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錘,莫扎特的音樂能治病 | 音樂療法

2020-11-27 澎湃新聞

原創 DY MedSci梅斯

導語:音樂療法是一種有潛力的輔助性非藥物方法。

攝圖網

在治療耐藥性神經系統疾病的輔助性非藥物方法中,人們對無創形式的神經刺激越來越感興趣,如音樂療法。

莫扎特效應是在1993年首次確立的,最初是指聽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時大腦功能的增強。從那時起,許多音樂形式已經被證明對神經系統疾病有好處,包括帕金森病、痴呆症、睡眠障礙以及和注意力缺陷和多動症等。

但關於聽莫扎特音樂可能對心理健康有好處的幾項研究,由於涉及的人數不多,或者質量參差不齊,導致總體上證據參差不齊。這意味著「莫扎特效應」一直被許多臨床醫生以懷疑的態度對待。

近期,一項關於莫扎特音樂對癲癇影響的新的綜合分析證實,聽他的鋼琴曲可以減少癲癇發作的頻率。這項綜合薈萃分析的結果,可能會推翻目前對該莫扎特效應的懷疑。

https://doi.org/10.1016/j.clinph.2020.03.039

癲癇影響了全世界大約0.64%的人,癲癇發作和抗癲癇藥物的不良反應造成了嚴重神經、認知、心理和社會後果,所有這些都嚴重損害患者生活質量,並消耗巨大社會成本。儘管最近治療取得一定進展,但事實上,抗癲癇藥物和替代療法(類固醇、伽馬球蛋白、生酮飲食、手術)仍然對大約30%的人無效。所以我們需要對其他療法持開放態度:重要的是,這些療法可以進行測試,並證明是有效的。

來自義大利比薩大學的Gianluca Sesso博士和Federico Sicca博士,通過查看147篇已發表的研究音樂療法的文章,並進行研究相關性和質量評估後發現,聽莫扎特的音樂,尤其是每天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使癲癇發作次數明顯減少(平均減少31%到66%不等,但因人而異,也因使用的音樂刺激而異)。同時也使癲癇患者的大腦異常活動(發作間歇性癲癇樣放電,常見於癲癇患者)頻率降低。這些效果可見於單次治療後,也可在長期治療後得以維持。

納入的研究及結果

Gianluca Sesso說:「這並不是第一篇關於莫扎特音樂對癲癇影響的評論,但在過去幾年裡,新的研究層出不窮,所以是時候站在後面看看整體情況了」,「研究的設計各不相同,比如有的人是看一次聽覺效果,有的人是看每天聽覺,所以不容易形成結論」。

研究提示,莫扎特音樂可能是一種有效的非侵入性神經刺激方法,可以減少癲癇發作的頻率,即使是在難以治療的患者中。這支持音樂療法作為癲癇的補充幹預措施。

然而,為了在臨床上使用這種方法,應該更好地了解莫扎特音樂對大腦區域影響的確切機制。

以往對莫扎特效應的研究使用最多的是雙鋼琴奏鳴曲K448,K545鋼琴奏鳴曲也被證明有效果。

所有的不同文化中都有音樂,所以它顯然能滿足某種心理需求。顯然其他音樂也可能有類似的效果,但在對抗癲癇中,可能莫扎特的奏鳴曲有獨特的節奏結構,特別適合起作用。

也就是說,節奏或諧波屬性,可能涉及其中。事實上,有人推測,莫扎特奏鳴曲K448的獨特節奏結構與長期連貫性可能激活大型神經元網絡,並喚起特定的振蕩周期性,可能發揮抗癲癇特性。一項研究表明,癲癇易感神經網絡可能被不同的周期性激活或抑制,從而可能觸發或防止癲癇發生。此外,莫扎特音樂的旋律和和聲特性也被認為是抗癲癇效應的潛在貢獻者。根據Tomatis理論,高頻聲音(>3000赫茲)似乎是一種重要的大腦刺激形式,這可能是因為超過3萬個耳蝸毛細胞中的80%對這種頻率有反應。

鏡像神經元也被耐人尋味地提了出來,因為聽音樂已被證明不僅能刺激聽覺的大腦區域,而且還能激活產生該音樂所需的鏡像系統。此外,莫扎特的音樂已經被證明能夠增強時空工作記憶,可能是因為背前部激活,而背前部激活對於工作記憶的增強是至關重要的。提示聽覺和運動區之間的相互連接以及背側前額葉皮層的網絡活動的調節可能會對連接的網絡產生抗癲癇作用。

