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AI vs. TAM,ER+早期乳腺癌治療方案大PK(上)

2020-11-30 醫脈通

Lancet:AI vs. TAM,ER+早期乳腺癌治療方案大PK(上)

2015-07-27 來源: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轉載請註明來源。


最近Lancet發表了一篇關於芳香酶抑制劑(AI)和他莫昔芬(TAM)的回顧性研究報告。研究收集過去9個相關臨床試驗中31920位雌激素受體陽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數據,並進行meta分析,試圖找出AI、TAM與獲益的關係,以及聯用時合理的順序與時間。之後研究者又更進一步的作了亞組的分析與討論。醫脈通編譯報導。


文獻全文:Aromatase inhibitors versus tamoxifen in early breast cancer patient-level meta-analysis of the randomised trials.pdf


對雌激素受體(ER)陽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應用選擇性ER抑制劑TAM進行5年治療,可以降低患者的復發率。一半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就已經表現出了復發率的降低,還有三分之一患者復發率降低發生在治療後5年內。5年TAM治療還能降低將近三分之一患者治療後15年內的死亡率。將TAM治療延長至10年時,死亡率在10-14年間可以得到進一步的降低。對於絕經期患者,AI可以大大降低雌激素濃度,從而避免激活ER陽性的乳腺癌細胞。應用5年AI治療或應用TAM治療2-3年後再應用AI治療2-3年,比單用TAM治療5年能更好的降低復發率。但是對早期乳腺癌患者應用以上兩種含有AI的治療,能否降低死亡率尚不明確。同時,治療過程中以怎樣的順序和時間使用AI和TAM也有待研究。ASCO臨床指南對已絕經的ER陽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推薦了4套治療方案:1、應用TAM治療10年;2、應用AI治療5年;3、最初5年應用TAM治療,然後進行5年AI治療;4、應用TAM治療2-3年然後應用AI治療5年。為了明確5年治療中TAM和AI與獲益的關係,不同時間與順序是否達到不同療效,研究者對已有的TAM與AI的頭對頭試驗報告的患者數據進行了meta分析。


研究的分組與數據的收集


數據收集所選擇的試驗從2005就已經開始,患者均為已絕經的ER陽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患者被隨機分入5個對比組:對比組A:5年AI治療 vs. 5年TAM治療;對比組B:5年AI治療 vs. 2-3年TAM治療然後換用AI治療至5年;對比組C:2-3年TAM治療後換用AI治療至5年vs. 5年TAM治療;對比組D:5年AI治療 vs. 2年AI治療後換用TAM治療至5年;對比組E:2年AI治療後換用TAM治療至5年vs. 5年TAM治療。每組數據單獨進行統計學分析,然後將其中一些結果最終整合。


患者數據於2012-14年間隨機收集,包括治療方案、年齡、絕經情況、體重指數(BMI)、腫瘤直徑、等級、局部淋巴結受累情況、ER、孕酮受體(PR)、HER2受體情況、是否有任何局部、對側或遠端乳腺癌復發、是否有其他繼發性腫瘤、骨折、死亡及死亡原因。


試驗終點


主要終點是乳腺癌復發(遠端、局部、對側新原發);乳腺癌死亡率、無復發死亡率、所有原因死亡率。次要終點是第二原發性腫瘤的發生和位點以及是否發生骨折。預計根據復發位置、年齡、淋巴結狀態、PR狀態、組織學分級以及隨訪期再分成各個亞組。


研究結果


患者數據由9個臨床試驗提供,這9個試驗總共包括了35718位患者。其中35129位患者隨機接受了應用AI和TAM進行5年輔助內分泌治療的方案。最終結果報告選擇了其中ER陽性的31920位患者,將其隨機平均分配在應用AI和TAM治療的各個分組。


對比組A(5年AI治療vs. 5年TAM治療:包含2個試驗的數據 n=9885),AI組的復發和死亡都顯著減少(圖1)。復發人數:AI組827人vs. TMA組964人(P<0.00001),AI組術後0-1年(RR=0.64,95%CI=0.52-0.78),以及術後2-4年(RR=0.86,95%CI=0.68-0.93)復發率均有顯著降低。但是過了預定治療期之後則無顯著的進一步作用,10年後也幾乎沒有隨訪。第10年時復發風險:AI組19.1% vs. TAM組22.7%(差異3.6%,95%CI=1.7-5.4)。AI組遠端復發(RR=0.86,95%CI=0.77-0.96;2p=0.007)、局部復發(RR=0.74,95%CI=0.58-0.95;2p=0.020)、對側復發(RR=0.62,95%CI=0.48-0.80;2p=0.0003)、死亡率(RR=0.85, 95%CI=0.75-0.96;2p=0.009)均有降低。儘管一半患者的死亡與乳腺癌無關,幾乎不受治療影響,但AI組的乳腺癌死亡率(RR=0.85,95%CI=0.75-0.96;2p=0.009)以及全因死亡率依舊有所降低(死亡數936 vs. 1000;RR=0.89,95%CI=0.81-0.97;2p=0.010)。


