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化吸入療法的臨床治療優勢

2020-11-28 騰訊網

第一部分 吸入治療方法簡介

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主要用於氣體傳導運輸,肺主要用於氣體交換。呼吸道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內的各級支氣管的分支組成。從鼻到喉這一段稱為上呼吸道。氣管、支氣管及肺部的各級支氣管分支這一段為下呼吸道。肺由肺泡組成,肺泡是肺的功能單位,是肺部氣體交換的主要部位,大小形狀不一,平均直徑0.2毫米,成人約有7億多個肺泡總面積近100平方米。

開展吸入治療時,其方法選擇和療效等主要是由呼吸系統的特點所決定的。一般來說,氣管到肺泡共分23級,隨著分級增加,支氣管的分支數目及其管徑總截面積逐級增大,氣流速度逐漸減慢[1]。在上氣道和較大的支氣管中,在上氣道和支氣管分叉成角處,吸氣氣流容易產生湍流[2],吸入藥物通過撞擊氣道壁進行沉積。隨著分支級數不斷增加,7級以下小氣道的管徑總截面積迅速增加,藥物顆粒的運行速度迅速降低,氣流形式轉變為層流,藥物以懸浮的方式存在於小氣道的氣體中。小氣道為膜性氣道,管壁無軟骨支持,表面積大,是藥物吸收的重要部位。

影響吸入藥物進入小氣道的因素主要包括解剖死腔、重複呼吸容積、吸氣容積。正常成人解剖死腔約120-150 ml,其中上呼吸道和大氣道佔大部分,如果吸入藥物停留在此部位,對小氣道病變不能起到治療作用。重複呼吸容積是指上一次呼氣排出到大氣道、吸氣後又再次進入小氣道的氣體,該重複呼吸氣體不含藥物顆粒,容積相當於解剖死腔容積。吸氣容積是指每次吸入的氣體容積,超出解剖死腔容積的部分進入小氣道,這部分氣體中的藥物能夠在小氣道發揮作用。為了提高藥物的利用率,可適當提高每次的吸氣容積,增加每次吸入藥物進入小氣道的比例。因此,提高吸入藥物在肺部小氣道中沉積率的方法包括:

(1)保證吸入藥物的空氣動力學粒徑為2-5um;

(2)吸氣流速為30 L/min左右

(3)增加每次吸氣容積和延長吸藥後屏氣的時間[3]。

在劑型設計上,吸入劑主要包括氣霧劑和乾粉劑兩種,其內容物、藥物釋放方式、給藥方法均存在一定差異。在吸入裝置的選擇上,主要包括加壓定量吸入劑(pMDI)、乾粉吸入劑(DPI)、軟霧吸入劑(SMI)、小容量霧化器(SVN)。其中,加壓定量吸入劑(pMDI)又分為傳統pMDI、共懸浮技術新型pMDI、pMDI+儲霧罐等三種。

按驅動藥物釋放動力差異分類,包括主動噴霧裝置(pMDI和SMI)、被動吸入裝置(DPI)兩類。主動噴霧裝置要求藥物顆粒大小(一般認為理想的藥物顆粒粒徑為2~5um),運行速度(0.8~8.4m/s ),藥物輸出持續時間(0.4-1.5s)。被動吸入裝置(DPI)依賴患者吸氣驅動,內部阻力與吸氣氣流特點影響肺部沉積率最重要的裝置特性[4-5]。

與其他吸入裝置相比,霧化吸入裝置具有顯著優勢,包括對患者協調性無要求,潮式呼吸有效,可使用高劑量並可調整劑量,不釋放CFC,同時可輔助供氧,實現聯合藥物治療,但要注意配伍禁忌。

第二部分 霧化吸入療法的臨床治療優勢

霧化吸入療法是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其特點和作用機制適用於呼吸系統疾病治療。霧化吸入療法是應用霧化吸入裝置,使藥液形成粒徑0.01-10μm的氣溶膠微粒,被吸入並沉積於氣道和肺部,發揮治療作用;一般來說,霧化顆粒直徑對藥物沉積位置有直接影響,有效霧化顆粒直徑應在0.5-10μm。霧化吸入療法具有起效迅速、療效佳、全身不良反應少,無需患者刻意配合等優勢。一般霧化吸入治療的藥量僅為全身用藥量的幾十分之一,由此可避免或減少全身給藥可能產生的潛在不良反應,體現出「兩短、一長」特點。「兩短」是指道黏膜表面停留時間短、血漿半衰期短。「一長」是指局部組織滯留時間長,從而減少了全身的副作用[6-7]。

