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生物治療亂象與真相:新療法是忽悠還是新科技?

2020-12-01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揭生物治療亂象與真相:新療法是忽悠還是新科技?

近年來,一些醫療機構紛紛推出生物治療等新型治療手段,比如「幹細胞療法」、「因子修復」等等,但相關爭議很大。支持的觀點認為:近年來「免疫療法」在世界科研領域風頭正勁,甚至有人將其視為癌症終結者,前景非常廣闊;但批評的觀點卻指出:作為創新性的研究,免疫療法不過剛剛起步,距離臨床應用還有漫長道路要走。真相到底是什麼?央視《新聞調查》從2013年開始,就對這一問題給予了持續的關注。

貴州一名患者花費數萬元無效果

首先來看案例。孫龍,今年24歲。2013年他的脊髓受到損傷。這種傷病可能導致癱瘓,或下肢功能障礙,但治療和康復卻又極為困難。據孫龍自己透露,因為脊髓損傷,下半身都會受影響,走路肌肉萎縮,人最重要的是吃喝拉撒,吃了排不出來,喝了也排不出來,走路比較費勁,使不上勁。痛苦難耐,生不如死。

為了治療疾病,最初孫龍在公立醫院接受了手術,後來又進行過康復治療,但效果並不理想。孫龍開始四處求醫,在網絡上搜索諮詢,很快有個所謂「醫院」網站的客服要求他留下電話號碼,此後,他就不斷接到自稱是醫生的人打來的電話。孫龍覺得對方的態度比其他的醫療機構都要主動、耐心、熱情、積極,對方還聲稱一個療程三到五萬,能夠達到90%康復。

「醫生」沒看片子,沒進行診斷,就憑孫龍自己說症狀,就能斷定能夠達到90%康復,雖然有些猶豫,但孫龍還是想試一試。

2013年11月,孫龍來到了他在網上搜索到的、排名靠前的「武警某醫院」。據孫龍說,當時「醫生」表示將採用「神經三聯修復療法」對他進行治療。

所謂的「神經三聯修復療法」也就是一種生物療法,根據醫院提供的宣傳材料,它的文字說明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其一就是對療法的定義:「神經三聯修復療法是集神經因子、物理治療、康復理療三位一體的綜合、系統的全新療法」。

治療的結果可想而知。實際上,孫龍接受治療幾天之後就覺得有蹊蹺,他的一位老鄉告訴他有一些患者都表示花了幾萬元、十幾萬治療但毫無效果,醫院是在騙人。

幾個月之後,感到絕望的孫龍回到了老家。

一些醫療機構對症下「藥」誇大療效

和孫龍一樣,很多患者都有類似的經歷。孫龍向記者提供了一份患者名單,其中有十幾名患者向記者表示,他們都曾接受所謂的「神經三聯修復治療」,花費均在數萬元,但是沒有任何效果。

那麼,這種療法有科學依據嗎?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菅鳳增表示之前他從未在業內聽說過有這樣的新技術。據他介紹,目前治療脊髓損傷的主要方法依舊是康復訓練,但由於它見效慢、恢復程度也有限,與患者的心理和情感期待總是存在差距,這也導致很多患者,寄希望於尋找現實中並不存在的「特效藥」。

一些醫療機構正好利用患者的心理,投其所好,對症下「藥」。根據記者的調查,不難看出,這些「療法」有著相似的套路——以某種「高新技術」或者「創新療法」的名義,開展臨床治療;極度誇大療效,同時收取高昂的費用。而當一種療法被禁止,另一種新療法則會迅速取而代之,弄一堆讓普通人根本看不懂的新概念出來,改頭換面,粉墨登場。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大內科主任朱大龍有著30多年的臨床經驗,並一直在積極探索治療糖尿病的新方法。

據朱大龍教授介紹,那些號稱能夠治癒各種疑難雜症的新療法在自我宣傳時,其內容裡包含了一些與醫學領域正在進行的尖端探索密切相關的信息。雖然這些信息並不準確,但經過包裝,就會對患者極具誘惑性。

很多「治療新技術」僅僅處於探索階段

現在看來,這個問題的核心之一就是新技術的應用到底到了什麼程度?是已經可以用於醫療領域還是處於探索階段?當下,很多人都在新聞中看到有關幹細胞、克隆這樣的新聞,上述提到的生物療法也多包含有幹細胞的概念。

