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像神經元讓我們感同身受

2020-12-02 心之愛心理諮詢

文/心之愛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


看到媽媽伸出舌頭,

嬰兒會學著吐舌頭,

是鏡像神經元在起作用。


1991年,一個炎熱的夏日,義大利帕爾馬的一隻猴子坐在一個特製的實驗椅上,等著研究者取午餐回來。電極線植入了猴子大腦中與意圖規劃和動作實施相關的腦區。

猴子每次抓住並移動一個物體時,大腦中的一些細胞就會放電,監視器會發出嗶嗶嗶的聲音。一位研究員手裡拿著一隻冰激凌走進實驗室。猴子盯著他看,然後,一件令人驚奇的事情發生了:當研究員將冰激凌靠近嘴唇時,監視器發出了響聲——猴子沒有移動手臂,它只是看到了研究員拿著冰激凌並移到了嘴邊。



帕爾馬大學的神經科學家賈科莫·裡佐拉蒂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當猴子看到人類或其他猴子將花生送入嘴裡時,相同的腦細胞就被點亮了。後來,科學家們找到了那些(猴子在剝花生時或聽到有人剝開花生時)被點亮的細胞。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香蕉、葡萄乾和各種其他物體上。

研究最後證實,猴子的大腦中有一種被稱為鏡像神經元的神奇細胞:當動物看到或聽到一個動作,或者當它們執行同樣的動作時,鏡像神經元就會被點亮。

2006年相關研究發現,人類的鏡像神經元比猴子身上發現的任何一種鏡像神經元更聰明、更靈活,發展程度更高,它們很大一部分專門用於執行和理解他人行為和意圖、他人的行為與情緒的社會意義

更具體地說,鏡像神經元是一種存在於許多靈長類動物大腦中的特殊神經元,主要位於運動中樞皮層和顳葉—頂葉交界。位於這幾處的普通神經元一般會在個體需要執行動作時產生動作電位。比如,當你需要拿起一杯水時,負責調控胳膊、手指、臉部等部位的神經元開始工作,將信號傳遞給肌肉,並完成喝水的動作。

可是,鏡像神經元既會在執行動作時產生活動,也會在觀察到別人/別的動物執行同樣動作時放電,就像一面鏡子。而且在嬰兒出生時鏡像神經元就開始工作了。例如,看到媽媽伸出舌頭後,嬰兒會學著吐舌頭便是鏡像神經元在起作用。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克裡斯琴·凱塞斯博士研究發現,與他人分享情感的能力似乎與鏡像神經元的功能密切相關。「當你看到有人被痛苦觸動,你自己的疼痛區域也被激活。當你看到蜘蛛爬上某人的腿時,你會體會到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因為你的鏡像神經元正在被點亮。」

與此類似,鏡像神經元在色情作品中會被猛烈地激活。例如,當一個男人看著另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做愛時,觀察者的鏡像神經元就春情大動。事實證明,觀看性愛的替代性快感是非常直接的,無怪乎不少單身狗樂此不疲地收藏「小電影」。

另有研究表明,當兒童觀看暴力電視節目時,鏡像神經元細胞和與侵略有關的大腦區域都被激活,他們在幾分鐘或幾小時後攻擊行為有所增加。

鏡像神經元為心理治療中移情和反移情的心理機制提供了神經生物學基礎。來訪者通過移情將生活中對重要他人的感受轉移到治療師身上,而治療師對來訪者的反移情反應由治療師的早期關係塑造。治療師可以利用自己的鏡像系統理解來訪者的問題並產生共鳴。而在人們面對面的時候,鏡像神經元處於最佳狀態,這便可以解釋為何在心理諮詢中面詢往往效果最佳。

由於鏡像神經元涉及到「理解他人的感情和痛苦」這一認知功能,不少學者對特殊群體,比如自閉症患者和反社會罪犯的鏡像系統頗有興趣。有一個實驗在精神病態(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面前展示一段用針頭扎手背的視頻。對普通人,這種視頻會刺激並激活負責疼痛感部分的鏡像系統,而在精神病態(反社會)人格障礙者的大腦中,鏡像系統的活動很低。並且,在對他們進行PPI人格測試後,實驗人員們發現在「冷血指數」這一欄下得分越高者對鏡像系統的抑制程度越大。



有研究者認為孤獨症可能與鏡像神經元的損壞有關,許多自閉症病人能在他人臉上識別出某種情緒表情,比如悲傷,或用自己的臉模仿悲傷的表情,可是他們在模仿這些情緒的時候,沒有體會到這些情緒的意義。即便他們看到別人,也不知道悲傷、憤怒、厭惡或驚訝的感覺是什麼。

印度裔美國心理學家拉馬錢德蘭預言:「鏡像神經元對於心理學的意義,將如同DNA對於生物學的意義一樣:它將提供一種統一的框架,來解釋迄今為止仍然神秘未解而又難以付諸實驗驗證的眾多心理能力。如果說DNA決定我們是不是人,那麼鏡像神經元決定了我們能否塑造文明。

