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為何年年體檢,卻突然查出癌症晚期?原來,我們都做錯了...

2020-12-02 騰訊網

導 讀

Introduction

說起體檢,很多人都會年年體檢,單位也會組織大家每年體檢。不過,很多人體檢完都沒有發現問題,但卻突然有一天查出癌症。大家不禁納悶,為何年年體檢正常還患癌?

普通體檢查不出癌症

健康體檢不等於癌症篩查,常規健康體檢的側重點主要在體格檢查、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肝病和糖尿病等方面,而沒有放在腫瘤篩查方面。

此外,很多人對腫瘤篩查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比如做個PET—CT便知全身哪兒有腫瘤;只查腫瘤標誌物;基因測序預知百病等。

首先,沒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不要太早做。沒有惡性腫瘤家族史、高齡、不良生活習慣和微生物感染等高危因素的人群,不建議盲目篩查。

其次,別一上來就要求做最高級的。不少人對價格昂貴的檢查存在盲目的信任。例如,很多人認為用PET—CT把全身掃一遍,就能將潛藏在身體裡的早期腫瘤揪出來。而單純就篩查而言,PET—CT存在很大程度上的醫療資源浪費,不是腫瘤的常規篩查手段。

錯誤1:彩超篩查前列腺癌

花錢不少,卻檢不出早期前列腺癌

前列腺彩超的確常被用來檢查前列腺癌的情況,然而對於健康人來說,最重要的是篩查早期癌症,可彩超卻根本查不出早期的前列腺癌,甚至連確診作用都沒有。

前列腺癌高危人群

● 年齡大於50歲的男性;

● 年齡大於45歲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

● 年齡大於40歲且基線PSA>1μg/L的男性;

具有以上前列腺癌高危因素的男性,需提高警惕,必要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對異常結果進行合理隨訪。

專家建議

建議對身體狀況良好,且預期壽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開展基於PSA檢測的前列腺癌篩查,對於前列腺癌高危人群應儘早開展基於血清PSA檢測的篩查;不建議針對40歲以下男性進行人群篩查。 相對比彩超,PSA價錢更加低廉,是早期篩查前列腺癌特異性的最方便、敏感的方法。

錯誤2:X光片查肺癌

查不出早期肺癌,白白挨了輻射

肺癌篩查普通胸部X片檢查意義不大,很多人也能做到一年去體檢一次,但一般就做個胸片,這對於篩查早期肺癌是很不利的。照胸片的原理相當於把一個由皮、肉、骨骼和內臟組成的一個非常複雜的3D結構全部投影到一個平面上,就像「刀拍黃瓜」一樣無法詳細體現組織細節信號,除非病灶足夠大、生長位置剛好沒被遮擋才能在胸片上體現出來,但這時候發現的肺癌往往已不是早期了。

肺癌高危人群

● 年齡40歲以上,至少合併以下一項危險因素:

● 吸菸≥20包/年,其中包括戒菸時間不足15年者;

● 被動吸菸者;有職業暴露史(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 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瀰漫性肺纖維化病史。

專家建議

肺部癌腫從開始長到一公分,快則幾個月慢則要數年,最新肺癌篩查研究結果表明,低劑量螺旋CT掃描是早期發現肺癌的最好手段,如果條件充許,特別是40歲以上、有長期不潔氣體環境接觸暴露史人群,強烈建議例行體檢時把胸片檢查升級為低劑量螺旋CT掃描,該檢查對一公分左右的肺結節診斷針對性非常強,而目前的胸腔鏡微創手術治療早期肺癌不僅對病人肺影響非常小,且遠期療效非常好。所以,簡單的胸片是沒有用的,CT才能明察秋毫!

錯誤3:CT、紅外線檢查乳腺癌

靈敏度差、特異性不強

有些人認為CT是萬能的,其實並非如此。當CT用於乳腺癌檢測時,存在靈敏度不高,對乳腺的特異性也不強的劣勢。另外,還有一些地方會用紅外線檢測乳腺情況,這個也不推薦,因為紅外線檢測不是按國際標準,機器的性能差、靈敏度低、誤差大,並且醫生的主觀判斷強,現在的大醫院裡都不用這個方法做檢測。

乳腺癌高危人群

● 未育或≥35歲初產婦;月經初潮≤12歲,或行經≥42年的婦女;

● 一級親屬在50歲前患乳腺癌者;

● 兩個以上一級或二級親屬在50歲以後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者;

● 對側乳腺癌史或經乳腺活檢證實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內乳頭狀瘤病者;胸部放射治療史(≥10年)者。

上述情況均為乳腺癌高危因素,伴多條因素時,應考慮為高危乳腺癌對象。

專家建議

對於乳腺癌的早期篩查,首先建議自摸自檢、B超、或通過乳腺鉬靶照片來判斷。相對於乳腺CT,核磁檢查效果明顯更好。

錯誤4:用化驗指標查胃癌

準確性不達標,白白浪費錢

實驗室化驗指標包括紅血球壓積、血紅蛋白、大便潛血、胃液情況等多個項目,常常在體檢中用來指示胃部的健康情況。但是用化驗指標查不出胃癌!

