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像療法在言語治療中的應用

2021-02-13 言語吞咽障礙之家

近年來,腦與認知科學領域發展迅猛,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MN)是該領域內最重大發現之。基於鏡像神經元理論的很多新的康復療法如動作觀察療法、運動想像療法、鏡像療法、虛擬實境療法,以及腦機接口技術等已被轉化到腦卒中的康復治療中。


在研究中發現猴子在觀察他人(或他猴)執行動作時會引起其大腦中負責運動計劃和運動控制的腹側前運動皮質(F5區)神經元放電,這种放電同它自身執行相同或類似動作的放電相似。由於這類神經元把觀察到的動作「映射」到自己執行該動作的腦區,像鏡子一樣反射了他人(或他猴)的腦活動,因此被稱為鏡像神經元。

腦成像研究顯示,BA44區是由非語言的運動功能所激活,包括複雜的手部運動,以及感覺運動學習及其整合。語言功能區和鏡像神經元系統的重疊性也被腦損傷患者所證實,Broca區損傷在導致Broca失語症的同時,患者對動作的觀察和理解也出現缺陷,這正是鏡像神經元系統功能障礙的表現。

手勢與語言之間存在密切聯繫。例如,當我們打電話時,我們的手臂和手總是會做出自發性的動作。事實上,即便在明知對方完全看不到的情況下,我們在進行言語表達時依舊會不由自主地做出手勢。這說明在姿勢性的交流中蘊含了語義。有研究表明手、手臂和言語姿勢必須緊密聯繫,並且至少在部分水平上兩者共享相同的神經基質。有證據表明失語症患者單詞的表達可以被手勢動作所促進,而手勢動作的完成也被適當的詞彙所促進。


Marangolo等研究發現動作觀察、動作觀察和執行有利於改善動詞提取。手勢動作加上言語訓練比單純言語訓練提高失語症患者名詞和動詞提取。研究發現,對運動圖片的觀察可以通過激活左前運動皮質來增進對語言的理解

鏡像神經元是指人們觀察其他人做動作和自己執行該動作能引起相同腦皮質神經元激活,即「動作觀察-執行匹配機制」。研究表明人腦鏡像神經元系統主要存在於額下回後部(左側為Broca 區)、前運動皮質腹側、中央前回下部、頂下小葉頭部、顳中回、前扣帶回、前額葉皮質、島葉及杏仁核等區。MNS 參與動作的理解、模仿、共情、意圖共鳴、心理理論及社會認知等認知活動。因此,近年來有研究將鏡像神經元理論應用於失語症的治療取得了顯著的療效。


鑑於承擔手動作觀察與模仿的鏡像神經元系統與語言神經環路的重疊關係,也鑑於手動作的觀察和模仿可能存在的對語言功能的調控作用,我們提出比較合理的假說:腦卒中失語症患者對手動作的觀察和執行(模仿)可以激發腦中正常或殘留的鏡像神經元系統(觀察-執行匹配系統)活動,促進其直接承擔的、和/或與其相聯結的語言神經網絡重塑,從而改善患者的語言功能。





在鏡像治療中,患者看到健側肢體運動的鏡像,繼而激活了相應皮層的鏡像神經元。腦電圖提示其放電形式與實際執行動作時腦區電活動一致,因此有助於恢復患肢運動功能。通過視覺反饋達到康復治療目的,一方面是由於視覺反饋可以影響中樞感覺運動整合區域的皮質電活動,同時中樞具有部分可塑性也至關重要。

面癱患者長期進行鏡像治療可以有效抑制面部的共同運動。有相關試驗發現肌電生物反饋和鏡像療法對面神經軸索斷裂的患者治療效果相同,對於慢性面癱且伴有面肌痙攣的患者,注射肉毒桿菌毒素後進行鏡像治療,短期內症狀就能改善,如果繼續治療10個月,此時肉毒桿菌毒素已經失效,但患者症狀仍在好轉,可見鏡像療法可以作為一項長期治療方案應用於慢性面癱伴有面肌痙攣的患者。

相關閱讀:

深層咽肌神經刺激療法

PNF技術在面部肌肉中的應用

腦損傷氣管切開患者吞咽功能障礙的早期管理

肌內效貼在吞咽障礙中的應用視頻演示(一)

