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2020年「體檢」報告出爐,新北極正上演「冰與火」之歌

2021-01-09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張佳欣

據《科學美國人》雜誌,12月8日,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了北極氣候的年度報告——《2020年北極報告卡》(Arctic Report Card 2020)。如果北極是「病人」,那麼這份報告就是對這個龐大而重要的生物群落健康狀況的全面「體檢」結果:氣溫在上升,冰在融化,雪在消失,北極地區脆弱的生態系統正在迅速演變。報導稱,北極已不是幾十年前的那個北極,再過幾十年,它也不會是原來的那個北極了。

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北緯60°以北的年平均地面氣溫至少達到了自1900年以來的第二高紀錄。目前,北極地區的氣溫上升速度至少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與此同時,北極正上演一場「冰與火之歌」:北冰洋正在變暖,格陵蘭的冰蓋加速融化,每年夏季整個苔原野火肆虐……

作者供圖

海冰「空調」正在崩潰

科學家說,北極是全球氣候的領頭羊。隨著地球由於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而升溫,北極首先感受到了這種變暖的影響,這預示著變化將發生在更低緯度的氣候中。

夏季融化季節結束時,北極海冰通常在9月達到最低值。報告中稱,2020年春季的海冰損失在西伯利亞東部海域和拉普捷夫海(北冰洋的陸緣海之一)地區尤其早,創下6月份拉普捷夫海的新低。2020年,夏季海冰範圍創了42年衛星記錄以來的第二低,僅次於2012年夏天。秋季氣溫降低時,海冰凍結得也比平常晚。

北極海冰不僅是北極熊和海象的重要棲息地,而且是地球空調系統的關鍵部分,它將太陽的能量反射回太空並保持北極周圍的溫度涼爽。但是,科學家們說,去年又出現了創紀錄的低海冰面積,這又表明該「空調」正在崩潰。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高級研究科學家沃爾特·邁耶表示,現在不再是我們「是否」會在未來幾十年內看到無冰北極的問題,而是「何時」的問題。

野火肆虐 北極變綠

今年是北極圈野火創紀錄的一個夏天。這主要是由於西伯利亞地區發生了接二連三的火災,特別是在與拉普捷夫海接壤的薩哈共和國。

根據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的數據,截至6月份,西伯利亞的野火活動已經打破了去年的記錄。高溫和豐富的幹燃料在很大程度上是罪魁禍首。

為北極大火提供燃料的大部分幹燃料來自死苔蘚和土壤中積累的其他植物物質。冰凍的溫度往往會阻止這些枯死的植物在冬天完全腐爛。當春天融化地面時,它們很快就會幹涸。空氣越暖和,春天就越早,它們乾燥的速度也就越快。

此外,自80年代初以來,衛星一直跟蹤著苔原的植被或北極的「綠色度」,這是北極氣候變化的重要信號。自2016年以來,北美的「綠色度」已急劇下降,但在歐亞地區仍高於平均水平。報告發現,從完整的衛星記錄來看,北極總體正朝著更「綠色」的方向發展,因為溫度升高使冰凍的苔原融化,灌木和其他植物物種在過去無法生根的地方生長。

生態系統不斷變化

氣候變化也在影響北冰洋的動植物,從食物鏈的最底層開始。

微小的藻類是北極海洋生態系統的基石。每年春天,當海冰融化,海洋充滿陽光和營養時,藻類開始快速生長,為北冰洋的其他動物提供了充沛的食物。

隨著北極變暖和海冰變薄,藻華的範圍越來越大且出現得更早。一些地方在秋季甚至出現第二次水華。美國克拉克大學北極問題專家凱倫·弗雷表示,這是一種「相對較新」的現象。

額外的食物對北冰洋的一些動物來說是一種恩惠。今年的北極「體檢」報告單中稱,北極的弓頭鯨數量近期有所增長。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增加可能與增加的藻類有關。

