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見到體檢報告時,可能會看到「竇性心律」「早搏」等提示。有的人對此十分緊張,擔心自己得了嚴重的疾病。在世界心臟日即將到來之際,我們請北京安貞醫院綜合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楊紅霞,為大家講解一下如何看懂體檢報告中的心電圖。
李松林 攝 北晚新視覺資料圖
竇性心律就是正常心率
心電圖是心內科最常見的檢查。心臟的每一次跳動都是在電衝動的控制下完成的,沒有電衝動,心臟就不跳了。臨床上很多疾病都需要心電圖來幫助識別與診斷,例如各種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等等。
心臟裡有掌管心臟電衝動的通路,簡單來講包括竇房結、房室結、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纖維。電衝動的起始部位是竇房結,竇房結就像發放號令的司令,指令順著房室結傳導到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纖維,就會引發心肌收縮舒張。每發出一次信號,心臟就會跳動一次。
竇房結髮放的衝動,沿著通路傳導形成的心律稱為竇性心律。因此,一般情況下,竇性心律就是正常心律,如果不是竇性心律那就不正常了。例如有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等等。竇性心律過快,頻率超過100次/分,就成為竇性心動過速,健康人吸菸、飲酒、喝咖啡、喝茶、情緒激動等都會引發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律過慢,頻率低於60次/分,就成為竇性心動過緩。常見於運動員或睡眠時。很多疾病也會引發竇性心動過速或者竇性心動過緩。
多數心臟早搏是良性的
心臟早搏是心內科比較常見的一類心律失常。很多患者感覺自己的心跳或脈搏有間歇或漏跳。其實,臨床上多數早搏是良性的,一般預後都很好。一次心臟早搏其實就是心臟提前跳了一下。心臟早搏有很多種,比較常見的有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其中室性早搏更常見。勞累、情緒激動、睡眠差、壓力大、飲酒、喝咖啡或濃茶等都會引發早搏。冠心病、高血壓、瓣膜病(風溼性心臟病)、心肌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也會早搏。
一般情況下,臨床上會根據24小時動態心電圖來評估早搏的種類與數量。也就是通過24小時動態心電圖來看看到底是哪種類型的早搏,早搏多還是少。類型、數量不一樣,治療方案和治療藥物也不一樣。
做心電圖時要平靜
一份心電圖,橫向是時間軸,縱向是電壓軸,也就是波幅。心臟一次電活動產生的心電圖包括P波、QRS波和T波,還有PR間期和ST段。簡單來講,P波是心房收縮的電活動,QRS波群是心室收縮的電活動,T波是心室舒張的電活動。正常情況下,電衝動傳導到心房之後,緊接著衝動傳導到心室,引發心室收縮,心室收縮就把血液泵到全身的血管,給全身各個器官供血了。
體檢報告的心電圖上還常見房室傳導阻滯、左束支傳導阻滯、右束支傳導阻滯、左心室高電壓、ST-T段改變、預激症候群等心律失常。房室傳導阻滯就是電衝動傳導到心房後延遲了較長一段時間才傳導或者沒傳導到心室。左束支傳導阻滯就是電衝動傳導到左心室有障礙了,右束支傳導阻滯就是電衝動傳導到右心室有障礙了。左心室高電壓就是心室收縮時電壓比較高,一般高血壓、肥厚性心肌病等容易出現左心室高電壓。ST-T段改變就是心室舒張異常,一般情況下,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最容易出現ST-T段改變,當然還有很多非缺血性的ST-T段改變。上述心律失常嚴重不嚴重,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做心電圖前不需要空腹,基本上到醫院隨時都可以做。只是做之前要讓自己安靜下來,儘量避免劇烈活動和緊張激動的情緒。由於做心電圖時要暴露胸部,因此儘量穿寬鬆的衣服。做心電圖的時候儘量保持正常呼吸,不接打電話,肢體不要活動以免幹擾心電圖信號。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流程編輯:u017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