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天才莫扎特,是一個永遠在跳躍的音符

2020-12-06 音樂焦點

1791年12月5日,音樂神童莫扎特逝世,音樂界隕落一顆巨星。

那一天,尚未完成《安魂曲》的莫扎特離奇死亡,35歲的音樂神童英年早逝,而其至今未明的死因也為他更添一份傳奇色彩:他人生的跌宕起伏、面對世人質疑與宮廷排擠時的堅持與叛逆,成為了藝術作品最佳的改編對象。

莫扎特的天賦

1762年,在維也納的申巴龍夏宮,無數奧地利的皇親貴族們將震天的掌聲送給舞臺中央一位蒙著眼睛的小鋼琴家。歡呼與鮮花,讚嘆與喝彩經久不息。小鋼琴家起立,優雅的摘掉了蒙在眼睛上的白色絲絹,露出了他童稚可愛的臉龐。一時間,維也納的皇家畫師們,趕緊用他們拙劣的畫筆記錄下了這一瞬間。這位小鋼琴家就是阿爾福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

傳說中的天才——莫扎特,這一年他才六歲。小莫扎特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父親老莫扎特和母親安娜都是維也納的宮廷樂師,都是精通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古鋼琴的大音樂家。 當小莫扎特巡演至德國的時候,他寫下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的歌劇《巴示亭與巴士亭納》,這時他才剛剛滿十二歲。這個記錄在後來的人類歷史上直到今天再也沒有被打破過。而對於小莫扎特來說,他「傳奇天才」的成就才剛剛開啟。就在他完成《巴示亭與巴士亭納》的這一年,他還寫了另外十首樂曲,其中包括四部交響樂,兩部小提琴協奏曲即三首藝術歌曲一部天主教詠嘆調;第二年巡演,8歲的莫扎特莫扎特一共寫了五十五首樂曲;第六年,14歲的時候,他寫了六部交響樂和兩部歌劇;15歲共十三首其中七部交響;16歲三十二首其中10部交響樂……

1979年,一部名為《Amadeus》的話劇作品在英國國家劇院完成了首演,它即是如今我們口中的「英扎」。劇名取自莫扎特的中間名,本意為上帝和愛,因而在中國,被譯為《上帝的寵兒》。

有趣的是,儘管本劇以莫扎特為名,實際上卻是從莫扎特的對手、宮廷樂師薩列裡的角度來展開劇情的——這邊是曾寫作《戀馬狂》的英國當代劇作家彼得·謝弗,在構思《Amadeus》時的巧妙之處。

全劇以垂危的薩列裡向神父的懺悔為始,這位天賦不足卻野心勃勃的音樂家在夾雜著對莫扎特仰慕欣賞與嫉妒怨恨的複雜情緒中,對其進行了暗中的迫害與折磨。最終,莫扎特去世,而薩列裡也因他的罪行逐漸精神失常,被送進瘋人院。時光流逝,曾經烜赫一時的薩利埃裡漸漸被人遺忘,莫扎特的作品卻成為人類音樂殿堂裡的瑰寶,在世間永遠傳唱。

另外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謝弗在劇中刻畫莫扎特形象時的顛覆:「此人一刻也靜不住,手腳總是不停地在活動,他的嗓音單薄,調門很高,他還有一種令人難忘的習慣,動不動就痙攣地咯咯尖笑——聲音刺耳,狀態幼稚。」或許正是這樣的瘋癲,恰恰展現了他非同常人的一面。

在倫敦首演後,《莫扎特傳》又轉戰百老匯,同樣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並被導演米洛斯·福爾曼一眼相中,拍下了影視留名的電影佳作《莫扎特傳》——「美扎」。在1985年舉行的第57屆奧斯卡頒獎禮上,《莫扎特傳》一舉奪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8項大獎,其藝術水準可見一斑。

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國,著名翻譯家、北京人藝導演英若誠親自翻譯並執導了這部《上帝的寵兒》——「中扎」。知名演員張永強在劇中飾演莫扎特,而我們熟悉的宋丹丹則在劇中飾演了莫扎特的妻子康斯坦斯。