參考資料:

[1]《鏡像神經元,解讀心智的細胞》 mints/編譯公眾號:心理學空間網

[2]《從靈魂出竅到電車難題:大腦的鏡像神經元》

Prismooo/文公眾號:酷炫腦

[3]《神秘的鏡像神經元,一項與DNA相媲美的科學新發現!》

湛廬君/文 公眾號:湛廬文化

相關焦點

  • 鏡像神經元讓「天使」變「惡魔」?
    就在這一事件被人們瘋狂議論的同時,一個嶄新的名詞——鏡像神經元也走進了人們的視野。有研究表明,在人類的大腦神經中,鏡像神經元是一個特殊的家庭成員。當人們看到同類做出一個行為時,其就會被激發,這令我們人類有共情同理心。如果鏡像神經元缺失,實施暴力者就根本不能感知被害者的痛苦,因此,其更容易施暴。鏡像神經元究竟為何物,此種說法是否科學?就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 鏡像神經元 | 我們與生俱來的「同理心」
    首席神經學家馬可·亞科博尼(Marco Iacoboni)發現,在我們的大腦中,有一種腦細胞可以「反射」我們從他人那裡感知到的東西。這一發現可謂是關於同理心的生物學基礎,也是理解「社會大腦」的關鍵。Iacoboni曾在加州參加了6秒鐘情商大師班,我們在海邊進行了一場關於鏡像神經元及其與同理心關係的「豐盛探討」,我們將其中的一些內容整理了下來。
  • 分享 | 探索鏡像神經元
    當我們看到某人在做某件事時與我們自己要做或正在做這事時,我們大腦中的同一區域的神經元被激活,這些神經元便是鏡像神經元,鏡像神經元在兩種情況下都被興奮的功能便是鏡像功能。與我們的類人猿祖先一樣,我們也擁有「鏡像神經元」系統,可以在自己的大腦中對別人的動作進行複製或模仿。值得注意的是,只有那些有意圖的行動才會引發鏡像神經元放電。
  • 科普 20161128期 鏡像神經元理論
    李乍那迪博士最近接受採訪時表示,猴子大腦中有特有的細胞,叫鏡像神經元,當猴子看到或聽到一個動作和當猴子自己做這一動作時,這些細胞會興奮。  人類大腦有若干鏡像神經系統來專門傳輸和了解別人的行動和意圖,以及別人行為的社會意義和他們的情緒。鏡像神經元不是通過概念推理,而是通過直接模仿來讓我們領會別人的意思。通過感覺而非思想。
  • 你知道鏡像神經元是什麼嗎?它們是如何影響行為的?
    當鏡像動作的目標與執行的動作相同,但兩個動作本身不一定完全相同時,廣義一致鏡像神經元就開始放電。例如,你可以用手或嘴抓起一個物體。綜合起來,嚴格一致和廣泛一致的鏡像神經元,共同構成了在引入這些分類的研究中超過90%的鏡像神經元,代表其他人做了什麼,以及他們是如何做的。其他的、不一致的鏡像神經元似乎在第一眼所執行的動作和所觀察到的動作之間沒有明顯的相關性。
  • 鏡像療法在言語治療中的應用
    基於鏡像神經元理論的很多新的康復療法如動作觀察療法、運動想像療法、鏡像療法、虛擬實境療法,以及腦機接口技術等已被轉化到腦卒中的康復治療中。語言功能區和鏡像神經元系統的重疊性也被腦損傷患者所證實,Broca區損傷在導致Broca失語症的同時,患者對動作的觀察和理解也出現缺陷,這正是鏡像神經元系統功能障礙的表現。手勢與語言之間存在密切聯繫。例如,當我們打電話時,我們的手臂和手總是會做出自發性的動作。事實上,即便在明知對方完全看不到的情況下,我們在進行言語表達時依舊會不由自主地做出手勢。
  • 心理學情緒鏡像反應:孩子是面鏡子,照出大人真正的情緒
    ,更神奇的是,猴子在觀察別的猴子甚至是人在做同樣動作時,這個神經元也立即處於激活狀態。也就是說,當猴子什麼都沒做,只是看到別人在做,也會激活特定位置的神經元。仿佛這些神經元就是一面鏡子,可以直接在觀察者的大腦中映射出別人的動作。後來在人類的大腦中也發現普遍存在這種鏡像神經元,不僅會對別人的行為產生鏡像反應,而且對其他人的面部表情和情緒也會產生鏡像反應。
  • 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到底是什麼使我們獨一無二?
    神經元數量—— 比較神經元數量要把負責運動的小腦排除在外,否則鯨和大象就贏了。排除小腦後,大象的大腦皮層神經元數量是56億個,黑猩猩是60億個,人類是160億個。大約相差3倍。
  • 自私會有報應,因為大腦有一個因果報應神經元
    有什麼樣的環境,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從而決定會有什麼樣的大腦;而有什麼樣的大腦,又會反過來決定我們會有什麼樣的行為。大腦的鏡像神經元我們的大腦裡面有一類神經元細胞,可以說是因果報成立的一個直接體現,這就是鏡像神經元細胞,它就像鏡子一樣,會自動模擬拷貝一切的我們所接觸到的信息及動作。