最後,多巴胺的傳遞似乎在癲癇的病理生理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由於音樂已被證明能增強皮層下結構內的多巴胺能神經傳遞,它可能會通過影響丘腦皮層投射來減少癲癇發作的傳播和維持。有趣的是,在聽莫扎特音樂時,已觀察到副交感神經激活,同時減少了暴發性障礙(IED),這可能是由增強的多巴胺能傳遞所介導的。

儘管對機制的理解不深,但音樂在對抗癲癇中的有效性證據仍舊帶來希望。音樂療法作為一種安全有效治療方法的觀點,也為非侵入性非藥物幹預的新醫療設備的發展鋪平道路。這一應用在未來可能不僅局限於神經類疾病。

在心臟病方面,根據2013年的Cochrane評論,聽音樂可能會改善冠心病(CHD)患者心率、呼吸頻率和血壓。

DOI: 10.1002 / 14651858.CD006577.pub3

音樂也有助於恢復運動技能。一項針對處於康復階段的中風患者的研究顯示,使用音樂療法在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還顯示出非優勢手的力量更明顯的增加。

https://doi.org/10.1007/s10072-017-2827-7

音樂療法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應用領域——癌症。2016年的一項薈萃分析發現,在癌症患者中,音樂可能會對焦慮、疲勞、生活質量、疼痛、心率、血壓和呼吸頻率產生積極影響,帶來心理和生理結果的雙重改善。

https://doi.org/10.1002/14651858.CD006911.pub3

鑑於音樂治療的可期前景,目前全球已誕生20餘家音樂治療組織。包括美國、德國、阿根廷、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都分別組建音樂治療協會。國際音樂療法協會包括世界音樂療法聯合會、歐洲音樂療法聯合會等。他們已將音樂療法發展為一種成熟的健康專業,在治療關係中使用音樂來滿足個人的身體、情感、認知和社會需求。

但未來我們仍需要更多的一致的研究,來驗證音樂對疾病的影響。音樂的治療潛力和最有效的方案需要進一步界定。

附:前文癲癇治療中所用的莫扎特音樂目錄:

K448 for 2 pianos, (pianists Murray Perahia and Radu Lupu)

Sonata for 2 Pianos in D Major, K.448/375a: I. Allegro con spirito

Sonata for 2 Pianos in D Major, K.448/375a: II. Andante

Sonata for 2 Pianos in D Major, K.448/375a: III. Allegro molto

Fantasie in F Minor, D. 940

K545 sonata (pianist, Lang Lang)

Piano Sonata No. 16 in C Major, K. 545 "Sonata facile": 1. Allegro

Piano Sonata No.16 in C Major, K. 545 "Sonata facile": 2. Andante

Piano Sonata No. 16 in C Major, K. 545 "Sonata facile": 3. Rondo. Allegretto

來源:梅斯醫學綜合報導

本文不構成臨床建議只供學術交流;

