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湧現!ICLR 2020 華人學者交出亮眼「成績單」

2021-01-11 騰訊網

史上首次在非洲舉行的 AI 線上頂會——ICLR 2020 將於今日於衣索比亞首都亞斯亞貝巴正式開幕。

來自機器學習領域的眾多大牛,諸如機器學習泰鬥、美國三院院士 Michael I. Jordan,「卷積網絡之父」Yann LeCun、Facebook 人工智慧研究院(FAIR)首席科學家 Devi Parikh 等都將帶來多場特邀線上報告,大家拿好小板凳坐等收看哦!

ICLR 2020 上華人表現亮眼

近日,AMiner 發布的 ICLR 八年以來論文被引量最高的 50 名華人學者榜單,受到了眾多好評。有人評論:看到了那麼多華人作者,看到眾多中國高校與世界名校並列,令人激動!

感慨於中國力量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快速崛起,而這股力量也早已經從工業界延伸到了學術界。

今天再來看看 ICLR 2020 上華人學者的表現究竟如何?

在 ICLR 2020 論文入選的 2566 位作者中,共有 655 位華人學者,其中有 2 人發表 7 篇論文,1 人發表 6 篇,1 人發表 5 篇,5 人入選 4 篇,17 人入選 3 篇,101 位入選 2 篇論文。

其中一作華人學生共有 212 人。以一作身份發表 3 篇論文的有 1 人,發表 2 篇的共有 8 人。

在這些華人作者中,有少部分是已經卓有名氣的學術大咖,而更多的是湧現出的學術新星。

下圖為入選 3 篇以上的華人學者。

ICLR 2020 上的華人明星

我們來詳細看看 ICLR 2020 發文 4 篇以上的華人學者都有哪些呢?

朱軍

朱軍教授此次共有 7 篇論文入選,與宋樂並列於 ICLR 2020 華人貢獻榜首位。

他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教授、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他在清華大學獲得計算機學士和博士學位,之後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做博士後,2011 年回清華任教。2013 年,朱軍曾入選 IEEE Intelligent Systems 的「人工智慧 10 大新星」(AI’s 10 to Watch)。他的研究領域主要為機器學習、數據挖掘、非參數化貝葉斯方法、最大間隔學習等,已連續多年在機器學習頂級國際會議和期刊 ICML、NeurIPS、JMLR、PAMI 等發表論文 100 餘篇。

入選論文:

Lazy-CFR: fast and near-optimal regret minimization for extensive game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Mixup Inference: Better Exploiting Mixup to Defend Adversarial Attacks

Rethinking Softmax Cross-Entropy Loss for Adversarial Robustness

SUMO: Unbiased Estimation of Log Marginal Probability for Latent Variable Models

SVQN: Sequential Variational Soft Q-Learning Networks

To Relieve Your Headache of Training an MRF, Take AdVIL

Posterior sampling for multi-ag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solving extensive game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宋樂

喬治亞理工學院宋樂教授此次共有 7 篇論文入選,在 NeurIPS 2019 中他也有 5 篇入選,絕對的高產作者。

入選論文:

宋樂是喬治亞理工學院計算科學與工程系終身副教授,機器學習中心副主任。他從雪梨大學和 NICTA 獲得機器學習博士學位,在卡內基梅隆大學讀完博士後,曾加入 Google 的機器學習部門從事研究工作。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核函數和深度學習的嵌入方法,機器學習的大規模算法和高效系統以及靜態和動態網絡分析等等。他曾獲得過多項機器學習頂級國際獎項,包括 NIPS』17 機器學習與材料科學研討會最佳論文獎,Recsys'16 深度學習與推薦系統研討會最佳論文獎等。

Double Neural Counterfactual Regret Minimization

Efficient Probabilistic Logic Reasoning with Graph Neural Networks

GLAD: Learning Sparse Graph Recovery

Hoppity: Learning Graph Transformations to Detect and Fix Bugs in Programs

Learn to Explain Efficiently via Neural Logic Inductive Learning

Learning to Plan in High Dimensions via Neural Exploration-Exploitation Trees

RNA Secondary Structure Prediction By Learning Unrolled Algorithms

王立威

北京大學王立威教授在 ICLR 2020 中共有 6 篇入選。

入選論文:

Distributed Bandit Learning: Near-Optimal Regret with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Learning to Group: A Bottom-Up Framework for 3D Part Discovery in Unseen Categories