時間來到1999年,一版關於莫扎特的全新奧地利音樂劇《莫扎特!》於維也納首演,因該劇是由德語寫作,我們也通常稱其為「德扎」。他的劇情更多來自莫扎特的傳記,整部劇在內容上更傾向於挖掘莫扎特的內心,是一部比較內化和走心的作品。

劇中一個極其大膽而巧妙的設計,在於讓被稱為Amadeus的童年莫扎特與被稱為Mozart的成年莫扎特同臺演出。童年莫扎特在全劇的大部分時間一直保持著寫作的狀態,他是莫扎特音樂才華的化身,也代表著我們心目中那副音樂神童該有的模樣。

而在全劇的最終,正是童年莫扎特用羽毛筆刺中了成年莫扎特的心臟,中止了他的生命,也為莫扎特的死帶來了一重全新的詮釋。

音樂天才莫扎特,是一個永遠在跳躍的音符,他將永遠或在音樂世界中……

相關焦點

  • 帶你解讀一代音樂巨匠《莫扎特傳》
    讓我用音樂讚美你,也讚美我自己。在我死後人們將永遠銘記我,以及我的音樂。我將用我的貞潔,努力和謙卑來換取你的垂憐。不久後薩列裡離開了家,來到了音樂之都維也納。多年以後,靠著不懈的努力,終於成了約瑟夫二世的宮廷作曲家。為了向上帝盡忠,他勤勤懇懇地工作,而且不近女色。那時候的他風生水起,深得皇室和大眾的喜愛。
  •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曇花一現的天才音樂家
    1月27年,在奧地利的音樂之鄉薩爾茨堡,出生了一位音樂界的天才作曲家,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 對於音樂神童的探索,大家對莫扎特的父親充滿了好奇,莫扎特的母親雖熱衷於音樂,但卻從事於公務員的工作,而相對於父輩的基因,莫扎特的妻子是樂團的女高音,所以莫扎特夫婦在音樂方面的基因條件明顯優於他的父輩,但令人驚訝的是莫扎特的兩個兒子,並沒有在音樂方面取得什麼成就,所以大家的目光聚焦到莫扎特的父親身上,是什麼樣的男人,培養出了才華橫溢的天才音樂家。
  • 世上的天才十幾歲就成名了,他就是莫扎特,音樂小神童
    對於莫扎特,大家可能不會陌生,對於學習鋼琴的人來說更是熟悉的,學習的很多曲目都有莫扎特的曲子,大家也都知道他的音樂造詣很高,我們今天就來聊聊他。莫扎特的人生雖然很短暫但是她也經歷了幾個時期。父親是宮廷小提琴師,在4歲時,父親就給他灌輸音樂知識了,再瞧瞧我們四歲的時候在幹什麼,回到正題,下一年莫扎特就開始創作曲子了,果然天才的動手能力不是我們平凡人能夠想像的,三歲能杯唐詩三百首也沒他厲害。小小人兒有大力量,所以他從小就有音樂神童之稱。
  • 感受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特徵
    另外,在海頓的音樂創作中很明顯地反映了當時正欣欣向榮的市民階層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因此他的音樂充分表現了輕鬆、幽默的性格,充滿了生活的氣息。他的作品沒有表露任何感情問題困擾的痕跡,表現出一種藝術的超脫,音樂創作幾乎完全超越了現實。 莫扎特,奧地利作曲家,他靈性十足,人稱「音樂神童」,1781年,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自由作曲家。
  • 7 天音樂啟蒙之旅丨DAY1.莫扎特(Mozart)
    為音樂而生的莫扎特莫扎特是誰呢?圖片源自網際網路他是奧地利音樂家,是歐洲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對歐洲音樂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我們非常熟悉的這首童謠「小星星」,就是由莫扎特作曲的。除此之外呢,他還創作了很多美妙的樂曲,想知道天才音樂家莫扎特創作出了什麼樣的音樂嗎?
