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強大」的量子水、量子襪、量子眼鏡,「包治百病」的量子醫療儀器,「一本萬利」的量子投資機會……近年來隨著我國的量子通信科學衛星上天、量子通信京滬幹線落地,越來越多貼著「量子」標籤的商品、商機不斷湧現。床墊、杯子、護腰等最常見的生活用品,在量子、磁療等「高大上」的包裝下都變成了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儘管價格不菲,但不少消費者仍然樂此不疲。(10月28日《法制日報》)
隨著量子技術為大眾所熟知,不管是網絡商家還是實體店,打著「量子」名義的商品就開始變得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從可以食用的量子水、量子保健品,到可以穿戴的量子襪、量子眼鏡,再到包治百病的各種量子醫療儀器,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買不到。而看上去和普通商品毫無二致的產品,只要沾上量子的概念,立馬就變得身價倍增。
然而在真正懂得量子科技的專業人士看來,量子技術確實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但想真正應用到百姓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等領域,至少還要數年乃至數十年的時間,所以現在市場上打著量子科技名義的各種產品,大多都是忽悠。然而讓人擔憂的是,多數人能夠識破騙局,但是仍舊有少數人卻對這樣的「量子騙局」深信不疑。
前幾天某個校外培訓機構推出所謂的「量子波動讀書法」,號稱可以實現「一目百行」的閱讀效果,結果很快被揭穿這是一場騙局,培訓機構還引來了監管部門的查處。而這場騙局之所以這麼快就被識破,就在於參與培訓的人可以當場檢驗培訓的效果。但是對於很多「量子騙局」來說,比如量子水、量子保健品、量子床墊等等,消費者由於缺乏判斷是否具有效果的標準和依據,就很難識破騙局。比如本來身體就沒病,服用了量子保健品以後,身體還是沒病,那麼就會有人把「功勞」歸於量子保健品上。
正如有人所說,稍微具備物理學常識的人,都不會受騙,但問題是具備物理學常識的人,也從來都不是騙子們的目標群體。所以要想抵制「量子騙局」,首先需要消費者群體,尤其是那些容易上當受騙的老年人群體的子女有所謂,比如要通過對父母進行耐心地解釋、普及科學常識等方式,讓他們遠離「量子騙局」。
更加重要的,則是從市場監管的角度來扒下「量子騙局」的畫皮。市場監管部門應加強監管的力度,通過整治虛假廣告等手段對目前泛濫成災的「量子騙局」予以規制。同時有關部門還要加強向公眾進行科普的力度,讓科學的概念在權威平臺一錘定音,讓量子概念無法被不良商家肆意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