當海冰融化時,生長在海冰上的海藻往往會落到海底,成為貝類、海膽和海參等海底生物的食物。但弗雷警告說,海冰融化也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某些生物的「海藻美味」減少。

此前,也有報導稱,永久凍土覆蓋了地球陸地表面的24%。在北極的一些凍土中,可能含有古老的冰凍微生物、冰川世的巨型動物,甚至還有被埋葬的天花受害者。隨著永凍土的融化速度越來越快,科學家們面臨的新挑戰是發現和識別可能正在被「攪動」的微生物、細菌和病毒。

2019年8月,冰島曾為奧克約爾冰川舉行了葬禮,這是冰島第一座因氣候變化而失去的冰川。冰島用一塊銘牌來「紀念」這一不可逆轉的變化及其所代表的嚴重影響。這場葬禮是儀式,更是警醒。遏制氣候變化速度,保護環境已刻不容緩。

2020年北極的「體檢」報告更讓科學家感受到,過去20年,尤其是過去5年,北極變化的速度已遠遠超出預期。NOAA太平洋海洋環境實驗室的海洋學家詹姆斯·奧弗蘭德稱:「北極的潛在變化是我們在中緯度地區看到的三倍,這將徹底改變北極的面貌,這將反饋給地球上的其他地區。」

這些變化和影響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北極生病了,在未來的很長時間內我們都要與此作鬥爭。讓北極「痊癒」,是全人類的一次嚴峻考驗。

編輯:宋慈(實習)

