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乳腺癌領域年度成績單

2020-11-28 醫脈通

7月3-4日,2020 BOC/BOA會議順利舉行,會議內容主要包括各腫瘤領域最重磅研究進展、中國年度研究進展和2020版指南更新解讀三個方面,會議期間,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葛睿教授匯報了2019年度中國乳腺癌臨床研究進展,詳情如下。



一、臨床研究


1.全身治療

 

(1)內分泌治療

 

西達本胺聯合依西美坦治療HR陽性絕經後晚期乳腺癌的III期臨床研究(ACE研究)

 

由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江澤飛教授領銜,在中國22家研究中心進行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III期臨床試驗。西達本胺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口服亞型選擇性HDAC抑制劑,是第一個在中國被批准的HDAC抑制劑。ACE研究結果提示,針對接受過內分泌治療後復發或進展的HR陽性HER2陰性晚期乳腺癌患者,選擇性HDAC抑制劑西達本胺聯合內分泌治療能顯著改善其生存獲益,可為這部分患者提供一種新的治療選擇。

 

(2)靶向治療

 

吡咯替尼聯合卡培他濱治療HER2陽性晚期乳腺癌的II期研究

 

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兵河教授課題組完成。吡咯替尼是中國第一個自主研發的抗HER2靶向藥物,屬於泛-ErbB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靶點包括HER2、EGFR和HER4。在1期試驗中就對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顯示出了一定的抗腫瘤活性,II期研究進一步比較了吡咯替尼或拉帕替尼聯合卡培他濱的療效,結果顯示患者的總體緩解率和無進展生存率均有明顯改善,獲得了18.1個月的PFS,也是迄今為止,國內已獲批抗HER2藥物中,註冊臨床研究所達到PFS最長的治療方案。

 

吡咯替尼聯合卡培他濱二線治療HER2陽性晚期乳腺癌的Ⅲ期研究

 

由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江澤飛教授課題組開展的Ⅲ期PHENIX研究納入了國內279例既往接受過紫杉烷和曲妥珠單抗治療的HER2+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結果顯示,吡咯替尼+卡培他濱組患者(n=185)的中位PFS相比安慰劑+卡培他濱組(n=94)顯著延長(11.1 vs 4.1個月),ORR顯著提高(68.6% vs 16.0%)。

 

吡咯替尼的II期和III期研究,均表現出了遠超現有治療方案的療效,同時具備可耐受的安全性,2019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乳腺癌診療指南》以2A類證據級別推薦用於晚期HER2陽性乳腺癌的二線治療,取代了原先曲妥珠單抗跨線治療方案,為晚期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優的治療機會。這一中國抗HER2領域的突破也將逐漸改變中國臨床實踐。

 

(3)化療

 

卡培他濱聯合多西他賽和環磷醯胺加表柔比星輔助治療三陰性乳腺癌(CBCSG-010研究)

 

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邵志敏教授課題組完成,在中國35個中心進行,共納入636例患者,其中585例TNBC患者符合入組標準並接受了治療。目前已完成5年隨訪,取得了非常好的陽性結果。卡培他濱組5年DFS率(86.3% vs. 80.4%)、5年RFS率(89.5% vs. 83.1%)和5年DDFS率(89.8% vs. 84.2%)均顯著高於對照組,兩組5年OS率相似(93.3% vs. 90.7%)。CBCSG-010是中國第一項針對TNBC進行的將卡培他濱加入標準的紫杉/蒽環類藥物輔助化療的臨床研究,提示含卡培他濱治療方案可顯著改善5年DFS、RFS和DDFS,並且耐受性良好。這對於中國腫瘤醫生具有開創性的作用,非常希望這項研究的結果不僅可以給研究者帶來更多信心,也能為TNBC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神經節苷脂(GM1)治療紫杉類藥物周圍神經毒性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

 

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袁中玉教授課題組完成的這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納入了206例計劃接受紫杉類輔助化療並隨訪1年以上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在183例可評估患者中,GM1組在4個周期化療後的平均FACT-Ntx亞評分優於安慰劑組(43.27,95%CI 43.05-43.49)比34.34,95%CI 33.78-34.89)。GM1組中CTCAE v4.0評分≥1級周圍神經毒性顯著降低(14.3%對100.0%,P<0.001)。此外,通過ENS感覺神經病(26.4%對 97.8%,P<0.001)和運動神經病分量表(20.9%對81.5%,P<0.001)評估的≥1級神經毒性的發生率在GM1組顯著降低。在乳腺癌患者中,GM1可降低紫杉類藥物周圍神經毒性的嚴重程度和發生率。

 

治療前多參數的MRI放射學對於乳腺癌新輔助化療pCR預測的多中心研究

 

由廣東省人民醫院王坤教授課題組完成。該研究基於乳腺癌原發灶的定量多參數MRI影像組學特徵,並結合腫瘤分期、分子亞型和Ki67等臨床指標,有效提升pCR預測效果。研究結果顯示,多參數的MRI放射學對於乳腺癌新輔助化療pCR有一定的預測價值,尤其是在HR+/HER2-以及三陰性乳腺癌亞組中。

