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高,別只顧著吃藥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1-01-07 澎湃新聞

原創 卜麗萍 好大夫

本文作者:卜麗萍醫生

在中國,每10個成年人裡,就有4個血脂異常!

大量研究資料表明,引起腦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高血壓、糖耐量異常、糖尿病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高血脂。

血脂過高,還有可能導致脂肪肝、肝硬化、膽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圍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等。

最隱蔽的「溫柔殺手」

血脂異常被稱作最隱蔽的「溫柔殺手」,一般血脂異常的人沒有明顯的不舒服,不痛不癢,但事實上,血管已被慢慢「侵蝕」。

門診經常有年輕人前來看高血脂,不少是體檢的時候發現血脂偏高,平時也沒有症狀,看上去很著急,「我這麼年輕就有高血脂了?」、「吃什麼藥降血脂?現在吃藥是不是太早?」

查出血脂高就吃藥?錯!

國內外的血脂治療指南裡建議,在進行藥物治療之前需要進行「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TLC)」,強調了飲食和和生活方式對血脂治療的重要性。

體檢一旦查出血脂高,就到醫院開降脂藥,這是不科學和有害的。國內的醫生病人太多,看病比較忙,很多都沒有時間對患者進行這方面的教育。

不愛吃藥,如何降血脂?

不想成為藥罐子,不愛吃藥,如何才能把血脂降下來呢?

一、正確測定血脂真實水平

臨床上檢測血脂的項目主要有:

膽固醇(TC)

甘油三酯(TG)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其中甘油三酯水平受飲食等因素的影響較大。

要想測血脂比較準確的做法(參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

1、血脂分析前至少2周內保持一般飲食習慣和體重穩定,不要暴飲暴食和在外應酬;

2、測定前24h內不應進行劇烈體育運動;

3、採血前一天晚8點鐘開始禁食,次日早上8至10點採取靜脈血;

4、如血脂異常,在2個月內進行再次或多次測定,至少相隔1周。

二、搞清楚自己的高血脂類型

膽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均稱為高脂血症或者高血脂。

值得注意的是,門診不少病人把甘油三酯高稱為高血脂,膽固醇高不認為是高血脂,這個概念是錯誤的。

臨床上我們把不同類型血脂升高分為:

高膽固醇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混合型高脂血症(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升高)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了解高血脂的分型,下次去就診的時候,就可以清楚地告訴醫生你是哪一種類型的高血脂了。

三、制定降脂方案

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TLC)是控制血脂異常最基本和首要措施,對於初發高血脂患者和年輕人高血脂,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做好TLC,能起到與降脂藥相近似的治療效果。

TLC主要的內容有:

1、減少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作用最直接,效果最明顯,也最容易做到。

2、選擇能夠降低LDL-C的食物,如植物甾醇、可溶性纖維。

3、減輕體重。

4、增加有規律的體力活動。

5、採取針對其他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措施如戒菸、限鹽以降低血壓等。

TLC歸納起來幾句話應該記住:少應酬、多走路、少油鍋、多蒸煮、少葷腥、多果蔬、戒菸降壓減體重。

TLC治療6~8周為一個療程,監測患者的血脂水平,根據是否有明顯改善評估TLC效果。

一般需要觀察2個TLC療程後,決定下一步繼續TLC還是啟動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一旦開始,一般需要長期服藥,不能在血脂降下來以後擅自停藥,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藥物劑量長期維持。

保持好習慣,定期體檢,如果查出高血脂,用藥還是不用藥,千萬別自我感覺「治療」,找醫生仔細評估,進一步確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卜麗萍醫生專業擅長:

1. 擅長高血壓病的診斷和治療,尤其是初發高血壓、亞健康高血壓、遺傳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

2. 擅長高血脂的診斷和治療,對於高膽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高LDL血症、家族...遺傳性高血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3. 擅長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診斷和治療。

4. 擅長從客觀的角度對支架術、起搏器、消融術等介入手術進行評估和選擇。

本文作者為卜麗萍醫生,內容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代替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文中未標註圖片均來自:123rf.com.cn 正版圖片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