審核:王小龍

相關焦點

  • 北極2020年「體檢」報告出爐,新北極正上演「冰與火」之歌
    據《科學美國人》雜誌,12月8日,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了北極氣候的年度報告——《2020年北極報告卡》(Arctic Report Card 2020)。如果北極是「病人」,那麼這份報告就是對這個龐大而重要的生物群落健康狀況的全面「體檢」結果:氣溫在上升,冰在融化,雪在消失,北極地區脆弱的生態系統正在迅速演變。
  • 北極上演「冰與火之歌」 或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
    原標題:北極上演「冰與火之歌」 或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正在讓冰天雪地的北極,陷入極端高溫天氣的糾纏。在重重熱浪的包裹中,北極圈繼去年後再次發生大規模森林火災。來自歐洲哨兵3號的衛星圖像顯示,目前北極圈附近西伯利亞的野火大約有800公裡的寬度。
  • 北極近來還好嗎?來看這份體檢報告~
    「體檢報告」——《北極報告單》出爐啦!15份專業「體檢報告」,來自15個國家的133位科學家提供了原始環境觀測和數據分析支持,很是權威,一起來看看——北極正面臨前所未的變化報告指出,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北極氣溫在上升,冰雪在融化,北極生態系統變化正在「上演」。
  • 研究:本世紀末「新北極」氣候將誕生「無冰北極」
    導讀該研究預測,在當前排放模式下,北極氣候將發生轉變。本世紀中期極地氣溫將顯著升高,最終的「無冰北極」將在2023年—2079年間出現。文丨實習記者 韓鈺澤該研究預測,在當前排放模式下,北極氣候將發生轉變。本世紀中期極地氣溫將顯著升高,最終的「無冰北極」將在2023年—2079年間出現若任其發展,本世紀末北極可能變成無冰的北極。
  • 德國北極科考船隊:全球變暖 北極恐面臨「夏季無冰」
    氣候變化,北極垂危!德國電視一臺12日報導,德國北極科考船「極星號」結束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北極探險活動,周一返回不萊梅港。他們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並警告北極恐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此次北極科考活動叫作「馬賽克」探險計劃,由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極地與海洋研究所(AWI)領導。隊員包括來自德國、中國、俄羅斯等近20個國家的數百名科學家。
  • 北極正以全新方式燃燒
    《自然·地球科學》雜誌9月28日發表論文稱,「殭屍火」和耐火植物燃燒正在成為北極火災的新特徵,並將對全球氣候造成嚴重影響。2020年,北極野火季節比往年提前了兩個月,其範圍更是史無前例。「但火災的波及範圍不是唯一的擔憂點,」論文作者、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的生態學家Merritt Turetsky博士說,「我們還通過衛星數據發現了北極火災新的特徵趨勢,這種變化將影響未來的全球氣候。」文章闡述了北極火災的兩種新特徵。其一是「殭屍火」(即殘存大火)的盛行。
  • 中科院大氣所公眾科學日:上演「冰與火之歌」—新聞—科學網
    記者丁佳攝 5月18日,維斯特洛大陸的刀光劍影、疆場廝殺、權力遊戲,竟在中國科學院內上演了。當天,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公眾科學日上演了一場科學的「冰與火之歌」。 中科院大氣所院內不但布置了巨大的以龍為背景的展板,還掛滿了《冰與火之歌》中各大家族的旗幟,令參觀的公眾耳目一新,帶來了與眾不同的參觀體驗。
  • 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 2020年將成為北極海冰萎縮趨勢的一個驚嘆號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 2020年將成為北極海冰萎縮趨勢的一個驚嘆號 氣候變化,北極垂危!德國電視一臺12日報導,德國北極科考船極星號結束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北極探險活動,周一返回不萊梅港。
  • 北極恐面臨夏季無冰,海冰融化會加速病原菌傳播?
    而根據新科學報告指出,科學家們北極考察結果又出現了。,所以冰融化的速度也非常的快,同時美國宇航局(NASA)最近發布的北極海冰衛星圖像,也告訴了我們——北冰洋上的海冰數量達到有記錄以來的夏季第二低,僅次於2012年,北極冰層面積縮至40年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小。
  • 北極垂危!北極恐將夏季無冰,氣候變化重災區
    19國科學家探險1年敲響氣候變暖警鐘北極海冰正快速消失!大家都知道,北冰洋是全球四大洋之一,雖然是四大洋中最小的,但北極有厚厚的冰層,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儲集之一。但是多年以來,人類觀測到北極冰層在持續融化,並且融化速度不斷加快。
  • 北極冰雪融化速度驚人2040年或完全無冰存在
    【PConline資訊】據俄羅斯衛星網5月5日報導,北極理事會北極監測與評估計劃(AMAP)工作組發布的一份新報告稱,北極正迅速融化,到2040年可能處於完全無冰狀態。與此同時,英國利茲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南極,冰的融化速度約為預期值的三分之一。
  • 北極海冰何時會消失?科學家預測,北極或15年內夏季無冰!