  • 我們已經看到了一個鏡像宇宙的跡象,它正在觸及我們自己的世界
    她和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同事們正在尋找一個與我們的宇宙完全相同的宇宙,但要翻轉過來,使它包含鏡像原子、鏡像分子、鏡像恆星和行星,甚至鏡像生命。如果它存在,它將在我們熟悉的宇宙周圍的時空結構中形成一個現實的泡泡,一些粒子能夠在兩者之間切換。經過幾十年對其存在的誘人暗示,第一批旨在穿過鏡子的實驗即將開始。
  • 相對鏡像世界與絕對鏡像世界
    然而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這其中有無數個鏡像世界,但所有的鏡像世界並非外在或內在的客觀存在,而是出於我們內心對外在以及內在的認知,所謂世界即認知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佛教有「萬法唯心」的說法。但這也並不新鮮,古希臘哲學家就已經對「知」這個概念有了深刻認識,蘇格拉底就說過,「我知道自己無知,別人卻連無知都不知道」。
  • 科學家提出新理論 我們的宇宙是鏡像宇宙?
    鏡子是人類日常生活中常用物品之一,人類在面對鏡子化妝、整理儀表的時候是否想到過,鏡子裡面的人才是真是的,而真實的人類才是鏡像?最近的一項科學研究提出,我們所生活的宇宙可能是反物質宇宙的鏡像,它在大爆炸之前存在,並且在時間上向後延伸。
  • 鏡像世界,到底是什麼?我們感覺得到這個世界嗎?
    鏡像世界,到底存在於我們的腦海之中嗎?我們每個人是不是也曾經想像過那種重複顛倒,而又一模一樣的世界?鏡像世界對於現代生活又會帶來什麼呢?我們將第一次可以像生物學家看有機體一樣來看這些即時、詳細且生動的城市畫面。
  • 移植人幹細胞產生的多巴胺能神經元有望治療帕金森病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神經科學家Su-Chun Zhang說,「我們的大腦由特定位置的非常專業的神經細胞以如此精確的方式連接在一起,因此我們可以從事所有複雜的行為。這一切都取決於由特定細胞類型連接在一起而形成的神經迴路。神經損傷通常會影響特定的大腦區域或特定的細胞類型,從而破壞神經迴路。為了治療這些疾病,我們必須恢復這些神經迴路。」
  • cad怎麼鏡像?CAD鏡像功能的使用教程
    cad怎麼鏡像?在使用CAD進行繪圖時,我們需要掌握鏡像功能,這樣可以加速我們繪圖的過程。一個人繪圖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繪圖的速度,下面分享CAD鏡像功能的使用教程,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在使用CAD進行繪圖時,我們需要掌握鏡像功能,這樣可以加速我們繪圖的過程。
  • 神賜予人類最珍貴的禮物,正因為有了它,我們才能站在生物鏈頂端
    在監視器裡,猴子大腦裡面的部分神經元高度活躍,仿佛就是這些神經元,在支配著猴子模仿實驗員的動作,他們把這種神經元叫做鏡像神經元。鏡像神經元,更像是我們腦海中的一面鏡子,當我們看到某些動作時,會下意識的身臨其境,比如我們看到走鋼絲雜技表演時,或許會感到緊張,甚至身體不由自主的會跟著左右擺動;當我們看到一隻大毛毛蟲爬過別人手臂時,也會下意識的感覺到自己的手上也有東西在爬,我們看球賽的時候會奮力吶喊,仿佛就像是自己在場上來回跑動一樣,等等這一切,其實都是鏡像神經元的驅使。
  • 我們為什麼會打哈欠?
    而打哈欠被發現能提高心跳頻率、增加血流量,以及增多臉部肌肉的使用,而這些對於大腦降溫都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以外,大量吸入冷空氣能改變我們大腦中血液的溫度已知過度疲勞和睡眠不足會導致大腦溫度上升,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在這些情況下會更容易打哈欠
  • 《烏雲背後的幸福線》:「感同身受」的愛情,打敗「互補」的伴侶
    愛人暫且不說,光是我們自己的親人離去,我們都會痛苦。所有人都一定會經歷這樣的所愛之人離去的痛苦,首先可能是我們的爺爺奶奶輩,然後就是父母輩,最後就是我們的同輩,然後是所愛的人。這樣的愛人離去,是人生當中十分痛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