MACER: Attack-free and Scalable Robust Training via Maximizing Certified Radius

Nesterov Accelerated Gradient and Scale Invariance for Adversarial Attacks

Q-learning with UCB Exploration is Sample Efficient for Infinite-Horizon MDP

Robust Local Features for Improving the Generalization of Adversarial Training

王立威教授在清華大學取得本科和碩士學位,在北京大學數學學院獲博士學位。自2005 年起在北京大學信息學院任教。他的主要研究興趣為機器學習理論,在機器學習頂級會議 NeurIPS、COLT、ICML 和頂級期刊 JMLR、 PAMI 發表論文 60 餘篇。其中 2008 年發表於機器學習理論最高會議 COLT 的論文 On the Margin Explanation of Boosting Algorithms 是中國大陸學者在該會議上的首篇論文。他於 2010 年入選 AI’s 10 to Watch,是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亞洲學者。

馮佳時

新加坡國立大學助理教授馮佳時共有 5 篇論文入選 ICLR 2020。

入選論文:

Decoupling Representation and Classifier for Long-Tailed Recognition

Neural Epitome Search for Architecture-Agnostic Network Compression

On Robustness of Neural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Query-efficient Meta Attack to Deep Neural Networks

ReClor: A Reading Comprehension Dataset Requiring Logical Reasoning

馮佳時,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助理教授,機器學習與視覺實驗室負責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自動化系學士,新加坡國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博士,曾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人工智慧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現研究方向為圖像識別、深度學習及面向大數據的魯棒機器學習。他曾獲 ICCV』2015 TASK-CV 最佳論文獎,目前已在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領域頂會及期刊發表論文 60 餘篇。

四篇論文入選的華人學者

顧全全此次有 4 篇入選,而在 NeurIPS 2019 中他有 6 篇論文入選。

顧全全目前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計算機科學的助理教授,統計機器學習實驗室的負責人。他本科、碩士都就讀於清華大學,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師從數據挖掘領域的泰鬥韓家煒教授;先後擔任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後、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統計機器學習,重點是開發和分析機器學習的非凸優化算法等。他曾獲得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頒發的「傑出青年學者成就獎」。

Bo Li,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計算機科學系的助理教授。她於 2016 年獲得範德比爾特大學博士學位,曾是賽門鐵克研究實驗室研究生獎學金的獲得者。她的研究興趣在於對抗性的深度學習、安全性、隱私和博弈論。她開發並分析了可伸縮的健壯學習框架,用於在對抗規避攻擊的環境中學習算法。

周明遠,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統計學助理教授,也是自然科學學院統計與數據科學系的核心教員。他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在中國科學院取得碩士學位,後在杜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貝葉斯統計和機器學習等。

Zhangyang Wang,德州農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的助理教授。他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獲得博士學位。他的研究興趣包括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圖像和視頻處理優化等。

Jiatao Gu ,Facebook 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的研究科學家。他研究興趣在於將深度學習方法應用於自然語言處理(NLP)問題。

ICLR 2020 湧現的學術新星

以下這些同學在此屆 ICLR 上都有著格外亮眼的表現。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計算機與通信科學學院的三年級博士生 Tao Lin,以一作身份發文三篇。Tao Lin 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在洛桑理工學院獲得通信系統專業碩士學位。他的研究興趣主要在於分布式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機器學習和優化和表象學習。

以一作身份發文兩篇的華人學生共有 8 位,他們分別是清華大學信息交叉學院的碩士研究生 Tonghan Wang,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計算機科學系博士生 Difan Zou,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博士生 Tianshu Yu,美國愛荷華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系博士生 Mingrui Liu,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語言技術研究所的博士生何俊賢,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博士生 Tianyu Pang,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博士生胡威,史丹福大學博士生 Weihua Hu。

以下三位同學也有三篇論文入選,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博士生陳心詩,其中以一作身份發文一篇;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的博士生李志遠,其中以一作身份發文一篇,在 NeurIPS 2019 中他也有兩篇論文入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計算機科學系的博士生 Huan Zhang,以一作身份發文一篇,在 NeurIPS 2019 中他同樣有兩篇論文入選。Huan Zhang,以一作身份發文一篇,在 NeurIPS 2019 中他同樣有兩篇論文入選。

可以看出,華人力量幾乎佔據了 ICLR 2020 的半壁江山,表現令人驚喜。再次恭喜他們!

