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2015]新輔助TDM1±內分泌治療用於早期乳腺癌的療效

2021-01-21 醫脈通腫瘤科

醫脈通編譯整理,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2015年ASCO年會即將揭幕。6月1日上午的乳腺癌口頭報告專場上,將公布的一項2期臨床研究,評估了12周的新輔助TDM1聯合或不聯合內分泌治療對於HER2陽性激素受體陽性的早期乳腺癌的療效(摘要號506)。醫脈通對此進行了報導。


有證據表明,根據激素受體(HR)狀態不同,標準新輔助化療聯合靶向治療在HER2+早期乳腺癌(eBC)的療效有所不同。ADAPT HER2+/HR+研究旨在確定雙靶向治療的應答者,這一問題也一直沒有得到廣泛的探討。


380例患者(pts)接受12周的新輔助治療。A/B 組:T-DM1(3.6mg/kg q3w)± 內分泌治療(ET)(絕經前:他莫昔芬;絕經後:芳香化酶抑制劑);C 組(對照組):q3w曲妥珠單抗+ ET。手術後,患者每周接受4xEC–12x 紫杉醇(調查人員自由裁量)並完成1年曲妥珠單抗治療。試驗檢測A和B 組患者的 pCR(達到yPN0 和 ypT0),檢測值與C 組比較。生物標記物在基線和3周後測量。


預先計劃中期分析(N=130)的目的是確定一個早應答的生物標記物(如Ki-67的下降),並驗證試驗的假設。患者中位年齡為49歲;55%為絕經前的患者;40%患者的腫瘤為cT1,51% 為cT2; 68% 為cN0,27%為cN1; 75%為G3。Ki67為中位基線的佔30%。三組患者中,95-100%的患者接受了全部4個周期的治療。12例患者(A組4例; B組6例; C組2例)中發生了15件嚴重不良事件,大多數是CTC2級(9例)或3級(4例);所有患者完全恢復,無後遺症。


總pCR 率為30.8%:A、B和C三組分別為40.5%、45.8%和6.7%。A或B與C組之間的差異是具有統計學意義的(p< 0.001),但A、B兩組間差異不大。探索性分析表明,對於絕經前患者,在T-DM1中加入內分泌治療 是有益處的(pCR:單藥T-DM1為28.6% vs. T-DM1+ET為47.6%),但這對於絕經後患者卻不是如此(pCR: 64.3% vs. 50%)。有43.1%的患者3周內活檢時不可能實現Ki-67的定量,主要是由於低腫瘤細胞計數(< 500);其餘的腫瘤中,治療一周期後,有21.6%(16/74)的腫瘤中Ki-67≤10%。這些結果也可能受不同內分泌治療選擇(Tam vs. AI)而影響,仍然需要最終的數據來證實。


中期分析首次證明了,對於HER2+/HR+早期乳腺癌患者,僅12周的T-DM1±ET(沒有全身化療)獲得的pCR 率(> 40%)具有臨床意義。正在進行的生物標記物分析包括PI3K突變和內在的亞型。在2015年1月,有449例患者完成註冊。臨床試驗信息:NCT01745965


更多精彩內容》》》2015年ASCO年會專題報導


網址http://meeting.medlive.cn/detail/index-8531.html


摘要原文(摘要號506)


Background: Evidence suggests differential efficacy of standard neoadjuvant chemo- + targeted therapy in HER2+ early breast cancer (eBC) according to hormone-receptor (HR) status. ADAPT HER2+/HR+ aims to identify responders to dual targeted therapy, which has not been widely explored.


Methods: 380 patients (pts) receive 12 weeks of neoadjuvant therapy. Arms A/B: T-DM1 (3.6 mg/kg q3w) ± endocrine therapy (ET) (pre-: tamoxifen; postmenopausal: aromatase inhibitor); Arm C (control): q3w trastuzumab + ET. After surgery, pts are to receive 4xEC – 12xpaclitaxel weekly (investigators』 discretion) and complete 1y trastuzumab. Trial tests pCR (yPN0 and ypT0/is) in Arms A and B compared to control (C). Biomarkers are measured at baseline and after 3 weeks.


Results: Pre-planned interim analysis (n = 130) aimed to identify an early-response biomarker (e.g. Ki-67 drop) and to validate trial assumptions. Median age was 49 years; 55% were pre-menopausal; 40% had cT1 tumors, 51% cT2; 68% had cN0, 27% cN1; 75% had G3. Median baseline Ki67 was 30%. In all arms, 95-100% received all 4 therapy cycles. 15 SAEs occurred in 12 pts (A:4; B:6; C:2), majority are CTC grades 2 (9) or 3 (4); all pts completely recovered without sequelae. Overall pCR rate was 30.8%: A: 40.5%, B: 45.8%, C: 6.7%.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ither arm A or B vs. C was significant (p < 0.001), but not A vs. B. Exploratory analysis suggests benefit of adding ET to T-DM1 in pre- (pCR: 28.6% for T-DM1 single agent vs. 47.6% with ET) but not in postmenopausal pts (pCR: 64.3% vs. 50%). Ki-67 quantification in the 3-week biopsy was not possible in 43.1%, mostly due to low tumor cell counts ( < 500); of the remaining tumors, 21.6% (16/74) had Ki-67 ≤ 10% after first cycle. Final data set is required to substantiate these findings which may also be impacted by the different ET options (Tam vs. AI).