相關焦點

  • 幹細胞與自閉症|幹細胞療法開啟自閉症治療的新篇章
    言語發育延遲和缺陷,常常表現為咿呀學語的開始時間延遲,稍大的孩子常說話用詞減少,無較好的詞彙組合,缺乏多樣化的言語表達,甚至很難與旁人分享體驗。臨床主要通過教育訓練,心理療法,音樂療法,遊戲療法,中醫療法,康復療法嗎以及某些藥物輔助治療等傳統方法,糾正患者的異常行為,促進患者正常發展,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學習技能,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這些傳統的治療方法,手段,僅能使極少數的患者回歸社會,回歸後也只能進行一些言語交流較少,機械重複性較高的工作,大部分患者仍然處於生活難以自理的狀態,而且這些傳統的治療方法耗時費力,還需要患者家庭以及社會付出難以承受的精神和經濟方面雙重的巨大壓力
  • 華東師範大學言語聽覺康復科學專業博士研究生臨床實踐基地成功...
    11月14日,安徽省皖南康復醫院·蕪湖市第五人民醫院與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言語聽覺康復科學與ICF應用研究院,籤訂了華東師範大學言語康復科學專業博士研究生臨床實踐基地協議書。協議約定,華東師範大學定期選派2-3名言語康復科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為期3個月駐院指導,提供ICF言語語言綜合檢查、精準評估和核心療法等技術支持。
  • 遺傳性疾病的基因療法:在子宮中治療胎兒的遺傳病
    遺傳性疾病的基因療法:在子宮中治療胎兒的遺傳病  Frieza77 • 2018-07-31 17:55:17
  • 霧化吸入療法的臨床治療優勢
    2016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形成了《霧化吸入療法在呼吸疾病中的應用專家共識》,2019年,中華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形成了《霧化吸入用藥專家共識(2019版)》。除了在呼吸系統治療領域形成多項專家共識外,霧化吸入療法還被專家推薦用於兒科領域,在兒科應用並形成多項專家共識。
  • 簡要了解CAR-T療法在血液腫瘤中的應用
    一、CAR-T療法在急、慢性白血病中的應用1.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AL)主要分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因此,對於CAR-T細胞免疫治療在AML患者中的應用除仍需繼續尋找更加特異的腫瘤標誌物外,還需積極尋找其他聯合治療方案。
  • 新一代細胞療法:星塵生物以轉座子策略革新細胞治療
    目前,星塵生物運營總部設在上海,同時在臺北和德國雷根斯堡都設有研發分部,公司專注於創新型細胞免疫治療產品的臨床轉化並致力於為癌症患者提供新一代的細胞治療產品。動脈網(微信號:vcbeat)專訪了星塵生物執行長Dr. Jay Zhang,為讀者揭示新一代細胞治療的策略將如何革新現有的細胞療法。
  • 知識科普丨幹細胞治療免疫療法
    免疫細胞療法,是一種應用廣泛、具有顯著療效的腫瘤生物治療技術。通過在實驗室中應用高端生物技術對殺癌免疫細胞進行大量的活化培養,使其具有高效識別和殺滅癌細胞的能力,再回輸患者體內,以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其中,免疫細胞的培養技術是核心部分。
  • 淮北市中醫醫院運用臍針+臍灸療法開展兒童腦癱康復治療
    中醫認為,小兒腦癱是由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或病後失調,致使精血不足,腦髓失充,五臟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養,形成虧損之證,所以治療小兒腦癱應以健腦益聰,化瘀通絡為主。針灸治療小兒腦癱在於疏通經絡,醒腦開竅,補益肝腎,振奮督陽。
  • 鏡像幻覺技術揭示大腦分析多種信號的原理
    這時雖然你看不到鏡子那一面的右手,但鏡像反射會導致你感覺看到了兩隻手。左手移動的時候會感覺好像右手也在跟著移動,但事實上右手卻沒有發生任何變化。這種經典的「鏡像」幻覺曾經被應用於一系列的神經學研究中,包括可以與截肢聯合使用減輕可能的外肢疼痛,此時「幻覺」療法能夠幫助大腦重構對失去的外肢的感覺。
  • 幹細胞療法在牙周炎中的應用,主要依靠幹細胞的這2個特點
    2019年9月,國家公布了11個幹細胞臨床備案項目,其中有1個項目是《異體人牙髓幹細胞治療慢性牙周炎臨床研究(牙周基礎治療聯合人牙髓間充質幹細胞注射液治療慢性中度牙周炎的隨機、開放、對照臨床研究)》,可見口腔領域的專家已經開始重視幹細胞療法在牙周炎中的應用。
  • 揭生物治療亂象與真相:新療法是忽悠還是新科技?