消化專家解釋,實驗室化驗指標用於胃部疾病的初篩還可以,但如果用這些指標來篩查胃癌,在準確性上還達不到要求。

胃癌高危人群

● 60歲以上人群;

● 中重度萎縮性胃炎;

● 慢性胃潰瘍;

● 胃息肉;

● 良性疾病術後殘胃(術後10年);

● 胃癌術後殘胃(術後6~12月);

● 異型增生(輕、中、重);

● 中、重度腸化生;

● 明確家族史;

● 胃黏膜巨大皺褶徵。

凡有上述情況之一者,均系高危對象。

專家建議

胃鏡最為標準、精確,是篩查並確診胃癌的首選。

錯誤5:只用B超查肝癌

很容易被漏診

單純腹部B超檢查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難以確定腫塊的性質。而且B超對於大肝癌與超大肝癌容易誤診,因為B超穿透力有限,視窗小,解析度低,如是大肝癌,由於肝癌體積過大,容易有誤診的可能。而且B超檢查結果容易受到檢查者經驗和分辨的限制,也會影響診斷結果。有報導說單純腹部超聲檢查診斷肝癌有15%漏診,所以不提倡單一檢查B超診斷肝癌。

肝癌高危人群

● 年齡男性35歲以上、女性45歲以上的以下人群:

● 有B型肝炎病毒(HBV)或C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血清學證據;

● 有肝癌家族史;

● 血吸蟲、酒精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 藥物性肝損患者。

專家建議

根據多年的臨床實驗證明,B超聯合血清甲胎蛋白檢測肝癌準確率達到90%以上,是臨床診斷早期肝癌首選的檢查方法。

對於慢性肝炎、肝硬化等高危人群,建議每隔3個月進行一次腹部B超+血清甲胎蛋白檢查,健康者可隔6個月做一次,做到及早發現患肝癌的可能性,每位肝炎患者和肝硬化患者必須認識到,這種檢查是關係其健康乃至生命的必要檢查。

錯誤6:用基因檢測篩查癌症

基因檢測成「算命神器」不靠譜

近年來,五花八門的基因檢測產品層出不窮。只需一點唾液樣本,就能知道自己會不會患癌;只要花幾百元就能知道自己是否攜帶肥胖基因,甚至被部分商家炒作成為「算命神器」。於是,很多人相信做個基因檢測,就能預防癌症。

其實,並非如此。專家解釋,現在市面上的基因檢測,是檢查不出癌症的。正常人去做基因檢測,基本是沒有任何作用的,癌細胞的判斷依據主要是病例切片,如果僅憑基因檢測判斷,就不靠譜了。

專家建議

檢測自己會不會患癌,還是應該去醫院做針對性檢查,而不是盲目相信所謂的基因檢測。

所以,

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

預防癌症也應該做到有的放矢,

沒有高危因素不要太早做,

也不要等到難受了才去檢查!

人生是100分的話,

健康就是1,失去了健康什麼都是0

轉給身邊朋友看看,相互提個醒!

