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發現:神經元就是乳腺癌細胞,眾多名牌大學學者「聯袂」呈現

2020-08-04 艾普蕾
重大發現:神經元就是乳腺癌細胞,眾多名牌大學學者「聯袂」呈現

神經元和乳腺癌細胞具有相同的細胞結構,這個畫面太有創意了,你相信嗎?

這個重大發現來自2016-2018年期間、8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鼎力資助發表的5篇SCI論文,作者分別來自天南海北(吉林、北京、河北、江蘇、安徽、湖南、廣東)的眾多知名大學機構(吉林大學、河北醫科大學、江南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安徽醫科大學、中南大學、廣州醫科大學、解放軍總醫院)。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81272450)資助的DOI號10.1159/000491718論文作者來自5個大學機構;江蘇師範大學學者單篇論文獲得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我們在採用艾普蕾英文論文相似性檢測系統篩查過程中發現江蘇師範大學學者的論文與河北醫科大學學者的論文呈現一定程度的文本相似(見下圖):

重大發現:神經元就是乳腺癌細胞,眾多名牌大學學者「聯袂」呈現

當調取兩篇論文的圖片進行閱讀後發現了江蘇師範大學學者展示的乳腺癌細胞電鏡圖片和河北醫科大學學者展示的神經元電鏡圖片完全一樣,儘管江蘇師範大學學者的乳腺癌電鏡圖片進行了有目的的翻轉和旋轉掩飾。但是大家都知道電子顯微鏡突破了光學顯微鏡解析度低的限制,成為了診斷和觀察超微結構的重要和可信的工具。既然神經元和乳腺癌細胞的電鏡超微結構一致,且研究發現來自兩個完全獨立的研究組,沒有理由質疑啊,但圖片拍攝的範圍、角度、背景等要素卻都一樣,如何可以做到呢?

重大發現:神經元就是乳腺癌細胞,眾多名牌大學學者「聯袂」呈現

隨著我們採用艾普蕾軟體系統擴大檢測範圍,其他三篇論文也採用電鏡證明了神經元和乳腺癌細胞長得一模一樣。下面就按照論文發表時間順序直接展示證據,相同顏色框表明其內容相似或相同:


河北醫科大學學者的神經元研究

重大發現:神經元就是乳腺癌細胞,眾多名牌大學學者「聯袂」呈現

重大發現:神經元就是乳腺癌細胞,眾多名牌大學學者「聯袂」呈現

重大發現:神經元就是乳腺癌細胞,眾多名牌大學學者「聯袂」呈現

解放軍總醫院學者的乳腺癌研究

重大發現:神經元就是乳腺癌細胞,眾多名牌大學學者「聯袂」呈現

重大發現:神經元就是乳腺癌細胞,眾多名牌大學學者「聯袂」呈現


江蘇師範大學學者的神經元研究

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重大發現:神經元就是乳腺癌細胞,眾多名牌大學學者「聯袂」呈現

重大發現:神經元就是乳腺癌細胞,眾多名牌大學學者「聯袂」呈現

重大發現:神經元就是乳腺癌細胞,眾多名牌大學學者「聯袂」呈現


江南大學、南京醫科大學、

安徽醫科大學、中南大學、

廣州醫科大學學者的共同乳腺癌研究

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重大發現:神經元就是乳腺癌細胞,眾多名牌大學學者「聯袂」呈現

重大發現:神經元就是乳腺癌細胞,眾多名牌大學學者「聯袂」呈現

重大發現:神經元就是乳腺癌細胞,眾多名牌大學學者「聯袂」呈現


吉林大學學者的神經元研究


重大發現:神經元就是乳腺癌細胞,眾多名牌大學學者「聯袂」呈現

重大發現:神經元就是乳腺癌細胞,眾多名牌大學學者「聯袂」呈現

《論文預警》專欄


估計還有更多的中國知名大學機構學者論文證實了神經元和乳腺癌細胞長得一模一樣,限於精力,我們就不進一步深究下去了。臨近2021年了,懲治科研不端行為的紅頭文件仍然在出臺,可涉嫌學術不端的高大上SCI論文在我們的篩查過程中卻感覺有增無減,國家經費深陷其中。