    而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上的一項研究預測,由於海冰消失速度太快,北極地區可能最快從2035年開始出現「夏季無冰」。探險隊負責人馬庫斯·雷克斯(Markus Rex)表示:「如果北極地區的變暖趨勢持續下去,在幾十年內,我們將在夏季擁有無冰的北極。」 而科考隊的科考結果得到了位於科羅拉多博爾德大學的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衛星數據的支撐,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2020年北極海冰面積已達到有記錄以來的夏季第二低。
  • 衛星發現,北極冰融化或超預期,北極熊可能在加速滅絕中
    地球地理 |  整理  /  白水概述2020年以來,關於北極的消息可以說還是不少,38度高溫,甲烷爆發等等都一一的出現了北極冰融化已超出「預期」?根據科學雜誌指出,在2018年的時候,北極地區可以說就發生了巨變,冰融化可能就超預期看,因為在夏天,直接近1000萬千米的北極海冰消失,這創下了一個北極「異常」模式的臨界點,並且科學家們通過衛星監測數據顯示,在2018年7月的時候,北極的海冰正以每天10.55萬平方千米的速度融化,這確實難以想像,所以說要是說北極氣候沒變,可能也沒有人想像了。
  • 北極海冰「正以驚人速度消失」
    北極海冰範圍2020年與2012年對比。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探險隊在執行了長達一年的任務後,將於10月12日返回德國不萊梅港港口,將科學家們的觀測結果帶回家。雷克斯說:「我們可以看到廣闊的水域幾乎延伸到極點,周圍都是由大規模融化產生的『千瘡百孔』的冰。」他的結論敲響警鐘:「北極冰層正在以驚人速度消失。」穿越冰面的「神奇時刻」研究人員的觀察得到了美國衛星圖像的支持。該圖像顯示,2020年北極的海冰面積達到了有記錄以來第二低的夏季最低值,僅次於2012年。
  • 北極變暖,未來或現「無冰之夏」?
    2020年夏天,北極圈又有點熱得過分了!先是當地時間6月20日,北極圈內的俄羅斯小鎮維爾霍揚斯克(Verhoyansk)出現了38℃的酷熱,刷新了北極圈內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紀錄。2018年夏季,挪威北部班納克氣溫達到32℃,這個位於北極圈內的氣象站,常年同期氣溫只有20多度。2020年2月,南半球正處於夏季,南極半島阿根廷科考站埃斯佩蘭薩測得氣溫18.3℃,南極北端西摩島氣溫達到20.75℃,也刷新了南極大陸觀測史上的氣溫新高。
  • 2020年北極海冰面積大幅降低
    今年的北極海冰覆蓋面積降至自上世紀70年代末現代記錄開始以來的第二低水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對衛星數據的分析顯示,2020年可能在9月15日達到的最小範圍(374萬平方公裡)。冬季,凍結的海水幾乎覆蓋了整個北冰洋和鄰近海域。海冰經歷了季節性的變化——在春末和夏季變薄和收縮,在秋季和冬季變厚和擴張。
  • 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科學家:北冰洋海冰正加速消失
    他們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並警告北極恐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北極冰層面積縮至40年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小。美國國家雪冰數據中心專家塞雷澤表示,「我們正朝著季節性無冰的北冰洋的時代靠近,今年是棺材上的又一枚釘子。2020年將成為北極海冰萎縮趨勢的一個驚嘆號。」專家認為,這是氣候變化的標誌。北極冰層從1984年有超310萬平方公裡的面積被4年以上冰覆蓋,如今僅有11.6萬平方公裡,意味著35年裡減少了95%。
  • NASA發現宇宙中的「冰與火之歌」
    為了表達對哈爾濱觀眾的歉意,樂團一眾藝術家們在候機大廳上演了一場音樂會。2019年12月29日,哈爾濱大雪導致機場關閉,原本飛哈爾濱的維也納管弦樂團滯留在江蘇鹽城機場12個小時,無法起飛,當晚哈爾濱的演出也被迫取消。為了表達對哈爾濱觀眾的歉意,藝術家們在候機大廳上演了一場音樂會。
  • 《北極藍皮書:北極地區發展報告》(2019卷)發布
    2020年11月6日上午,《北極藍皮書:北極地區發展報告》(2019卷)發布會暨「北極前沿問題學術研討會」在中國海洋大學舉辦。《北極藍皮書:北極地區發展報告》(2019卷)是由中國海洋大學極地研究中心承擔、法學院黨委書記劉惠榮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培育項目「北極地區發展報告」的研究成果。極地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國別與區域研究基地,《北極地區發展報告》是極地研究中心研究團隊的品牌成果之一,自2014卷發布之後,迄今為止已經連續出版五卷,2019卷是第六卷。
  • 「殭屍火」!北極火災呈現新趨勢,將嚴重影響全球氣候
    《自然·地球科學》雜誌9月28日發表論文稱,「殭屍火」和耐火植物燃燒正在成為北極火災的新特徵,並將對全球氣候造成嚴重影響。2020年,北極野火季節比往年提前了兩個月,其範圍更是史無前例。「但火災的波及範圍不是唯一的擔憂點,」論文作者、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的生態學家Merritt Turetsky博士說,「我們還通過衛星數據發現了北極火災新的特徵趨勢,這種變化將影響未來的全球氣候。」文章闡述了北極火災的兩種新特徵。其一是「殭屍火」(即殘存大火)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