授權轉載、投稿及爆料請聯絡梅斯醫學管理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莫扎特的音樂能治病,每天聽莫扎特音樂,能減少癲癇發病頻率
    研究提示,莫扎特音樂可能是一種有效的非侵入性神經刺激方法,可以減少癲癇發作的頻率,即使是在難以治療的患者中。這支持音樂療法作為癲癇的補充幹預措施。然而,為了在臨床上使用這種方法,應該更好地了解莫扎特音樂對大腦區域影響的確切機制。以往對莫扎特效應的研究使用最多的是雙鋼琴奏鳴曲K448,K545鋼琴奏鳴曲也被證明有效果。
  • 音樂能夠治病嗎?選曲,為何要選莫扎特的奏鳴曲?
    但是,如果討論音樂療法的效果,對於普通人而言,諸如音樂改善情緒、提升記憶、幫助入睡之類,容易理解,甚至自己就是實踐者。如果提及音樂可以緩解手術疼痛、能夠治療癲癇,在手術室放音樂,而且還搞出莫扎特效應,是不是會產生少許的奇特感覺呢?咱們現在就來介紹其中的奧秘。咱們先來說說莫扎特效應。
  • 莫扎特效應: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治療癲癇?
    一項新的綜合分析研究證實,聽莫扎特的鋼琴音樂可以減少癲癇發作的頻率。薈萃分析的結果可能會推翻當前對莫扎特效應的懷疑態度。 莫扎特音樂或對心理健康產生有益影響的想法源於1990年代的早期發現。此後有數項研究跟進,但大多樣本很小,或質量參差不齊,因此導致總體證據不一。
  • 顏色影響人的腦電波,音樂可使人產生共振現象,兩者對治病有效果
    還有,我們在聽音樂的時候會不會像跟著音樂動起來,因為音樂可以使人體產生共振,很多地方也開始推廣音樂療法來治療一些疾病。一、不要輕視「顏色療法」的治病作用美國阿拉巴馬州塔斯卡魯沙市有座醫院,就應用了顏色療法。
  • 科學家解開「莫扎特音樂」為何能增強記憶力之謎
    南方網訊 莫扎特的音樂能提高人的學習和記憶能力,這種現象被稱為「莫扎特效應」。它的科學原理在哪裡?發現這一效應的美國科學家最近宣布,他們發現了其中的分子基礎。  1993年,美國威斯康星奧什科什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羅謝等人發現,大學生聽10分鐘的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後,在空間推理測試中的得分有明顯的提高。
  • 神奇的音樂——莫扎特效應
    相信關注過胎教的朋友都知道這樣一個觀念:傾聽莫扎特的音樂是非常好的胎教方式。這一觀念還真不是空穴來風,這是多位專家和學者經過實驗研究得出的結果。1993年,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兩位教授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音樂和空間任務能力》的文章,文中介紹了他們所做一個實驗:讓學生聽10分鐘莫扎特的音樂後立即進行智商(IQ)測試,發現聽過音樂後學生的智商水平顯著提高了。
  • 莫扎特K448:音樂到底有什麼魔力?
    ‍依照最新的醫學研究,‍‍能夠讓人長壽的第一原因,‍‍不是飲食,不是養生,‍‍也不是運動,‍‍竟然是音樂,尤其是唱歌。‍‍有的音樂讓人會激動, ‍‍有的讓人感動,‍‍有的讓人平靜,有的讓人喜悅,‍‍有的讓人哀傷。‍‍那麼,有沒有音樂‍‍聽了以後會讓人變聰明呢?‍‍‍‍
  • 莫扎特音樂與電影的化學反應
    莫扎特作為歷史上最具利用價值的音樂天才,已經成為無數機構的招牌,比如莫扎特音樂胎教,莫扎特巧克力,以及直接用於電影、廣告和各種提示音的莫扎特作品。電影裡的莫扎特最著名的莫過於傳記片《阿瑪迪烏斯》(也稱《莫扎特傳》)。這部奧斯卡獲獎劇情片大大戲劇化了莫扎特,也成功地抓住了一代又一代觀眾。
  • 莫扎特的音樂提高智商?莫扎特K448這麼神奇?
    愛因斯坦說,死亡就是再也聽不到莫扎特的音樂了。除了莫扎特的音樂,很多音樂都能令人精神愉悅、心情舒緩,但莫扎特的音樂似乎更特別。     有研究稱,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提高聆聽者的智商,特別是莫扎特創作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又稱K448樂曲。
  • 考前必看:研究稱聽莫扎特音樂能增強智商
    6月7日消息,不是聽什麼音樂都能增強大腦認知功能。然而,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聽莫扎特的音樂就可以促進大腦認知功能。研究人員發現,聽過古典音樂大師莫扎特的音樂的人,其與記憶、理解以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關的腦波活動有所增強。
  • 莫扎特音樂效應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嗎?(下)
