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空氣品質交出亮眼成績單 優良天首超290天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藍天白雲成為新常態!三年攻堅,江蘇空氣品質交出亮眼成績單

2020年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1月7日,記者從江蘇省大氣汙染防治聯席會議辦公室獲悉,藍天保衛戰三年攻堅,全省空氣品質持續明顯改善:2017年至2020年,PM2.5濃度下降9微克/立方米、降幅19%,首次「破40」;優良天增加27天,首超290天,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約束性目標;南京、無錫、蘇州、南通、鹽城5市PM2.5濃度首次達二級標準(35微克/立方米)以下,均為新標準全面實施後2013年以來最好成績。

南京市一位因餐飲油煙困擾27年未開窗的老住戶終於能開窗透氣了,無錫某街道空氣中特有的「酸味」已然成為過去……藍天白雲相伴逐漸成為新常態!

每一微克的下降,都來之不易

三年攻堅,治氣戰役怎麼打?三年的1096個日日夜夜見證這了這場攻堅戰役。2018年江蘇發布「作戰計劃書」——《江蘇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明確戰役目標圖、作戰任務圖、實現路徑圖,戰役號角吹響。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以規模空前的治汙行動、力度空前的執法行動、決心空前的改革行動,狠抓空氣品質改善和重點工作推進。「上下同欲者勝」,各地黨委政府堅決扛起攻堅責任,省生態環境廳等相關部門建立廣泛治氣聯盟。聞令而動、令出行隨,大家枕戈待旦、「同仇敵愾」,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沒有「傷筋動骨」,哪來「脫胎換骨」?每一微克PM2.5濃度的下降,每一個優良天的增加,背後都是龐大的系統工程。

開展「兵團作戰」,從「末端治理」向「過程防控」轉變。推進四大結構調整,「砸籠換綠」「騰籠換鳥」「開籠引鳳」,強化產業結構調整負面清單管理,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三五」鋼鐵去產能目標任務,超額完成煤電行業淘汰落後產能目標,基本完成火電、鋼鐵等重點行業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累計完成重點治氣項目1.8萬餘項;超額完成煤炭消費總量削減目標任務;在全國率先出臺運輸結構調整補助政策,積極引導大宗貨物和貨櫃運輸「公轉鐵」,推廣應用新能源標準車20餘萬輛,淘汰營運中重型柴油貨車4萬餘輛;推行「清潔城市行動」,推進「智慧」工地建設,全方面、系統性強化工地、道路揚塵管控。

實施「協同作戰」,從「單一減排」向「雙減雙控」轉變。從單一的顆粒物減排,轉向PM2.5與臭氧雙減雙控。對VOCs濃度相對較高的重點工業園區開展精細化排查整治,切實削減VOCs排放。開展柴油貨車汙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移動源治理,優化機動車船結構。

推進「重點突破」,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緊盯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和重點問題,選擇一批空氣品質排名靠後、治理不力地區,集中力量實施「點穴式」幫扶紓困,通過制訂攻堅方案、下沉技術服務、傳授先進經驗、安排扶持資金等方式,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

汙染有差異,創新解難題

汙染防治攻堅戰難不難?確實難!要不也不會稱之為「攻堅戰」。而其中一大難點就是,汙染有季節性、階段性差異,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思路解決問題。

我省開展「阻擊戰」,實施季節性攻堅措施。強化春夏季臭氧治理攻堅,出臺首家省級層面VOCs治理系統性方案,實施VOCs專項執法、減排管控、專家幫扶,完成32個重點產業集群整治任務;開展秋冬季綜合治理攻堅,出臺《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聚焦行動方案》,修訂完善《江蘇省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建立「可操作、可監測、可核查」的清單,夯實應急減排措施,在與汙染短兵相接中,阻擊汙染來襲。

在開展「阻擊戰」的同時,我省推進「殲滅戰」,開展系列專項行動。針對部分地區機動車排放、通航河道船舶排放、港口碼頭揚塵汙染等不同方面的突出問題,開展藍天保衛系列專項行動,對發現的問題及時交辦、限期整改、跟蹤「銷號」。發起「衝刺戰」,深挖減排潛力。建立點位長制,首創性出臺點位長履職規則,對改善不力的,採取預警、約談、曝光等措施,推動點位長履職。在「背水一戰」的關鍵時刻,開展「百日攻堅」「深度挖潛」,建立「雙日專報、每周調度、雙周通報」推進機制,取得較好實效。