為了展示我們在篩查過程中發現的論文問題,及時提醒讀者謹慎參考相關論文,我們將在艾普蕾微信公眾號開闢《論文預警》專欄,也供被預警的作者積極聯繫雜誌進行更正。請注意:論文預警僅僅是學術層面的請教或質疑,並不指控學術不端行為。

相關焦點

  • 《自然-通訊》:重慶大學醫學院廖祥團隊等發現大腦皮層HB細胞
    該工作在大腦皮層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細胞,該細胞在學習後出現,呈現出特殊的簇狀高頻放電活動模式,稱為「整全性簇放」(Holistic Bursting,簡寫為HB),因此將該細胞命名為HB細胞,這一細胞可能參與構成了大腦認知的基礎。
  • [專家視角]腫瘤浸潤淋巴細胞在乳腺癌中的研究進展
    》作者:黃佳慧  陳小松  沈坤煒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發病率第一的惡性腫瘤,嚴重危害女性健康;在中國,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然而,CD8+TIL是否能預測整體人群預後尚存在爭議,部分學者發現CD8+TIL僅與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ER)陰性乳腺癌、HER-2陽性乳腺癌預後呈正相關,也有部分學者僅在基底細胞樣乳腺癌亞組中觀察到CD8+TIL與預後的關聯,而在ER陽性乳腺癌中則沒有預後預測價值。
  • 治帕金森新曙光:中美學者將腦中非神經元細胞轉分化為神經元
    當地時間6月24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一項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SCD)、北京大學、西南醫科大學等團隊的研究人員聯合完成的研究,研究團隊在分離的人類細胞和小鼠中,利用一種單步方法將大腦的非神經元細胞轉化成了功能性神經元。這項技術被證實可以逆轉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症狀,或為探索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療法指出了一條新途徑。
  • 發現乳腺鈣化灶,就是得了乳腺癌嗎?
    發現乳腺鈣化灶,就是得了乳腺癌嗎?大家對乳腺癌的關注越來越高,但對疾病本身還是一知半解。乳腺鈣化灶有這麼可怕嗎?發現乳腺鈣化灶到底該怎麼辦呢?乳腺癌篩查首選:乳腺X線攝影(鉬靶)這是檢出、評估乳腺鈣化灶的首選及規範方法。
  • 南開大學一科研團隊破解了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之謎
    記者24日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朱正茂副教授科研團隊破解了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之謎。乳腺癌是世界範圍內危害女性健康的最常見惡性腫瘤,且呈現年輕化趨勢。作為對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內分泌治療卻備受耐藥性的困擾,成為乳腺癌診治中亟待克服的重要問題。日前,朱正茂課題組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核膜蛋白LEM4誘髮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的分子機制。
  • 重大進展!大連醫科大學劉強/徐潔揭示表觀遺傳對於乳腺癌幹細胞樣...
    2020年8月28日,大連醫科大學劉強及徐潔共同通訊在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題為「Oncogenic AURKA-enhanced N6-methyladenosine modification increases DROSHA mRNA stability to transactivate
  • 乳腺癌發現新靶點,與25%死亡相關的三陰性患者添生機
    科學家發現新靶點,乳腺癌擴散、轉移有望得到遏制。冷泉港實驗室(GSHL)科學家們近期發現了一種 RNA 調控基因片段,可能與乳腺癌的擴散相關。研究人員在動物實驗中敲掉了這一靶向 RNA,減少了腫瘤的轉移性生長。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 Nature 子刊上。
  • Cancer Cell:一種常見乳腺癌的前體細胞
    美國塔夫茨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對老鼠研究發現兩種與乳腺細胞分化有關的前體細胞中,其中一種或許是導致管腔型的乳腺癌的前體細胞。這項研究發表在1月19日的Cancer Cell雜誌上,或將對治療乳腺癌提供一種新的治療靶標。
  • 科學家發現人腦細胞植入鼠腦可成功再生神經元
