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解讀一代音樂巨匠《莫扎特傳》

2020-12-06 小亮影視剪輯

1791年12月5日那是上帝也要垂淚的一天!維也納郊外的亂墳崗裡,悽風苦雨哀傷遍地。一具屍體被雜工們扔進了巨大的泥坑之中。接著雜工隨手丟了幾鏟用來消毒的石灰,沒有棺材也沒有墓碑。那一刻,「上帝之聲」莫扎特慘澹收場化為凡塵。

32年後的一個雪夜,維也納精神病院裡陰暗悽冷。一個名叫薩列裡的老人不停地哀嚎著「原諒我吧,莫扎特!是我謀殺了你,願上帝寬恕我。」當晚他割頸自殺,送醫院後僥倖撿回一條性命。然而世人只知莫扎特,卻無人聽聞薩列裡。這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哀,對此一直無法釋懷。傷愈之後他向神父懺悔,講述了自己暗害莫扎特的經過。

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出生於奧地利的薩爾茨堡。他被譽為音樂神童,四歲時就寫了人生第一首協奏曲,7歲寫了第一首交響樂,12歲寫了第一場歌劇。

6歲時他就能蒙眼為國王和教皇演奏鋼琴曲。而那時的薩列裡還在和孩子們玩著幼稚的遊戲。他聽到了有關音樂神童莫扎特的傳說,於是他嫉妒了。嫉妒莫扎特的父親教會了他那麼多東西。而自己的父親卻將音樂家視為取悅人的職業。薩列裡將音樂視為生命,他多希望自己能像莫扎特一樣。

那天在教堂裡,年少的薩列裡虔誠地向上帝禱告。主啊,讓我成為一名永垂不朽的音樂家吧。讓我用音樂讚美你,也讚美我自己。在我死後人們將永遠銘記我,以及我的音樂。我將用我的貞潔,努力和謙卑來換取你的垂憐。不久後薩列裡離開了家,來到了音樂之都維也納。多年以後,靠著不懈的努力,終於成了約瑟夫二世的宮廷作曲家。為了向上帝盡忠,他勤勤懇懇地工作,而且不近女色。那時候的他風生水起,深得皇室和大眾的喜愛。

直到有一天莫扎特來維也納演出,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那天他無意中撞見莫扎特和一個叫康斯坦澤的女孩瘋鬧廝混,莫扎特舉止輕佻言行汙穢,像一個下流的小痞子。他還桀驁不馴,當眾給了大主教一個大屁股。薩列裡簡直不敢相信,眼前這個其貌不揚性情乖張的小丑,會是他崇拜嫉妒了多年的音樂神童莫扎特。可當看到莫扎特譜寫的曲子後,他震驚了。那些樂符靈動悅耳,歡心怡然,充滿了無法滿足的情感。他從未見過這樣的曲子,就像是他聽到了上帝的聲音一樣。只此一曲他便明白,此生都無法超越莫扎特。他妒火中燒,從此將莫扎特視為命運的宿敵。

1782年《後宮誘逃》上演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莫扎特親自指揮,將演出的氛圍推向了高潮。女主角正是卡瓦夫人,他可是薩列裡一直愛慕的女人。雖然他從未碰過她,但他也無法容忍別的男人接近她。薩列裡躲在包廂裡看著自己的榮耀和女人都被搶走。他對莫扎特充滿了恨意,生平第一次有了報復的念頭。

塞列裡把耶穌神像扔進了壁爐,既然自己得不到上帝的青睞那他就毀了上帝在人間的寵兒。薩列裡在國王面前告黑狀,說莫扎特是猥褻女學生的下流胚子。這樣一來那些權貴富商們就沒人敢聘用莫扎特了。一段時間後,毫不知情的莫扎特登門求助薩列裡。因為他失去了經濟來源,現在吃住都成了問題。他想找薩列裡借點錢,薩列裡「好心好意」為他介紹了一個客戶。他女兒剛好需要一個鋼琴教師,可她家養了很多條狗,狗叫聲不絕於耳。莫扎特感覺自己完全是在對狗彈琴,感覺被羞辱的莫扎特連報酬都沒有拿就離開了。

誰知剛回到家就看到父親站在他家門口。他飛奔到父親懷中,熱情歡迎他的到來。莫扎特不願讓父親看到自己狼狽的生活面貌,於是當晚他們去參加了化妝舞會。他們玩得很盡興,現場觀眾忽然提出要他模仿薩列裡彈琴。莫扎特玩性大發,薩列裡被他形容成了一個小丑。現場觀眾哈哈大笑,而薩列裡卻在其中。心胸狹隘的他感覺受到了奇恥大辱。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報仇。