Conclusions: The interim analysis demonstrates for the first time clinically meaningful pCR rates ( > 40%) after only 12 weeks of T-DM1 ± ET without systemic chemotherapy in HER2+/HR+ eBC. Ongoing biomarker analyses include PI3K mutations and intrinsic subtypes. In 1/2015, registration phase was completed at 449 pts. Clinical trial information: NCT01745965


歡迎您關注「醫脈通腫瘤科」微信公眾帳號。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角,彈出菜單後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吧^__^


相關焦點

  • 乳腺癌新輔助內分泌治療熱點問題探討
    而ER+、HER2-的乳腺癌患者,往往對NCT並不敏感,所達到的pCR率僅10-20%,對於這部分患者新輔助內分泌治療(NET)成為了可選方案。2015年St.Gallen會議上,87.9%專家認為絕經後激素受體陽性患者應該合理地選擇新輔助內分泌治療,其中有42.9%專家建議新輔助內分泌治療的最佳持續時間為4~8個月或直到獲得最佳臨床緩解率為止[13]。但對於不同患者,不同治療藥物及不同腫瘤類型所需的治療時間也不能一概而論,另外如何評估最大緩解也沒有統一的標準,最佳用藥時間仍然需要更多臨床研究數據支持。
  • 乳腺癌靶向藥!輝瑞Ibrance(愛博新)治療HR+/HER2-早期乳腺癌又一項...
    2020年10月10日訊 /生物谷BIOON/ --輝瑞(Pfizer)與德國乳腺組織(GBG)近日聯合宣布,所合作的評估靶向抗癌藥Ibrance(中文商品名:愛博新,通用名:palbociclib,哌柏西利)用於治療在完成新輔助化療後仍有浸潤性疾病的激素受體陽性/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HR+/HER2-)早期乳腺癌
  • ...乳腺癌指數高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需延長內分泌治療時間|腫瘤情報
    2.CCR:乳腺癌指數高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需延長內分泌治療時間  3.CCR:新型PD-L1抗體LY3300054,單藥或聯合靶向治療實體瘤安全有效  4.BJC:格拉斯哥微環境評分可預測I-III期結直腸癌患者FOLFOX獲益  01  Ann Oncol
  • ASCO 大咖談 | 王昕教授解析ASCO早期乳腺癌研究亮點
    ,大多數三陰性乳腺癌對治療易產生耐藥性,侵襲性強,易發生遠處轉移,屬於預後較差的乳腺癌。雖然5年OS率無統計學差異,分別為85%和81%,但是也能看到有優效性的改善。正如我上述所說,三陰性乳腺癌目前缺乏精準的治療手段,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一個低毒、通用的卡培他濱小劑量節拍化療的方案,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新。
  • 乳腺癌靶向藥!輝瑞Ibrance(愛博新)聯合內分泌療法治療HR+/HER2...
    2020年06月02日訊 /生物谷BIOON/ --輝瑞(Pfizer)近日對評估靶向抗癌藥Ibrance(中文商品名:愛博新,通用名:palbociclib,哌柏西利)聯合內分泌療法治療激素受體陽性(H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HER2-)早期(II期和III期)乳腺癌III期PALLAS試驗進行了更新
  • 王殊教授: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新輔助免疫治療——機遇、挑戰與相關思考
    在9月21日的乳腺癌專場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王殊教授就《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新輔助免疫治療——機遇和挑戰》做了精彩報告。腫瘤瞭望特將講課內容及其對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的觀點進行了整理,供讀者學習。,尤其對於三陰性乳腺癌(TNBC)和HER2+乳腺癌患者,新輔助治療藥敏平臺的篩選作用可以指導後續治療。
  • Abemaciclib聯合內分泌治療可輔助治療HR+,HER2-,淋巴結陽性,高...
    超過90%的乳腺癌患者在早期就會得到診斷,其中包括約70%的癌症的激素受體陽性(HR +)和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HER2-)。標準治療取決於復發的風險,但包括手術,放療,輔助/新輔助化療,和內分泌治療(ET)的組合。
  • 晚期乳腺癌患者,未來之路如何走?|內分泌治療|陽性乳腺癌|HER2|...
    ◎ 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新組合靶點約70%的乳腺癌為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後續需要長達5~10年的內分泌治療。當患者發展為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該怎麼組合?正如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郝春芳教授所說:「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已經進入靶向治療新時代!」