 

圖1 5年AI治療vs. 5年TAM治療


對比組B(5年AI治療vs. 2-3年TAM治療然後換用AI治療至5年,包括3個試驗的數據 n=12779),僅在治療開始0-1年內AI組的復發有顯著降低(RR=0.74,95%CI=0.62-0.89;2p=0.002)。改變治療方式之後(治療開始後2-4年),兩組均使用AI治療時,復發就變的非常相似(RR=0.99,95%CI=0.85-1.15)(圖2)。5年治療後也依舊沒有顯著的進一步作用,7年後幾乎沒有隨訪。也許是由於兩組治療方法不同的時間僅有對比組A的一半,所以兩組表現出的對復發和死亡率的絕對降低值很相似。復發人數:AI組705人vs. TAM+AI組765人(2p=0.045),AI組死亡率有些下降,但是沒有顯著性差異(RR=0.89, 95%CI=0.78-1.03;2p=0.11)。同樣在其它原因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上也無差異。


 

圖2 5年AI治療vs. 2-3年TAM治療然後換用AI治療至5年


對比組C(2-3年TAM治療後換用AI治療至5年vs. 5年TAM治療,包括6個試驗的數據n=11798),TAM+AI組的復發和死亡率均有顯著性降低(圖3)。四個試驗是在使用2年TAM後進行的隨機分組,另兩個則是試驗開始時就進行了隨機分組。為了與其它四組具有可比性,這兩組試驗使用的均是完成2年TAM治療後無復發或第二原發性腫瘤的患者數據,但是敏感度分析表示做這種選擇幾乎不造成任何差異。從治療發生分歧開始統計,復發人數:TAM+AI組753人vs. TAM組863人(2p=0.0001)。治療開始後2-4年,TAM+AI組降低了復發率(RR=0.56,95%CI=0.46-0.67;p<0.0001)。治療結束後無顯著的進一步作用,10年後幾乎無隨訪。治療開始10年後復發風險:TAM+AI組17.0% vs. TAM組19.0%(差異2.0,95%CI=0.2-3.8)。TAM+AI組的遠端復發(RR=0.86,95%CI=0.77-0.97;2p=0.02)、對側復發(RR=0.67,95%CI=0.51-0.87;2p=0.002)和死亡率(RR=0.84,95%CI=0.72-0.96; 2p=0.015)均有降低。全因死亡率也有降低(死亡人數 639人vs. 764人;RR=0.82,0.73-0.91;2p=0.0002),也可能與非乳腺癌死亡率的偶然性降低有關。


 

圖三 2-3年TAM治療後換用AI治療至5年vs. 5年TAM治療


對比組D和對比組E的數據均來自BIG 1-98。對比組D使用的是2年AI治療後無復發並繼續治療的2558位患者的數據。儘管研究表明2年AI治療後繼續AI治療並不比換用TAM治療表現出更好的獲益,但是結果的置信區間較寬。對比組E包括了3060位患者的數據,在治療開始0-1年間(即應用不同治療藥物的時間),復發率的降低與之前對照組所得的數據相似,而當治療藥物相同時,表現出的復發率RR的差異或許是偶然性的。


