多人每年的「必修課」,可做完檢查,你看得懂檢驗結果嗎?
  • 體檢報告是什麼 教你如何看懂體檢報告單
    體檢完之後,我們需要等待的就是一張體檢報告單,那麼體檢報告是什麼呢,如何看懂體檢報告單呢,體檢報告項目的含義是什麼,檢查腎功能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內容介紹吧。體檢報告是什麼體檢報告是指對身體進行檢查,根據身體反應的數據而生成的具有一定格式的文檔。
  • 一圖看懂體檢報告箭頭高低!值得收藏!
    一圖看懂體檢報告箭頭高低!值得收藏!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你能看懂你的體檢報告嗎
  • 體檢報告上的箭頭下藏著啥病?一條微信教你看懂
    春天到了, 醫院體檢中心 進入體檢高峰期。可是, 體檢完就完了嗎? 你能看懂體檢報告嗎? 能正確幹預和管理健康嗎? 有些專業術語 是否令你一頭霧水? 這七大主要項目指標解讀 你可以拿著體檢表挨個對照! 血常規
  • 你不敢直視的體檢報告 藏著很多「小秘密」
    平時太「作」,擔心身體出問題,長達5年不敢去體檢 每次拿到體檢報告後自己不敢看,要請同事幫忙先過目……  你不敢直視的體檢報告 藏著很多「小秘密」  這兩天,一則名為「六成年輕人害怕看體檢報告」的話題多次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熱搜排行榜。截至前天下午4點,該話題的閱讀量已經超過2.1億。
  • 體檢報告,您讀懂了嗎?——婦科篇
    然而很多人看到宮頸檢查情況及報告,都會被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囊腫等詞嚇得魂不附體。真的有那麼可怕嗎?1、宮頸糜爛:顧名思義宮頸「爛」了,其實不然。宮頸糜爛是宮頸柱狀上皮外移的一種表現,肉眼可見宮頸自內口向外呈紅色顆粒狀,根據面積不同分為Ⅰ度、Ⅱ度及Ⅲ度或者稱為輕度、中度及重度。
  • 最全體檢報告漫畫解讀!簡單易懂,值得收藏
    最全體檢報告漫畫解讀!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你能看懂你的體檢報告嗎
  • 解讀體檢報告之乳腺結節
    2020-07-17 18:27 來源: 澎湃新聞 黃中心科普 近年來,隨著B超及鉬靶檢查在常規體檢中的大量運用及公眾對乳房疾病健康認知的提高,門診因「乳腺結節」前來就診的患者越來越多,許多患者因無法看懂報告上專業術語而胡思亂想
  • 體檢報告上那些上上下下的箭頭,你都能看懂嗎?
    親,你體檢了嗎?一番折騰做完檢查,拿到報告卻一臉懵逼?!
  • 體檢報告裡的高頻詞
    受訪專家: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 丁 磊生命時報記者 嚴立新編者按:如果說年末體檢是一場健康大考,那麼體檢報告就是最終的成績單。面對上面一個個診斷詞彙,不少人可能會看得一頭霧水,不知道自己這些「成績」是好是壞,接下來該如何改進?
  • 體檢報告出來了?三分鐘教你讀懂
    一年一度的健康體檢,是檢查戰友身體健康狀況的重要途徑。體檢後,一份裝訂整齊的體檢報告就會交到每位戰友的手中。
  • 軍醫告訴你,如何讀懂體檢報告?
    體檢後,一份裝訂整齊的體檢報告就會交到每位戰友的手中。但是,面對著滿紙名目繁多的各種數據、符號和醫學專業術語,不少戰友看不明白,一頭霧水。為此,特邀請專家在這裡給您支招——如何讀懂體檢報告?如何理解B肝的「陰陽」B肝檢查包括:①B肝病毒表面抗原;②B肝病毒表面抗體;③B肝病毒e抗原;④B肝病毒e抗體;⑤B肝病毒核心抗體。醫學上簡稱「兩對半」。不少人錯誤地認為,只要出現陽性就不是好事。
  • 怕體檢查出問題「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話題引熱議
    記者採訪發現,不看體檢報告這種情況在年輕群體當中確實普遍,甚至有人表示「沒空去體檢」。對於這一現象,醫療保健專家認為年輕人亟需走出誤區,「體檢並不意味著就是拿到一組數據,而是關係著你未來幾年的健康狀況」。【網絡熱點】超六成有過害怕看體檢報告的經歷前不久,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9名18~35歲的青年進行了一項調查。
  • 雙手摸機器「一分鐘出報告,能查70多種指標」 「體檢神器」真這麼...