 

2.放射治療

 

術後放療方式對比:大分割放療 vs 常規分割放療在高危乳腺癌患者中的療效

 

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李曄雄教授課題組完成的這項隨機、非劣性、開放標籤的3期單中心研究納入了820例乳腺癌根治術後證實至少有四個陽性腋窩淋巴結轉移或原發性腫瘤T3-4期患者,按1:1隨機分為常規分割胸壁和淋巴區域放療(50 Gy,25次,持續5周餘)或大分割放療(43.5 Gy,15次,持續3周餘)組。在中位隨訪58.5個月時,60例(7%)患者出現了局部復發(大分割放療組為31例,常規分割放療組為29例),大分割放療組和常規分割放療組5年累積的局部復發率分別為8.3%和8.1%(P <0.0001)。對於高危乳腺癌患者,根治術後大分割放療療效不劣於常規分割放療,且具有相似的毒性,而且3級急性皮膚毒性反應更低,值得在臨床實踐中合理選擇。

 

二、轉化研究


基於中國患者的三陰性乳腺癌多組學精細圖譜

 

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邵志敏教授課題組完成,對465例三陰性乳腺癌標本展開研究,繪製出全球最大的三陰性乳腺癌隊列多組學圖譜。創新性的將三陰性乳腺癌分類,並命名為4個不同的亞型:免疫調節型、腔面雄激素受體型、基底樣免疫抑制型、間質型。這也是國際上首次基於多維組學大數據系統提出的三陰性乳腺癌分類標準,這為尋找到三陰性乳腺癌的靶點指明了新的方向。研究者根據三陰性乳腺癌的不同亞型進一步分析,找到了不同亞型獨特的基因位點。同時,研究組還首次公布了一批中國人三陰性乳腺癌的特有基因突變:例如PIK3CA基因突變,在我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人群中的比例要顯著高於美國的數據。研究組正在開展了針對難治性三陰性乳腺癌的精準治療的臨床研究——FUTURE研究,期待研究結果能夠指導臨床實踐。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重大發現:神經元就是乳腺癌細胞,眾多名牌大學學者「聯袂」呈現
    我們在採用艾普蕾英文論文相似性檢測系統篩查過程中發現江蘇師範大學學者的論文與河北醫科大學學者的論文呈現一定程度的文本相似(見下圖):當調取兩篇論文的圖片進行閱讀後發現了江蘇師範大學學者展示的乳腺癌細胞電鏡圖片和河北醫科大學學者展示的神經元電鏡圖片完全一樣,儘管江蘇師範大學學者的乳腺癌電鏡圖片進行了有目的的翻轉和旋轉掩飾。
  •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周年「成績單」獲贊
    央廣網武漢5月24日消息(記者張毛清 通訊員杭慧喆)23日,在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高峰論壇上,研究院院長、著名學者歐陽康教授展示了該院一年來的發展概況,亮眼成績單引發各方「點讚」。
  • 「中國方案」為三陰性乳腺癌輔助治療開啟新篇章
    中國自主研究登頂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IF=28作為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乳腺癌有著高達90%以上的五年生存率,只要得的不是三陰性乳腺癌——乳腺癌中最惡性的一種。而一項來自中國的研究,使得三陰性乳腺癌也不再那麼可怕了。
  • 患上乳腺癌後開發AI診斷模型,MIT女學者獲「AI諾貝爾獎」
    但是作為一位AI領域的科學家,Barzilay又給自己提出了第三個問題:為什麼乳腺癌不能更早早診斷出來呢?她創建了早期乳腺癌診斷和風險評估的算法模型,該項目已經在全球多家醫院,包括瑞典、波士頓、中國臺灣地區等地方落地。
  • 河南兩學者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獎
    11日,記者從河南省科技廳獲悉,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對52名為中國科學技術進步與創新做出傑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進行表彰,河南兩學者榜上有名。據了解,河南此次獲獎的河南科技大學魏世忠被頒授「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河南農業大學範國強被頒授「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 最最全面的乳腺癌2018年度學術盤點來了!| HR+早期乳腺癌篇
    核心提示: 新舊交替之際,《醫學界》特邀請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馬飛教授對2018年乳腺癌領域的重要臨床研究進行了回顧,主要包括HR+早期乳腺癌、HER2+早期乳腺癌和晚期乳腺癌。今天首先來了解下2018年HR+早期乳腺癌有哪些治療進展,並請持續期待精彩續篇~   文丨馬飛  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  我國乳腺癌發病率仍在快速增加中
  • 2020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揭曉!12位學者獲獎
    來源:求是科技基金會、軟科近日,求是科技基金會官網公布了2020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獲獎名單,共有12位學者獲獎。「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是1995年在陳省身、楊振寧、周光召、李遠哲、簡悅威五位科學家顧問的一致倡議下設立的,專門獎助在中國內地從事基礎研究領域的優秀青年科研人員。
  • 乳腺癌國產新藥上市, 為Her-2陽性患者帶來福音