    中新網8月21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美國科學家首次發現,將成人腦細胞植入老鼠大腦後,可成功長出新的神經元,有助找出治療老人痴呆症或帕金遜症等腦部病症的新方法。,但美國佛羅裡達州大學的科學家將成人腦細胞植入老鼠腦部後,這些細胞成功生出新的神經元,而且分布到大腦多個區域。
  • 通過「剪刀手」將膠質細胞向神經元轉分化,可治療視力損傷和PD
    同時,該研究還證明了這項技術可以非常高效且特異地將紋狀體內的星形膠質細胞轉分化成多巴胺神經元,並且基本消除了帕金森疾病的症狀。該研究將為未來眾多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一個新的途徑。 人類的神經系統包含成百上千種不同類型的神經元細胞。
  • 科學家或發現新乳腺癌致癌基因
    科學家或發現新乳腺癌致癌基因有望藉此開發更有效的乳腺癌治療手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常與遺傳有關。
  • 鏡像神經元讓我們感同身受
    後來,科學家們找到了那些(猴子在剝花生時或聽到有人剝開花生時)被點亮的細胞。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香蕉、葡萄乾和各種其他物體上。研究最後證實,猴子的大腦中有一種被稱為鏡像神經元的神奇細胞:當動物看到或聽到一個動作,或者當它們執行同樣的動作時,鏡像神經元就會被點亮。
  • 乳腺癌有救了?來了解過繼轉移T細胞療法
    不過,隨著醫學技術的提升,我國治療乳腺癌上取得了很大進展,短短十年時間,5年生存率提高了7.3%。但是,由於患病人數眾多,每年因乳腺癌離世的患者仍然很多。 為了解決「紅顏殺手」,國家需要引入新的療法。
  • 乳腺癌腦轉移潛在分子機制被發現,有助於新藥研發
    2020年10月29日,維吉尼亞聯邦大學黃蘇雲及芝加哥大學何川共同通訊在Cancer Cell 在線發表題為「YTHDF3 Induces the Translation of m6A-Enriched Gene Transcripts to Promote Breast Cancer Brain
  • Nature:神經元如何維持它們的細胞身份?答案在Myt1l蛋白
    2017年4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神經元極力地抑制與非神經元細胞(皮膚細胞、心臟細胞、肺細胞、軟骨細胞和肝細胞)類型相關的基因表達來維持它們的細胞身份。
  • 什麼是乳腺癌 預防乳腺癌的方法有哪些
    原位乳腺癌並不喪命;但由於乳腺癌細胞喪失了正常細胞的特性,細胞之間銜接鬆散,簡單掉落。癌細胞一旦掉落,游離的癌細胞能夠隨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構成搬運,危及生命。現在乳腺癌已成為要挾女人身心健康的常見腫瘤。全球乳腺癌發病率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一直呈上升趨勢。美國8名婦女一生中就會有1人患乳腺癌。
  • JNS:意外發現一種中間神經元的「類星形膠質細胞作用」
    圖片來源: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神經元和膠質細胞是腦細胞中最為豐富的兩類細胞。膠質細胞,特別是星形膠質細胞,能夠釋放信號分子,從而支持健康突觸(神經元間的化學通訊結構)的生長和維持。但在該研究中,Fox的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中間神經元,這種神經元能解釋和傳遞來自其他神經元的信息,並且生成了絕大多數的能夠刺激突觸形成的腦源性膠原蛋白19。
  • CAR-T療法進軍三陰性乳腺癌,改善生存率,不再是空談
    三陰性乳腺癌一直是女性患者的噩夢,目前現有療法對其束手無策,因此預後差、耐藥性強、復發率高,而治療手段又非常有限,成為腫瘤圈的一大難題。 近期,有學者研發出新型CAR-T療法針對三陰性乳腺癌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效果,有望打破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格局。
  • Cell:重大突破!發現視網膜中感知光線強度的神經元群體
    他們發現眼睛視網膜中的神經元分工協作,從而使得特定的神經元經過調節對不同的光照強度範圍作出反應。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9月28日在線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Population Representation of Absolute Light Intensity in the Mammalian Retina」。論文資深作者、波士頓兒童醫院F.M.
  • 科學家發現逆轉三陰性乳腺癌對化療耐藥的新方法
    由於三陰性乳腺癌缺乏靶向療法,故其全身治療主要依靠化療,而化療耐藥性是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的主要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