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你上次體檢,
已經多久了?
大部分人年年都會體檢,
而且體檢報告也都顯示正常
卻又突然查出癌症,
而且一查出來還是中晚期!
難道是做了「假體檢」?
其實,
體檢不在於查的有多勤
關鍵在於查的對不對!
體檢中的一些項目
查不出早期癌症
拍X光片查肺癌
難以發現早期肺癌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最初體檢篩查肺癌,使用的方法是拍胸部X光片,但該方法很難發現早期肺癌,即使查出來了,通常已是中晚期。
而常規劑量的胸部平掃CT,由於射線量較高,每年做對身體會造成傷害,因此不適用於普通體檢。
現在,體檢通常讓受檢者進行低劑量螺旋CT檢查,以篩查肺癌,其射線量低、解析度較高,能夠發現早期肺癌,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義。
小貼士
在篩查早期肺癌上,低劑量螺旋CT雖效果不錯,但仍具有一些潛在的危害,如輻射危險和過高的假陽性結果,因此不建議40歲以下人群每年檢查。
用CT篩查乳腺癌
檢出率不高
將CT用於乳腺癌檢測,存在檢出率不高的問題。
醫生告訴你
目前,「B超+鉬靶」是篩查乳腺癌的最佳組合。
但進行鉬靶檢測,會受到低劑量X射線的輻射,因此不主張每年都做。
而B超具有無創、安全、檢出率高的優點,如果通過B超發現問題,再做鉬靶檢測進一步確認,這樣更為合理。
化驗指標查胃癌
根本查不出來
「做個胃癌化驗指標檢測吧?」一些體檢機構會推薦你做這個項目,但其實根本查不出來胃癌。
實驗室化驗指標用於胃部疾病的初篩還可以,但如果用這些指標來篩查胃癌,則未免有些力不從心了,因為它們在準確性上還達不到要求。
醫生有話說
胃鏡才是最為標準、精確,是篩查並確診胃癌的首選。
但胃鏡的費用相對高、痛苦更大,是侵入性的檢查,故如果首次胃鏡體檢的結果是良性,之後每5年做一次即可。
但如果體檢結果發現胃部有異性增生(例如炎症)、萎縮、胃潰瘍或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則除了治療這些疾病外,體檢的間隔時間最好為2~3年。
「前彩」查前列腺癌
可能連確診作用都沒有
很多體檢裡有一項是腹部彩超,而四十歲以上的男性在體檢中往往還會多加一項叫「前彩」——前列腺彩超,通過彩超來篩查是否患有前列腺癌。
如果加上了這一檢查,體檢費用陡然上升不少。
前列腺彩超的確常被用來檢查前列腺癌的情況。然而對於健康人來說,最重要的是篩查早期癌症。
可彩超卻根本查不出早期的前列腺癌,甚至連確診的作用都沒有。
醫生有建議
50歲以上的男性,用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項目來排查前列腺癌。
因為PSA價錢更加低廉,可以排除假陽性問題,是早期篩查前列腺癌特異性的最方便、敏感的方法。
目前的防癌體檢只能針對大多數常見的以及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一些發病率較低、病情隱匿的惡性腫瘤很難通過現有的體檢項目發現。而且,防癌體檢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事,一次體檢只能反映現階段的身體狀況。
因此,
選擇值得信賴的體檢機構,
構建良好的個人健康管理檔案,
才是抵禦癌症的重要堡壘。
體檢報告中的
異常指標
在拿到體檢報告的那一刻,
一些看上去挺嚇人的醫學名詞
比如甲狀腺結節、肝臟鈣化灶、
心臟早搏…
會讓人被嚇出一身冷汗
這些病日後會不會發展成癌?
甲狀腺結節 90%都是良性
很多人拿到體檢報告
看到「甲狀腺結節」後,
就擔心「甲狀腺結節」發展成癌,
這個認知誤區一定要更正。
臨床證據表明
良性甲狀腺結節基本不會轉「惡」。如果是惡性的,從一開始就是惡性的;如果不是,就很難再發生惡變,大家要消除對結節的恐懼心理。
事實上,90%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的。但是,如果出現以下3種情況的「甲狀腺結節」時,就要特別注意了,需要考慮切除:
1.直徑大於5釐米,並引起壓迫症狀,出現聲音嘶啞時;
2.惡性結節,若彩超顯示結節是實質性包塊、砂礫狀微鈣化、邊界不清楚、血流豐富並伴有淋巴結轉移時,則高度懷疑為甲狀腺癌;
3.影響甲狀腺功能,有些結節合併甲狀腺功能異常,如甲狀腺結節合併甲亢的患者,可採用手術切除的方法,一是讓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二是消除結節。
肝臟鈣化灶
一般無需治療
醫生甲
肝臟鈣化灶在肝病患者中檢出率較高,肝臟鈣化灶既不會自行消退,也很少繼續發展,一般沒有症狀,不會對身體造成明顯的不利影響,所以無需治療。
醫生乙
但有的鈣化灶靠近肝內膽管,超聲檢查時容易和肝內膽管結石混淆,就需要進一步進行CT或MRCP鑑別。
心律不齊不都是病
但有一種要注意
當體檢心電圖報告
出現了「竇性心律不齊」,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恐慌,
擔心自己得了心臟病。
其實,
並非所有的心律不齊
都為疾病狀態。
如果被診斷為竇性心律不齊,無需過分擔心,這種現象並非病理狀態。
但有一種心律不齊需要注意,那就是——早搏。
路人甲
什麼是早搏?
醫生告訴你
早搏,是指異位起搏點發出的過早衝動引起的心臟搏動,為最常見的心律失常。
當常規心電檢查發現早搏時,應再進行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觀察早搏總數。
如果情況嚴重要及時就診,明確是心臟疾病還是其他原因造成。
體檢既要查得勤
也要查得對!
如果有條件,
可以在體檢前諮詢醫生,
結合身體狀況和家族病史,
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體檢項目。
來源:央視網、中國新聞網、新聞坊、FM93交通之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