更多亞組分析及討論敬請期待下期~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SABCS2015]IBIS-Ⅱ:AI vs. TAM,乳腺癌復發的預防與毒性
    轉載請註明出處近期IBIS-Ⅱ研究和NSABP B-35研究均同時在聖安東尼奧乳腺癌大會2015年會(SABCS)和The Lancet上發表了自己的數據。IBIS-Ⅱ試驗1近期公布的結果顯示,患有原位導管癌(DCIS)的絕經後患者局部切除後序貫阿那曲唑或他莫昔芬5年,乳腺癌復發率相似。儘管在復發率方面兩種治療方案幾乎相等,但是在副作用方面兩者則有巨大差異。
  • 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eBC)輔助治療!羅氏Perjeta+赫賽汀+化療方案...
    此次會議上,羅氏(Roche)公布了乳腺癌III期臨床研究APHINITY的第二次中期總生存期(OS)分析數據。該研究是一項國際性、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兩組III期研究,在4805例可進行手術切除的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eBC)患者中開展,評估了Perjeta(pertuzumab)、Herceptin(赫賽汀,trastuzumab)和化療聯合用藥方案(Perjeta方案)用於術後輔助治療時相對於赫賽汀+化療+安慰劑聯合用藥方案的療效和安全性。
  • 阿斯利康抗癌藥Faslodex獲歐美批准一線治療ER+/HER2-晚期乳腺癌
    在歐盟,Faslodex於上月底獲批相同適應症。此次批准,是基於一項乳腺癌III期臨床研究FALCON的積極數據。Faslodex和Arimidex治療最常見的不良事件(AE)包括手臂關節痛(16.7% vs. 10.3%)、潮熱(11.4% vs. 10.3%)和噁心(10.5% vs. 10.3%)。阿斯利康腫瘤事業部負責人及執行副總裁Jamie Freedman表示,此次一線治療批准表明了Faslodex超過15年臨床經驗的科學實力。
  • 王殊教授: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新輔助免疫治療——機遇、挑戰與相關思考
    在9月21日的乳腺癌專場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王殊教授就《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新輔助免疫治療——機遇和挑戰》做了精彩報告。腫瘤瞭望特將講課內容及其對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的觀點進行了整理,供讀者學習。,尤其對於三陰性乳腺癌(TNBC)和HER2+乳腺癌患者,新輔助治療藥敏平臺的篩選作用可以指導後續治療。
  • 中國HER2+早期乳腺癌首個口服輔助治療藥物!北海康成Nerlynx(奈拉...
    Nerlynx是一種口服藥物,用於已接受過手術、化療、曲妥珠單抗輔助治療的HER2+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目前,在臨床上,腫瘤的有效治療手段一直以手術切除為主,除手術之外的治療均稱為輔助治療,其目的是消滅殘存的微小轉移病灶,減少腫瘤復發和轉移的機會,提高治癒率。強化輔助治療是繼輔助治療之後的下一步治療,以進一步降低乳腺癌復發風險。
  • 王樹森教授:HR陽性早期乳腺癌的AI治療要點
    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編者按: 芳香化酶抑制劑(AI)是HR陽性乳腺癌患者內分泌治療的常用藥物,尤其是早期乳腺癌患者可能需要經歷長達5~10年的AI治療。
  • HER2陽性乳腺癌治療新進展及展望
    H+ET治療組pCR率分別為41.5% vs. 41% vs. 15.1%,T-DM1±ET顯著提高pCR率4。 此次ESMO大會報告了該研究的生存結果,顯示早期12周新輔助治療達pCR與預後改善具有很強的相關性(pCR vs. 未達pCR患者5年DFS為92.7% vs. 82.7%;P=0.014;見圖1)。
  • ASCO 大咖談 | 王昕教授解析ASCO早期乳腺癌研究亮點
    ,大多數三陰性乳腺癌對治療易產生耐藥性,侵襲性強,易發生遠處轉移,屬於預後較差的乳腺癌。過試驗組6周期DCb(多西他賽+卡鉑)方案的總pCR率為61.4%(95%CI 47.0 - 75.8),相較於對照組4EC-4D的38.6%(95%CI 24.3 - 53.0)提高了22.8%(odds ratio 2.52,95% CI 2.4 - 43.1;P=0.033)。NeoCART研究為三陰型乳腺癌新輔助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的有效安全的化療方案。
  • [SABCS 2014]Pictilisib加氟維司群治療ER陽性乳腺癌結果公布
    Winer博士表示「PI3激酶通路成為了過去10年中研究的熱點。在ER陽性乳腺癌中,PIK3CA突變是激活突變,可以引發通過這條通路的信號傳導。在該類型乳腺癌中,40%-45%的患者有PIK3CA突變。「
  • 最最全面的乳腺癌2018年度學術盤點來了!| HR+早期乳腺癌篇
