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ezreal 醫學界腫瘤頻道 收錄於話題#SABCS9#乳腺癌18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管住嘴、邁開腿是乳腺癌預防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如何預防乳腺癌?這是廣大女性非常關注的問題。雖然,安吉麗娜·朱莉讓全球眾多女性開始關注乳腺癌的遺傳問題,但事實上,生活方式的改變才是廣大女性朋友更容易入手,也更容易實現的乳腺癌預防方案。
在今年聖安東尼奧乳腺癌研討會(SABCS)上,來自全球多個國家的專家針對乳腺癌的風險因素和預防發表了大量的研究,並圍繞這些話題進行了大量的探討,除了傳統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幹預,此次大會還探討了乳腺癌疫苗的初步進展。
圖源:銳景創意
01
糖尿病增加87%乳腺癌死亡風險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而肥胖以及糖尿病也都是影響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二者關係密切。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肥胖以及糖尿病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合併肥胖和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預後更差。在此次SABCS大會上,研究人員也著重探討了糖尿病對乳腺癌患者預後的影響。
南方社區隊列研究(SCCS)旨在探討環境因素對於乳腺癌的發生以及生存的影響。2002-2009年間,研究人員共招募了86000名40-79歲之間的參與者,並收集了這些人群的各種相關信息,包括確診乳腺癌的年齡、糖尿病史、體重指數(BMI)、種族、收入、保險、腫瘤類型和分期以及生存數據。
最終,研究人員挑選了1347確診乳腺癌的患者進行詳細分析。其中,黑人佔65.6%,低收入人群佔70.8%,自我報告糖尿病患者佔26.0%,肥胖患者佔59.6%。在排除一系列幹擾因素後,研究人員發現,相比於沒有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伴有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全因死亡風險增加了87%。
這一研究再次證實了之前的結果,即糖尿病會顯著增加乳腺癌患者的復發和死亡風險。所以,無論是乳腺癌高危人群還是已確診患者,堅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遠離糖尿病對於預防乳腺癌的發生,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至關重要。
02
飲食及生活方式改善
可以有效預防乳腺癌的發生和死亡
▌ 低糖尿病風險飲食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31%死亡風險
既然很多研究都發現了糖尿病與乳腺癌不良預後之間的密切相關性,那麼通過低糖尿病風險飲食能否改善乳腺癌患者預後呢?
所謂低糖尿病風險飲食,也就是飲食習慣中包含較高的穀物纖維、咖啡、堅果、完整水果以及不飽和脂肪酸攝入,較低的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含糖飲料以及果汁和紅肉的攝入。
本次SABCS大會上,有學者口頭報告了低糖尿病風險飲食對於乳腺癌患者預後的影響,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13%的乳腺癌特異性死亡風險以及31%的全因死亡風險。
該研究涉及了NHS以及NHS II隊列研究中,8320名I-III乳腺癌患者。研究人對這些患者進行了中位時間長達13年的隨訪,收集她們的飲食信息以及醫療記錄。
最終,有2146名參與者死亡,其中948例歸因於乳腺癌。在調整了一系列幹擾因素後,研究人員發現,低糖尿病風險飲食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13%的乳腺癌特異性死亡風險以及31%的全因死亡風險。尤其是對於那些在確診乳腺癌之後改變飲食習慣的患者,特異性乳腺癌死亡風險更是降低了20%。
這一研究結果表明,僅改善飲食就可以直接有效地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死亡風險,尤其是確診乳腺癌後改變飲食習慣的患者,獲益更加明顯。
圖源:銳景創意
▌ WCRF/AICR推薦飲食及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預防乳腺癌發生
2018年5月23日美國癌症研究學會(AICR)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推出了第三版《飲食,營養,身體活動與癌症預防全球報告》介紹了關於生活方式因素是如何影響癌症風險的最新研究。
該研究對於癌症預防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包括:保持健康體重、保持身體活躍、選擇富含穀物,素菜,水果和豆類的飲食、限制快餐以及其他高脂肪,澱粉或含糖加工食品食用、限制紅肉和加工肉的食用、限制含糖飲料的攝入、限制飲酒、不使用補充劑來預防癌症、堅持母乳餵養、定期體檢篩查等。