相關焦點

  • 年年都體檢,為什麼發現癌症時還是晚期?!
    年年都體檢,而且體檢報告也都顯示正常,卻突然查出癌症晚期,難道是做了「假體檢」?其實,體檢不在於查的有多勤,關鍵在於查的對不對!最初體檢篩查肺癌,使用的方法是拍胸部X光片,但該方法很難發現早期肺癌,即使查出來了,通常已是中晚期。而常規劑量的胸部平掃CT,由於射線量較高,每年做對身體會造成傷害,因此不適用於普通體檢。現在,體檢通常讓受檢者進行低劑量螺旋CT檢查,以篩查肺癌,其射線量低、解析度較高,能夠發現早期肺癌,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義。
  • 年年體檢正常,為何突然查出癌?可能你根本沒查對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加強,體檢人群在逐步擴大。但是,年年體檢,卻沒能查出癌症的事例非常多。還有不少人做了體檢,卻不重視甚至是不敢打開體檢報告。兜兒姐提醒大家:千萬不要拿健康開玩笑,好的身體才是打工的本錢!話不多說,溫柔又貼心的兜兒姐,立馬為大家奉上體檢指南,速看,速收藏!
  • 細思極恐,年年都體檢,為什麼發現癌症時還是晚期?
    距離你上次體檢,已經多久了?大部分人年年都會體檢,而且體檢報告也都顯示正常卻又突然查出癌症,而且一查出來還是中晚期!體檢中的一些項目查不出早期癌症拍X光片查肺癌難以發現早期肺癌肺癌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最初體檢篩查肺癌,使用的方法是拍胸部X光片,但該方法很難發現早期肺癌,即使查出來了,通常已是中晚期。
  • 年年都體檢,為什麼發現癌症時還是晚期?!
    關鍵是要查對項目……年年都體檢,而且體檢報告也都顯示正常,卻突然查出癌症晚期,難道是做了「假體檢」?最初體檢篩查肺癌,使用的方法是拍胸部X光片,但該方法很難發現早期肺癌,即使查出來了,通常已是中晚期。而常規劑量的胸部平掃CT,由於射線量較高,每年做對身體會造成傷害,因此不適用於普通體檢。現在,體檢通常讓受檢者進行低劑量螺旋CT檢查,以篩查肺癌,其射線量低、解析度較高,能夠發現早期肺癌,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義。
  • 年年都體檢,為什麼發現癌症時還是晚期?!(附看病小...
    年年都體檢,而且體檢報告也都顯示正常卻突然查出癌症晚期難道是做了「假體檢」?其實體檢不在於查得有多勤關鍵在於查得對不對!最初體檢篩查肺癌,使用的方法是拍胸部X光片,但該方法很難發現早期肺癌,即使查出來了,通常已是中晚期。而常規劑量的胸部平掃CT,由於射線量較高,每年做對身體會造成傷害,因此不適用於普通體檢。現在,體檢通常讓受檢者進行低劑量螺旋CT檢查,以篩查肺癌,其射線量低、解析度較高,能夠發現早期肺癌,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義。
  • 年輕人患癌後的反思:我總是在拼命,一不小心就「拼」出了癌症
    直到體檢單上顯示癌症晚期! 才來後悔,祈求重來,絕不再犯。 但人生沒有重來,只能痛苦繼續前進。 三個人生,三個故事,希望可以敲醒那些沉迷不悟的年輕人。
  • 年年體檢,為何還沒能揪出腸癌?肛腸科醫生透露4個原因
    你有沒有這樣的疑惑:有的人年年體檢,還是沒能揪出大腸癌,這是為什麼?《生命時報》邀請權威專家,告訴你其中的真相,並送你一套國際公認的腸癌預防法。年年體檢,為何沒能揪出腸癌?早發現早治療,腸癌患者幾乎可以100%存活,但如果晚期才發現,生存率就非常低。「大便潛血」檢查要求的是新鮮大便,體檢時很多人因為沒有便意,很可能就會放棄。但消化系統對人的健康至關重要,成年人應該每年都做一次便檢,尤其對腸癌高危人群來說,便檢可能成為「保命的檢查」。
  • 個性化體檢套餐,這樣做「加法」 - 三湘萬象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個性化體檢套餐,這樣做「加法」 年年體檢都正常,怎麼突然查出大病?專家表示,科學有效的體檢應當遵循「1+X」標準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雲龍 通訊員 吳靖 54歲的長沙市民張先生前段時間突然嘔血,5次嘔血達300毫升,家人趕緊把他送到湖南省人民醫院馬王堆院區消化三科。經胃鏡檢查,他被診斷為胃癌晚期。張先生很納悶:自己每年都做了體檢,也沒有什麼大問題,平時也沒有腹痛、腹脹的感覺,怎麼突然就得了癌症?
  • 體檢正常,半年後卻成了腸癌晚期,原來竟是腫瘤標誌物的障眼法在作怪!
    王先生的悲劇並不是孤例,在各大醫院的體檢中心以及腫瘤科,那些只看重腫瘤標誌物而忽視相應影像檢查的病人並不少見,當他們確診癌症後,都會忍不住抱怨:為什麼體檢時腫瘤標誌物檢查正常?腫瘤是什麼時候跑出來的?記者搜羅了杭州幾大醫院的體檢、腫瘤科數據,在年關為大家好好說一說體檢中的腫瘤標誌物這件事,它和腫瘤到底有什麼關係?我們在體檢中該怎麼進行檢查?