想要查看更多學者的詳細信息,可以移步 AMiner 會議智圖開放平臺 ICLR 2020 專題全析圖(www.aminer.cn/conf/iclr2020/),其內容包括論文、作者、華人學者、一作華人學生、論文 PPT 和視頻等多維分析服務,是參會學者的會議智能助理。

公眾號對話框回復「2020科技趨勢」,獲取《2020科技趨勢報告》完整版PDF!

公眾號對話框回復「AI女神」,獲取《人工智慧全球最具影響力女性學者報告》完整版!

公眾號對話框回復「AI10」,獲取《淺談人工智慧下一個十年》主題演講PPT!

公眾號對話框回復「GNN」,獲取《圖神經網絡及認知推理》主題演講PPT!

公眾號對話框回復「AI指數」,獲取《2019人工智慧指數報告》完整版PDF!

公眾號對話框回復「3D視覺」,獲取《3D視覺技術白皮書》完整版PDF!

相關焦點

  • 外高橋造船交出亮眼「成績單」
    外高橋造船交出亮眼「成績單」 2021-01-01 0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三屆進博會圓滿落幕 向世界交出一張亮眼的「成績單」
    2020-12-02 08:45:52 來源:齊魯晚報網 近日,第三屆進博會正式落幕,來自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600多家展商聚集於此,規模比首屆更顯盛大。經貿合作累計意向成交達726.2億美元,向世界交出一張亮眼的「成績單」。
  • 江蘇空氣品質交出亮眼成績單 優良天首超290天
    三年攻堅,江蘇空氣品質交出亮眼成績單 2020年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1月7日,記者從江蘇省大氣汙染防治聯席會議辦公室獲悉,藍天保衛戰三年攻堅,全省空氣品質持續明顯改善:2017年至2020年,PM2.5濃度下降9微克/立方米、降幅19%,首次「破40」;優良天增加27天,首超290天,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約束性目標;南京、無錫、蘇州、南通、鹽城5市PM2.5濃度首次達二級標準(35微克/立方米)以下,均為新標準全面實施後2013年以來最好成績。
  • 論文主題、引用量、中國機構 & 華人學者,KDD 2020 關鍵數據搶先看
    2中國機構及華人學者表現亮眼就本次會議投稿數量來看,阿里巴巴團隊與清華大學分別以25篇及20篇的成績位居第一、第二。緊隨其後的是微軟(17),伊利諾伊大學(17)及谷歌(16)。其中,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華人學者Jiawei Han 有 7篇入選,位列第一,來自阿里巴巴的HongxiaYang,清華大學的Peng Cui,新澤西州立大學的HuiXiong,以6篇論文並列位於投稿第二名,投稿數量排名前十的也均為華人華人學者,可以看出華人在此領域的活躍度之高。讓我們一睹他們的風採吧!
  • 外貿成績單亮眼:進出口連續七個月實現正增長
    「2020年,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我國外貿進出口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實屬不易。」1月14日,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說。
  • 成績單來了!2020年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2020年,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我國外貿進出口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記者從國新辦昨天舉行的2020年全年進出口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2.16萬億元人民幣,比2019年增長1.9%。
  • 對標環保設備民族品牌 澤宇環境交出亮眼成績單
    獲得「高新技術企業」稱號、對項目進行全過程管理和控制、多項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發明——以市場為導向、技術為核心的江蘇澤宇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澤宇環境」)交出了一張令人振奮的成績單。 隨著產品矩陣的不斷豐富,以及品牌力的不斷提升,力爭到2020年實現逾百萬的產銷規模,並將澤宇打造成「走出去」的民族品牌。
  • 減排成績單亮眼!中國為全球氣候治理作表率
    減排成績單亮眼「中國的氣候變化工作取得可喜的進展。」日前,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4次締約方會議舉行期間,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表示,截止到2017年底,中國碳強度已下降了46%,提前3年實現了40%至45%的上限目標。
  • 從半年亮眼成績單 看恆大的「進退法則」
    受到疫情衝擊及樓市調整的影響,「活下去」成為大多數房企的主要任務,而恆大仍交出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8月31日,中國恆大(3333. HK)發布公告,上半年實現銷售額3488億,銷售回款3120億,營業收入2666億,核心淨利潤193億,現金餘額2046億,各項核心指標均位居行業前列。
  • 歡喜傳媒2020成績單亮眼,《風犬少年的天空》《奪冠》《一秒鐘》等...
    喜劇界頂配卡司驚喜十足    歡喜傳媒出品電影《溫暖的抱抱》日前定檔2020  歡喜傳媒2020前三個季度成績持續亮眼:年初以《囧媽》創造春節檔電影在線首播歷史;合作策略上,與貓眼電影、華為視頻等平臺深入合作並設立「歡喜首映」專區,與嗶哩嗶哩成為戰略合作夥伴