強化支撐,彰顯系統思維

我省運用系統化思維,標本兼治,久久為功,齊心協力,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

加強監測監控,系統溯源評估。建成包含4331個監測點、3×3公裡的PM2.5網格化監測系統,推進各地安裝汙染源和用電「雙在線監控」。綜合運用手工監測、自動監測、走航監測、無人機航測「四位一體」立體監測,全面排查高汙染區域汙染物來源,及時評估管控措施落實情況。

引入「作戰參謀」,系統排查診治。開展PM2.5和臭氧汙染協同控制重大專項研究,建立「1+13」專家幫扶模式,省級聘請首席顧問領銜,幫助13個設區市分別組建專家「智囊團」,實施「排查、會診、整治、通報、反饋、評估」閉環管理工作模式,為大氣汙染問題把脈會診、找準癥結、對症下藥。

精準壓責問效,系統執法監管。在全國率先實現移動執法終端全覆蓋、全聯網、全使用,落實「543」工作法和現場執法「八步法」。實施「錦囊式」暗訪執法,提前打撈問題線索,直奔檢查對象,確保精準發現問題。建立汙染防治綜合監管平臺,橫向全聯通、縱向全貫通,實現紀檢監察機關「嵌入式」監管,有效壓實治氣責任。

為強化「環保幹好幹壞不一樣」的鮮明導向,江蘇省在全國率先建立環境應急管控停限產豁免機制,讓治理水平領先企業充分享受環保「紅利」。全省已有1171家工業企業和1345家建築工地納入豁免名單,該機製得到生態環境部肯定,並已在全國推廣。為破解中小企業治汙難、治汙貴困境,按照「集約建設、共享治汙」理念推進「綠島」建設,補齊中小企業治理設施短板,大幅降低治汙成本,已惠及企業3.2萬家。

新華日報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責編:耿志超、張鑫)