1786年《費加羅婚禮》上演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全場觀眾都被這部完美的話劇折服,看著這部前無古人的作品薩列裡的挫敗感更加強烈。然而莫扎特的生活卻愈加窘迫。他慈愛的父親也在這時去世了。妻子帶著孩子回了娘家。莫扎特風光不再,丈母娘對他的態度急轉直下。丈母娘醜陋鄙夷的嘴臉給了他新的靈感。

不久後他的新作品《魔笛》舉行了首演。親自參加伴奏的莫扎特體力嚴重透支,此時他已病入膏肓。最終在演出時昏了過去,躲在包廂裡的薩列裡看得一清二楚,他知道莫扎特時日不多,他要給莫扎特致命一擊。正如他許下的誓言,他要親手毀了上帝在人間的寵兒。

他跑到後臺將莫扎特送回了家。那天大雪紛飛異常寒冷,莫扎特臉色蒼白滿頭大汗。莫扎特不知道薩列裡的險惡用心,對他的幫助不勝感激。薩列裡卻說之前定好的《安魂曲》要在明天交稿。音符雖然在莫扎特腦海但他已經沒有體力拿筆了。薩列裡表示他可以幫忙。於是莫扎特口述,薩列裡記錄。又一首偉大的曲子正在誕生,每一個音符都像在哭訴,每一段旋律都像是在哀婉,每一處轉承都像是在啜泣。

莫扎特反覆請求休息一會,可薩列裡卻像是著了魔一樣,他似乎想要榨乾莫扎特的最後一滴血。經過一夜辛苦創作後,莫扎特油盡燈枯,陷入了彌留狀態。在生命的最後他對薩列裡表示感謝並請求他原諒自己的年少輕狂。《安魂曲》的創作已接近尾聲,莫扎特的生命也在慢慢消逝。本來是為黑衣人創作的。卻成了自己的悼曲。這是一首註定無法完成的絕筆,這是上帝最後的嘆息。莫扎特死不瞑目,趕回來的妻子抱著他的遺體放聲大哭。一代音樂天才就此隕落,留給後世永垂不朽的絕唱和綿綿不盡的遺憾。

1791年12月5日,那個清晨,上帝遮蔽了陽光,他把眼淚灑向人間卻衝刷不盡這世間的嫉妒和憎恨。

《莫扎特傳》是由米洛斯·福爾曼執導,於1984年9月19日在美國上映。影片獲得第5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8項大獎。電影講述了天才音樂家莫扎特短暫而又傳奇的一生。當然為了突出劇情張力,導演虛構了薩列裡的故事。真實世界裡薩列裡也是一代音樂巨匠,他和莫扎特的關係算是亦敵亦友,他可以算是最了解莫扎特的人。

就像薩列裡所說上帝把音樂裝進了他的腦袋,他要做的僅僅是把它們寫下來。

可天才總會帶著一種世人無法理解的破壞性,他們就如太陽一般,當他離世人足夠遠時,人們會崇拜他,可當天才就在身邊時,人們就會害怕他。對於害怕的東西,人們要麼遠離,要麼摧毀。

正所謂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也許這就是天才的缺點吧。他們無法與庸才打成一片,也不屑與他們為伍。可這世界畢竟還是庸才們的天下,欺世者發財,盜名者成功。