    原標題:揭生物治療亂象與真相:新療法是忽悠還是新科技?近年來,一些醫療機構紛紛推出生物治療等新型治療手段,比如「幹細胞療法」、「因子修復」等等,但相關爭議很大。支持的觀點認為:近年來「免疫療法」在世界科研領域風頭正勁,甚至有人將其視為癌症終結者,前景非常廣闊;但批評的觀點卻指出:作為創新性的研究,免疫療法不過剛剛起步,距離臨床應用還有漫長道路要走。
  • 實錘,莫扎特的音樂能治病 | 音樂療法
    原創 DY MedSci梅斯導語:音樂療法是一種有潛力的輔助性非藥物方法。攝圖網在治療耐藥性神經系統疾病的輔助性非藥物方法中,人們對無創形式的神經刺激越來越感興趣,如音樂療法。
  • 細胞免疫治療 CAR-T療法知多少?
    CAR-T療法的全稱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原理是應用患者自身的T淋巴細胞,經過實驗室重新改造,裝載上具有識別腫瘤抗原的受體及共刺激分子,體外擴增後再次回輸入患者體內,從而識別並攻擊自身的腫瘤細胞。
  • 免疫成像技術、策略及在免疫治療中的應用
    4.免疫顯像在免疫治療中的應用 1)免疫檢查點阻斷 免疫檢查點阻斷是免疫治療策略的熱點之一,適用於惡性腫瘤治療。嵌合抗原受體可結合各種腫瘤相關抗原,新一代的CAR-Ts將胞外結合域與胞內膜特性物質結合,提高了治療特異性和療效。到目前為止,CAR-Ts在治療血液惡性腫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也一直努力在實體腫瘤治療中嘗試。然而,CAR-Ts療法也存在嚴重的不良反應,包括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神經毒性作用等,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導致死亡。
  • 幹細胞潛力無限,是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最有希望的療法
    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和延緩疾病進展是難治性神經疾病的主要治療目標。近年來,幹細胞已經成為難治性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策略之一。病人恢復得很快並在手術後不到72小時就出院了,接下來還有11名患者也將接受此項手術治療!參與研究人員說,這種療法推動了科學和手術的尖端領域發展,在此前的試驗中表現出了極大的潛力,從而為人體試驗鋪平了道路。
  • 幹細胞療法在美容領域、生物修復、器官移植、疾病治療的應用範圍!
    幹細胞的概念在很多年就開始傳播,現在更是人盡皆知,但是幹細胞到底有怎樣應用呢?可能很多人還不了解,為此小編搜集整理這篇幹細胞應用推文,希望能讓大家了解更多知識!
  • 幹細胞療法在不同中樞系統疾病中的治療重點
    當前的療法僅產生中等水平的生理和功能神經元修復,這突顯了對新療法的關鍵需求。細胞移植替代受損的細胞和組織受到廣泛關注。目前已經發現幾種不同類型的幹細胞可在損傷後誘導再生和/或新生長,包括胚胎幹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骨髓源性基質細胞和神經祖細胞。
  • 青島白癜風研究所科研療法:氦氖治療雷射
    雷射在醫學界的臨床應用,推進光療在醫療中縱深發展  隨著科技的發展,雷射被廣泛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來,並且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成果,臨床醫療中雷射的應用也十分廣泛,在醫學方面主要是利用雷射高亮度、高方向性等特點,雷射通過透鏡控制聚焦光斑的太小,改變功率密度,使雷射作用到人體某一點上的,通過照射在極短時間內(100一ro秒)使病變組織凝固、分解,以至熔融和氣化。
  • Sci Trans Med:基因療法——治療視力的新手段
    2019年6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最近一篇文章中,作者總結了最近治療致盲疾病的治療策略。基因替換或基因編輯策略可能潛在地逆轉視力喪失的問題。在視網膜變性的早期階段,當感光細胞(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仍然完整時,早期幹預是特別有希望的。
  • Human Reproduction:認知行為療法與藝術治療結合治療不孕
    這可能是由於男性或女性的因素,每一個都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案。藝術治療會使夫妻面臨許多心理壓力。因此,最近ESHRE心理學和諮詢指南發展小組建議在不孕症治療期間提供心理社會支持作為輔助治療。 不孕症的定義是在12個月的無保護的常規性交後仍未實現臨床妊娠。這可能是由於男性或女性的因素,每一個都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