  • 愛因斯坦的創造力也許來源於巴赫和莫扎特的音樂!
    可就是這樣一個平平無奇的小孩子成長為了改變世界的偉人,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當時的愛因斯坦雖說在學業上沒有什麼起色,可他卻展示出了音樂方面的天賦。對巴赫和莫扎特的音樂尤為喜愛。近來的科學家發現,莫扎特式的音樂有益於人類的大腦,增加新生神經元量,提高創造力。這一效應被稱為「莫扎特效應」。如今,我們可以在已知的基礎上來運用「莫扎特效應」提升我們自身的效率和創造力。即通過聽這一類型的音樂來提升大腦興奮度,進而提升我們的表現力。
  • 莫扎特音樂與電影的化學反應
    莫扎特作為歷史上最具利用價值的音樂天才,已經成為無數機構的招牌,比如莫扎特音樂胎教,莫扎特巧克力,以及直接用於電影、廣告和各種提示音的莫扎特作品。電影裡的莫扎特最著名的莫過於傳記片《阿瑪迪烏斯》(也稱《莫扎特傳》)。這部奧斯卡獲獎劇情片大大戲劇化了莫扎特,也成功地抓住了一代又一代觀眾。
  • 西洋棋與音樂#「神奇的」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
    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堯德中及其研究團隊在實驗中,把100餘只大鼠分成不同組做了系列實驗,包括讓大鼠聆聽莫扎特K.448號樂曲,反向莫扎特(通過把莫扎特K448號的音符以相反序列排列所得);以及播放巴赫的樂曲,反巴赫樂曲。     以此作為對照,保證被聆聽的音樂的物理元素是相同的。
  • 神奇的音樂——莫扎特效應
    莫扎特是公認的「神童音樂家」,據說他是先學會作曲後學會寫字的,6歲時就跟隨姐姐和父親在歐洲巡迴演出,一時風靡整個歐洲大陸,聲名遠播。雖然他的生命只有短短的35年,可是他給人類留下的大礙量音樂財富卻歷久彌新,永遠在人類的精神世界裡熠熠生輝。
  • 《莫扎特傳》:音樂是他的生命,成就了他短暫輝煌的一生
    這樣坎坷的人生和他的性格息息相關,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莫扎特我行我素,不修邊幅,這也是他最終走向如此悲慘命運的主要原因,在音樂中莫扎特毫無疑問是個天才,他的才華令世人傾倒,但在生活中莫扎特確是不能生活自理的一個人,他的一切都由他的妻子來照顧,他單純的沉迷於他的音樂世界,不世俗,不懂得人情世故。
  • 一部電影,說一個神童的一生《莫扎特傳》
    讓我們談談在電燈和陰影中轉瞬即逝的歲月/關注我每天與你的聊天一部電影,我想談談著名導演米洛斯福爾曼關於音樂天才莫扎特傳奇人生的電影《莫扎特》。作為古典時期歐洲音樂史上最傑出的作曲家之一,莫扎特在短短的華裡中創作了近40首音樂歌曲,被公認為「音樂神童」,而在米洛斯福爾曼這個《莫扎特傳》中,導演並沒有盲目地將莫扎特塑造成「音樂神童」的扁平化形象。相反,我們用莫扎特死去的對手薩列裡和第三人稱記憶來講述莫扎特的情感、生活和成長,給觀眾一個生動的莫扎特自己的形象。
  • 這部莫扎特權威傳記,首次從女性視角解讀莫扎特天才而激蕩的一生
    首次從女性視角解讀莫扎特天才而激蕩的一生。 全書分為四個章節,另有簡短的序章和尾聲。《家庭》一節主要以莫扎特家族的通信及其姐姐的日記為基礎材料,鋪陳莫扎特結婚之前的生活和工作事跡。《另一個家庭》敘述莫扎特同以往的金主及家庭切割,隻身赴維也納,結婚、自由執業乃至最後離世的這「後半生」。
  • 在最冷的夜晚,被法扎點燃丨《搖滾莫扎特》repo
    大家被激蕩的音樂所影響,橫衝直撞,這種情緒足夠歡快,但千篇一律;而「燃」卻是一種狀態。或許激動,或許悲傷,或許聲嘶力竭,千姿百態,因為被點燃的是心中的火焰。而「法扎」(法國音樂劇《搖滾莫扎特》)的魅力就在於點燃你心中對美好的所有嚮往。