  • 2020 SABCS:乳腺癌內分泌治療重磅研究盤點
    對比ET+安慰劑用於絕經前或絕經後HR+/HER2-晚期乳腺癌的療效和安全性。重要的是,高風險疾病患者可能從堅持內分泌治療中獲益最大,因此停止治療的可能性較小。 05 新輔助內分泌治療模型:預測最合適的新輔助治療方案!
  • 羅氏靶向藥帕捷特獲批新適應症 用於晚期乳腺癌一線治療
    目前,帕妥珠單抗、曲妥珠單抗雙靶聯合多西他賽是國際上治療HER2陽性晚期乳腺癌的標準一線治療。 乳腺癌是中國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的首位,其中HER2陽性乳腺癌約佔20%-30%,因其惡性程度高、病情進展迅速、易發生淋巴結轉移、化療緩解期短、內分泌治療相對耐藥等特點,給臨床治療帶來不少困難,患者生活質量整體偏低。
  • 乳腺癌新輔助化療二三事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飛速發展,乳腺癌的發病率也明顯上升,根據國內最新的癌症數據統計,截止2014年,它已經躍居為我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所幸的是,相較於很多惡性腫瘤,乳腺癌患者的預後較好,尤其是早期乳腺癌患者,如果能接受系統規範的治療,甚至可以追求治癒。乳腺癌的治療手段繁多,包括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等。
  • 王樹森教授:HR陽性早期乳腺癌的AI治療要點
    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編者按: 芳香化酶抑制劑(AI)是HR陽性乳腺癌患者內分泌治療的常用藥物,尤其是早期乳腺癌患者可能需要經歷長達5~10年的AI治療。
  • 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eBC)輔助治療!羅氏Perjeta+赫賽汀+化療方案...
    該研究是一項國際性、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兩組III期研究,在4805例可進行手術切除的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eBC)患者中開展,評估了Perjeta(pertuzumab)、Herceptin(赫賽汀,trastuzumab)和化療聯合用藥方案(Perjeta方案)用於術後輔助治療時相對於赫賽汀+化療+安慰劑聯合用藥方案的療效和安全性。
  • 中國晚期乳腺癌規範診療指南(2020版)|乳腺癌|抑制劑|內分泌|診療|...
    確診轉移後,建議進行至少1次乳腺癌生物學指標的再評估(如HR、HER-2和Ki-67)。腫瘤標誌物是評價治療反應的輔助指標,其動態變化能夠協助療效評價,在缺少可測量病灶時意義更加重要。晚期乳腺癌治療過程中腫瘤標誌物持續上升可能是腫瘤進展的早期表現,應同時結合影像學檢查明確判斷,決定是否需要更改治療方案。
  • 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病例分享及病理有關問題思考
    2020年春節期間,NMPA批准了恩美曲妥珠單抗用於接受了紫杉烷類聯合曲妥珠單抗為基礎的新輔助治療後仍殘存侵襲性病灶的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輔助治療,臨床對新輔助治療的病理評估準確性的需求變得尤為迫切。
  • 六大影響乳腺癌治療效果的誤區,快來看看你中了嗎?|乳腺癌|內分泌|...
    雖然手術在乳腺癌的治療中確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並且在少數情況下是唯一的治療手段,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手術其實只是癌症綜合治療中的一個環節,一種方法。手術範圍以及其他治療的先後次序應由醫生根據腫瘤的臨床特徵,如大小、部位,病理結果、淋巴結活檢情況,以及患者的全身情況來綜合決定;術前活檢和新輔助化療的合理應用已經獲得廣泛認可。
  • 超聲造影及彈性成像評價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的研究進展
    超聲造影及彈性成像評價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的研究進展
  • 乳腺癌治療決策:從個體化治療到精準醫學
    內分泌治療方面,從20世紀初行卵巢切除術治療乳腺癌,發展到20世紀60年代發現乳腺癌的雌激素受體(ER),隨後他莫西芬、芳香化酶抑制劑不斷得到臨床研究和應用。輔助化療方面,1974年開始CMF臨床研究,1997年抗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開啟了靶向治療時代。乳腺癌的綜合治療模式越來越成熟,早期乳腺癌的治療效果不斷提高。
  • 哌柏西利/帕博西尼/PALBOCICLIB用於治療晚期乳腺癌效果如何?
    美國輝瑞公司官網發布消息稱,旗下的乳腺癌高效藥物——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4/6抑制劑愛博新 IBRANCE(哌柏西利, palbociclib),已於7月31日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 最最全面的乳腺癌2018年度學術盤點來了!| HR+早期乳腺癌篇
    早期乳腺癌,以局部治療為主,系統治療為輔,進而追求患者的長期無病生存,以至於治癒;  晚期乳腺癌患者,因為很難治癒,因此更強調延長生命的同時儘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疾病負擔,主要接受系統治療;  對部分局部晚期或者腫瘤負荷比較大的患者,手術前新輔助逐漸成為新的選擇,能夠讓不可手術患者獲得可手術機會,讓不可保乳患者獲得保乳機會,如果在新輔助治療後達到病理完全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