上帝垂憐世人,於是就有了上帝之聲。上帝痛恨世人,所以就召回了他的寵兒。或許連他也認為這可憐又可恨的人間不配擁有莫扎特。



相關焦點

  • 莫扎特音樂與電影的化學反應
    莫扎特作為歷史上最具利用價值的音樂天才,已經成為無數機構的招牌,比如莫扎特音樂胎教,莫扎特巧克力,以及直接用於電影、廣告和各種提示音的莫扎特作品。電影裡的莫扎特最著名的莫過於傳記片《阿瑪迪烏斯》(也稱《莫扎特傳》)。這部奧斯卡獲獎劇情片大大戲劇化了莫扎特,也成功地抓住了一代又一代觀眾。
  • 《莫扎特傳》:音樂是他的生命,成就了他短暫輝煌的一生
    莫扎特在音樂上的成就眾所周知,他是奧地利古典主義作曲家,在他短暫的人生中,創作了近600 部作品,在音樂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小王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就是講述的莫扎特一生的《莫扎特傳》。而薩列裡正是利用了這一點,讓單純的莫扎特到死都認為薩莉莉是她真正的朋友,並由衷的感謝他,薩列裡雖然也很有音樂天分,但卻不能與莫扎特相比,這樣算裡嫉妒不已,他不能像莫扎特那樣單純的喜愛音樂,視音樂為生命,他雖然喜愛音樂,但更在乎名利,莫扎特的音樂路走得如此坎坷,它的幹擾是很大的一部分因素。
  • 這部莫扎特權威傳記,首次從女性視角解讀莫扎特天才而激蕩的一生
    首次從女性視角解讀莫扎特天才而激蕩的一生。 全書分為四個章節,另有簡短的序章和尾聲。《家庭》一節主要以莫扎特家族的通信及其姐姐的日記為基礎材料,鋪陳莫扎特結婚之前的生活和工作事跡。《另一個家庭》敘述莫扎特同以往的金主及家庭切割,隻身赴維也納,結婚、自由執業乃至最後離世的這「後半生」。
  • 夜聽|「第二個莫扎特」的讚譽
    後來卻與恩師分道揚鑣;他曾當上宮廷樂師,受到王侯貴族爭相追捧,也曾主動隱退改做自由職業;他不擅與女性交往,幾段戀愛都慘澹收場;他與家人關係緊張,唯獨對侄子視若己出,甚至為爭奪侄子的監護權與弟媳對簿公堂;他長期被耳疾和孤獨折磨,晚年喪失聽力,卻保持著強大的創造力……他就是音樂巨匠貝多芬
  • 音樂天才莫扎特,是一個永遠在跳躍的音符
    1791年12月5日,音樂神童莫扎特逝世,音樂界隕落一顆巨星。傳說中的天才——莫扎特,這一年他才六歲。小莫扎特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父親老莫扎特和母親安娜都是維也納的宮廷樂師,都是精通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古鋼琴的大音樂家。
  • 神奇的音樂——莫扎特效應
    相信關注過胎教的朋友都知道這樣一個觀念:傾聽莫扎特的音樂是非常好的胎教方式。這一觀念還真不是空穴來風,這是多位專家和學者經過實驗研究得出的結果。1993年,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兩位教授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音樂和空間任務能力》的文章,文中介紹了他們所做一個實驗:讓學生聽10分鐘莫扎特的音樂後立即進行智商(IQ)測試,發現聽過音樂後學生的智商水平顯著提高了。
  • 一部電影,說一個神童的一生《莫扎特傳》
    讓我們談談在電燈和陰影中轉瞬即逝的歲月/關注我每天與你的聊天一部電影,我想談談著名導演米洛斯福爾曼關於音樂天才莫扎特傳奇人生的電影《莫扎特》。這位米洛斯福爾曼導演的《莫扎特》穿插引用了他的54首音樂作品,這些音樂作品與電影的形象和情節相互作用,相輔相成,他們不僅充分展示了莫扎特的生活體驗,而且使莫扎特音樂作品得到了更具體的理解和更廣泛的傳播。
  • 莫扎特的音樂提高智商?莫扎特K448這麼神奇?
    愛因斯坦說,死亡就是再也聽不到莫扎特的音樂了。除了莫扎特的音樂,很多音樂都能令人精神愉悅、心情舒緩,但莫扎特的音樂似乎更特別。     有研究稱,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提高聆聽者的智商,特別是莫扎特創作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又稱K448樂曲。
  • 莫扎特效應: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治療癲癇?
    一項新的綜合分析研究證實,聽莫扎特的鋼琴音樂可以減少癲癇發作的頻率。薈萃分析的結果可能會推翻當前對莫扎特效應的懷疑態度。 莫扎特音樂或對心理健康產生有益影響的想法源於1990年代的早期發現。此後有數項研究跟進,但大多樣本很小,或質量參差不齊,因此導致總體證據不一。
  • 莫扎特的音樂能治病,每天聽莫扎特音樂,能減少癲癇發病頻率
    本文來源:梅斯醫學在治療耐藥性神經系統疾病的輔助性非藥物方法中,人們對無創形式的神經刺激越來越感興趣,如音樂療法。莫扎特效應是在1993年首次確立的,最初是指聽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時大腦功能的增強。從那時起,許多音樂形式已經被證明對神經系統疾病有好處,包括帕金森病、痴呆症、睡眠障礙以及和注意力缺陷和多動症等。