而今年的SABCS大會上,研究人員通過對62546名婦女進行了長達7.3年的隨訪,並按照2018年WCRF推薦的生活方式對這些參與者進行評分,以探究生活方式和乳腺癌發生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在長達7.3年的隨訪結束時,共有745名參與者確診了乳腺癌,這些患者的中位WCRF評分為3.75分(最高8分)。同時,WCRF評分每增加一分,乳腺癌的發生風險就會降低8%,尤其是在絕經後的婦女中,更是降低了12%。不過,此次研究沒有發現WCRF評分和絕經前婦女的相關性。
這一研究結果再次證實,WCRF推薦的飲食及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預防癌症發生,尤其是對於絕經後女性來說,可以顯著降低乳腺癌的發生風險。其中,WCRF評分的核心是糖攝入、飲酒以及體重。所以,對於廣大女性朋友來說,日常生活中,控制好糖、酒精攝入,做好體重管理就可以有效預防乳腺癌。
圖源:銳景創意
▌ 生活方式幹預還可以降低乳腺癌復發風險
以往,大量的研究表明,均衡飲食、限制卡路裡攝入以及運動可以有效預防乳腺癌的復發。但是,很少有研究直接在人體實驗中驗證生活方式幹預對乳腺癌復發的影響。
為了進一步探究生活方式幹預對乳腺癌復發的影響,研究人員招募了98名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乳腺癌患者,這些患者的中位年齡56歲,其中94.9%的患者被招募時處於肥胖狀態,21.4%的患者患有代謝症候群,48%的患者處於I期。
在對這些患者進行為期12個月的生活方式幹預之後(主要是飲食限制和運動),研究人員發現,患者的身體指標和心理狀態得到了顯著改善。具體來說,在為期12個月的生活方式幹預後,患者的BMI、血糖水平、胰島素水平、睪酮、膽固醇、甘油三酯、關節疼痛以及焦慮和抑鬱症狀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這些指標都是影響乳腺癌復發的重要危險因素。
這一研究結果也間接證明了,生活方式幹預是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復發相關風險的。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生活方式幹預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焦慮和抑鬱情況。這對於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改善治療效果也是至關重要的。
圖源:銳景創意
03
ω-3脂肪酸有助於調節乳腺癌風險因素
ω-3脂肪酸是多種食物和保健品(如魚油)中常見的成分,此前關於ω-3脂肪酸在癌症預防中的作用,人們做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大家得出的結論卻有很大差異,有的研究認為ω-3脂肪酸可以預防結直腸癌、乳腺癌等的復發,而有的研究認為ω-3脂肪酸對於癌症預防沒有作用。
今年SABCS大會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通過對正在進行體重幹預的46名絕經後婦女進行為期一年的ω-3脂肪酸補充試驗,探討了ω-3脂肪酸用於乳腺癌預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終有42名絕經後婦女完成了本次試驗,其中20名參與者服用了ω-3脂肪酸,22名參與者服用了安慰劑。研究結果表明,每天服用3.15g的ω-3脂肪酸用於預防乳腺癌是安全的。血液檢測發現,相比於安慰劑組,ω-3脂肪酸可以顯著改善相關乳腺癌風險標誌物,並提高脂聯素分泌。而脂聯素可以進一步抑制瘦素的致癌作用,同時可以改善絕經後婦女胰島素抵抗。
因此,對於絕經後婦女來說,在控制體重的同時適當補充ω-3脂肪酸或許有助於幫助預防乳腺癌的發生。
圖源:銳景創意
04
新型乳腺癌疫苗將細胞毒性T細胞水平提高11倍
人們常說的癌症疫苗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HPV疫苗類似的癌症預防疫苗,另一種則是通過激活人體免疫反應增強免疫力的治療性疫苗。目前,乳腺癌還尚未有預防性疫苗出現,但是治療性疫苗已經顯示出良好前景。
Nelipepimut-S(NPS)是一種來源於HER2蛋白的免疫原性肽,與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聯合使用時,可以引起強大的免疫反應。此前,NPS+GM-CSF疫苗聯合曲妥珠單抗已在三陰性乳腺癌(TNBC)患者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而在此次SABCS大會,研究人員在早期乳腺導管原位癌患者中,初步探索了NPS+GM-CSF疫苗的作用。結果發現,NPS+GM-CSF疫苗可以將患者的細胞毒性T細胞水平提高11倍。
為了進一步探究NPS+GM-CSF疫苗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療效,研究人員招募了45名人類細胞抗原-A2(HLA-A2)陽性早期乳腺導管原位癌患者,隨機分為NPS+GM-CSF組或單獨GM-CSF組。然後對比兩種疫苗使用前後,患者體內殺傷性T細胞水平。
試驗過程中,由於部分患者不滿足要求或主動退出,最終有13人接受了疫苗。結果發現,NPS+GM-CSF疫苗和GM-CSF疫苗具有相似的安全性。但是,相比於GM-CSF疫苗,NPS+GM-CSF疫苗可以引發更強烈的免疫反應,將細胞毒性T細胞的活性增強了11倍,而GM-CSF疫苗僅2.25倍。
這一研究結果,初步證實了NPS+GM-CSF疫苗在早期乳腺導管原位癌患者中的療效,下一步,研究人員將進一步探索NPS+GM-CSF疫苗在乳腺癌輔助以及新輔助治療中的應用。
圖源:銳景創意
本文首發:醫學界腫瘤頻道
本文作者:ezreal
原標題:《乳腺癌預防新策略:運動、飲食、疫苗,效果如何?| 2020 SABCS》
閱讀原文