    我們之前討論了莫扎特音樂的特點,以及研究者們對於它的科學探究,莫扎特效應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嗎?但大眾還是普遍會對一些問題不理解。01既然莫扎特這麼神奇,那我自己在家裡聽聽莫扎特音樂就好了,和託瑪提斯訓練有什麼區別呢?
  • 音樂能讓孩子變聰明嗎?是的「莫扎特效果」得到證實
    ,有利於孩子的成長聽了鄰居的話,我呆住了,其實我一直不太贊成孩子學這個,覺得孩子學這個有浪費孩子學習時間的孩子學習直到今天我才明白,適當的音樂不僅對健康的孩子學習也有好處現有的比較權威的"莫扎特的音樂的效果已經確認了這一觀點現在和這個效果一起來看看確認莫扎特音樂的效果,音樂讓孩子的大腦變得更聰明從普遍認同的觀點來看,莫扎特的音樂效果
  • 聽莫扎特未必能變聰明,但卻真的能治病
    莫扎特的音樂天分確實與生俱來――他5歲作曲,9歲寫交響曲,11歲時就完成了第一部歌劇。人們喜愛莫扎特的音樂,因為他的作品總能讓聽者覺得很舒服,使人心境平和,這種舒服來源於他音樂語言的直白與流暢。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評價說:「聽莫扎特使人擺脫了內心的爭執,升到更高的境界,到達一個崇高與和平的領域,在那兒,人間的痛苦消失了。」
  • 感受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特徵
    另外,在海頓的音樂創作中很明顯地反映了當時正欣欣向榮的市民階層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因此他的音樂充分表現了輕鬆、幽默的性格,充滿了生活的氣息。他的作品沒有表露任何感情問題困擾的痕跡,表現出一種藝術的超脫,音樂創作幾乎完全超越了現實。 莫扎特,奧地利作曲家,他靈性十足,人稱「音樂神童」,1781年,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自由作曲家。
  • 中國科學家驗證莫扎特效應:有的音樂提高智商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驗證莫扎特效應:有的音樂提高智商 死亡意味著什麼?愛因斯坦說,死亡就是再也聽不到莫扎特的音樂了。 除了莫扎特的音樂,很多音樂都能令人精神愉悅、心情舒緩,但莫扎特的音樂似乎更特別。
  • 音樂天才莫扎特,是一個永遠在跳躍的音符
    1791年12月5日,音樂神童莫扎特逝世,音樂界隕落一顆巨星。那一天,尚未完成《安魂曲》的莫扎特離奇死亡,35歲的音樂神童英年早逝,而其至今未明的死因也為他更添一份傳奇色彩:他人生的跌宕起伏、面對世人質疑與宮廷排擠時的堅持與叛逆,成為了藝術作品最佳的改編對象。
  • 《莫扎特傳》:音樂是他的生命,成就了他短暫輝煌的一生
    莫扎特在音樂上的成就眾所周知,他是奧地利古典主義作曲家,在他短暫的人生中,創作了近600 部作品,在音樂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小王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就是講述的莫扎特一生的《莫扎特傳》。本片講述了音樂家莫扎特坎坷絢爛的音樂人生,故事以作曲家薩列裡為主,以薩列裡的視覺向觀眾展現出莫扎特的成長軌跡。而隨著作曲家薩列裡的回憶逐步深入,讓我們也能更清楚的看到莫扎特的一生,在影片中去追悼這位偉大的音樂才子。
  • 帶你解讀一代音樂巨匠《莫扎特傳》
    他被譽為音樂神童,四歲時就寫了人生第一首協奏曲,7歲寫了第一首交響樂,12歲寫了第一場歌劇。6歲時他就能蒙眼為國王和教皇演奏鋼琴曲。而那時的薩列裡還在和孩子們玩著幼稚的遊戲。他聽到了有關音樂神童莫扎特的傳說,於是他嫉妒了。嫉妒莫扎特的父親教會了他那麼多東西。而自己的父親卻將音樂家視為取悅人的職業。薩列裡將音樂視為生命,他多希望自己能像莫扎特一樣。
  • 聽古典音樂讓你變聰明?「莫扎特效應」是真的嗎?
    但是《自然》可是首屈一指的期刊,許多非常新奇、甚至顛覆世界的科學發現都會刊登在這裡,也就是說,各家報紙媒體都會聘請專家學者(或至少是某個戴眼鏡的傢伙),按月詳讀其中的每篇文章,搜尋有關癌症療法,或是無需熨燙的褲子等各種新穎題材。古典音樂可以提升智商?這說法實在太誘人了!
  • 西洋棋與音樂#「神奇的」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
    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堯德中及其研究團隊在實驗中,把100餘只大鼠分成不同組做了系列實驗,包括讓大鼠聆聽莫扎特K.448號樂曲,反向莫扎特(通過把莫扎特K448號的音符以相反序列排列所得);以及播放巴赫的樂曲,反巴赫樂曲。     以此作為對照,保證被聆聽的音樂的物理元素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