    「這種機器只需要雙手摸在上面就可以做體檢了,連血脂血氧含量都能測出來!」家住渝中區大坪正街的錢女士向記者反映,他家附近的一家足療店裡出現了一臺「體檢神器」,最近她和幾個朋友都去測過,「一分多鐘就能看見體檢報告!」
  • 體檢報告丟一旁 小病拖成腎衰竭 專家:重視結果,謹遵醫囑
    「體檢守護健康」系列報導三 體檢報告丟一旁 小病拖成腎衰竭 專家提醒:定期體檢,重視結果,謹遵醫囑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炎皇 通訊員 劉孝誼 招雲紅 體檢後,醫院沒電話回訪就沒事?目前,肺部CT檢查不僅能發現早期肺部結節,還能發現新冠肺炎的早期表現和預後情況。此外,拍胸片、CT檢查也能明確肺部腫瘤、炎症、結核鈣化、胸壁佔位、胸腔積液、縱膈腫瘤、淋巴結腫大等,還可以明確先天性疾病如心臟的大血管病變及先天性心臟病等。 在醫院影像科的檢查中,拍胸片、CT檢查都具有X射線的特性,能產生電離輻射作用和生物效應。那麼,有輻射就會危害人體嗎?
  • 北極近來還好嗎?來看這份體檢報告~
    一年一度的北極「體檢報告這是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為北極出具的第15份專業「體檢報告北極「體檢報告」主要關注這七個方面的健康狀況:地表氣溫;地面積雪;格陵蘭冰蓋;海冰;海洋表面溫度;該「體檢報告」的編輯之一裡克·託曼表示。不禁想問,北極這個以冰天雪地為關鍵詞的地方,如果沒有冰,還是我們熟知的北極嗎?
  • 體檢報告裡的這些專業名詞搞不懂?區人民醫院為你解讀→
    體檢報告一到手,翻開大多都不懂。尷尬發生怎麼辦?區人民醫院來解答!(~建議收藏~)區人民醫院健康體檢部環境獨立、潔淨優雅、溫馨舒適,擁有先進的體檢設施設備和經驗豐富、專業性強、高素質的專家團隊。科室開展團隊、個人預防保健體檢及入學、入職、從業、駕駛員等社會性體檢項目。提供一站式服務、保障式服務、專業導檢、個性化VIP服務、信息化的終身健康檔案、完善的檢後醫療服務、健康體檢報告解析和健康知識講座等優質服務。01心臟早搏:無不適症狀可以不用治療早搏是指異位起搏點發出的過早衝動所引起的心臟搏動,就像唱歌時突然發揮失常,稍稍跑了點調。
  • 體檢報告裡的異常指標 哪些最重要? 留意臨界值變化
    其實,這些你都可以向醫生諮詢,但不少單位是將所有的體檢報告抱回來發給職工,而職工自己又很難讀懂體檢報告。昨日,針對讀者普遍關心的體檢報告解讀問題,重慶晚報記者採訪了西南醫院健康體檢中心主任趙小蘭。  重慶晚報記者 程洪川 黎奎  重視對下次體檢建議  一份基本的體檢報告包括檢查數據和終檢結論等,最值得參考的首先是健康建議。
  • 一份體檢報告:腦缺血灶是個什麼病症呢?動脈瘤又是什麼呢?
    導語:昨天,我聽到了一個消息,是關於我朋友的朋友的一份體檢報告,一份體檢報告可是把他嚇了個半死。因為體檢報告上的內容是這樣寫的。第一點是放射學可見雙側額葉、側腦室旁點狀異常信號,提示腦缺血灶,第二點是左側頸內動脈及大腦中動脈有流空信號,疑似動脈瘤,體檢報告上顯示腦缺血灶和疑似動脈瘤的現象。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體檢報告上的腦缺血灶和動脈瘤到底是什麼?
  • 體檢報告上的箭頭下藏著啥病?
    醫院體檢中心每天人來人往可是,體檢完就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