據專家介紹,幹細胞由於具有分化能力,確實被視為具有廣闊探索前景的科學研究方向。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都將其列為生命科學的未來發展戰略。但對於幹細胞,無論是研究者還是臨床醫生都一致認為,應該嚴格區分其臨床應用和試驗研究之間界限。對於科學研究,許多國家的研究人員都認同應採取積極探索的態度;但對於臨床應用也普遍認為應謹慎和嚴格。

朱大龍教授表示,幹細胞治療糖尿病還處在臨床前的研究試驗階段,遠未達到臨床應用的程度。在幾份有關幹細胞的產業報告中記者也看到了相似的表述:「雖然我國鼓勵幹細胞研究,但目前所有試驗僅限於研究範圍,至今未許可除造血幹細胞之外的其他幹細胞治療的臨床應用。從臨床前研究到臨床試驗都屬於研究範疇,不應向患者收費。對於幹細胞安全性和有效性,全球仍處於探索階段。」

國家曾經出臺過有關幹細胞治療的禁令

從現在來看,這些用新技術來包裝的療法已經面目清晰:有的是打著新技術的幌子,行忽悠之實。有的最多也就是有新技術之實,但新技術僅僅是處於探索階段,其療效遠未經過臨床治療的確認。

對此,國家實際上也出臺過規範。2012年1月,當時的衛生部曾下發《關於開展幹細胞臨床研究和應用自查自糾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當年7月1日前停止在治療和臨床試驗中試用任何未經批准使用的幹細胞,並停止接受新的幹細胞項目申請。這被視為是除造血幹細胞外,對幹細胞臨床研究和應用的「禁令」。

但根據幾份記者在網上搜索到的某些證券公司製作的「幹細胞產業報告」,報告稱:「上世紀90年代,國內政策開始大力支持幹細胞臨床研究及應用,至2012年,監管一直處於較寬鬆狀態,在此期間,我國進行了較多的幹細胞治療手術……近300家醫院和機構開展幹細胞治療。在2012年後,開展幹細胞治療的執業機構則主要轉向部隊和武警醫院。」據了解,自2012年以後,國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再沒有批准過任何一例幹細胞臨床試驗。這意味著,如果某些醫院再用「幹細胞」的名義來實施治療,就是違規。或許也正是從那時起,各種「因子修復療法」就出現了。孫龍所接受的所謂「神經三聯修復療法」由此而生,說白了很可能就是換個名稱登場而已。

曾經熱鬧一時的「高新療法」會否捲土重來?

2016年5月9日,記者前往孫龍曾經接受「神經三聯修復療法」的貴陽某醫院。發現這家醫院已經改換了名字,宣傳彩頁上的熱線電話也都停止了使用。孫龍所就診的武警某醫院也因為科室外包問題而受到處理。

但相關問題並沒有因此而得到根本解決。只要一些疑難雜症還存在,就仍然會有很多人渴望「特效藥」的出現。孫龍當時接受這種治療時就坦言自己得的病生不如死,希望有療效。那麼,那些曾經熱鬧一時的「高新療法」,暫時沉寂之後,還會不會在某一天,又改頭換面,捲土重來呢?