  • 2020年濟南經濟社會發展交出振奮人心"成績單"
    年濟南經濟社會發展交出振奮人心「成績單」  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領跑全省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回望這一年,濟南主動融入、服從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打造「五個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奮的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單」。
  • 別忘點讚|2020中國科技交出的完美答卷
    別忘點讚|2020中國科技交出的完美答卷 企業 來源:財訊網      時間:2021-01-01 10:51:17 2020年,國內全民動員全線抗疫,國外對中國口誅筆伐
  • 2020諾獎預測出爐!引文桂冠獎今日公布,華人學者戴宏傑入選
    9 月 23 日,擁有 Web of Science、InCites 等著名論文及期刊索引平臺的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宣布了 2020 年「引文桂冠獎」得主,預測在今年或未來可能獲得諾獎的科學家。共有 24 位科學家入選,其中包含知名華人學者戴宏傑。
  • 2020年濟南經濟社會發展交出振奮人心「成績單」 主要經濟指標增幅...
    原標題:政府工作報告解讀|2020年濟南經濟社會發展交出振奮人心「成績單」 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領跑全省2020●270 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350億元●空氣品質優良率達62%、提高10.5個百分點●23件民生實事全完成「十三五」
  • 廈門去年科技創新工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科技企業發展環境持續向好
    2020年,全市科技創新工作深入貫徹中央有關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率先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工作部署,紮實抓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創新創業創造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在推動「雙創」發展、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交出優異成績單,並再次獲得國務院辦公廳通報激勵。
  • 「雲」頂會ICLR 2020來襲,RealAI朱軍教授團隊錄用論文數世界第二...
    根據此前發布的論文接收結果,RealAI首席科學家朱軍教授帶領的TSAIL團隊共發表 7 篇,位居世界第二,朱軍教授與喬治亞理工學院宋樂教授並列 ICLR 2020 華人貢獻榜首位。由於受到全球範圍疫情爆發的影響,本屆ICLR完全改為線上「雲」會議,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全球人工智慧學者和研究人員的熱情。據統計,本屆會議共有 2594 篇投稿、 687 篇收錄,接收率為 26.5% 。
  • 溫州秀出亮眼成績單
    這是浙江省科技界一年一度的「大考」,溫州再次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由溫州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主持或者參與完成的35項科技成果獲獎(含一等獎6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23項),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實施的有26項成果(含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8項),總獎項數、第一單位完成數、一等獎數三項指標均創歷史最好水平,第一完成單位獎項數在全省各地市中位居第二。
  • 2020全球頂尖計算機科學家排名發布:兩位華人學者入全球前10
    原標題:2020全球頂尖計算機科學家排名發布:兩位華人學者入全球前10,Top 1000華人學者過百近日,Guide2Research 網站發布了 2020 年度全球計算機科學和電子領域頂級科學家排名。 該排名旨在為學術社區提供更多可見性,讓更多人了解計算機科學領域影響力較大的研究貢獻。
  • 2020全球半導體15強業績預估出爐!最高漲50%!
    IC Insights 發布報告,2020全球半導體產業前三名分別為英特爾 前15大半導體廠商2020年度總營收為3554億美元,年增長率為13%,高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6%年增長一倍有餘。 報告指出,半導體產業在疫情中顯現其韌性。新冠疫情讓很多產業出現經營危機,但手機需求更是沒事絲毫減少的趨勢,隨著今年5nm晶片的上市需求持續增加,臺積電也靠著為華為和蘋果代工晶片,賺的盆滿缽滿。
  • 2邊緣國手進步顯著,3新星正逐漸崛起
    另一位邊緣國手則是二隊主力接應杜清清,昔日的杜清清在國際賽場的表現並不算理想,這讓被郎平培養多年的她,至今都未能晉升至一線隊,不過新賽季回歸主攻的她,打出了極為亮眼的表現,堪稱是山東女排攻堅克難的依仗之一,而且和段放類似,杜清清昔日不堪的一傳,如今也是有了明顯的提升,上賽季一傳到位率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