霧化吸入療法適用於多種藥物,如糖皮質激素、支氣管擴張劑、抗菌藥物、祛痰藥物等。霧化吸入直接到達靶組織,實現「精準打擊」。一般來說,口服給藥需要經過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再到達呼吸系統。注射給藥經過循環系統到達呼吸系統。與口服和靜脈給藥等方式相比,吸入療法的藥物直接作用於肺部,具有起效迅速、療效佳、安全性好的優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GOLD)、全球支氣管哮喘防治倡議(GINA)和我國指南共識均一致推薦吸入療法作為慢阻肺和哮喘患者的一線基礎治療方法。

霧化吸入療法具有不可替代的臨床優勢。主要包括:

一是霧化吸入療法適用患者群體廣泛。能夠適用於意識障礙患者、不能配合兒童、使用呼吸機患者以及不能全身用藥患者。以糖皮質激素為例,吸入型糖皮質激素是哮喘長期治療的首選藥物,非應急治療時吸入給藥為首選途徑以及慢性持續哮喘患者。對於這些患者而言,不適於全身用藥,霧化吸入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

二是霧化吸入能夠保證藥物穩定發揮作用。與乾粉劑相比,霧化吸入能夠藉助動力作用形成大量霧滴發揮作用。而乾粉劑需要藉助患者氣流吸入,而且氣流速度要保證達到30 L/min,由於氣流速度不同會對藥物作用和療效產生影響。

三是霧化吸入療法治療效果顯著。四是霧化吸入療法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一項對比布地奈德吸入組和全身激素組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藥物相關不良事件的Meta分析[8]顯示,如下圖:

7篇研究(3篇英文和4篇中文文獻)中共419例患者納入本研究。布地奈德吸入組的藥物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低於全身激素組(OR=0.34, 95%CI:0.21~0.55,P<0.01)。

五是霧化吸入療法的依從性良好。一項LASSYC研究[9],對拉丁美洲7個國家COPD患者對吸入療法的依從性通過兩種方法進行了量化,顯示霧化吸入的患者依從性達到81%,良好依從性達到50%以上。

六是已形成多項專家共識並推薦使用霧化吸入療法。2016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形成了《霧化吸入療法在呼吸疾病中的應用專家共識》,2019年,中華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形成了《霧化吸入用藥專家共識(2019版)》。除了在呼吸系統治療領域形成多項專家共識外,霧化吸入療法還被專家推薦用於兒科領域,在兒科應用並形成多項專家共識。兒童常見呼吸道疾病霧化吸入治療專家共識(2012版)認為,兒童阻塞性氣道疾病是霧化吸入治療的首選適應證, 尤其是兒童哮喘急性發作。《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療法在兒科應用的專家共識(2018版)》認為霧化吸入局部給藥的治療指數高、 安全性好適用於任何年齡的兒童。《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版) 》推薦霧化吸入療法作為哮喘防治的主要途徑[10-14]。

第三部分 我國醫院多科室已經推廣使用霧化吸入療法

一項關於我國醫院霧化吸入療法使用情況的調查[15],選取了我國29個省、市、自治區(新疆、內蒙古、西藏及港澳臺地區除外)的137家醫院,對臨床醫生開展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醫院使用霧化吸入療法的科室中,呼吸內科病房使用最多,佔總數的96.1%(149/155),其餘依次為兒科病房65.2%(101/155)、急診科41.9%(65/55)、呼吸內科門診40.0%(62/155)和兒科門診36.1%(56/155)。可以說,霧化吸入療法在呼吸科、兒科、ICU、圍術期廣泛應用。

在呼吸科,霧化治療適用於多種呼吸道疾病(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氣腫、支氣管擴張、急性喉梗阻、咽喉炎症水腫、氣道損傷)。

在兒科,霧化治療可用於小兒支氣管哮喘、咳嗽變異性哮喘、感染後咳嗽、嬰幼兒喘息、支原體肺炎、急性喉氣管支氣管炎等多種疾病治療。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平行對照研究顯示,不同劑量的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療均可顯著改善哮喘患兒日間和夜間症狀。

在ICU,使用霧化吸入療法,對於重症或機械通氣患者,治療目的為解除支氣管痙攣,緩解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狀,溼化氣道抗炎,抗感染,預防呼吸系統併發症(如氣道炎症、梗阻、肺不張、感染、窒息等),祛痰。一項關於ICU醫生在機械通氣中選擇霧化吸入治療的全球調查(n=854例),涵蓋70個國家共計611個ICU科室[16],調查發現:99%的ICU醫生會在機械通氣中使用到霧化治療。霧化吸入治療已作為機械通氣患者一項常規且重要的臨床治療手段。