原標題:揭生物治療亂象與真相:新療法是忽悠還是新科技?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宣布「新療法」在一年內徹底治癒癌症,是真相還是偽科學?
    2019年,以色列一家生物科技公司AEBi就放話稱,一年內即將推出可以徹底治癒癌症的「全能療法」。 AEBi將這種療法名為MuTaTo,它含有一種專門殺死癌症的毒素,殺死癌細胞的同時還不會影響正常細胞。
  • 揭量子科技產品騙局 別讓偽創新砸了新科技的牌子
    據報導,網際網路催生了許多新經濟形態,但是「新」未必是創新,需要冷靜分析。黨的19大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們要鼓勵創新、倡導創新、包容創新,也要特別注意維護創新。而這個維護就是剔除虛假虛火,撕開面紗,揭露真相,批判那些像「炒作明星」一樣炒作「創新」的現象和觀點。
  • 揭開量子科技神秘面紗:警惕「科技」騙局搞砸新科技
    量子通信,有望成為新一代通信技術。中國量子科技在國際舞臺上喜報連連,騙子們也沒有閒著,打著「量子科技」的幌子到處招搖撞騙:一夜之間,量子香皂、量子鞋墊、量子茶杯、量子手機貼、量子能量棒、量子治療儀等「量子產品」,如雨後春筍突然冒出,似乎都要忙著為祖國爭光。量子這個技術看似離我們的生活已經很近,電視、顯示器、照明、醫療……都應用搭載了量子技術的產品。
  • 揭過敏診療亂象:過度診斷、錯誤診斷、缺醫少藥
    我們發現,生物共振檢測和食物特異性IgG檢測目前已經成為我國各個城市、各級醫院內一種很普遍的診斷過敏的方法。作為受過專門培訓的變態反應專科醫生,我們應該發出我們的聲音。因為防治過敏性疾病,首先要正確診斷。沒有正確的診斷,就沒有正確治療的基礎,用不正確的方法診斷過敏性疾病,根本就談不上規範的治療。」  尹佳提到的生物共振檢測,用的是一種叫生物共振儀的設備。
  • 華人公司稱發現4天100%抑制新冠病毒的抗體,解藥還是忽悠?
    大多數人不必關心股價,但依然會心存疑問,STI-1499抗體,到底是解藥還是忽悠?由於抗體沒有副作用,因此該抗體可以用作預防性治療,而且它可能比任何已開發的疫苗更有效。在他看來,這是最好的解決方案。「製造疫苗的目的是讓人通過疫苗產生抗體。如果你已經擁有抗體,就直接跳過打疫苗步驟了。」不過,抗體藥物和疫苗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 未經驗證的療法:狂飆5年,日本幹細胞治療之亂象
    5年過去了,這些療法真的改變了患者們的生活嗎?今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一篇長文對此進行了總結與反思。 未經驗證的療法 本文的作者David Cyranoski先生指出,幹細胞療法的興起,是一個全球普遍的現象。然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許多監管部門從未停止對這些療法進行有效管理的努力。
  • 新一代細胞療法:星塵生物以轉座子策略革新細胞治療
    目前,星塵生物運營總部設在上海,同時在臺北和德國雷根斯堡都設有研發分部,公司專注於創新型細胞免疫治療產品的臨床轉化並致力於為癌症患者提供新一代的細胞治療產品。動脈網(微信號:vcbeat)專訪了星塵生物執行長Dr. Jay Zhang,為讀者揭示新一代細胞治療的策略將如何革新現有的細胞療法。
  • EBioMedicine:治療罕見神經疾病的新療法
    2020年3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最近,辛辛辛那提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一種用於治療包括膠質母細胞瘤在內的某些癌症的靶向療法可能也有利於治療其他神經系統疾病。這項研究4月6日在線發表在《EBioMedicine》雜誌上,該研究顯示,一種名為SapC-DOPS的納米顆粒的藥物載體能夠在不傷害健康細胞的情況下提供靶向治療。這種方法被證明可以成功治療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病等。
  • 錢江晚報:生物共振波治過敏,為何能忽悠這麼久
    原標題:生物共振波治過敏,為何能忽悠這麼久   據中國之聲報導,從2003年開始,一種叫做「生物共振波」檢測、治療過敏的技術從德國引進國內,隨後,全國多家醫院甚至三甲醫院都購買此類設備。不用抽血、不用皮試,只要患者拿著電極檢測十幾分鐘,就能快速知道你對哪些物質過敏。
  • 高價治療儀包治百病+淨化空氣?忽悠,接著忽悠!
    忽悠!說了半天,這個能把人全身用電包圍起來的治療儀到底能治什麼病呢?根據這個治療儀背面的註冊證編號,記者在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網站上查到了這款產品的註冊信息,在產品適用範圍這一欄是這麼說的:適用於原發性I期高血壓病及肩周炎、退行性骨關節病引起疼痛的輔助治療。也就是說,這種電場治療儀只適用於三種疾病患者,而且是針對疼痛的輔助治療,根本不像那兩位工作人員說的,適用範圍那麼廣,在產品說明書上還明確標明了包括心臟病患者在內的七類禁忌症。
  • 癌症免疫治療盛會進行時 信達生物、康寧傑瑞等帶來這些新療法