  • 為何癌症≠死亡?
    沒想到,新冠沒查出,倒是查出了個12毫米的肺結節,儘管非常害怕,手術臺上她也不忘給自己貼個雙眼皮貼。然而,對於很多患上肺癌後的患者,常會問「為什麼發現時都是晚期」、「我年年體檢拍X光片為何不能發現」、「晚期還需要治療嗎?」 癌症≠死亡,對癌症思維的轉變、新的治療理念和治療方法的出現,使得越來越多的癌症患者生存期明顯延長。
  • 大部分肺癌被發現就已晚期?X光片、CT、腫瘤標誌物,肺部體檢該選...
    自從上次《名醫大講堂》邀請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胸外科博士生導師車國衛教授為大家講解「肺結節的正確認識與處理」之後,網友們意猶未盡,第一時間,小康妹兒的後臺就湧進80多條留言,而在過去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也幾乎每天都有網友前來提問……現在,為了讓大家的問題都能得到及時詳細的解答,我們專門開通了
  • 腫瘤指標都正常卻是肺癌晚期?項目錯了就是「假體檢」
    為什麼一查竟是癌症晚期?湖北省腫瘤醫院腹部內科主任徐慧婷表示,儘管有一部分人每年都做去醫院進行體檢,且雖然大部分體檢中包括癌胚抗原指標,但該指標不完全是結直腸癌的預警信號,有些人可能患癌後這個指標會有明顯升高,但有些人即使患結直腸癌,甚至直到晚期,該指標也還處於正常範圍值。因此,根據此標準來判斷是否患有腫瘤,並不能獲得準備結果。健康體檢的常規設備難以發現早期腫瘤。
  • 【健康提醒】倔強的中年男子三年未體檢,這次查出了癌症!
    【健康提醒】倔強的中年男子三年未體檢,這次查出了癌症!> 生活永遠比戲劇更狗血,40歲的陳先生最近被暴擊了,突然查出癌症
  • 為什麼沒查出癌症前人還沒事,確診後人卻突然不行了?醫生說出大實話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說起癌症都會感覺到非常的害怕,並且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的身體患上癌症可是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沒查出癌症前人還沒事,確診後人卻突然不行了?
  • 一年前體檢還好好的,一年後竟查出卵巢癌晚期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劉千杭州80歲的林奶奶查出晚期卵巢癌時,全家人都陷入了震驚中。林奶奶的身體向來不錯,本人也很有健康意識,每年都定期體檢。前一年體檢時還沒什麼大問題,誰也沒有想到,僅僅過了一年,惡性腫瘤就「找上門」了。
  • 「我28歲,入職體檢,查出了胃癌。」
    卻在入職體檢時,查出「胃低分化腺癌」。手術後,他正經歷著第3次住院。 02 丹丹,35歲,深圳某三甲醫院護士,孩子才剛上幼兒園。因為工作忙,作息不規律,胃痛史竟長達3年!近1個月疼得特別厲害才去檢查,結果被診斷為「胃癌」。
  • 熱衷體檢的中國人,為啥癌症一查還是晚期?
    隨著癌症發病人數的不斷升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健康,對體檢很上心。  人們對體檢抱有篩查癌症的期待,甚至不少人直言體檢就衝著篩查癌症,每年都踴躍參加,抽血、拍片、尿檢、指檢統統不落。  然而,近年來打臉新聞也不少:  原因有三:  一是技術有限。
  • 這些癌症發現就是晚期!為什麼癌症偏偏盯上你?就憑這幾點…
    據中國科學院院士赫捷在《柳葉刀-腫瘤學》上發文稱:過去40年,中國人群死於癌症的佔比,從1973~1975年的10.1%增加到2015年的24.2%,癌症負擔日益加重。每個人體內都有癌細胞,癌症真的是一發現就晚期?癌症到底該怎麼預防呢?這篇癌症科普文章,建議每個人看三遍……哪些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
  • 「我28歲,入職體檢,查出了胃癌」
    卻在入職體檢時,查出「胃低分化腺癌」。手術後,他正經歷著第3次住院。 案例二 丹丹,35歲,深圳某三甲醫院護士,孩子才剛上幼兒園。因為工作忙,作息不規律,胃痛史竟長達3年!近1個月疼得特別厲害才去檢查,結果被診斷為「胃癌」。
  • 為什麼有人本來沒事,查出癌後很快就去世了?醫生:可能是因為這4個...
    但是大家可能會發現,大部分患者查出癌症後可以長期存活,甚至治癒;但也有一些患者,剛剛被診斷為癌症,沒過幾個月,甚至是沒幾天就離世了。01腫瘤惡性程度高有一些被查出的癌症,發展速度很快,很多治療手段都不能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