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CS2015]IBIS-Ⅱ:AI vs. TAM,乳腺癌復發的預防與毒性
2015-12-14 來源: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轉載請註明出處
近期IBIS-Ⅱ研究和NSABP B-35研究均同時在聖安東尼奧乳腺癌大會2015年會(SABCS)和The Lancet上發表了自己的數據。這兩項研究均是在接受過切除術的絕經後原位導管癌患者中,比較阿那曲唑和他莫昔芬在乳腺癌復發方面的預防作用。兩者結果有所差異,NSABP B-35顯示阿那曲唑組乳腺癌復發率比他莫昔芬組低27%,但IBIS-Ⅱ研究則顯示兩者復發率相似,不具有統計學顯著性。同時兩者的治療相關副作用發生率也相似,但副作用類型則存在巨大差異。今天先來介紹IBIS-Ⅱ研究的結果,醫脈通報導。
IBIS-Ⅱ試驗1近期公布的結果顯示,患有原位導管癌(DCIS)的絕經後患者局部切除後序貫阿那曲唑或他莫昔芬5年,乳腺癌復發率相似。
儘管在復發率方面兩種治療方案幾乎相等,但是在副作用方面兩者則有巨大差異。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Wolfson預防醫學研究所主任Jack Cuzick教授在SABCS2015年會上表示,接受阿那曲唑的患者骨折和關節疾病的發生率增高,而接受他莫昔芬的患者出現更多的血管舒縮症狀和除了陰道乾燥外的婦科症狀,同時血栓栓塞風險增高。
「我們認為阿那曲唑目前已經是治療ER陽性DCIS的另一類藥物。對於不能進行他莫昔芬治療的患者(比如存在深靜脈血栓的患者),阿那曲唑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選擇。但是考慮到相關的骨折風險,他莫昔芬可能還是更好的選擇。」Cuzick博士介紹道。
IBIS-Ⅱ試驗納入了2980位ER陽性局部切除的絕經後DCIS患者,均勻的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給予每天1mg阿那曲唑或20mg他莫昔芬共5年。研究在14個國家的236個中心中進行,主要終點為乳腺癌復發率,包括DCIS復發。
中位隨訪時間7.2年,阿那曲唑組和他莫昔芬組的DCIS或浸潤性癌症復發率分別為4.6% vs 5.2%(p=0.49)。
亞組分析顯示,阿那曲唑組患者較少有HER2陰性浸潤性乳腺癌復發(HR=0.48;95%CI 0.26-0.84),但是HER2陽性浸潤性乳腺癌復發風險較高(HR=1.62;95%CI 0.53-4.96)。在Post-Hoc分析ER陽性/HER2陰性浸潤性乳腺癌復發情況時,「我們看到了阿那曲唑引人注目的作用,該組復發率出現將近2/3的降低。」Cuzick表示。
儘管總體療效方面差異很小,「但是我們在副作用方面看到了驚人的差異,特別是在其它癌種中,兩者並沒有顯著差異」,Cuzack介紹道。
他莫昔芬組出現了17例婦科癌症,包括11例子宮內膜癌,而阿那曲唑組僅有一例。「這其中可能存在了兩種作用,」Cuzack解釋道,「我們都知道他莫昔芬會使子宮內膜癌風險提高2-3倍,同時現在的證據顯示阿那曲唑的抗雌激素左右確實降低了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
其它方面的結果顯示,與他莫昔芬相比,阿那曲唑治療的患者卵巢癌(5 vs. 0)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的發生率均更低(比值比OR=0.43;P=0.04)。但是阿那曲唑組結直腸癌發病率更高(10 vs. 5)。
阿那曲唑顯著增加了骨折發生率(OR=1.36;P=0.03)。
與此前觀察到的情況相似,他莫昔芬組比阿那曲唑組更易出現血栓栓塞事件(24 vs. 7;P=0.003)。
兩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無顯著差異,但是阿那曲唑組發生了更多的卒中事件(13 vs. 4;P=0.025)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13 vs. 5;P=0.05)。在此之前並未觀察到阿那曲唑會增加腦血管事件和TIA的風險。Cuzack補充道。
阿那曲唑組中64%的患者發生了骨骼肌事件,高於他莫昔芬組的54%(P<0.001)。而肌肉痙攣方面,阿那曲唑組是他莫昔芬組的4倍(106 vs. 25;P<0.001)。
他莫昔芬組更多發生血管舒縮症狀/婦科症狀(69.2% vs. 60.7%;P<0.001)。然而陰道乾燥的情況在阿那曲唑組更多出現(189 vs. 159;P=0.047)。
總體上,從副作用考慮,兩治療組依從性幾乎相同,約為67%。
乍看之下,IBIS-Ⅱ的結果似乎與NSABP B-35研究2相矛盾,該研究在試驗設計上與IBIS-Ⅱ研究相似,但是結果顯示復發率方面阿那曲唑組比他莫昔芬組顯著降低(P=0.03)。這兩個試驗的一項meta分析顯示,阿那曲唑相關復發率比他莫昔芬低21%,該差異具有顯著性(95%CI 0.64-0.97),Cuzack介紹道,「這兩項試驗的相似之處要遠多於差異,在試驗設計上唯一的不同是NAABP B-35裡所有患者之前都接受了放療,但是我們的研究僅將放療看作了一個影響因素。在我們的研究中70%的患者接受了放療,但是我們沒有看到療效上的差異。或者meta分析顯示的復發率降低才是真實的情況。」
IBIS-Ⅱ的研究結果也已同時發表在十二月11日的the Lancet上。
參考文獻
1. Anastrozole versus tamoxifen for the prevention of locoregional and contralateral breast cancer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locally excised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IBIS-II DCIS):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Published Online: 11 December 2015.
2. Anastrozole versus tamoxife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undergoing lumpectomy plus radiotherapy (NSABP B-35):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hase 3 clinical trial. The Lancet, Published Online: 10 December 2015.
原文編譯自:IBIS-II: Anastrozole and Tamoxifen Similar on Recurrence, but Toxicity Profiles Differ. Onclive, December 11, 2015.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