相關焦點

  • 三年攻堅,江蘇空氣品質交出亮眼成績單
    1月7日,記者從江蘇省大氣汙染防治聯席會議辦公室獲悉,藍天保衛戰三年攻堅,全省空氣品質持續明顯改善:2017年至2020年,PM2.5濃度下降9微克/立方米、降幅19%,首次「破40」;優良天增加27天,首超290天,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約束性目標;南京、無錫、蘇州、南通、鹽城5市PM2.5濃度首次達二級標準(35微克/立方米)以下,均為新標準全面實施後2013年以來最好成績。
  • 1-11月全省空氣品質成績單出爐 平均優良天數同比增加22.5天
    1-11月全省空氣品質成績單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平均優良天數269.3天同比增加22.5天圖為西安漢城湖012020年11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8%;平均優良天數21.8天,同比減少0.2天。
  • 外高橋造船交出亮眼「成績單」
    外高橋造船交出亮眼「成績單」 2021-01-01 0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年優良天數達312天 2020年我市藍天保衛戰成績單出爐
    記者1月5日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我市年優良天數達312天,創歷史新高,剛性關鍵指標實現歷史性和質的突破,圓滿完成了「十三五」目標任務。優良天數預測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14位,北方省會城市中排名第2位。環境空氣品質實現8年來持續改善。
  • 第三屆進博會圓滿落幕 向世界交出一張亮眼的「成績單」
    經貿合作累計意向成交達726.2億美元,向世界交出一張亮眼的「成績單」。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開放的、高速增長的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國際市場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進博會不僅為許多國家和企業搭建了絕佳的進入中國的平臺,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球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實現「買全球、惠全球」。
  • 1-10月全省空氣品質成績單出爐
    䴉䴉今天來發布1-10月全省空氣品質成績單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平均優良天數247.5天,012020年10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6.5%;平均優良天數27.8天,同比減少2.0天。2020年1~10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4%;平均優良天數247.5天,同比增加22.7天。
  • 7年來空氣品質最好!南京「水晶天」增加一倍
    揚子晚報網12月1日訊(通訊員 王莎 記者 劉瀏)今天上午,記者從江蘇省南京監測中心了解到,截至11月30日,南京已累計收穫優良天數281天,提前完成了江蘇省政府下達的年度目標,這也意味著南京提前一個月,完成2020年的「藍天小目標」。
  • 空氣品質優良率達標!江蘇2019年PM2.5均值創監測最低值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蘇環軒 記者 徐紅豔 / 文 徐洋 / 攝)2020 年伊始,現代快報記者從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江蘇 2019 年環境質量成績單公布。過去一年,全省水環境和空氣品質改善明顯。據初步統計,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 71.3%,圓滿完成國家下達的約束性考核指標。
  • 武漢前三季度空氣品質「成績單」出爐:優良天數比例87.2%,同比增加...
    報告顯示,今年1至9月,武漢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較去年持續增加,未出現中度、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氣,水環境質量保持穩步提升,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環境質量考核目標要求。據介紹,今年1至9月,武漢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39天(優80天、良159天),同比增加57天;輕度汙染35天,同比減少41天;未出現中度、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氣。
  • 對標環保設備民族品牌 澤宇環境交出亮眼成績單
    這一旋律推動著環保設備產業成為發展水平與國際同步的行業,而江蘇澤宇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成立多年來的創新發展之路,正是中國環保設備走向全球、融入世界的縮影。   獲得「高新技術企業」稱號、對項目進行全過程管理和控制、多項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發明——以市場為導向、技術為核心的江蘇澤宇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澤宇環境」)交出了一張令人振奮的成績單。
  • 去年開州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56天
    天朗氣清的開州城區一角 記者 何定 攝昨日,記者從區生態環境局獲悉,近年來,我區狠抓產業結構調整、工業治汙減排、揚塵和移動源汙染整治等重點工作,推動空氣品質持續向好發展,抬頭可見「開州藍」已成常態。去年,我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56天,同比增加5天,優良率為97.5%,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創歷史新高。
  • 前十月黃埔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82天
    近日,黃埔區生態環境局與黃埔區氣象局籤訂《空氣品質預報預警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完善空氣品質預報會商、信息和預警統一發布機制,建立資源共享、科研合作、重汙染期間生態環境氣象部門聯動機制等方面開展合作。  區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合作的達成將有助於充分發揮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系統作用,更好地分析黃埔區環境空氣品質現狀和汙染成因,制定更有針對性的空氣品質改善措施,同時向社會和公眾提供通俗易懂的環境空氣品質預報信息和氣象信息。
  • 2020年北京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 較2019年增36天
    一天一天爭取來的好天氣  ——大氣治理北京實踐系列報導之一  本報記者 駱倩雯  這是一份亮眼的成績單。2020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PM2.5濃度首次實現「30+」,濃度較2019年下降9.5%。  這也是每個人切身感受到的變化。
  • 優良天數245天,增幅全國第一!2020年河南環境空氣品質很「牛」
    2020年河南省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效咋樣?優良天數變多了嗎?哪個城市「氣質」更好?1月12日,記者從河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2020年全省PM2.5等指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優良天數大幅增加,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效前所未有。
  • 2019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309天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今天透露,2019年上海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推動"四大結構"調整,深化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不斷提升長三角區域大氣協作水平,實現了環境空氣品質的持續改善。2019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309天,AQI優良率為84.7%。
  • PM2.5濃度下降 優良天增加 河北省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河北新聞網11月25日訊(記者魏雨)從今天下午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推進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河北省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預計到年底,PM2.5平均濃度和優良天數比率均可完成「十三五」規劃以及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
  • 陝西1至11月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269.3天 同比增22.5天
    近日,陝西省生態環境廳發布11月及1~11月全省空氣品質,2020年11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8%;平均優良天數21.8天,同比減少0.2天。2020年1~11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平均優良天數269.3天,同比增加22.5天。1~11月 西安優良天數237天同比增26天2020年1~11月,安康、韓城、銅川、榆林、鹹陽、西鹹、商洛、西安、延安、寶雞、楊凌、渭南、漢中等13個市(區)空氣品質均有所改善(按改善程度由高到低排序)。
  • 江蘇上半年優良天數比率上升12.7%
    今年上半年,江蘇省空氣品質明顯改善。監測數據顯示,全省PM2.5平均濃度41μg/m3,同比下降19.6%;優良天數比率78.7%,同比上升12.7個百分點。其中,南京、無錫2市 PM2.5濃度已經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35μg/m3)。「今年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和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決戰決勝之年,必須高質量完成空氣品質目標。
  • 甘肅蘭州2020年空氣優良天數達312天 優良比例85.2%
    2020年,甘肅省蘭州市環境空氣品質極大改善,全年優良天數達到312天,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5.2%。 2013年國家實行新標準評價環境空氣品質,當時蘭州市全年優良天數僅為191天、優良天數比例僅為52.3%。
  • 洛陽一季度空氣品質改善明顯 優良天數同比增加19天
    近日,記者從市汙染防治攻堅辦獲悉,我市今年一季度空氣品質改善明顯,顆粒物平均濃度大幅下降,其中PM2.5平均濃度同比改善率排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