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憂!北極近來還好嗎?來看這份體檢報告~

2020-12-19 中國氣象數據

一年一度的北極「體檢報告」——《北極報告單》出爐啦!

北極「身體狀況」近來可好?
氣候變化屢屢給北極「添亂」,今年北極氣溫創第二高紀錄,夏季海冰面積達到歷史第二低紀錄,並產生一連串影響。比如,俄羅斯北部降雪減少,並出現罕見的森林大火,為了慶祝新年,降雪過少的俄羅斯甚至還動用假雪「撐場面」。


這是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為北極出具的第15份專業「體檢報告」,來自15個國家的133位科學家提供了原始環境觀測和數據分析支持,很是權威,一起來看看——

北極正面臨前所未的變化!

報告指出,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北極氣溫在上升,冰雪在融化,北極生態系統變化正在「上演」。

北極「體檢報告」主要關注這七個方面的健康狀況:地表氣溫;地面積雪;格陵蘭冰蓋;海冰;海洋表面溫度;北冰洋的(海洋)初級生產力;苔原「綠色度」。

北極離我們那麼遠

為什麼要關心它的「身體狀況」呢?

劃重點!

北極升溫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兩倍多,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天氣和氣候模式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最新發布的《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2020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三個年份之一。

而尤為顯著的升溫出現在西伯利亞北極地區,當地氣溫比歷史平均氣溫高出5℃以上。

還記得今年俄羅斯西伯利亞小鎮維爾霍揚斯克出現的38℃高溫。這可能成為北極圈內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紀錄。

此外,高溫導致森林大火頻發,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打破18年來的紀錄!

這些事實都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記得今年春季,東西伯利亞海和拉普捷夫海地區的海冰消融開始得尤其早,6月拉普捷夫海海冰面積創歷史新低。

融化的冰川

「北極的一切,不管是冰雪還是人類活動都在迅速變化,再過三十年,它也不會是原來的那個北極了。」該「體檢報告」的編輯之一裡克·託曼表示。

不禁想問,北極這個以冰天雪地為關鍵詞的地方,如果沒有冰,還是我們熟知的北極嗎?

隨著北極升溫,海冰顯著減少。

2020年8月,北冰洋大部分海域平均海面溫度比1982年至2010年8月平均海面溫度升高約1℃至3℃,其中拉普捷夫海和卡拉海氣溫異常溫暖,海冰消融過早。

2020年7月和8月,拉普捷夫海地區海洋初級生產力分別比往年同期平均值高出約2倍和6倍。

此外,氣溫、風暴、海冰以及海洋條件的變化增加了沿海永久凍土侵蝕率。

氣溫飆升帶來連鎖反應!

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北極地表平均氣溫是1900年有記錄以來的第二高,對北極生態系統產生了一連串影響。

過去十年中,有九年的氣溫至少比1981-2010年平均氣溫高出1℃。而在過去六年,北極地區氣溫都超過了此前的氣溫紀錄!

西伯利亞春季異常溫暖導致歐亞北極地區6月積雪面積創歷史新低。

2020年,位於俄羅斯亞洲部分東北部的薩哈共和國發生極端森林大火,與此同時,該地區還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異常溫暖天氣,冰雪消融量創紀錄。

今年發生在薩哈共和國的一場森林大火。

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格陵蘭冰蓋冰消融量高於1981-2010年平均水平。格陵蘭島以外的冰川和冰蓋繼續出現顯著消融的趨勢,特別是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極地區。

為解北極困局 科學研究正積極尋求方法

在模型和觀測的基礎上,相關科學研究取得了不少進展,提高了對北極海冰的季節性、年代際和百年時間尺度預測水平。

另外,北極觀測網絡(AON)系統和數據產品的大幅增加以及相關科學研究的逐步深入,使得今年的「體檢報告」更為可靠。

除了北極本身的變化,以及對世界各地天氣氣候狀況的影響,我們一直關心的北極熊生存現狀如何?

有科學研究表明,如果北極的冰川照當前速度融化下去,北極熊將在2100年前完全滅絕……

看了這份報告

你是否也像小編一樣

陷入深深的擔憂

為了北極的健康

和我們心愛的北極熊

讓我們一起努力!