  • 【小樹專欄】被視為音樂天才的男人 原來也曾經被家長逼著學鋼琴?
    這位天才就是路德維希·凡·貝多芬貝多芬1770年出生於德國萊茵河畔的小城波恩。他出身於一個音樂世家,祖父是波恩宮廷樂團的樂長,父親也是一個宮廷男高音歌手。小貝多芬4歲的時候,當時年僅10歲的莫扎特已名聲大噪,在多國舉行音樂會,收入相當可觀。莫扎特的成功提醒了貝多芬的父親,他決心要把貝多芬培養成像莫扎特一樣的天才少年。不過,和現在大多數父母讓孩子去學樂器的目的不一樣,貝多芬的父親並非希望孩子成才,而是想利用小貝多芬大賺一筆錢。
  • 資訊丨莫扎特音樂學校正式入駐滿京華藝展SOHO
    12月28日,莫扎特音樂學校(以下簡稱SIAC)入駐滿京華藝展SOHO籤約儀式於滿京華集團總部順利舉行。莫扎特藝術氛圍瀰漫現場WITNESS OF THE ART在籤約儀式上,隨處可見莫扎特的身影:現場藝術家演奏著優雅的莫扎特小提琴曲、印有莫扎特頭像和音符的糕點、穿著奧地利民族服飾的姑娘們,一場具有濃厚奧地利藝術氣息的籤約儀式讓人印象深刻。
  •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與鋼琴作品
    同時,他也擔任著多重角色,涉及音樂的各個領域,曾經是奧地利有名的作曲家、鍵盤樂器演奏家、小提琴家、中提琴家、指揮家,對歐洲音樂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在音樂方面展現出來的才能可能與其家庭影響和先天的天賦有關。他生長在一個宮廷樂師的家庭,父親是一位頗有才華和聲望的作曲家,一部著名的小提琴演奏論著的作者。
  • 莫扎特的音樂提高智商?莫扎特K448這麼神奇?
    愛因斯坦說,死亡就是再也聽不到莫扎特的音樂了。除了莫扎特的音樂,很多音樂都能令人精神愉悅、心情舒緩,但莫扎特的音樂似乎更特別。     有研究稱,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提高聆聽者的智商,特別是莫扎特創作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又稱K448樂曲。
  • 莫扎特效應: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治療癲癇?
    一項新的綜合分析研究證實,聽莫扎特的鋼琴音樂可以減少癲癇發作的頻率。薈萃分析的結果可能會推翻當前對莫扎特效應的懷疑態度。 莫扎特音樂或對心理健康產生有益影響的想法源於1990年代的早期發現。此後有數項研究跟進,但大多樣本很小,或質量參差不齊,因此導致總體證據不一。
  • 莫扎特的音樂能治病,每天聽莫扎特音樂,能減少癲癇發病頻率
    本文來源:梅斯醫學在治療耐藥性神經系統疾病的輔助性非藥物方法中,人們對無創形式的神經刺激越來越感興趣,如音樂療法。莫扎特效應是在1993年首次確立的,最初是指聽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時大腦功能的增強。從那時起,許多音樂形式已經被證明對神經系統疾病有好處,包括帕金森病、痴呆症、睡眠障礙以及和注意力缺陷和多動症等。
  • 實錘,莫扎特的音樂能治病 | 音樂療法
    莫扎特效應是在1993年首次確立的,最初是指聽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時大腦功能的增強。從那時起,許多音樂形式已經被證明對神經系統疾病有好處,包括帕金森病、痴呆症、睡眠障礙以及和注意力缺陷和多動症等。但關於聽莫扎特音樂可能對心理健康有好處的幾項研究,由於涉及的人數不多,或者質量參差不齊,導致總體上證據參差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