在外科圍術期,霧化吸入具有直達肺部、起效迅速、全身副作用小等優點, 成為臨床上溼化氣道、協助患者有效排痰、防止術後肺部併發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第四部分 霧化吸入治療原則和注意事項

開展霧化吸入治療時,要嚴格遵守治療原則,使用專用的霧化治療藥物,確保霧化吸入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非霧化吸入製劑用於霧化吸入治療屬於超說明書用藥,雖然在臨床上比較普遍,但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故不推薦使用。也不推薦以靜脈製劑替代霧化吸入製劑使用,主要是因為靜脈製劑中可能存在的防腐劑或雜質吸入後,可能誘發哮喘發作,並且非霧化吸入製劑的藥物無法達到有效霧化顆粒要求,無法經呼吸道清除,很有可能沉積在肺部,從而增加肺部感染的發生率。不推薦傳統「呼三聯」方案(地塞米松、慶大黴素、 α-糜蛋白酶),聯合用藥無充分安全性證據,劑量、療程及療效均無統一規範。中成藥無霧化劑型,無配伍相關證據,不推薦霧化吸入。

以注射用鹽酸氨溴索聯合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霧化吸入導致的藥品不良事件(ADE) 報導分析看[17],不良反應發生與使用的藥物、給藥途徑及配伍有關, 不排除霧化以及原患疾病因素。例如,藥液pH值過低和藥液滲透壓會引起咳嗽,甚至導致氣道痙攣。注射液中輔料可能會對氣道有刺激,吸入過多的顆粒會引起支氣管痙攣出現呼吸困難或刺激膈肌引起呃逆等。

此外,霧化吸入治療不能隨意中斷,疫情期間也是如此,這就要求霧化吸入治療採取感控措施。例如,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INA方案)推薦[18],哮喘治療要控制3個月以上,霧化吸入治療要進行降階梯治療,以最低階梯和維持劑量來維持哮喘控制。如不能控制哮喘,應考慮升級治療,疫情期間霧化治療可採取感控措施,包括:注重加強特殊場所消毒,醫護人員做好防護、霧化器材消毒、霧化室採取防護措施、控制院內感染風險等。

綜上所述,霧化吸入療法是呼吸系統相關疾病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具有療效好、不良反應少、用藥順應性好,臨床治療優勢不可替代等特點。同時,應規範併合理使用霧化吸入療法,使霧化治療提高局部藥物濃度,靶向病變組織,減少不良反應。在疫情期間還同時要注意霧化治療的感染控制與防護。

參考文獻和資料來源

[1]穩定期慢性氣道疾病吸人裝置規範應用中國專家共識,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2019,4(42):241-253

[2]Capstick TG, Clifton IJ. Expert Rev Respir Med, 2012,6(1):91⁃101.

[3]梁健,胡富強,袁弘,戴纓,氣流速度對粉霧劑在呼吸道沉降的影響 [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02年 第6期

[4] 穩定期慢性氣道疾病吸人裝置規範應用中國專家共識(2019版)

[5]穩定期慢性氣道疾病吸人裝置規範應用中國專家共識,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2019,4(42):241-253

[6]Xiao JZ, Ma L, Gao J, et al. Glucocorticoid-induced diabete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the impact of high dosage and duration of methylprednisolone therapy. Zhonghua Nei Ke Za Zhi 2004; 43: 179–82

[7]霧化吸入療法在呼吸系統疾病應用的中國專家共識

[8]韓冬,等.中華內科雜誌.2013;52(11):975-977.

[9]Maria Montes De Oca, Ana Menezes, et al. Adherence to inhaled therapies in COPD patients from 7 Latin America countries: the LASSYC study.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2017 50: PA669

[10]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霧化吸入療法在呼吸疾病中的應用專家共識,中華醫學雜誌,2016

[11]中華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霧化吸入療法合理用藥專家共識,醫藥導報,2019

[12]兒童常見呼吸道疾病霧化吸入治療專家共識(2012版)

[13]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療法在兒科應用的專家共識(2018版)

[14]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版)

[15]蘇遠力,等。我國醫院使用霧化吸入治療狀況的問卷調查和分析,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2010,2(33):140-142

[16]彭小銅,等。乙醯半胱氨酸聯合纖支鏡治療兒童機械通氣重症肺炎療效及安全性分析,包頭醫學院學報 2018 ,3(34):22-24

[17]李莉, 金海浩, 黃清傑. 從9例藥品不良事件探討氨溴索聯合地塞米松霧化吸入給藥的合理性[J]. 中國新藥與臨床雜誌, 2014, 033(012):919-921.

