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機器只需要雙手摸在上面就可以做體檢了,連血脂血氧含量都能測出來!」家住渝中區大坪正街的錢女士向記者反映,他家附近的一家足療店裡出現了一臺「體檢神器」,最近她和幾個朋友都去測過,「一分多鐘就能看見體檢報告!」
記者體驗
雙手觸摸按鈕加攝像頭掃描 1分鐘完成體檢
△市民正在使用智能健康檢測機。
11日晚,記者根據錢女士提供的地址,來到了位於渝中區石油路的一家足療店,錢女士所說的「體檢神器」就安放在大廳裡。記者看到,這臺」體檢神器」名為「智能健康檢測機」,機器的上部為一個液晶顯示屏,顯示屏上有一個攝像頭,攝像頭下方寫著「光譜採集 面部正對攝像頭」。屏幕下方是一個半圓球面的儀器,儀器上有左右兩個圓形的金屬點。
該店工作人員介紹,使用這臺智能健康檢測機不收費。記者坐在健康檢測機前,點擊進入了健康檢查程序,屏幕上出現了一個二維碼,要求記者先關注微信號,點進去後發現是該足療店的微信公眾號。
△「體檢神器」上標明了檢查步驟
關注以後,檢查正式開始。記者選擇了男女性別,屏幕上顯示,要求受檢者看向機器上的攝像頭,畫面中,記者的面部被進行掃描。隨後,屏幕上出現「請將雙手放在檢測儀上,檢測中不要離開」的字樣。記者將雙手放在了半圓球面上的兩個金屬點上,隨後,屏幕上顯示開始檢測。
檢測過程中,屏幕上出現了身體各個系統的名稱以及相對應的檢查百分比,不到一分鐘,屏幕顯示檢查完成,並將體檢報告發送到了記者剛剛關注的足療店微信公眾號中。
△智能健康檢測機發布的檢查報告
打開這臺「智能健康檢測機」發送來的檢測報告,開頭是對身體狀況的總評分,第二項是匯總分析。記者收到的報告中寫著」身體狀況為亞健康,有3項重度風險,4項中度風險,13項輕度風險」。
報告分為健康指數和身體狀況兩部分。健康指數中,詳細羅列了包括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在內的十大項檢測結果,每一大項下又有3-10項不等的檢測指標,總共羅列有70多個檢測指標,每個指標後並不像一般健康體檢有一個參數,而是一個滿分100分的分數。
例如,在循環系統一項下,報告分別羅列了血脂、血管彈性、腦組織供血情況等7項指標的分數。其中,腦組織供血一項後用黃色標為「輕度風險」。在記者分數最低的皮膚系統的檢測報告中,報告對皮膚膠原蛋白、油脂、水分、角質都打了分數。在生殖系統報告中,也詳細羅列了雌性激素、黃體酮的分數,同時還有盆腔炎指數、宮頸炎指數。
在身體狀況這一部分,對反應力、腦力、缺水、缺氧、情緒指數等情況都進行了打分。
市民反應
多數懷疑也有人認為有參考價值
拿到體檢報告後,記者詢問該店工作人員這份檢查報告的可信程度,對方回應,「我們也不清楚,引進機器主要是為了向顧客提供服務。」對方介紹,機器引進後,大多數等位的顧客都用它來打發時間。
記者查詢發現,從2018年年底開始,這樣的智能健康檢測機就陸續在北京、成都等地出現,大多在商場或者一些門店使用。
12日,記者採訪了10位市民,其中8位都表示對這樣檢查的結果持懷疑態度,「如果真的一分多鐘就能全面檢查,那還要醫院體檢幹嘛?」此前,家住大坪時代天街的周恆等待做足療的過程中,使用了這一臺智能健康檢測機,拿到報告後他選擇一笑了之,「我看就是為了吸引消費者加他們的公眾號。」
也有認為檢測機結果可以參考的市民,市民邱女士就曾在外地花了15元利用類似的智能健康檢測機進行了一次身體檢查,「我覺得是有依據的,中醫不也有看人的面相來看病的嗎?體檢機上的攝像頭不就是看面相嗎?」
專家意見
這樣的檢查結果參考價值並不大
僅憑一個攝像頭對面部進行攝像和通過兩個金屬點接觸手部皮膚就能出具一份涉及全身系統、有近70個指標的體檢報告,這樣可能嗎?
上遊新聞記者就此採訪重慶市第四人民醫院體檢中心副主任謝勤麗。
謝勤麗介紹,目前身體內各項機能的檢查,都需要藉助相應的醫學手段和方法對受檢者相對應的身體結構進行詳細的身體檢查。以一般的健康檢查為例,血脂、血糖等指標都需要進行血液化驗,「目前,還沒有無創化驗的方式。」即使血液化驗,準確度也不同。例如血糖的化驗,許多人會在家裡用指尖血在可攜式血糖儀上進行檢測,但檢測的準確性會明顯低於醫院所進行的靜脈血查血,「更不要說只是用手部皮膚接觸檢測點這種方式了。」
又如該檢測報告中提到的呼吸睡眠一項,謝勤麗介紹,很多醫院有專門的睡眠中心可進行睡眠監測,但那需要通過各種精密的醫學儀器進行相對長時間的監測,「至少要在醫院睡一覺。」
睡眠監測中,會對血氧飽和度、血壓、腦電波等多項數據進行監測,並且要對深睡眠狀態和淺睡眠狀態進行分析,「短短幾分鐘,根本不可能有監測結果。」
針對市民提出的健康檢測機的攝像頭如同中醫面診的說法,謝勤麗介紹,中醫的面診和手診建立在中醫師多年的臨床經驗上,並不是機械性的數據採集。
「總體來說,這樣的體檢報告對檢查者的參考價值並不大。」謝勤麗提醒,人的身體是一個複雜的機體,每一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非常個性化的,而且與他所處的環境也有緊密的關係,機體的每一項指標都對這個人的身體有特殊的意義。
「目前,血液生化檢查仍是對人體機能最準確的檢查方式。市民如果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懷疑,一定要到醫院進行正規檢查。」
上遊新聞記者 石亨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