  • 音樂能夠治病嗎?選曲,為何要選莫扎特的奏鳴曲?
    但是,如果討論音樂療法的效果,對於普通人而言,諸如音樂改善情緒、提升記憶、幫助入睡之類,容易理解,甚至自己就是實踐者。如果提及音樂可以緩解手術疼痛、能夠治療癲癇,在手術室放音樂,而且還搞出莫扎特效應,是不是會產生少許的奇特感覺呢?咱們現在就來介紹其中的奧秘。咱們先來說說莫扎特效應。
  • 實錘,莫扎特的音樂能治病 | 音樂療法
    莫扎特效應是在1993年首次確立的,最初是指聽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時大腦功能的增強。從那時起,許多音樂形式已經被證明對神經系統疾病有好處,包括帕金森病、痴呆症、睡眠障礙以及和注意力缺陷和多動症等。但關於聽莫扎特音樂可能對心理健康有好處的幾項研究,由於涉及的人數不多,或者質量參差不齊,導致總體上證據參差不齊。
  • 「莫扎特效應」是什麼鬼?
    編輯 / 倪彥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年來,由於所謂的「莫扎特效應」,有數十萬張封面上繪有面帶微笑的嬰兒古典音樂光碟被成功出售。「莫扎特效應」是指聽這位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的音樂,會有助於兒童智力發展。這個說法源自何處,是否真實呢?
  • 莫扎特K448:音樂到底有什麼魔力?
    ‍依照最新的醫學研究,‍‍能夠讓人長壽的第一原因,‍‍不是飲食,不是養生,‍‍也不是運動,‍‍竟然是音樂,尤其是唱歌。‍‍有的音樂讓人會激動, ‍‍有的讓人感動,‍‍有的讓人平靜,有的讓人喜悅,‍‍有的讓人哀傷。‍‍那麼,有沒有音樂‍‍聽了以後會讓人變聰明呢?‍‍‍‍
  • 中國科學家驗證莫扎特效應:有的音樂提高智商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驗證莫扎特效應:有的音樂提高智商 死亡意味著什麼?愛因斯坦說,死亡就是再也聽不到莫扎特的音樂了。 除了莫扎特的音樂,很多音樂都能令人精神愉悅、心情舒緩,但莫扎特的音樂似乎更特別。
  • 感受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特徵
    另外,在海頓的音樂創作中很明顯地反映了當時正欣欣向榮的市民階層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因此他的音樂充分表現了輕鬆、幽默的性格,充滿了生活的氣息。他的作品沒有表露任何感情問題困擾的痕跡,表現出一種藝術的超脫,音樂創作幾乎完全超越了現實。 莫扎特,奧地利作曲家,他靈性十足,人稱「音樂神童」,1781年,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自由作曲家。
  • 聽古典音樂讓你變聰明?「莫扎特效應」是真的嗎?
    古典音樂可以提升智商?這說法實在太誘人了!羅雪博士的發現,在經過這些戴著眼鏡的記者不斷散播後,媒體便充斥著古典音樂能提高智商的報導,而「莫扎特效應」(Mozart effect)的說法也就不脛而走。但羅雪博士不但從未表示聆聽莫扎特的音樂能提高智商,而且還對媒體那些短視的新聞從業人員解釋了好幾次,卻根本是徒勞。
  • 胎教聽莫扎特孩子更聰明?讓音樂成為習慣,提升更高的認知
    我說:「胎寶寶才多大,就要開始培養音樂細胞了?」表妹說:「這倒是其次,聽音樂能提升寶寶智力!」我差點吐血問:「你這是聽誰說的?」表妹一本正經地說:「姐,虧你還是海歸呢,連莫扎特效應都不知道!」想必很多關注寶寶智商的媽媽,都聽說過這個著名的「莫扎特效應」:如果孩子經常聽莫扎特的曲子,無論是歌劇,還是交響樂,都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 《外太空的莫扎特》殺青發布新童話海報 黃渤榮梓杉手繪莫扎特
    令任小天沒有想到的是,莫扎特來到地球竟另有任務……這是陳思誠繼《唐人街探案》系列後打造的全新系列電影。「唐探」不僅開創了偵探喜劇的新類型,作為華語電影最成功的IP之一,更拍出了屬於中國人的偵探故事。這一次,陳思誠嘗試科幻喜劇題材,打造「外太空三部曲」,攜手黃渤、榮梓杉,還有外星朋友莫扎特,講述主人公從初中、高中、到大學的成長,陪伴一代少年人一起長大。
  • 莫扎特音樂效應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嗎?(下)
    我們之前討論了莫扎特音樂的特點,以及研究者們對於它的科學探究,01既然莫扎特這麼神奇,那我自己在家裡聽聽莫扎特音樂就好了,和託瑪提斯訓練有什麼區別呢?包括莫扎特音樂在內的所有音樂素材,需要在整個聲音頻帶上,根據Tomatis的邏輯,經過不同側重、多維度的過濾處理。所以同樣一段音樂,在經過託瑪提斯設備處理之後,旋律還是那個旋律,但是音色卻有了顯著的不同。以下是一小段音樂示例,大家可以體會一下音色的改變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