相關焦點

  • 北極2020年「體檢」報告出爐,新北極正上演「冰與火」之歌
    據《科學美國人》雜誌,12月8日,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了北極氣候的年度報告——《2020年北極報告卡》(Arctic Report Card 2020)。如果北極是「病人」,那麼這份報告就是對這個龐大而重要的生物群落健康狀況的全面「體檢」結果:氣溫在上升,冰在融化,雪在消失,北極地區脆弱的生態系統正在迅速演變。
  • 北極2020年「體檢」報告出爐,新北極正上演「冰與火」之歌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張佳欣據《科學美國人》雜誌,12月8日,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了北極氣候的年度報告——《2020年北極報告卡》(Arctic Report Card 2020)。如果北極是「病人」,那麼這份報告就是對這個龐大而重要的生物群落健康狀況的全面「體檢」結果:氣溫在上升,冰在融化,雪在消失,北極地區脆弱的生態系統正在迅速演變。
  • 熱浪來了,北極海冰還好嗎——聽專家詳解北極海冰的秘密
    新華社「雪龍」號8月7日電 題:熱浪來了,北極海冰還好嗎——聽專家詳解北極海冰的秘密  新華社記者申鋮  在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中,海冰觀測是考察的重點內容之一。今年全球多地的高溫天氣會導致海冰加速消融嗎?北極還有多少海冰?
  • 體檢報告,您讀懂了嗎?——婦科篇
    然而很多人看到宮頸檢查情況及報告,都會被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囊腫等詞嚇得魂不附體。真的有那麼可怕嗎?1、宮頸糜爛:顧名思義宮頸「爛」了,其實不然。宮頸糜爛是宮頸柱狀上皮外移的一種表現,肉眼可見宮頸自內口向外呈紅色顆粒狀,根據面積不同分為Ⅰ度、Ⅱ度及Ⅲ度或者稱為輕度、中度及重度。
  • 來自體檢報告的報告③|體檢報告你能看懂嗎?市民八問 專家詳解
    生活方式帶來的疾病有年輕化趨勢,學會這五招讓我們遠離慢性病困擾新聞+一份10萬莊裡人的體檢大數據報告,引發無數市民對健康的關注。專家表示,每人每年至少應做一次體檢,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可當體檢報告在手,複雜的各項指標、專業的醫學術語又是否讓你看得「雲裡霧裡」?針對市民集中反映的體檢報告上諸多不解之處,《燕趙晚報》邀請石家莊市人民醫院方北院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春豔,對大家關心的問題給予詳細解答,希望大家都能重視健康,遠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帶來的諸多疾病。每年進行一次體檢,學會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讓你更健康生活。
  • 最全體檢報告漫畫解讀!簡單易懂,值得收藏
    最全體檢報告漫畫解讀!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你能看懂你的體檢報告嗎
  • 上海外服:上海白領體檢異常率99%
    作為打工人的你,身體還還好嗎?日前,DT財經發布的《體檢異常率99%,這屆打工人的身體有多差?》一文引發熱議。上海外服聯合《大眾醫學》發布的《2019上海白領健康指數報告》顯示,2018年上海白領體檢異常比率高達98.75%。換句話說,100位打工人當中只有不到2個是完全健康的。
  • 體檢報告上的數據指標、專業術語,你真的看懂了嗎?
    原標題:體檢報告上的數據指標,你看得懂嗎?深晚記者調查發現,大多數醫院重視檢後健康管理,設門診提供報告解讀深圳晚報2019年10月27日訊 到了年底,深圳各體檢中心都迎來了體檢高峰期。近年來,大家的體檢意識都增強了,定期體檢已經成為許多人每年的「必修課」,可做完檢查,你看得懂檢驗結果嗎?
  • 北極迎來新危機!大量放射性元素或被釋放,專家表示擔憂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北極迎來新危機大量放射性元素或被釋放,專家表示擔憂曾經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2011年我家囤了幾百包鹽,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吃得完。這並不是一個段子,而是真實的例子。說到2011年這個年份,大家會想到什麼?沒錯,就是2011年福島核洩漏事件。
  • 體檢報告裡的異常指標 哪些最重要? 留意臨界值變化
    其實,這些你都可以向醫生諮詢,但不少單位是將所有的體檢報告抱回來發給職工,而職工自己又很難讀懂體檢報告。昨日,針對讀者普遍關心的體檢報告解讀問題,重慶晚報記者採訪了西南醫院健康體檢中心主任趙小蘭。  重慶晚報記者 程洪川 黎奎  重視對下次體檢建議  一份基本的體檢報告包括檢查數據和終檢結論等,最值得參考的首先是健康建議。