    千呼萬喚始出來,由中國自主研發的1.1類國產乳腺癌新藥驚豔問世,療效全面領先,近日登上世界舞臺。  2015年,中國乳腺癌新發患者數量增至28萬,相較過去而言,這個數字一直在持續攀升。在國內原研新藥中,吡咯替尼是第一個憑藉I期研究結果登上JCO級別雜誌的,吡咯替尼的II期研究結果被SABCS(聖安東尼奧乳腺癌研討會)列入2017年度回顧,並且僅憑II期研究結果,2017年被CFDA列入優先審評。
  • 2018年度「香江學者計劃」開始申報
    一、項目內容「香江學者計劃」每年選派內地博士到香港指定的大學,在港方合作導師的指導下,以港方大學合約研究人員的身份開展博士後研究
  • GE醫療與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聯合舉辦中國乳腺癌篩查標準化論壇
    中國廣州2015年10月20日電 /美通社/ -- 2015年10月18日,GE醫療與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在廣州聯合舉辦中國乳腺癌篩查標準化論壇,與百位行業專家、學者、同行分享乳腺癌防治、標準化篩查所面臨的挑戰與機會,共同探討我國乳腺疾病篩查標準化體系的建立。
  • 中國學者積極參與人工智慧關鍵領域研究
    新華社記者任超 攝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記者李宓)自然語言處理領域頂級國際會議國際計算語言學年會(ACL2020)近日線上開幕。清華大學開發的科技大數據發掘與服務平臺Aminer通過對大會論文的統計分析顯示,中國學者愈發積極地參與自然語言處理這一人工智慧關鍵領域的研究。自然語言處理讓計算機理解並生成語言。
  • 溫州秀出亮眼成績單
    7月17日上午,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省人民大會堂舉行,297項科技創新成果榮獲2019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市科技局表示,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令人備受鼓舞,反映了我市近年來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推動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環大羅山科創走廊等政策、舉措取得良好效果,彰顯了溫州推進「一區一廊」建設的底氣和力量。
  • 中國學者都喜歡在哪些SCI期刊上發表文章?名單來了
    2020年(2019年度) SCI影響因子即將發布,梅斯小編根據中國學者投稿數及梅斯指數整理了熱門學科國人更愛發表的SCI期刊同大家分享,帶大家看看2019年各個領域哪些期刊國人發文更多。而中國學者發文佔比最高的期刊為PEDIATR PULM,雖然發文數量只有30篇,但佔比卻高達47.73%。
  • 中國學者都喜歡在哪些SCI期刊上發表文章?名單來了
    2020年(2019年度) SCI影響因子即將發布,梅斯小編根據中國學者投稿數及梅斯指數整理了熱門學科國人更愛發表的SCI期刊同大家分享,帶大家看看2019年各個領域哪些期刊國人發文更多。婦產科婦產科領域2019年在中國學者中熱度最高的期刊前三名分別為HUM REPROD、FERTIL STERIL、REPROD SCI。中國學者發文佔比最高的期刊為AM J OBSTET GYNECOL,佔比高達64.07%,該雜誌影響因子為7.76, 投稿命中率:25.0% 審稿周期:平均1.67月。
  • 羅氏重磅乳腺癌藥物Perjeta申請中國上市
    1月2日,羅氏重磅乳腺癌藥物Perjeta(帕妥珠單抗)在中國的上市申請獲得CDE承辦受理。
  • 眼科領域8位學者入選愛思唯爾2019 年中國高被引學者(轉載)
    2020年5 月 7 日,愛思唯爾(Elsevier)正式發布 2019 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本次國內共有來自 242 個高校/科研單位/企業的 2163 位學者入選。
  • 12位青年學者獲得2020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根據《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條例》,經同行評議,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授予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桂敬漢等12位優秀青年化學工作者「2020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 ICLR 2020 華人學者交出亮眼「成績單」
    ICLR 2020 上華人表現亮眼 近日,AMiner 發布的 ICLR 八年以來論文被引量最高的 50 名華人學者榜單,受到了眾多好評。有人評論:看到了那麼多華人作者,看到眾多中國高校與世界名校並列,令人激動!
  • 頭皮冷卻可減少乳腺癌化療患者脫髮
    原標題:頭皮冷卻可減少乳腺癌化療患者脫髮   科技日報北京2月21日電 (記者姜靖)《美國醫學會雜誌》近日載文稱,一項研究對乳腺癌婦女的脫髮情況進行了調查,讓其中一些患者在化療前後和過程中接受了頭皮冷卻治療,結果顯示,頭皮冷卻裝置可幫助接受化療的乳腺癌患者減少脫髮。
  • 減排成績單亮眼!中國為全球氣候治理作表率
    中國用實際行動做出了表率。近年來,從理念創新到目標設定,從政策行動到實施成效,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始終信守承諾,表現出色,贏得世界的認可與尊重。減排成績單亮眼「中國的氣候變化工作取得可喜的進展。」在全球減排行動中,中國扮演的「模範生」角色,日益深入人心,交出的成績單有目共睹。去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次締約方會議在德國波恩舉行期間,德國之聲電臺網站就曾直言,中國是會議上的一個關鍵因素。報導稱,中國正在為生態能源做更多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