    11月9日至14日,第35屆癌症免疫治療學會年會(SITC 2020)線上大會正在進行中。SITC年會是專注於癌症免疫治療的國際盛會之一。在本次大會上,來自信達生物、康寧傑瑞、君實生物、天境生物、康方生物/正大天晴等多家中國公司的創新產品集體亮相,這些產品針對CD47、PD-1/L1、CTLA-4、HER2等一系列當下熱門的靶點。
  • 體細胞治療應嚴格分級分類監管
    2009年衛生部頒布《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 衛醫政發〔2009〕18號)將細胞治療又歸為第三類醫療技術,不但引發了細胞治療究竟是醫療技術還是藥品的長期爭論,而且造成了未經證實療效的幹細胞及免疫細胞療法在我國臨床上被濫用。
  • 治療多種疾病的抗體療法研究新進展!
    【5】J Neuroinflammation:開發出首個有望有效治療阿爾茲海默病的靶向抗體療法doi:10.1186/s12974-020-01915-0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肯塔基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有望開發出一種治療阿爾茲海默病的新型療法
  • JCI:新技術提高基因療法治療視力的效果
    2019年10月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以大鼠,豬和猴子為模型的實驗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挽救視力的基因療法。如果被證明對人類安全有效,該技術可以為諸如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等常見疾病的患者提供一種新的,更持久的治療選擇,並且它有可能替代遺傳性視網膜疾病患者的缺陷基因。
  • 電場療法「引爆」癌細胞,「天價」腫瘤電場治療究竟是什麼黑科技?
    術後接受同步放化療後及TMZ輔助化療,並於術後6月開始使用腫瘤電場治療聯合TMZ輔助化療。患者每天24小時佩戴腫瘤電場治療設備,至今已持續8個月。患者目前病情穩定,生活質量恢復如常,除了局部皮疹和瘙癢,未產生其他不良反應。 對新診斷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來說,TTFields電場治療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
  • 探索全球「幹細胞」抗衰老市場|36氪新藥新療法
    上一篇文章,36氪分享了全球大藥企的抗衰老布局,探討了有趣的抗衰老新賽道。今天,讓我們關注具有「神奇力量」的幹細胞,梳理了全球幹細胞的「黑科技」,有哪些讓人興奮的實驗結果,看看賽道上都有哪些玩家,市場格局是怎樣的。
  • 魔術師揭王林雜耍真相:空盆取蛇全靠視頻剪接
    資料圖片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稱王林氣功是假的 魔術比賽冠軍翁達智揭江湖雜耍真相  「氣功大師」王林連日來遭到社會各界「打假」。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昨天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王林的「隔空取蛇」只不過是魔術。「只要王林敢公開站出來發功,保證揭穿他。」而知名魔術師翁達智昨天也稱王林的江湖雜耍訣竅在於找人做「託兒」。
  • 國內幹細胞療法均未獲得上市審批,警惕幹細胞治療「黑市」
    過去幾年裡,在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直接面向消費者但未經批准的幹細胞治療行為在持續增長。「近年來幹細胞療法亂象頻生,主要還是在間充質幹細胞的應用方面。這類幹細胞可以對免疫相關疾病的治療有所幫助,然而很多不法機構將之用於應對多種疾病,包裝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 FDA 即將批准一種新療法,把 DNA 植入眼睛裡來治療視力喪失
    如果順利,這將是美國首次批准用於治療遺傳病的基因療法。受到這一消息的激勵,Spark 的股價在上周五漲了 5.6 個百分點,達到 90.99 美元。投資者都挺看好這項新發明,不過現在的問題是它太貴了,有分析師預計它的價格將超過 100 萬美元,創療法價格新高。這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賣不出去。
  • 傳奇生物CAR-T療法擬被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
    文丨張紅利8月5日,CDE官網公示了首個擬突破性治療品種,為南京傳奇生物的LCAR-B38M CAR-T細胞自體回輸製劑(簡稱:LCAR-B38M細胞製劑)。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自7月8日國家藥監局發布《突破性治療藥物審評工作程序(試行)》以來,「突破性治療公示」欄的首次更新。根據公示信息,傳奇生物是在7月10日提交的該療法突破性療法認定的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