    核心提示: 新舊交替之際,《醫學界》特邀請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馬飛教授對2018年乳腺癌領域的重要臨床研究進行了回顧,主要包括HR+早期乳腺癌、HER2+早期乳腺癌和晚期乳腺癌。  早期乳腺癌,以局部治療為主,系統治療為輔,進而追求患者的長期無病生存,以至於治癒;  晚期乳腺癌患者,因為很難治癒,因此更強調延長生命的同時儘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疾病負擔,主要接受系統治療;  對部分局部晚期或者腫瘤負荷比較大的患者,手術前新輔助逐漸成為新的選擇,能夠讓不可手術患者獲得可手術機會,讓不可保乳患者獲得保乳機會,如果在新輔助治療後達到病理完全緩解
  • 三陰性乳腺癌只能化療?這些治療手段指日可待
    PARP抑制劑2017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上,賓州大學阿博拉姆遜癌症中心一項III期臨床試驗顯示,一種叫奧拉帕尼的靶向藥在治療HER2陰性轉移性乳腺癌和BRCA突變乳腺癌上,效益明顯優於標準化療,能更好改善這類患者無進展生存期。研究者認為,奧拉帕尼或許能用於BRCA突變以及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確,這一藥物有希望成三陰性乳腺癌新的治療手段。」
  • 溫故知新:二月最新研究擇要(乳腺癌篇)_乳腺癌_AI_白蛋白紫杉醇_來...
    69 研究發表了研究結果,該研究試圖解決早期乳腺癌患者以紫杉類和蒽環類為主的新輔助化療方案中,紫杉類藥物使用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nab-PC)或溶劑型紫杉醇(sb-PC)的療效比較問題。(50%),P=0.30 · HER2+/HR-:44/59(75%) vs. 32/48(67%),P=0.49詳情點擊:[Lancet Oncol]新輔助治療早期乳腺癌:使用白蛋白紫杉醇為時尚早
  • 阿斯利康Faslodex獲批用於晚期乳腺癌治療
    目前,臨床上,在HR+晚期乳腺癌絕經後女性患者的一線治療中,芳香酶抑制劑(如Arimidex)是標準的護理藥物。與Arimidex 1mg相比,Faslodex 500mg顯著延長無進展生存期,預示著該藥將為局部晚期或轉移性HR+乳腺癌絕經後女性群體提供更早的治療選擇。該研究中,Faslodex和Arimidex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與各藥物目前已知的治療經驗一致。
  • 乳腺癌治療決策:從個體化治療到精準醫學
    此次會議的主題是「個體化治療到精準醫學」,討論更新國際早期乳腺癌專家共識(St. Gallen 共識)。共識專家團匯集了來自全球的乳腺癌外科、內科、放療、基礎醫學、預防醫學和公共衛生等各個領域的專家。會議聚焦早期乳腺癌治療決策的個體化、精準醫學和大數據等內容。本文就會議成果談幾點筆者體會。
  • Her2 陽性乳腺癌靶向治療大盤點
    表面上,這些收益的絕對意義似乎不大,只延長了四個月的生命,但是要知道,參加試驗的婦女都是中晚期,轉移性癌症患者,往往是已經接受了大量的標準化療,且所有的藥物都已經無能為力,她們到了乳腺癌最嚴重和最兇險的階段! 2003 年,開展了兩個大型的跨國研究,以測試赫賽汀對未經治療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作用。
  • 三陰乳腺癌的免疫治療
    (ICIs)單藥以及聯合化療、靶向和新型免疫療法的聯合策略,展現了三陰乳腺癌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一個框架,方便大家理解免疫抑制劑在三陰乳腺癌的現有臨床經驗和正在進行的研究現狀。阿特朱單抗在早期Ⅰ期研究納入的115例後線患者中ORR為10%。這些都提示免疫抑制劑單藥治療獲益有限,暫時不推薦單藥使用。未來研究的方向應集中於免疫治療聯合化療/靶向治療/放療及其他的聯合治療策略上。
  • 三陰性乳腺癌首個免疫方案!羅氏Tecentriq+Abraxane一線治療PD-L1...
    目前,羅氏正在開展7項評估Tecentriq治療TNBC的III期研究,包括疾病的早期和晚期階段。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症類型,全球每年確診超過200萬例。TNBC約佔所有乳腺癌比例的15%,與其他類型乳腺癌相比,TNBC在50歲以下女性中更為常見。
  • 徐兵河教授:HR陽性晚期乳腺癌治療的研究進展
    我們將回顧HR陽性晚期乳腺癌領域的研究進展,總結該領域的未來探索方向。 HR陽性晚期乳腺癌一線治療:CDK4/6抑制劑 vs 內分泌治療 對於HR陽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線治療選擇,內分泌治療仍然是目前國內外各大指南推薦中的基礎方案。
  • [ASCO2015]新輔助TDM1±內分泌治療用於早期乳腺癌的療效
    6月1日上午的乳腺癌口頭報告專場上,將公布的一項2期臨床研究,評估了12周的新輔助TDM1聯合或不聯合內分泌治療對於HER2陽性激素受體陽性的早期乳腺癌的療效(摘要號506)。醫脈通對此進行了報導。有證據表明,根據激素受體(HR)狀態不同,標準新輔助化療聯合靶向治療在HER2+早期乳腺癌(eBC)的療效有所不同。
  • 低劑量卡培他濱維持治療早期三陰性乳腺癌可提高5年無病生存率
    三陰性乳腺癌(TNBC)是指癌組織中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人表皮生長因子-2(HER-2)均為陰性的乳腺癌。因預後較差、早期容易復發轉移以及對常見的靶向治療和內分泌治療不敏感等特徵,該疾病一直是乳腺癌基礎以及臨床研究的熱點。對於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而言,化療是早期唯一的輔助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