  • 評估報告稱北極變暖趨勢增強 冰雪覆蓋面積減少
    美媒稱,科學家8日在對北極地區的年度評估中說,北極地區在2020年繼續堅定不移地轉向新的氣候,因為該地區幾乎創紀錄的變暖效應驟增,冰雪覆蓋面積減少,極端野火事件增多。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8日報導,阿拉斯加大學氣候專家、這份評估報告的編者之一裡克·託曼說,報告「描述的北極地區繼續沿著一條更加溫暖、不那麼冰凍、經歷生物學變化的道路前進,其方式甚至在二三十年前都是難以想像的」。
  • 體檢報告是什麼 教你如何看懂體檢報告單
    體檢完之後,我們需要等待的就是一張體檢報告單,那麼體檢報告是什麼呢,如何看懂體檢報告單呢,體檢報告項目的含義是什麼,檢查腎功能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內容介紹吧。體檢報告是什麼體檢報告是指對身體進行檢查,根據身體反應的數據而生成的具有一定格式的文檔。
  • 2030年,北極冰川會消失嗎
    那麼是否意味著,2030年冰天雪地的北極將不復存在,從此在地球上消失了呢?這一天竟然來得如此之快?最近,果殼網自然控編輯馬子馭碩士剛剛從北極考察回來,對於北極正在發生的變化,他有著切身的感受,北極的冰川是否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我們來聽聽他是怎麼說的,他在北極都看到了什麼?
  • 雙手摸機器「一分鐘出報告,能查70多種指標」 「體檢神器」真這麼...
    「這種機器只需要雙手摸在上面就可以做體檢了,連血脂血氧含量都能測出來!」家住渝中區大坪正街的錢女士向記者反映,他家附近的一家足療店裡出現了一臺「體檢神器」,最近她和幾個朋友都去測過,「一分多鐘就能看見體檢報告!」
  • 上海紐約直飛航線回到上海 極地輻射引發擔憂
    12月10日,東航上海—紐約直飛航線首次載客飛越北極回到上海,這條極地航線不僅減少了轉機時間,而且能夠領略美妙的北極風光。但是,令一些商務旅客和空勤人員感到擔憂的是,北極航線高度過高,使得飛機暴露於大量的宇宙和太陽輻射之下,是否影響身體健康?
  • 北極高溫創新高, 致命病毒大肆釋放, 地球還有機會拯救嗎!
    前段時間有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西伯利亞地區經歷百年難得一遇的高溫,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如今出現的各種災害,都在提示著人類地球已經進入一種惡化狀態。尤其是北極的氣候,讓人根本承受不住,北極溫度常年低下,現在一度達到38攝氏度,這種高溫的出現怎麼能讓人不擔憂呢?北極高溫創新高,致命病毒大肆釋放,地球還有機會拯救嗎?
  • 體檢報告裡的高頻詞
    受訪專家: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 丁 磊生命時報記者 嚴立新編者按:如果說年末體檢是一場健康大考,那麼體檢報告就是最終的成績單。面對上面一個個診斷詞彙,不少人可能會看得一頭霧水,不知道自己這些「成績」是好是壞,接下來該如何改進?
  • 專訪|北極政策白皮書撰寫者:中國不覬覦成為「北極國家」
    在他看來,這份白皮書實際上是中國參與北極合作的前提,即中國有了一份指導性的文件,在未來在國際上的交流有了更明確的大方向。趙隆認為,白皮書可以向外界傳遞出一個信息:中國不會去超越自己的身份,去替代北極國家來治理、管控北極。
  • 前後覆蓋6年,鎮江市溫室氣體「體檢」報告新鮮出爐
    日前,《2005、2010、2015-2018年鎮江市溫室氣體清單總報告及降碳分析報告》新鮮出爐。 這份溫室氣體的「體檢」結果顯示,2005、2010、2015-2018年鎮江溫室氣體淨排放總量從約366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上升到5899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能源活動是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也是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
  • 上次體檢,你的膽固醇還正常嗎?查出高血膽固醇該如何預防?
    上次體檢,你的膽固醇還正常嗎?對於很多中老年人群來說, 過了50歲之後是眾多的疾病的高發期,只是應該養成定期體檢的好習慣,這樣才能夠對於一些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免錯過疾病的最佳治療時機。很多具有養生意識的人每年都會體檢,可是卻看不懂體檢報告,做了體檢之後,也不知道自己, 身體健康方面是否存在問題,自從上次體檢之後,你體內的膽固醇還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