[18]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INA2019)

本微信平臺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閱讀,不得轉發或分享非醫療衛生專業人士。

審批號:CN-58151

有效期:2022-7-2

END

相關焦點

  • 臨床盤點:霧化吸入治療的常用藥物
    黏液溶解劑儘管少數 COPD 患者使用黏液溶解劑霧化吸入可獲益,但整體而言,療效並不顯著,因此當前未被推薦為 COPD 常規用藥。吸入給藥有可能加重氣道高反應性。鹽酸氨溴索未推薦霧化吸入使用,但在我國已有較多的臨床應用靜脈製劑進行霧化治療的經驗報導 [6]。目前國外已有霧化吸入劑型。
  • 霧化吸入藥物應用的注意事項
    霧化吸入藥物應用的注意事項 2020-04-30 0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這 5 種藥物不可用於霧化吸入
    霧化吸入是呼吸內科常用的治療方式,許多藥物有專門用來霧化的劑型。然而,在實際臨床當中,將非霧化劑型作為霧化製劑使用的情況非常普遍。霧化劑型有其特定的 Ph 值、滲透壓、輔料及霧化顆粒的要求,將注射劑改變給藥途徑用作霧化治療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而醫生在選擇霧化藥物時不能一味根據老前輩的臨床經驗只看重療效而忽略藥品本身潛在引發的不良反應,下列盤點那些臨床中被超說明書霧化的藥物。
  • 針對新型肺炎患者,霧化吸入治療建議來了!
    目前臨床常用的普通氧療裝置包括鼻導管、普通面罩、儲氧面罩(儲氧面罩又分為非重複呼吸和部分重複呼吸兩種)、文丘裡面罩及高流量氧療等。 由於這些呼吸支持方式皆屬於非密閉系統,因此在實施霧化吸入治療時容易造成操作者及旁觀者的氣溶膠二次暴露,增加感染的風險。
  • 霧化有毒危害大?關於霧化的 3 個真相,家長一定要知道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霧化只是我們的一個俗稱,真正的名稱是霧化吸入療法。實際上,霧化激素和口服激素是不同的概念。霧化的用藥量很少,全身吸收量更少,正規治療使用,基本不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和骨骼代謝。在兒科呼吸系統的疾病治療上,著名的兒科專家申昆玲教授曾經這樣形容吸入型糖皮質激素:最有效、最直接、作用最好、副作用最少。
  • Nat Commun:幹細胞因子和外泌體吸入療法有望治療肺纖維化和肺部炎症
    撰文 Ke Cheng來自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通過霧化吸入的方式輸送肺幹細胞分泌物(包括外泌體和和其他細胞分泌因子在過去的五年中,程柯教授研究團隊開發了肺球細胞來源的肺幹細胞(Lung Spheroid Cells, LSC),作為肺纖維化的潛在治療方法,並獲得了 FDA 批准在北卡羅來納大學醫院展開一期臨床試驗。
  • 中瑞科學家發現治療非典新方法:吸入一氧化氮
    在我國有關部門支持下,中國和瑞典的科學家共同發現了治療非典的新方法:一氧化氮吸入治療可快速改善重症非典患者的缺氧狀況,緩解病情。病毒學研究同時證實,一氧化氮對非典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這兩項研究結果,最近分別發表在國際核心期刊《臨床傳染病》和《國際傳染病》上。  近年來,經美國、歐盟的藥監部門正式批准,一氧化氮吸入成為一種治療呼吸衰竭的新方法。
  • 霧化家族那些事兒——乾粉吸入劑
    霧化家族霧化治療主要指氣溶膠吸入療法
  • 臨床應用廣泛的黏液動力藥——中國首個氨溴索霧化吸入劑易安平...
    這意味著北京韓美藥品生產的中國首個氨溴索霧化吸入劑——易安平®(吸入用鹽酸氨溴索溶液)可以正式應用於臨床治療,藥品質量穩定性、安全性、有效性再一次受到肯定。   呼吸系統疾病是嚴重危害生命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經濟負擔。
  • 健康元吸入用布地奈德獲批
    近日,健康元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健康元」)吸入製劑新產品——霧舒(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通過新4類註冊獲批上市,成為國內首個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小規格布地奈德!(批准文號:國藥準字H20203343)  據悉,布地奈德是一種具有強效糖皮質激素活性和弱鹽皮質激素活性的抗炎性皮質類固醇藥物,通過抗炎作用治療哮喘。
