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年代,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提出「物質波」概念,即一切物質粒子均具備波粒二象性。儘管量子理論的提出和誕生到現在已經有上百年的時間,但是時至今日,量子物理依舊是很多人望而生畏的領域,雖然量子科技作為最為前沿的科技領域近些年來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就,可量子技術目前的實用化產品,也僅限於量子保密通信相關設備及系統。
近年來,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傍科技名詞倒是十分常見的現象,比如納米技術興起的時候傍納米,基因工程熱的時候很多就貼基因工程等等,這幾年量子科技關注度高,很多人又開始拿量子科技做文章,但是絕大部分都是噱頭,並沒有相應科學領域的實際應用。新興科技剛出現的時候,大家往往會過度樂觀,以為這項科技很快就能大規模應用,反映在資本市場上,人們會狂熱的追捧相關概念。這種狂熱,很容易出現泡沫、甚至演化為騙局。
由中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於2016年6月份前發射,這有望使中國先於歐美,擁有量子通信覆蓋全球的能力。量子通信,有望成為新一代通信技術。中國量子科技在國際舞臺上喜報連連,騙子們也沒有閒著,打著「量子科技」的幌子到處招搖撞騙:一夜之間,量子香皂、量子鞋墊、量子茶杯、量子手機貼、量子能量棒、量子治療儀等「量子產品」,如雨後春筍突然冒出,似乎都要忙著為祖國爭光。量子這個技術看似離我們的生活已經很近,電視、顯示器、照明、醫療……都應用搭載了量子技術的產品。除了琳琅滿目的量子商品,還有高端大氣的量子科技投資融資項目。
但實際來講,量子調控技術目前的實用化產品,僅限於量子保密通信相關設備及系統,其它諸如香皂、鞋墊、茶杯等生活用品,均與量子技術毫無關係。目前,只有量子通信技術距離實用化最近,但它也還遠沒到達『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地步,現在的用戶主要是政府、軍隊、金融機構等。普通人要用上量子通信,至少還需要10到15年。除此之外,儘管生命現象中有不少可能存在量子效應,比如生物導航、光合作用,但由於這些現象太宏觀,因此生命活動中的量子現象實驗非常困難,更不要說是應用到常規醫療中了。可是不管怎麼樣,小編還是得佩服騙子們那靈敏的「高科技」嗅覺,每一場新科技的興起,他們一次都沒有落下。還記得那些年的核酸飲料、納米產品、基因治療儀器嗎?
科研創新催生了許多新型產品,但是「新」未必是創新,需要冷靜分析。我們要鼓勵創新、倡導創新、包容創新,也要特別注意維護創新。而這個維護就是剔除虛假虛火,撕開面紗,揭露真相。每一種新科技的興起,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就事情,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後還需要慢慢培育市場。而這些偽創新、偽概念冒充科學,與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技術爭奪有限的科技投入,各種騙局亂象也在擾亂市場,消費公眾對於「新科技」的好感和好奇心。
小編在這裡提醒廣大關注量子科學的群眾們:任何一門科學是嚴謹而公正的,我們不懂科學並不就代表著我們就是無知的!真正的科學是嚴謹的,面對那些「空洞至極」的言論,不要輕信,更不要去傳播!要警惕和揭露這些利用專業術語的偽創新、偽概念,不能讓他們砸了「新科技」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