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像世界,到底存在於我們的腦海之中嗎?我們每個人是不是也曾經想像過那種重複顛倒,而又一模一樣的世界?鏡像世界對於現代生活又會帶來什麼呢?
我們將第一次可以像生物學家看有機體一樣來看這些即時、詳細且生動的城市畫面。今天,我們還在用天文學家觀察天體的方式來觀察這些城市,由於衛星數據傳輸的延時,我們看到的並不是實時的場景。由於這種滯後性,我們在設計城市的未來時,作為基準的當前城市早已變得面目全非。
同樣的,更好的高處視角也不會告訴我們真正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的生活。就像格勒恩特爾描繪的,通過杜撰出「混亂的多感官現實……景象、聲音、氣味、人們的性格」,鏡像世界離開了城市居住者本身的主觀現實。關於街道上人們每天的生活,更好的高處視角可以告訴我們什麼?它可能只是轉移我們對於這些的注意力罷了。
《鏡像世界》出版20多年之後,在2011年的一個炎熱夏天的早晨,在與曼哈頓隔河相望的一棵大樹下面重新讀著這本書。發現在他的著作裡自我辯論接近尾聲的時候,格勒恩特爾的思想實驗最終得出了結論:鏡像世界將結束科學和浪漫主義之間的鬥爭,科學是理性和客觀的,而浪漫主義可以一直回溯到18世紀的啟蒙運動,其特點是非理性化。由自然界和人類喜好驅動的浪漫主義的世界觀,「正在走向滅亡,因為它效率低下,且不產出任何東西,除了可以產生模糊的幸福感覺,它大概還能夠釀一杯酒」。
因為我們已經學習了很多年關於城市的知識,我們會經常幻想自己的鏡像世界,並試圖想像我們周圍大都市裡發生的多姿多彩的事。我們沉溺於自己建立的最後一個鏡像裡,試圖用心去看沿著西部公路前行的汽車、曼哈頓的所有計程車不斷累加的車費、所有河底電纜中流動的字節。不久的將來,IBM將開啟一個真正的曼哈頓鏡像世界,並永遠摧毀我們的一切美妙而短暫的幻想。
正如格勒恩特爾所說的,「未來是明確的,什麼都知道,卻什麼都感覺不到」。浪漫主義是存在於生活的基礎上的,「鏡像世界則擁有扼殺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