  • 健康元馬來酸茚達特羅吸入粉霧劑獲批臨床 用於治療慢阻肺
    新京報訊(記者 劉旭)8月11日,健康元發布公告,公司產品馬來酸茚達特羅吸入粉霧劑臨床試驗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截至本公告日,馬來酸茚達特羅吸入粉霧劑健康元累計直接投入的研發費用約人民幣1784.06萬元。
  • 中瑞科學家發現治非典新方法:「吸入」一氧化氮
    在科技部、教育部、衛生部等部門的支持下,中國和瑞典的科學家共同發現了治療「非典」的新方法:一氧化氮吸入治療可快速改善重症非典患者的缺氧狀況,緩解病情。病毒學研究同時證實,一氧化氮對非典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這兩項研究結果,最近分別發表在國際核心期刊《臨床傳染病》和《國際傳染病》上。
  • 慢阻肺治療首迎「三聯療法」 ,效果更優
    在全再樂(氟替美維吸入粉霧劑)的引領下,或許會有更多藥企投身於三聯療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簡稱慢阻肺,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該病主要症狀是呼吸短促、咳嗽和咳痰,嚴重者將出現呼吸困難。
  • Synairgen幹擾素新療法或有助COVID-19患者更快康復
    英國製藥公司 Synairgen 開發的 SNG001 霧化幹擾素藥物,已在 COVID-19 患者的 2 期試驗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結果。一系列研究表明,幹擾素可能是預防某些 COVID-19 病故的關鍵,尤其是那些可能患有和幹擾素相關的未知疾病、進而阻礙康復進度的患者。
  • 氨溴索兒科臨床應用知多少?
    (2)毛細支氣管炎的治療:氨溴索在改善氣喘、咳嗽、肺部囉音時間上及總有效率方面有明顯的優勢。 (3)防治早產兒肺透明膜病:大劑量使用鹽酸氨溴索後能有效預防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發生,對已經發生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患兒能減輕症狀,改善肺部通氣狀況。
  • 老藥新用或是新冠肺炎治療「捷徑」—新聞—科學網
    「目前,尚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特效治療藥物,也未發現有明確療效的預防性藥物,多種可能有效藥物的臨床試驗正在迅速開展。」
  • 吸入製劑行業專題報告:高技術壁壘突破在即,一片藍海待掘金
    吸入製劑包含藥與裝置,一種或一種以上的藥物溶解 或分散於合適介質中,經過特殊的給藥裝置,以蒸氣或氣溶膠形式遞送至呼吸道發揮局部或全身治療作用。吸入製劑需要特殊的裝置,吸入製劑是以裝藥容器和給藥系統為一體的特殊劑型。吸入製劑根據其裝 置的區別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乾粉吸入劑(DPI)、氣霧劑(MDI)和霧化吸入溶液(NEB)。
  • 阿斯利康:慢阻肺治療三聯新藥「布地格福吸入氣霧劑」中國上市
    布地格福吸入氣霧劑採用創新的共懸浮給藥技術,聯合遞送布地奈德(吸入糖皮質激素ICS)/格隆溴銨(長效抗膽鹼能藥物LAMA)/富馬酸福莫特羅(長效β2受體激動劑LABA)三種藥物成分,為穩定期的慢阻肺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療選擇。
  • 科學網—吸入激素治哮喘堅持個體化方案
    ,可選擇低劑量吸入糖皮質激素的治療。絕不能依靠增加吸入激素的用量來改善症狀。 吸入激素的種類、劑型和使用方法 目前我國臨床應用的吸入糖皮質激素主要有: 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地塞米松的衍生物,商品名「必可酮」(Becotide),定量氣霧劑,規格250微克×60噴。
  • 前沿:幹細胞療法治療肝硬化最新臨床研究進展
    幹細胞因其可自我複製、多向分化、高度增殖等優勢而成為替代肝臟移植治療肝硬化有效方法。傳統方法幹預肝硬化不盡人意肝硬化屬常見慢性疾病之一,同時也是全球關注健康問題之一。利用幹細胞療法幹預肝硬化是近年新出現幹預方法。由於幹細胞具有較強增殖能力與多潛能、定向分化等功能,再加上國內外已有利用幹細胞療法幹預神經系統、血液系統疾病成功案例,因此利用幹細胞療法為幹預肝硬化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